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笔者认为离不开教师“导”.本文在分析理解“合作学习”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导”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不同特点:一、课前“导”,引导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二、课中“导”,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研讨总结;三、课后“导”,辅导学生反思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合作能力.灵活掌握“导”的操作方法,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引导;指导;辅导
当前我国相关义务教育标准规则明确指出,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多采取促进学生之间团队合作、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方式.随着当前教育机构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方式也日益普及.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育的精髓,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使之在离开学校后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不遗余力地探讨、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获得了不少的成果.笔者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实践.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模式”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建立小组,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教师为推动力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辅导方式,以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小学生认识能力有限,不能系统地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小学课堂里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导”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有不同的特点
为什么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探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导”没有做到适量、适时、适当.基于当前教学方式的实际实施过程,根据对其教学步骤的研究分析,指出教师应如何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来促进小组学习的有效运行.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前的课前引导
在具体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针前,一定要注重课前对学生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具体要求教师:定课标,准备教材,了解学生.
1.定课标.如果表层地理解课标,把所有课程的内容设计成小组讨论完成,这会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合作流于形式,收不到实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超纲”的课标是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反感,会影响小组学习模式的展开.因此,必须要注重学生课前对课标认识的正确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2.准备教材.教材内容决定学习过程,教师需要在开课前安排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的教材.那么有哪些内容适合小组间合作学习?
(1)生活化的内容.如,“沏茶问题”“打电话”“量一量”等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却难以独立完成的任务.这时设计合作活动,让他们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此类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间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其中体味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挑战性的内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以此来加深学习内容的印象.
(3)有难度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加入合理范围的难题,在进行小组分组前,要充分结合学生性格、学习水平、交流能力进行分组.在教学内容中要适当加入有难度的部分,提高学生的探究心理,促进学生之间互相探讨、研究,要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分组时要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各小组的能力水平要基本相等.在构建小组时,组长的挑选尤为重要,特别是小组初建时,组长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是小组团结协作的保障.当小组合作稳定时,大家已经熟悉了合作的规则,可实行组长轮换制.
(二)课中“导”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中,教师必须担当指导员的角色,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的合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在教“认识年、月、日”时,我在课前设计了两个表格(一个是2015年,一个是2016年),要求学生回去翻阅年历,找出这两年的每个月的天数填在表格里,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在上课过程中,我要求每名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要积极讨论他们之间接触到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随后经过讨论总结,各小组内部选拔出代表进行发言.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我把握好了教学的起点,安排了学生看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找出一些规律,揭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和点拨,启发他们去发现,并组织学生交流、合作,选择比较好的方法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知识竞赛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
由此,总结教师在课中“导”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明确小组的目标任务,指导小组如何开展合作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认真观察、记录各个小组间的进步,综合各小组的情况并及时调整对策.学生在开展合作活动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如,基础知识的理解还不透彻,基本技能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对问题的理解各执一词,出现“冷场”或“热场”.这些都会影响合作的顺利开展.这时,教师及时地掌握情况,在方法和技能上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知识层面,可做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启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合作技能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交流方式,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学会互相倾听、互相帮忙、指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等,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有效的开展,同时也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认知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个阶段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阶段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评价并做出总结.在这一环节里,教师要关注小组是否已经做好了交流的准备,在交流时呈现的是否为小组的成果而非个人的总结,教师的评价始终要围绕着小组合作的收获展开.
(三)课后“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上課结束后对学生的“导”,在以学生对该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巩固为基础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接受状态做详细的了解,并通过合理的交流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下,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不充分的,在课堂上学习时,每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解答或指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该问题忽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更多知识漏洞.因此,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目标,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每个小组合理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之间及时进行探讨,同时,在其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各个小组间做出对合作学习的看法,据此提出对小组学习的不断完善的建议.通过教师合理、有效的教学指导,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正确认知,进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团队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自身也会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进行改善.总之,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根据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进行正确的协调,进而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落实,提高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佳.浅析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原则和实施方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3-64.
