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是这个国家“最酷的老爷爷和老奶奶”,生活在北京一幢不起眼的公寓楼里。
在很多人看来,63岁的张广柱和60岁的王钟津就像是从“城堡里走出来的童话人物”。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过去的3年里,这对老夫妻已经完成了在世界七大洲的旅行,包括南极。除了装满砖头般旅行指南书和衣物的65升大背包,陪伴着他们一路行走的只有一口极不流利的简单英文,和对整个世界的好奇。
带着小学二年级英语水平走出国门
他们的环球梦,是从4年前开始的。
在那以前,两个人还远远算不上“骨灰级”驴友。那时,张广柱没有退休,他们只能偶尔在国内徒步登山。
像大部分驴友一样,他们也在摸索中获得经验。“看见别人拿着一根登山拐杖,我们也回来买一根。看见别人的背包不错,我们也跟着买一个。”就这样,他们的装备越来越齐全,路也越走越远。
2007年2月,两人来到了位于云南省的虎跳峡,那算得上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在哈巴雪山脚下,他们巧遇了一个正在举行婚礼的纳西族家庭。热情的纳西族人办起流水席,集结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就好像一个小型的“国际会议”。
席间,张广柱夫妇发现一个外国人翻看厚厚的旅行指南书。“他几乎一句中文都不懂,可是却来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张广柱惊讶极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去?”
挂在客厅墙壁上的大幅世界地图,从此有了更丰富的意义。张广柱和王钟津开始了“艰苦的准备”。他们打算先去欧洲,除了办理签证外,两人还进行了明确的家庭分工:先生负责学习英语,太太主攻地理、历史知识。
对于一位59岁的男士来说,学习外语显然是一份苦差事,更何况他还坚持不上学习班,要自学成才。张广柱在各类英语教材中选择了《英语900句》,每天坐在桌前,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念七八个小时。不过,这对他来说还是太困难了。于是他“不断压缩”,最终变成只关心旅游英语中的“吃住行”篇目,至于剩下的内容,“根本学不会”。
2008年3月,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准备后,他们各自背上20公斤重的背包,登上了从北京前往希腊雅典的飞机。
被小外孙鉴定为只有“小学二年级英语水平”的老头儿,带着“26个字母也认不全”的老太太,自信满满地出发了。
去一个遥远的国度,
逛逛当地人的菜市场
旅行的兴奋劲儿没能持续多久,刚从雅典机场出来,就消失了。
在机场外的巴士站问路时,王钟津第一次见识了丈夫的英语水平——带着白色棒球帽的他站在那里,捧着一本《旅游英语》瞪大了眼睛,着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急性子的王钟津干脆几步冲到卖票人的面前,然后扭头冲着丈夫大声说:“问啊,你倒是问啊!”
可张广柱彻底慌了神。在进入希腊海关前,根据此前搜集的资料,他将海关人员可能会问的3个问题背得滚瓜烂熟,又用小纸条抄下来放在口袋里以防万一。没想到,海关一句话也没问,直接盖戳放行,他所有的准备都落了空。
离开机场后,除了应付海关的那3句话,这位老先生的脑袋里简直一个英文单词都蹦不出来了。“全蒙了!”当他回忆起那时,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两颊深深的皱纹一直升到眼角。
这就是环球旅行磕磕绊绊的开始。
糟糕的起点过去后,旅行一步步变得顺利起来。3个多月后,他们游历了欧洲16个国家、70多个城镇。然后,旅行就像成瘾了似的。他们在网上钻研最新潮、最省钱的旅行攻略,并据此在2009年“穷游”了美国和加拿大。
2011年春节过后,2月17日,他们又出发了。这一次,他们购买了可在全球15个城市经停的环球机票,前往南极、南北美和澳大利亚。这种廉价的环球套票要求乘客必须在地球上沿着同一个方向飞行,于是整个旅程变得折腾极了。他们一路“自西向东”,离开南非开普敦后,为了到达同在南半球的布宜诺斯艾里斯,不得不取道北半球的迪拜、纽约,最终在36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为了迁就廉价机票,他们在旅途中总共6次穿越赤道。
