推动上海出口加工区创新转型适应新形势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123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逐渐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走向复苏,但经济发展方式受金融危机的慢性炎症的影响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的上海出口加工区,这一在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载体,也面临一些新挑战。
  上海目前拥有6个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出口加工区在推动国际贸易,进而推动上海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推动出口加工区在新形势下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其对外开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对出口加工区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出口的年均增速超过16%,2001到2008年出口年均增长达到25%,但今后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出口增长预计将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发达国家一方面会通过再工业化、货币贬值等措施增加出口,另一方面由于提高储蓄率、减少政府开支、企业和居民去杠杆化等,进口需求增长会相对减少,出于保护本国就业等政治因素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强,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力度将趋于加大。这对于以出口成品,而且主要是面向欧美日发达国家为主的出口加工区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首先,我国加工贸易增长的不利国际贸易因素将趋于增加。我国目前的对外依存度(进出口额/GDP的比例)明显高于美国的22.4%和日本的28.2%,但低于德国的69.6%。而德国的对外贸易以欧元区内贸易为主,对亚洲和北美市场的依赖较小;并以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出口为主,贸易摩擦较少。而我国的出口对欧美市场依赖大,并以加工贸易为主。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41.1%,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47.3%,加工贸易顺差达2968亿美元,高于外贸总顺差2955亿美元。2010年,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恢复性的快速增长,但相对而言,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出现下降,增长速度也慢于一般贸易,上海也出现了加工贸易增长慢于一般贸易的情况。2010年,上海关区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393亿美元,增长34.1%;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540亿美元,增长28.4%;上海市6个出口加工区累计进出口641.1亿美元,增长26.9%,该增长速度更是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的加工贸易还面临越南、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其次,我国和上海出口加工区面临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出口加SIN发展普遍面临土地成本上升,获得土地审批难度加大,发展企业所需劳动力趋于紧张,劳动力工资上涨加速等困难。特别是加工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存难度显著增加,因为加工贸易是国际资本与我国低成本劳动力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的贸易方式,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明显趋于减少,“民工荒”使加工贸易面临新的劳动力来源不足的严峻挑战。而上海出口加工区面临的挑战更加显著,上海的土地成本大大高于内地的出口加工区,有的相差10倍左右;一般工人工资费用方面,上海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也在一倍左右。
  第三,出口加工区原有政策优势的支撑作用逐渐弱化。随着所在上海市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全市电子报关联网等大通关措施的推行,出口加工区企业便捷通关的优势趋于弱化;国家对出口加工区内企业有70%以上产品必须出口的规定,对于主要看重中中国市场的欧美企业,通常不愿意落户出口加工区。
  第四,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利益有限,也使出口加工区发展的吸引力在减少。上海自身的一些区县发展一般加工贸易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主要是加工贸易企业“两头在外”,附加值低,给当地的财税贡献很小,在代工企业里就业的大多也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外省市的打工者,增加了本地人口就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压力。加工贸易产业过度倚重出口型外资企业,虽带动特殊区域内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规模快速攀升,但因大部分集中在用工密集的封装测试及装配环节,产品附加值极为有限。2010年,上海市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排名前10位的制造企业中,8家为台资代工企业,2家为美资跨国企业在华承担制造、封测工序的子公司,合计进出口值高达598.9亿美元,但实际利润率普遍低下。据调查,进出口额名列前茅的达功、达丰等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的利润率仅为2%左右。
  


  总体看来,出口加工区单一的加工型功能已经不适应我国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区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不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而上海的出口加工区面临加快向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城市商务成本加速上升、户籍人口老龄化在全国各省市中居于前列、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等新挑战,这些都表明上海出口加工区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二、出口加工区适应新形势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功能拓展
  
  从国内外出口加工区的成功经验来看,出口加工区必须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阶段不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功能,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快政策调整,为出口加工区发展转型创造良好环境。比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出口加工区发展至今已经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台湾地区政府的政策也不断作了相应调整。
