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生家庭”指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提出,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的诸多方面,而这种影响有时甚至会伴随这个人的一生。而大学阶段往往是一个学生第一次远离原生家庭,开始相对独立生活的时期,也是原生家庭影响最显著的时期。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的原生家庭特征来分析原生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绪论:
1、研究意义
区别于个体成年后所组建的新生家庭,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是指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在这个环境中,个体开始最初的生理、心理、情绪情感层面的学习。
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具有塑造自我与人格的重要力量,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当下很多大学生到大学里以后出现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致沉迷网络等结果最终致使严重影响学业的问题,提出将以原生家庭教育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学生来大学以后学业发展的结果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家庭环境的大学新生及时的进行关注和引导,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
2、主要研究内容
大学生学业状态与家庭教育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学生的产生出现往往是有迹可循的,并且和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不同的原生家庭会对学生的成长轨迹、个人性格产生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些都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
原生家庭教育的特征分类:原生家庭一共分为9种类型,分别为:完美主义,过度高压,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过度惩罚,忽略,拒绝,性侵和父母关系恶劣。其对学生成长和学习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探索原生家庭教育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并经分析后得出相应的关系。
对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大学新生的关注措施:通过得出的结论,结合档案对入学新生进行摸底调查,以便及时对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关注和心理教育,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可能到来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及早地进入大学生活的节奏,从而极大的减少问题学生出现的概率。
3、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本文抽取来自全国各地的101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连续发送20批次,问卷回收后经SPSS确认16份被认定为无效问卷。问卷问题经过先期两轮调查后删改确定,共计17个问题,分别涉及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长个人学历和职业、亲子关系等方面,本文将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予以理论解释。
为了减少变量个数,提高相关性,本文研究仅针对于大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成绩,不考虑等级考试和各类执照考试等内容。由于不同大学对于学习成绩的统计方式不尽相同,难以找到统一的计量方式,于是按照年级排名百分比分为四档予以统计,从前25%到75%以后分别依次赋分为1、2、3和4,最后将20批次得分分别求出均值、方差,制作曲线图,并且进行计算,最后将各组乘25%之后换算为平均得分以求得年级平均排名。根据在线SPSS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假设,并分析得出结论。
2.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1.整体成绩分布
以下均为所有批次受调查者的累计数据,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2亲子关系影响
经统计,与父母关系很好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731%,关系一般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259%,而关系不好的组别为53.33%,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3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注程度
经统计,学习受父母密切关注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615%,偶尔关注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0.417%,基本不关注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4.583%,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4.是在怎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
经统计,父母以说教为主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52%,以打骂居多的组别年级排名为62.86% ,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5.在成长中影响最大的亲人是
经统计,父母影响最大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7.064%,祖父母影响最大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2.5%而其他亲属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7.082%,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6.家庭关系是否和睦
经统计,家庭关系和睦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7.9%,家庭关系不和睦的组别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0%,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7.家庭主导地位
经统计,父亲占据家庭主导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559%,母亲占据主导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897%,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8.家庭完整度
经统计,单亲家庭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28%,普通家庭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70%,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9.将您抚养长大的人是否有一些不良嗜好
