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倡导建设全民健康型社会的新时代,预防医学工作者理应意识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重要性,认识到面临的种种挑战,并且思考如何建设全民健康。预防医学以“治未病”为上医,在全民健康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提高国民的疾病预防意识,加强卫生管理和监督部门对食品卫生,儿少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等领域的监督能力,保证国民的健康环境,促进全民健康建设。
关键词 预防医学 全民健康 健康社会 健康中国战略 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正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而预防医学正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及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医学科学。 因而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全民健康,实现什么样的全民健康成为了预防医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新问题。
健康的定义已由最初的“没有疾病”转变为“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及环境健康等。作为即将成为新时代的预防医学工作者,我们在全民健康的建设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
1实现全民健康遭遇的挑战
1.1人口老龄化增加慢性病压力
目前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预计到 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老龄化因带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愈发严峻的慢性病而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是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暴露包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体力活动、膳食营养、心理压力等。遗传易感则包括常见变异、罕见变异和拷贝数变异。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2环境污染增加各类疾病患病率
环境污染是目前面临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各类工业污染物,农药,食品添加剂、纳米及其它新材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化学物使自然环境受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除增加肺癌,慢性阻塞性疾病,哮喘,白血病等疾病的患病率,也会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进而引起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增加。另外大量的环境类激素污染物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生殖系统相关疾病与肿瘤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也可影响胚胎发育,使隐睾、睾丸癌、男性少精弱精及尿道下裂等发病率增加。
1.3营养相关问题有待解决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首先,现代营养学的理论体系是基于预防营养缺乏病,而食物或营养素与慢性病的关系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与预防营养缺乏病相矛盾,故该理论体系在预防慢性病研究中面临巨大挑战。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遗传背景必然造成营养代谢过程在种族和个体之间的差别。因此,不同个体基本特征差异、特定的生理状态以及对营养素需求不尽相同成为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热点。
2预防医学在全民健康建设中的作用
2.1提高国民的疾病预防意识
预防工作者要科学地引导人们养成自我健康管理的习惯,提高其对疾病预防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对疾病的预防水平。诸如规则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监控血压血糖,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来释放压力,调节社会关系,在有潜在危害的职业环境中懂得自我防护等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还要让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引发后果的严重性,让每个人在绿色生态城市中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来对环境健康做出贡献。
2.2加强卫生管理和卫生监督
(1)卫生管理部门需要完善各类相应法规,同时加强对食品卫生,儿少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等领域相对应机关的监督管理,保障各自工作的有效落实,让卫生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在严格控制各类新旧传染病,最大程度减少医源性感染,并且坚持实施“三级预防”原则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相应的科学研究,探索全新的健康策略,让预防医学工作有理论可依,有高效可谈。
(3)以“大健康观”为指导,以整个政府和全社会健康共治为路径,缩小地区间人群健康的差异。通过新闻,媒体等方式积极宣传预防医学常识,普及健康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整体健康素养,努力构建全民健康型社会。
总结:
总而言之,把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法规,建设健康环境,提高健康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的健康是政府及预防医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踏入新时达的中国,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著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努力制造更加适合人们居住并生活的舒适环境。当然预防医学工作者也肩负着重任,那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努力构建全民健康型社会。我们需要的健康社会不仅停留在保障人们身体的健康,还要注重心灵的健康,社会关系的健康,以及生活环境的健康。因此,需要从“大健康观”的理念出发,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与政府,医院等各行各业的力量合作,因地制宜,采取最适当的措施来缩小地区间人群健康的差异,提高人民群众整体健康素养,建设全面健康环境,保障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林海,彭小澍.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与科学.2011,36(9):14-16.
[2] 戚白云,赵先卿.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2):23-24.
[3] 胡启良,兰自力,王云玲.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与体育全国工程的策略[J].首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2(4):18-21.
关键词 预防医学 全民健康 健康社会 健康中国战略 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正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而预防医学正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及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医学科学。 因而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全民健康,实现什么样的全民健康成为了预防医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新问题。
健康的定义已由最初的“没有疾病”转变为“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及环境健康等。作为即将成为新时代的预防医学工作者,我们在全民健康的建设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
1实现全民健康遭遇的挑战
1.1人口老龄化增加慢性病压力
目前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预计到 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老龄化因带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愈发严峻的慢性病而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是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暴露包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体力活动、膳食营养、心理压力等。遗传易感则包括常见变异、罕见变异和拷贝数变异。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2环境污染增加各类疾病患病率
环境污染是目前面临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各类工业污染物,农药,食品添加剂、纳米及其它新材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化学物使自然环境受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除增加肺癌,慢性阻塞性疾病,哮喘,白血病等疾病的患病率,也会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进而引起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增加。另外大量的环境类激素污染物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生殖系统相关疾病与肿瘤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也可影响胚胎发育,使隐睾、睾丸癌、男性少精弱精及尿道下裂等发病率增加。
1.3营养相关问题有待解决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首先,现代营养学的理论体系是基于预防营养缺乏病,而食物或营养素与慢性病的关系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与预防营养缺乏病相矛盾,故该理论体系在预防慢性病研究中面临巨大挑战。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遗传背景必然造成营养代谢过程在种族和个体之间的差别。因此,不同个体基本特征差异、特定的生理状态以及对营养素需求不尽相同成为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热点。
2预防医学在全民健康建设中的作用
2.1提高国民的疾病预防意识
预防工作者要科学地引导人们养成自我健康管理的习惯,提高其对疾病预防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对疾病的预防水平。诸如规则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监控血压血糖,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来释放压力,调节社会关系,在有潜在危害的职业环境中懂得自我防护等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还要让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引发后果的严重性,让每个人在绿色生态城市中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来对环境健康做出贡献。
2.2加强卫生管理和卫生监督
(1)卫生管理部门需要完善各类相应法规,同时加强对食品卫生,儿少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等领域相对应机关的监督管理,保障各自工作的有效落实,让卫生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在严格控制各类新旧传染病,最大程度减少医源性感染,并且坚持实施“三级预防”原则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相应的科学研究,探索全新的健康策略,让预防医学工作有理论可依,有高效可谈。
(3)以“大健康观”为指导,以整个政府和全社会健康共治为路径,缩小地区间人群健康的差异。通过新闻,媒体等方式积极宣传预防医学常识,普及健康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整体健康素养,努力构建全民健康型社会。
总结:
总而言之,把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法规,建设健康环境,提高健康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的健康是政府及预防医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踏入新时达的中国,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著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努力制造更加适合人们居住并生活的舒适环境。当然预防医学工作者也肩负着重任,那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努力构建全民健康型社会。我们需要的健康社会不仅停留在保障人们身体的健康,还要注重心灵的健康,社会关系的健康,以及生活环境的健康。因此,需要从“大健康观”的理念出发,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与政府,医院等各行各业的力量合作,因地制宜,采取最适当的措施来缩小地区间人群健康的差异,提高人民群众整体健康素养,建设全面健康环境,保障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林海,彭小澍.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与科学.2011,36(9):14-16.
[2] 戚白云,赵先卿.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2):23-24.
[3] 胡启良,兰自力,王云玲.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与体育全国工程的策略[J].首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2(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