  我国从2000年起在江苏昆山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这类出口加工区的功能有别于保税区,突出了加工功能,鼓励加工企业进区加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多个出口加工区。这些出口加工区在10多年里吸引了一大批“两头在外”的大进大出型企业入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增长,对于地方扩大对外开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一般劳动力就业起到了较强的带动作用。但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相对较高的风险逐步显化,出口加工区在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外贸顺差增加的同时,出口加工区生产的许多产品也使我国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战中的重要“攻击对象”。同时,出口加工区“两头在外”的大进大出型企业在占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同时,对当地实际贡献在下降。为此,出口加工区必须在发挥既有企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将产品的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配送中心、结算中心等转移进来,使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努力通过打造自主品牌、自有知识产权获得更大的效益,因而出口加工区的加工贸易需要转型升级,出口加工区功能需要提升拓展。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出口加工区面临的新形势,我国政府也及时调整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使出口加工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这使出口加工区在原有保税加工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保税物流、检测、研发等功能,区内可以设立物流配送分拨中心、高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售后检测维修服务中心等。同时,“十一五”期间.国家 逐步批准了北京天竺、重庆、广州南沙、山东烟台、苏州昆山、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福州福清、厦门海沧等10多个出口加工区整合为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进一步为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拓展了空间。
  上海的一些出口加工区在探索转型升级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比如,松江出口加工区推动区内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避免单一依赖国际市场,形成了外销不足内销补的迹象。松江出口加工区2010年完成内销金额超过110亿元,相比2009年内销总量实现翻番,内销占园区工业产值的比重也由2009年的3.3%提高到了4.7%,企业内销量的不断扩大又使驻区海关在企业内销环节征收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收取得了同比去年近一倍的巨幅增长,出口加工区2010年完成税收总额比上年增长84.19%;该区自2007年底保税物流功能拓展试点以来,积极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努力开展研发、测试和维修等新业务,使得区内企业能够享受到更加完善的政策配套,为企业打通上下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供了政策支持。自业务开展以来至2010年12月,区内专业物流仓储面积已达18.72万平方米,累计涉及业务金额逾750亿美元,专业研发人员近四百人,维修业务企业累计业务金额42.29亿元;检测业务企业累计业务金额达62.90亿元。
  上海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研究推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确保上海的出口加工区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三、推动上海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
  
  根据上海出口加工区面临的新形势,上海出口加工区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总的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加快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以往出口加工区发展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主要靠低成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驱动,随着形势变化和上海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上海出口加工区必须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上海的出口加工区要加大技术创新的鼓励扶持力度,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重点支持加工区的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引入本市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培育加工区企业形成以自主创新和提升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使出口加工区成为国内外技术交流创新、融合发展的孵化器。
  第二,加快资源配置由要素集聚为主向培育产业集群方向转变。以往出口加工区发展主要依靠吸纳生产要素,通过要素集聚实现产业发展。进入“十二五”发展新阶段,出口加工区要紧紧围绕上海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协调解决普遍存在的企业间产业关联度低的问题,促进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与加工区周边企业的联动、互动,推动加工区的企业与本市企业加强合作,延伸产业链,包括向研发、设计等产业链上游发展,拓展国际物流和营销业务等产业链下游环节,进入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等加工增值较大的环节,注重培养前后关联产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产业集群,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
  第三,加快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方向转变。以往出口加工区发展主要依托制造业和加工贸易,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瓶颈制约。当前,要依托出口加工区已经形成的制造业优势,加快发展物流、研发、中介、教育、培训和分销等生产性服务业,特别要抓住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积极承接国外服务业外包和转移,吸纳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等。