经统计,有不良嗜好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375%,无不良嗜好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091%,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0.家庭经济状况
注:家庭收入涉及个人隐私较多,同时也不便获知精确数据,因而按照个税起征点5000元/月*12分档次。
经统计,年收入小于6万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173%,年收入大于50万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0.963%,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158%,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為58.0375%。 2.11.家长职业类型
经统计,教育岗位、一线生产工人、研发人员、行政管理岗位、个体工商户几种职业类型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分别为59.65%、56.46%、58.80%、58.805%和62.313%,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2.家长最高学历
经调查,几种学历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分别为54.167%,58.802%,60.227%,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3.家庭来自于
经统计,来自一线城市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7.493%,中小城市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8.452%,来自农村及乡镇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0.71%,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注:此处一线城市包括国家提及的“新一线”概念中的城市。
2.14.性别
经统计,男生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7.81%,女生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9.74%,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5家庭附近的大学
经统计,三个组别的平均年级排名分别为57.759%、59.09%和58.67%,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6.听课状况
2.3研究内容
国内对于原生家庭研究多以儿童青少年为样本,缺乏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因此对原生家庭影响效应的长期性、深远性缺乏一定考量。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属于成人初显期(Arrnet, 2004),既不同于青少年期,也不同于成人期,其心理需求及行为特征均存在自身的特点,因而,考察作用于大学生的原生家庭影响效应实属必要。在当下大学生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皆为家庭核心成员,因此本研究将父母、子女及部分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亲属同时纳入研究,综合考虑家庭背景因素、夫妻子系统、亲子子系统对个体的影响。
研究假设:在研究之初,根据已有资料,建立以下假设:假设1:家庭所在地為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其听课注意力集中情况较差,综合年级排名较差,且年级排名因人差异最大;来自中小城市的大学生成绩最好,而来自农村及乡镇的大学生听课注意力情况最好。假设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成绩存在影响,父母学历越高,大学生成绩越好。假设3:父母不同职业类型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影响,父母职业为教师和个体工商户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自我放纵,成绩较差。假设4: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成绩较差且个人差异较大,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成绩最好。假设5: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比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平均成绩较高假设6:亲子关系良好,与父母经常交流的大学生成绩较高。假设7:家庭主导权对于大学生成绩有一定影响。假设8:家庭附近有大学且口碑较好的大学生成绩较好。假设9: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大学生成绩一般不如在说服教育下长大的大学生好。假设10:父母对子女学习关心程度与大学生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假设11:直接抚养长大的人有无不良嗜好对大学生成绩有直接影响。假设12:成长受祖父母/外祖父母影响更大的大学生成绩不如受父母影响大的大学生。假设13:家庭关系和睦的大学生比家庭关系僵化的大学生成绩更好。
问卷内容的制定是根据已有问卷经过前期讨论且预发放之后根据回收结果大幅增删数次确定,选项的数量和内容也有经过删改,调整了部分可能造成歧义的询问方式和不适宜的用词,删减了部分与研究目标不符、所获数据明显不符合常识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2.4研究成果
经研究发现:
1.农村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况最为严重,相对成绩更差。我国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使得电子设备在农村广泛普及,随着而来的就是电子设备的滥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时不适应没有约束的环境,更易陷入自我沉沦,偏偏农村学生家长更倾向打骂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加剧了该问题导致本可以纠正的问题不断加重,积重难返。
但需要注意的是,来自一线城市(包括国家提及的“新一线”)的学生波动幅度最大,方差为其他两组的两倍以上,平均成绩高主要因为优秀生多,因而入学时需多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和人生规划辅导,使其尽快获得方向。
2.从调查结果来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更倾向于采用打骂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这种方式在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起到督促子女的作用反而加剧了逆反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新生入学时建议对新生进行摸底调查,对一部分新生及家长尽早提醒,并持续关注,以预防出现学业滑坡的情况。
3.据调查数据来看,由在线SPSS分析,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成绩无明显的相关性。相对比之下,家庭收入较高的组别其方差远高于其他两组,波动较为剧烈,说明个体差异明显,成绩滑坡的不确定性偏大,须在新生入学时多给予入学教育,提前确立目标适应大学学习节奏。
4.父母职业类型对于大学生成绩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从调查数据来看,家长职业类型为个体工商户的大学生明显成绩不如其它组别且上课走神情况非常严重,从组内来看,成绩两极分化相当明显,优等生不少的同时差生云集。该类型学生大多与家长在一起时间少,学习主动较仰仗自控,其自制力尚可,但不一定对学习感兴趣,须在入学之初便着重培养,并多开展自习,培养学习习惯。
