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生理生态学研究 Ⅰ.温度、体重及摄食状态对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来源 :海洋水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及摄食状态对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符合下列模式,Qo=2.015W^-0.635(r=-0.969,p〈0.01,N=14)和Qn=0.069W^-0.369(R=0.754,P〈0.01,n=13)。在摄食状态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比饥饿状态有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提高
其他文献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柄海鞘(Style clava)和玻璃海鞘(Ciona inte stinalis)对4种不同大小藻类的选择性及温度对其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海鞘对大规格的藻类具有较强的选择
1996年4~6月,对胶州湾内的菲律宾蛤仔连续取样,将性腺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组织切片4~6μm,H.E染色,显微照相显示菲律宾蛤仔卵巢和精巢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性腺在4月初开始进入繁殖初期的快速发育,4月中
1998年于山东省蓬莱市用10只日本盘鲍与300只皱纹盘鲍,在22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4.7mm的杂交鲍苗143.8万只,6500只/m^2,;在580m^2的育苗水体中培育出平均壳长11.9mm的皱纹盘鲍自交鲍苗177.9万只,3100只/m^2。杂交鲍苗的壳和存活率明
用褐藻酸钙对三角褐指藻进行固定化培养实验,测定了不同胶粒大小,不同胶粒密度及不同接种量对该藻的影响,比较了自由生长和固定细胞的生长曲线,还进行了常温组和低温组固定化细胞
建国以来,我国的渔业新技术、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先报引进各类渔业新技术及动、植物新品种上百项;为促进我国的水产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简
利用ICP2070型单道扫描光谱仪,进行了水产品、饲料中微量元素镉(Cd)的测定研究,其检出限为2μg/L,回收率为98% ̄102%;用贻贝标样和牛肝标样对照,其测定数据完全在给定的标准值波动范围分内;分3批测定的重现性
该产品具有气气泡小、均匀、上升慢,散气面大的优点,从而使氧气更多地溶解于水,经与其他3种曝气器试验对比,其曝气效果归好,已在水产养殖及工业水处理中应用。
应用NIH纯系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探究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遗传毒性作用及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观察并计数嗜多染红细胞(PCE)与正红细胞(NRBC)的比值、微核率;染
应用大鼠经口、经皮肤亚慢性毒性试验,对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毒理学进行研究。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1.2g/kg(经口),1.2g/kg、0.135g/kg、0.015g/k
将Eggers现场胃含物法移入室内大型玻璃钢水槽内进行,然后在尽可能相近的实验条件下 比较了室内流水模拟法和Iggers现场胃含物法,测定真鲷日摄食量、日生长量和转换效率 等生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