  第四,加快环境营造由相对注重硬环境向软硬环境建设并重转变。以往出口加工区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往往重点是投资硬环境,特别重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随着多数出口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各级政府和出口加工区要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等机构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策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保障企业的利益,特别是要进一步争取海关、商检等部门的支持,努力为企业通关等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第五,加快开发建设由形态开发为主向更加注重功能开发转变。以往上海出口加工区发展比较偏重空间拓展和形态建设,但是服务功能、产业功能和人才集聚功能等相对薄弱。进入发展新阶段,要在原有保税加工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保税物流、检测、研发等功能,积极争取向综合保税区转型,探索开展贸易、展示、维修等多种新型业务;要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文化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到出口加工区创业;要积极探索提高出口加工区经济密度的有效途径,推动闲置土地和厂房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和集约化程度。
  第六,加快开发方式从招商引资为主向更加注重培育自我发展能力转变。过去上海出口加工区开发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和吸引外部生产要素,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进入“十二五”发展新时期,要把招商引资与培育内生发展动力结合起来,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从单纯引进资金向引进人才、技术、知识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引进创业型人才,抓住海外人才回归国内加快的机遇,积极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加盟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加强工程人才、管理人才和企业家人才的集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七,加快对外开放从“引进外资”、“走出去”为主向“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方向转变。过去出口加工区发展注重吸引海外资金,企业根植性不强,随着国内大量民营企业和央企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吸引国内企业投资出口加工区应成为今后上海出口加工区发展的一个重点;出口加工区过去主要是以出口加工为主,还没有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今后要鼓励加工区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设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四、推动上海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的具体战略选择
  
  一是推动出口加工区努力做到巩固国际市场和开拓国内市场并举。既要继续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大力拓展国际市场,要在巩固开拓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占领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又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发挥熟悉国际市场的优势,进口生产国内急需的原材料.能源和高技术商品等,逐步开发适应国内消费者的产品、服务,稳步扩大内销。
  二是推动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要引导区内企业将加工贸易的内涵向附加值更高的上游研发采购和下游销售、售后服务扩展,推动企业从为国外客户贴牌生产、赚取简单加工费逐步转向建立研发中心,发展自主品牌,开展研发设计、进出口采购、展示展销等高附加值活动,不断拓展仓储物流、对外贸易、检测维修、国际采购等功能,带动整个园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出口加工区从一个简单的加工制造基地转型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进出口商品交易基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研发实验桥头堡。
  三是推动出口加工区与周边区域融合互动发展。一般的出口加工区内很少有相应的商业、生活设施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必须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融合,使出口加工区的产业与周边区域的城市化等密切结合起来,使出口加工区更好地依赖于周边区域提供基础设施、商业生活等配套服务,从而降低出口加工区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强出口加工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推动出口加工区与区外企业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对外服务辐射作用。
  四是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方式创新,不断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招商方式,综合运用“资源招商”、“项目招商”、“人脉招商”、“网络招商”、“服务招商”、“专题招商”、“顾问招商”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客商到出口加工区投资。要逐步建立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数据信息库,针对重点对象企业、龙头项目研究提出招商工作预案,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更有成效。着力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先进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外包基地,以及研发中心、分销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并做好与其生产、销售相配套和有关联的公司的投资引进。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建立和推行招商引资项目评估体系,制定技术和环保准入门槛,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
  五是推动一些出口加工区转型为综合保税区。鼓励支持青浦、松江等出口加工区创造条件,积极申报转型为综合保税区,从而更好地拓展新兴业务。比如,青浦等出口加工,可以充分发挥毗邻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优势,着力发展进口分拨业务,将进口货物配送到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的进口分拨中心之一,带动国际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的发展;建设专业保税商品交易市场,依托上海各类消费品市场集聚的优势,发展高档进口消费品展示交易市场;开展保税展示服务,为客户提供保税展示、展览服务及相关的物流服务、贸易服务、技术交流与培训服务等。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家具,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与瓷器一起,被并称为“能真正立足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的中国艺术品”。  古典家具在海外的大幅升值,极大地激发了国内收藏者的热情,在收藏品市场和拍卖会中只涨不跌。一些较早进入这一投资领域的人,演绎出许多令人艳羡的暴富神话。    升值速度惊人    明清家具收藏的急剧升温始于1985年。当时收藏大家王世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