家长职业类型为教育岗位的大学生成绩整体稍弱与前几组,在听课状况上变现较好但是组内成绩过于集中于中段,优秀生数量较少。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大学时代之前受到家庭约束较多,可能为大学学习打下了比较不错的基础,但是在刚进入大学后当父母不在身边舟由于约束减少,努力程度有所下降导致成绩随之变化,随大一至大三年级升高逐渐领会适应大学成绩也会有所提升恢复(大四成绩已无参考价值)。
不过在大一这段“危险期内”还需格外关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让他们少走弯路。 5.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略差,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分布在成绩第一梯度的比例少于正常家庭(22.53%比26.45%),除此之外,个体成绩差别较小,听课状况明显不如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由家庭系统理论来看,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早期阶段分化不如普通家庭,群体中的自我意识较弱,相对更需要来自外界的温暖和问候,这样有利于引导他们适应大学加速成长。
6.与父母关系不佳对大学生成绩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关系较差且几乎无交流的组别上课走神的状况是急租当中最为严重的;从平均成绩排名来看,与父母关系不佳的组别成绩也较差,但成绩排名差距并不明显,证明与父母关系不足以成为完全影响到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要素。
7.母亲占据家庭主导对日后子女大学成绩提高略为有利,但是从大一到大三母亲占据家庭主导的组别成绩在整体上出现了下滑,而其他组别成绩随年级变化不够明显,证明母亲占据家庭主导权对日后子女大学成绩提高的作用并不大,且在其日后融入社会之时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8.根据交叉分析,家庭附近没有大学的大学生相对成绩略微差于另两组,其差距并不明显。且据在线SPSS分析,大学生家庭附近有无大学与大学生成绩并无明显相关性。
9.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儿童难免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日后可能带来一些负面作用。从家庭系统理论看,在打骂教育方式下成长的人,比较容易出现慢性焦虑,且分化不如素质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好。进入大学后,失去家长的直接约束,很多大学生更如脱缰之野马般失控。例如,调查数据表明,在打骂居多的家庭长大的大学生上课走神状况明显更为严重(如下图),平均年级排名也明显不如家庭素质教育下的大学生。因而打骂教育对大学生成绩由不小的负面影响
10.父母对大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成绩。长期不被父母关注,基本处于“放养”状态的大学生学习紧迫性容易不足,若无强大学习易自我颓废成绩下滑。就上课走神状况而言,受父母关注学习较少的大学生听课走神情况也更为严重。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对大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和大学生学习成绩并非绝对的正相关关系,若家长过于关心学生成绩并不能引起学生成績进一步提高反而导致听课注意力下降等反作用。父母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一定要适度。
11.大学生的直接抚养者若有无不良嗜好对子女会产生直接影响。原生家庭正是子女习惯、性格养成阶段。子女在小时候学习模仿的家长(或其它直接抚养者)的不良嗜好将很难改变,对子女产生持续且深远的影响。
12.成长受祖父母/外祖父母影响更大的大学生,相对与父母陪伴成长的子女接受到的新知识、思想会更少,教育模式相对来说也落后。这类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可能性也更高,但往往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缺陷。
13.已有很多研究证实家庭不和睦将对子女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包括学习成绩。调查结果也说明,来自不和睦家庭的学生学习成绩都要偏弱。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学生的成长必不可缺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和睦的家庭必然带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具体还是由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决定。
4、结论
本次实验主要结论如下:(1)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其听课注意力集中情况较差,进入大学后容易出现学习问题,建议在开学加强专业认知和大学适应教育并持续观察;而来自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年级排名因人差异最大,需进行激励教育,使其尽快明确目标自主进步;
(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成绩存在影响,父母学历较低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成绩易出现问题
(3)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成绩个人差异较大,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成绩最好,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成绩没有决定性影响。
(4)父母不同职业类型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影响,父母职业为教师和个体工商户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自我放纵,成绩较差。
(5)相比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成绩更容易受影响。
(6)亲子关系差对大学生成绩影响有限。
(7)母亲占据家庭主导权时对孩子的大学成绩提升有利,但是作用效果不明显,尤其高年级,对日后子女融入大学和社会可能产生副作用。
(8)原生家庭附近有无大学对大学生成绩并无明显影响。
(9)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大学生相比说服教育下长大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更容易因为缺乏约束而出现问题
(10)父母对子女学习关注程度过低易诱发大学生成绩滑坡,但关注程度需适度否则不但起不到明显效果甚至可能起反效果。
(11)直接抚养者若有不良嗜好该因素自身对大学生成绩由不利影响。
(12)成长受祖父母/外祖父母影响更大的大学生大学成绩较差,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13)家庭关系不和睦对大学生成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该因素属于“保健”因素,家庭关系良好对大学生成绩并无明显正向加分。
参考文献:
[1]张志学.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状北京师范大学
[2]赵郝锐.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苏州大学
[3]樊为,吴薇莉.不同文化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233-235.
[4]曹瑞.(2011)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亲子关系影响的研究. 中国校外教育(3).
[5]杜晓徐玉林郑娇钟慧琴.王建洲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6]黄益萍,曾接贤.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7,(2):91-94.