[2]郑彻江.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3):74-76.
[3]姜太荣.新疆中专学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小组合作;引导;指导;辅导
当前我国相关义务教育标准规则明确指出,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多采取促进学生之间团队合作、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方式.随着当前教育机构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方式也日益普及.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育的精髓,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使之在离开学校后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不遗余力地探讨、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获得了不少的成果.笔者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实践.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模式”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建立小组,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教师为推动力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辅导方式,以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小学生认识能力有限,不能系统地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小学课堂里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导”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有不同的特点
为什么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探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导”没有做到适量、适时、适当.基于当前教学方式的实际实施过程,根据对其教学步骤的研究分析,指出教师应如何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来促进小组学习的有效运行.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前的课前引导
在具体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针前,一定要注重课前对学生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具体要求教师:定课标,准备教材,了解学生.
1.定课标.如果表层地理解课标,把所有课程的内容设计成小组讨论完成,这会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合作流于形式,收不到实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超纲”的课标是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反感,会影响小组学习模式的展开.因此,必须要注重学生课前对课标认识的正确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2.准备教材.教材内容决定学习过程,教师需要在开课前安排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的教材.那么有哪些内容适合小组间合作学习?
(1)生活化的内容.如,“沏茶问题”“打电话”“量一量”等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却难以独立完成的任务.这时设计合作活动,让他们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此类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间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其中体味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挑战性的内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以此来加深学习内容的印象.
(3)有难度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加入合理范围的难题,在进行小组分组前,要充分结合学生性格、学习水平、交流能力进行分组.在教学内容中要适当加入有难度的部分,提高学生的探究心理,促进学生之间互相探讨、研究,要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分组时要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各小组的能力水平要基本相等.在构建小组时,组长的挑选尤为重要,特别是小组初建时,组长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是小组团结协作的保障.当小组合作稳定时,大家已经熟悉了合作的规则,可实行组长轮换制.
(二)课中“导”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中,教师必须担当指导员的角色,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的合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在教“认识年、月、日”时,我在课前设计了两个表格(一个是2015年,一个是2016年),要求学生回去翻阅年历,找出这两年的每个月的天数填在表格里,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在上课过程中,我要求每名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要积极讨论他们之间接触到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随后经过讨论总结,各小组内部选拔出代表进行发言.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我把握好了教学的起点,安排了学生看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找出一些规律,揭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和点拨,启发他们去发现,并组织学生交流、合作,选择比较好的方法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知识竞赛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
由此,总结教师在课中“导”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明确小组的目标任务,指导小组如何开展合作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认真观察、记录各个小组间的进步,综合各小组的情况并及时调整对策.学生在开展合作活动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如,基础知识的理解还不透彻,基本技能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对问题的理解各执一词,出现“冷场”或“热场”.这些都会影响合作的顺利开展.这时,教师及时地掌握情况,在方法和技能上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知识层面,可做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启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合作技能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交流方式,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学会互相倾听、互相帮忙、指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等,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有效的开展,同时也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认知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个阶段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阶段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评价并做出总结.在这一环节里,教师要关注小组是否已经做好了交流的准备,在交流时呈现的是否为小组的成果而非个人的总结,教师的评价始终要围绕着小组合作的收获展开.
(三)课后“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上課结束后对学生的“导”,在以学生对该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巩固为基础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接受状态做详细的了解,并通过合理的交流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下,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不充分的,在课堂上学习时,每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解答或指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该问题忽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更多知识漏洞.因此,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目标,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每个小组合理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之间及时进行探讨,同时,在其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各个小组间做出对合作学习的看法,据此提出对小组学习的不断完善的建议.通过教师合理、有效的教学指导,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正确认知,进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团队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自身也会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进行改善.总之,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根据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进行正确的协调,进而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落实,提高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佳.浅析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原则和实施方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3-64.
[2]郑彻江.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3):74-76.
[3]姜太荣.新疆中专学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