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1、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不仅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二、加强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1、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2、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属对、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3、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4、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三、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这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1、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2、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成立“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3、加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学生个人博客网页。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在宽带网络上建设自己的免费博客网页,每周选择自己的至少2篇习作或感言上传,实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登录辅导教师博客网页获取对相应指导。当然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络获取语文学习资源。
4、开展其他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例如可以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可以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依托省级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方法,既符合农村中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农村中学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1、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不仅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二、加强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1、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2、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属对、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3、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4、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三、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这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1、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2、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成立“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3、加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学生个人博客网页。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在宽带网络上建设自己的免费博客网页,每周选择自己的至少2篇习作或感言上传,实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登录辅导教师博客网页获取对相应指导。当然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络获取语文学习资源。
4、开展其他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例如可以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可以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依托省级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方法,既符合农村中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农村中学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