[7]钟鹏明顾玉英.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8]吴雨薇论原生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9]高俊.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10]马军.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东西是很难抹去的烙印.山东省邹城唐村中学
绪论:
1、研究意义
区别于个体成年后所组建的新生家庭,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是指个人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在这个环境中,个体开始最初的生理、心理、情绪情感层面的学习。
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具有塑造自我与人格的重要力量,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当下很多大学生到大学里以后出现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致沉迷网络等结果最终致使严重影响学业的问题,提出将以原生家庭教育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学生来大学以后学业发展的结果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家庭环境的大学新生及时的进行关注和引导,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
2、主要研究内容
大学生学业状态与家庭教育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学生的产生出现往往是有迹可循的,并且和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不同的原生家庭会对学生的成长轨迹、个人性格产生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些都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
原生家庭教育的特征分类:原生家庭一共分为9种类型,分别为:完美主义,过度高压,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过度惩罚,忽略,拒绝,性侵和父母关系恶劣。其对学生成长和学习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探索原生家庭教育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并经分析后得出相应的关系。
对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大学新生的关注措施:通过得出的结论,结合档案对入学新生进行摸底调查,以便及时对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关注和心理教育,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可能到来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及早地进入大学生活的节奏,从而极大的减少问题学生出现的概率。
3、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本文抽取来自全国各地的101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连续发送20批次,问卷回收后经SPSS确认16份被认定为无效问卷。问卷问题经过先期两轮调查后删改确定,共计17个问题,分别涉及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长个人学历和职业、亲子关系等方面,本文将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予以理论解释。
为了减少变量个数,提高相关性,本文研究仅针对于大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成绩,不考虑等级考试和各类执照考试等内容。由于不同大学对于学习成绩的统计方式不尽相同,难以找到统一的计量方式,于是按照年级排名百分比分为四档予以统计,从前25%到75%以后分别依次赋分为1、2、3和4,最后将20批次得分分别求出均值、方差,制作曲线图,并且进行计算,最后将各组乘25%之后换算为平均得分以求得年级平均排名。根据在线SPSS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假设,并分析得出结论。
2.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1.整体成绩分布
以下均为所有批次受调查者的累计数据,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2亲子关系影响
经统计,与父母关系很好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731%,关系一般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259%,而关系不好的组别为53.33%,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3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注程度
经统计,学习受父母密切关注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615%,偶尔关注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0.417%,基本不关注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4.583%,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4.是在怎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
经统计,父母以说教为主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52%,以打骂居多的组别年级排名为62.86% ,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5.在成长中影响最大的亲人是
经统计,父母影响最大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7.064%,祖父母影响最大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2.5%而其他亲属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7.082%,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6.家庭关系是否和睦
经统计,家庭关系和睦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7.9%,家庭关系不和睦的组别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0%,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7.家庭主导地位
经统计,父亲占据家庭主导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559%,母亲占据主导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897%,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8.家庭完整度
经统计,单亲家庭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28%,普通家庭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70%,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9.将您抚养长大的人是否有一些不良嗜好
经统计,有不良嗜好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375%,无不良嗜好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091%,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0.家庭经济状况
