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实践中,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结合时代特点,积极创作弘扬和谐精神的优秀群众文化产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以群众文化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
一、狠抓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教育增强县乡文化专业人员的责任感,认真提高业务素质,专业人员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与时俱进,把握住群众文化的需求,很好地对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起到引导和带领的作用。部门领导也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各项制度,监督专业人员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二)全面提升村文化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对传播群众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文艺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哪个村的文艺骨干多,哪个村的文化活动就活跃。近几年来,各地立足农村,依托文化馆、乡村文化站点举办了“舞蹈培训班”、“书法艺术培训班”、“戏曲表演培训班”、“摄影艺术培训班”、“小品曲艺创作培训班”、“化妆知识培训班”以及“村级文化员培训班”等系列培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人才。
(三)积极加强业余文化团体组织的组建。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业余文化团体能够很好地起到传播效应,对群众文化也有引领的作用,要鼓励和扶持业余文化团体的组建和发展,可以有效地唤起农村群众的文化自觉,一些很少光顾文化活动的人纷纷加入到活动中来,也较好地缓解了文化站人员少、辅导不过来的困难,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促进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
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文化活动“日常化”
(一)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村级文化室建设已全面普及,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基本得到了较好的配置,这为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站点的职能,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式,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更好地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真正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的指导、带动作用,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总之,组织骨干和团队,坚持常态化,经常搞,不间断,变花样,加手法,吸引大家把文化活动变成群众的自发活动,做活文化活动。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极其重要,随着人们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也要相应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应该拓宽思路,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等的扶持,筹措资金,健全社区基础设施,争取组建更多设施,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积极结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
(三)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待遇。在开放活动中,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管理人员工资待遇未落实、后续文化经费不足、文化活动缺乏组织等多方面原因,部分村文化活动室名存实亡,文化活动阵地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因此,要求政策倾斜,配好村级文化室管理人员,合理解决工资报酬,利于较好的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真正发挥村级文化站所室的作用。
三、以地域传统文化为特色,积极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以地域传统文化为特色,着力于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的保护与发展,只有根植于民族民间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才能确保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才能激发起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才能促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才能促进农村群眾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品牌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属于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大餐,既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举办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人,又能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常态,形成制度化。比如,每年开展一次县、乡、村三级文艺汇演活动,即首先由村级组织文艺汇演,然后各村选拔优秀节目参加乡(镇)文艺汇演,最后由各乡镇选拔最优秀的文艺节目参加全县文艺汇演。提倡参演的节目多增加原创成分,要求必须是本地的农民群众当演员,逐步成为全县人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的活动,高档次,高品位,成为当地最为响亮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践证明,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热情,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高度重视,文化部门人员要不断探索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规律和方法,千方百计,真抓实干,加之广大农村业余文艺骨干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为农村群众文化的有效顺利开展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一、狠抓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教育增强县乡文化专业人员的责任感,认真提高业务素质,专业人员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与时俱进,把握住群众文化的需求,很好地对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起到引导和带领的作用。部门领导也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各项制度,监督专业人员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二)全面提升村文化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对传播群众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文艺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哪个村的文艺骨干多,哪个村的文化活动就活跃。近几年来,各地立足农村,依托文化馆、乡村文化站点举办了“舞蹈培训班”、“书法艺术培训班”、“戏曲表演培训班”、“摄影艺术培训班”、“小品曲艺创作培训班”、“化妆知识培训班”以及“村级文化员培训班”等系列培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人才。
(三)积极加强业余文化团体组织的组建。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业余文化团体能够很好地起到传播效应,对群众文化也有引领的作用,要鼓励和扶持业余文化团体的组建和发展,可以有效地唤起农村群众的文化自觉,一些很少光顾文化活动的人纷纷加入到活动中来,也较好地缓解了文化站人员少、辅导不过来的困难,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促进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
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文化活动“日常化”
(一)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村级文化室建设已全面普及,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基本得到了较好的配置,这为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站点的职能,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式,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更好地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真正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的指导、带动作用,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总之,组织骨干和团队,坚持常态化,经常搞,不间断,变花样,加手法,吸引大家把文化活动变成群众的自发活动,做活文化活动。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极其重要,随着人们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也要相应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应该拓宽思路,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等的扶持,筹措资金,健全社区基础设施,争取组建更多设施,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积极结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
(三)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待遇。在开放活动中,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管理人员工资待遇未落实、后续文化经费不足、文化活动缺乏组织等多方面原因,部分村文化活动室名存实亡,文化活动阵地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因此,要求政策倾斜,配好村级文化室管理人员,合理解决工资报酬,利于较好的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真正发挥村级文化站所室的作用。
三、以地域传统文化为特色,积极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以地域传统文化为特色,着力于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的保护与发展,只有根植于民族民间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才能确保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才能激发起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才能促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才能促进农村群眾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品牌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属于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大餐,既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举办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人,又能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常态,形成制度化。比如,每年开展一次县、乡、村三级文艺汇演活动,即首先由村级组织文艺汇演,然后各村选拔优秀节目参加乡(镇)文艺汇演,最后由各乡镇选拔最优秀的文艺节目参加全县文艺汇演。提倡参演的节目多增加原创成分,要求必须是本地的农民群众当演员,逐步成为全县人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的活动,高档次,高品位,成为当地最为响亮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践证明,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热情,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高度重视,文化部门人员要不断探索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规律和方法,千方百计,真抓实干,加之广大农村业余文艺骨干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为农村群众文化的有效顺利开展做出自己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