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面对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教学方式。结合信息技术授课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培养学生习惯和思想意识的角度出发,通过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方式,探讨了从实验教学、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和信息社交交互三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
关键词:德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道德培养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之一[1]。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属于时代发展产物,已经广泛渗透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所以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够规范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2-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是感到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其次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下面试从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还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
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今天,信息技术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它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2)自觉遵守学校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的习惯;
(5)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等。
其次,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設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手机已逐步进入了家庭,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捷。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3、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效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
信息技术带给我们很多积极的影响,但也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网络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网络交流思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课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断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叶雪峰.浅谈中学信息科技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2014(Z1):94-97.
[3] 路正会.信息技术与德育课堂的整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点滴看法[J].中小学电教,2020(05):36-38.
关键词:德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道德培养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之一[1]。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属于时代发展产物,已经广泛渗透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所以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够规范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2-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是感到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其次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下面试从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还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
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今天,信息技术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它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2)自觉遵守学校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的习惯;
(5)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等。
其次,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設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手机已逐步进入了家庭,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捷。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3、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效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
信息技术带给我们很多积极的影响,但也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网络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网络交流思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课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断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叶雪峰.浅谈中学信息科技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2014(Z1):94-97.
[3] 路正会.信息技术与德育课堂的整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点滴看法[J].中小学电教,2020(0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