注:家庭收入涉及个人隐私较多,同时也不便获知精确数据,因而按照个税起征点5000元/月*12分档次。
经统计,年收入小于6万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9.173%,年收入大于50万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0.963%,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6.158%,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為58.0375%。 2.11.家长职业类型
经统计,教育岗位、一线生产工人、研发人员、行政管理岗位、个体工商户几种职业类型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分别为59.65%、56.46%、58.80%、58.805%和62.313%,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2.家长最高学历
经调查,几种学历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分别为54.167%,58.802%,60.227%,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3.家庭来自于
经统计,来自一线城市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7.493%,中小城市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58.452%,来自农村及乡镇的组别平均年级排名为60.71%,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注:此处一线城市包括国家提及的“新一线”概念中的城市。
2.14.性别
经统计,男生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7.81%,女生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9.74%,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5家庭附近的大学
经统计,三个组别的平均年级排名分别为57.759%、59.09%和58.67%,所有受调查者的平均年级排名为58.0375%。
2.16.听课状况
2.3研究内容
国内对于原生家庭研究多以儿童青少年为样本,缺乏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因此对原生家庭影响效应的长期性、深远性缺乏一定考量。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属于成人初显期(Arrnet, 2004),既不同于青少年期,也不同于成人期,其心理需求及行为特征均存在自身的特点,因而,考察作用于大学生的原生家庭影响效应实属必要。在当下大学生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皆为家庭核心成员,因此本研究将父母、子女及部分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亲属同时纳入研究,综合考虑家庭背景因素、夫妻子系统、亲子子系统对个体的影响。
研究假设:在研究之初,根据已有资料,建立以下假设:假设1:家庭所在地為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其听课注意力集中情况较差,综合年级排名较差,且年级排名因人差异最大;来自中小城市的大学生成绩最好,而来自农村及乡镇的大学生听课注意力情况最好。假设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成绩存在影响,父母学历越高,大学生成绩越好。假设3:父母不同职业类型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影响,父母职业为教师和个体工商户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自我放纵,成绩较差。假设4: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成绩较差且个人差异较大,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成绩最好。假设5: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比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平均成绩较高假设6:亲子关系良好,与父母经常交流的大学生成绩较高。假设7:家庭主导权对于大学生成绩有一定影响。假设8:家庭附近有大学且口碑较好的大学生成绩较好。假设9: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大学生成绩一般不如在说服教育下长大的大学生好。假设10:父母对子女学习关心程度与大学生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假设11:直接抚养长大的人有无不良嗜好对大学生成绩有直接影响。假设12:成长受祖父母/外祖父母影响更大的大学生成绩不如受父母影响大的大学生。假设13:家庭关系和睦的大学生比家庭关系僵化的大学生成绩更好。
问卷内容的制定是根据已有问卷经过前期讨论且预发放之后根据回收结果大幅增删数次确定,选项的数量和内容也有经过删改,调整了部分可能造成歧义的询问方式和不适宜的用词,删减了部分与研究目标不符、所获数据明显不符合常识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2.4研究成果
经研究发现:
1.农村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况最为严重,相对成绩更差。我国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使得电子设备在农村广泛普及,随着而来的就是电子设备的滥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时不适应没有约束的环境,更易陷入自我沉沦,偏偏农村学生家长更倾向打骂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加剧了该问题导致本可以纠正的问题不断加重,积重难返。
但需要注意的是,来自一线城市(包括国家提及的“新一线”)的学生波动幅度最大,方差为其他两组的两倍以上,平均成绩高主要因为优秀生多,因而入学时需多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和人生规划辅导,使其尽快获得方向。
2.从调查结果来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更倾向于采用打骂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这种方式在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起到督促子女的作用反而加剧了逆反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新生入学时建议对新生进行摸底调查,对一部分新生及家长尽早提醒,并持续关注,以预防出现学业滑坡的情况。
3.据调查数据来看,由在线SPSS分析,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成绩无明显的相关性。相对比之下,家庭收入较高的组别其方差远高于其他两组,波动较为剧烈,说明个体差异明显,成绩滑坡的不确定性偏大,须在新生入学时多给予入学教育,提前确立目标适应大学学习节奏。
4.父母职业类型对于大学生成绩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从调查数据来看,家长职业类型为个体工商户的大学生明显成绩不如其它组别且上课走神情况非常严重,从组内来看,成绩两极分化相当明显,优等生不少的同时差生云集。该类型学生大多与家长在一起时间少,学习主动较仰仗自控,其自制力尚可,但不一定对学习感兴趣,须在入学之初便着重培养,并多开展自习,培养学习习惯。
家长职业类型为教育岗位的大学生成绩整体稍弱与前几组,在听课状况上变现较好但是组内成绩过于集中于中段,优秀生数量较少。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大学时代之前受到家庭约束较多,可能为大学学习打下了比较不错的基础,但是在刚进入大学后当父母不在身边舟由于约束减少,努力程度有所下降导致成绩随之变化,随大一至大三年级升高逐渐领会适应大学成绩也会有所提升恢复(大四成绩已无参考价值)。
不过在大一这段“危险期内”还需格外关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让他们少走弯路。 5.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略差,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分布在成绩第一梯度的比例少于正常家庭(22.53%比26.45%),除此之外,个体成绩差别较小,听课状况明显不如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由家庭系统理论来看,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早期阶段分化不如普通家庭,群体中的自我意识较弱,相对更需要来自外界的温暖和问候,这样有利于引导他们适应大学加速成长。
6.与父母关系不佳对大学生成绩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关系较差且几乎无交流的组别上课走神的状况是急租当中最为严重的;从平均成绩排名来看,与父母关系不佳的组别成绩也较差,但成绩排名差距并不明显,证明与父母关系不足以成为完全影响到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要素。
7.母亲占据家庭主导对日后子女大学成绩提高略为有利,但是从大一到大三母亲占据家庭主导的组别成绩在整体上出现了下滑,而其他组别成绩随年级变化不够明显,证明母亲占据家庭主导权对日后子女大学成绩提高的作用并不大,且在其日后融入社会之时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8.根据交叉分析,家庭附近没有大学的大学生相对成绩略微差于另两组,其差距并不明显。且据在线SPSS分析,大学生家庭附近有无大学与大学生成绩并无明显相关性。
9.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儿童难免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日后可能带来一些负面作用。从家庭系统理论看,在打骂教育方式下成长的人,比较容易出现慢性焦虑,且分化不如素质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好。进入大学后,失去家长的直接约束,很多大学生更如脱缰之野马般失控。例如,调查数据表明,在打骂居多的家庭长大的大学生上课走神状况明显更为严重(如下图),平均年级排名也明显不如家庭素质教育下的大学生。因而打骂教育对大学生成绩由不小的负面影响
10.父母对大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成绩。长期不被父母关注,基本处于“放养”状态的大学生学习紧迫性容易不足,若无强大学习易自我颓废成绩下滑。就上课走神状况而言,受父母关注学习较少的大学生听课走神情况也更为严重。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对大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和大学生学习成绩并非绝对的正相关关系,若家长过于关心学生成绩并不能引起学生成績进一步提高反而导致听课注意力下降等反作用。父母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一定要适度。
11.大学生的直接抚养者若有无不良嗜好对子女会产生直接影响。原生家庭正是子女习惯、性格养成阶段。子女在小时候学习模仿的家长(或其它直接抚养者)的不良嗜好将很难改变,对子女产生持续且深远的影响。
12.成长受祖父母/外祖父母影响更大的大学生,相对与父母陪伴成长的子女接受到的新知识、思想会更少,教育模式相对来说也落后。这类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可能性也更高,但往往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缺陷。
13.已有很多研究证实家庭不和睦将对子女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包括学习成绩。调查结果也说明,来自不和睦家庭的学生学习成绩都要偏弱。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学生的成长必不可缺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和睦的家庭必然带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具体还是由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决定。
4、结论
本次实验主要结论如下:(1)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其听课注意力集中情况较差,进入大学后容易出现学习问题,建议在开学加强专业认知和大学适应教育并持续观察;而来自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年级排名因人差异最大,需进行激励教育,使其尽快明确目标自主进步;
(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成绩存在影响,父母学历较低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成绩易出现问题
(3)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成绩个人差异较大,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成绩最好,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成绩没有决定性影响。
(4)父母不同职业类型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影响,父母职业为教师和个体工商户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自我放纵,成绩较差。
(5)相比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成绩更容易受影响。
(6)亲子关系差对大学生成绩影响有限。
(7)母亲占据家庭主导权时对孩子的大学成绩提升有利,但是作用效果不明显,尤其高年级,对日后子女融入大学和社会可能产生副作用。
(8)原生家庭附近有无大学对大学生成绩并无明显影响。
(9)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大学生相比说服教育下长大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更容易因为缺乏约束而出现问题
(10)父母对子女学习关注程度过低易诱发大学生成绩滑坡,但关注程度需适度否则不但起不到明显效果甚至可能起反效果。
(11)直接抚养者若有不良嗜好该因素自身对大学生成绩由不利影响。
(12)成长受祖父母/外祖父母影响更大的大学生大学成绩较差,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13)家庭关系不和睦对大学生成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该因素属于“保健”因素,家庭关系良好对大学生成绩并无明显正向加分。
参考文献:
[1]张志学.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状北京师范大学
[2]赵郝锐.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苏州大学
[3]樊为,吴薇莉.不同文化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233-235.
[4]曹瑞.(2011)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亲子关系影响的研究. 中国校外教育(3).
[5]杜晓徐玉林郑娇钟慧琴.王建洲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6]黄益萍,曾接贤.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7,(2):91-94.
[7]钟鹏明顾玉英.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8]吴雨薇论原生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9]高俊.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10]马军.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东西是很难抹去的烙印.山东省邹城唐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