可这些折腾并没有磨掉他们的热情,即便现在坐在北京3居室的家里,当王钟津每次拿起背包时,仍然很兴奋:“一背起来,就觉得特别痛快,立刻就兴奋起来了,得赶紧出门玩去。”说这话的时候,她瞪大了眼睛,握紧拳头向前一挥。
他们的旅行实在太特别了。2011年3月,他们登上了开赴南极的轮船,5天内12次登陆南极半岛。
尽管被告知不能惊动企鹅,必须与它们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起码5米,可当两人终于走上这片冰雪大陆时,却发现只要蹲下身子,红嘴的企鹅就会好奇地走过来,拜访一下初次到访的新朋友。为了和企鹅朋友们“打成一片”,张广柱童心大发,干脆蹲下身子,模仿着小企鹅,身子前倾,双臂向后展开。
温暖的澳大利亚是这次旅行的尾声。不过,刚一抵达,老两口就被高昂的物价吓坏了,就连公路旁汽车旅馆一晚的定价都超过100澳元(约人民币680元)。他们决定干脆租一辆丰田汽车,自驾“穷游”澳洲。
澳洲行中有12个夜晚,他们都住在汽车里。每当夜晚来临时,他们的经典睡姿是:将汽车座椅调低,钻进蓝色的睡袋,用衣服紧紧地围住下巴,将头枕在一摞旅行书上,然后沉沉睡去。
张广柱总觉得,背包客的最高境界就是“去一个遥远的国度,逛逛当地人的菜市场,去一个当地人家里坐坐,看看真实的生活”。正如他们一路走来发现,“人,才是最耐看的风景”。
在巴西潘塔纳湿地,他们意外发现前去旅游的德国女孩和当地的帅小伙开始了一段罗曼史。他们和一个哥伦比亚人讨论探戈的起源。他们结交的南非小旅馆老板,是一个养着许多只猫的女动物学家。到达秘鲁时,当地正值雨季,马路都被淹没了,一个移民官就穿着雨靴站在一片汪洋中为游客办理签证。
张广柱和王钟津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在网络直播的照片里,他们的镜头感十足。年过6旬的老先生被封为“跳跳帮”成员,就算是在南极,他在拍照时也兴高采烈地高高跳起,带起一片雪花。
在长达6个月的旅程中,他们还曾乘坐豪华游轮。一次,游轮宴会要求所有的人穿正装出席。但两个背包客在背囊里根本找不出一套正装,最后只好“在凉鞋里穿上袜子”去参加宴会。
如果我们失踪了,不要来找我们
可事实上,在这段旅程开始前,张广柱和王钟津也曾经担心过,自己究竟能不能真正实现大部分人都望而却步的环球梦想。
就在启用环球航空套票的5天前,他们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遥远而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身体病痛、迷路、受骗、失盗、遭劫、车祸风险无处不在。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随时可能不期而遇。种种未知和不确定性,常常让我们陷入焦虑和惶恐。”
临行前,他们甚至写好了遗嘱。在这份如今已经被正式封存的书面文件里,这对父母告诉女儿:“如果我们失踪了,不要来找我们。”说到这时,在一档电视节目里,王钟津脸上一直带着的笑容慢慢消散了:“在寻找的过程中,她会更难受,所以就让我们俩人安安静静的,她也安安静静的……”
这个60岁母亲的眼睛里,出现了一层泪光。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这对老人都不是“典型”的中国父母。在他们这样的年岁,更多人喜欢在家里帮着下一代带下下一代,洗衣做饭,遛遛公园,看看电视,快乐地度过一天。
这对自称“网瘾少年”的夫妇也曾经如此。王钟津将小外孙带到6岁,等他上学了,他们也有了更多自己的生活。现在,如果在家,王钟津几乎一整天都“挂着QQ”。两个花甲老人挤在一间书房里,一个用台式电脑,另外一个用笔记本电脑。
除了正在写一本游记,他们还用心耕耘微博,与粉丝互动。有粉丝看到王钟津亲昵地称呼张广柱为“老公”,就跳出来发言,建议她将称呼改为“先生”,毕竟“这样更文艺一点”。不过这个老太太却表示反对:“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叫他老公啦!”
“他们管这叫什么来着?”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穿着红色家居服的王钟津偏过头去想了一会儿,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对,卖萌!”
玩奈特,突劈坡,好嘛吃
尽管很多人都觉得他们“潮爆了”,但环球旅行对老两口来说仍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程。
环球之旅中,他们的背包被人拉开过十几次。他们有时被黑心的出租司机骗,有时碰到假警察,也曾在深夜3点半空无一人的码头,紧张地看着一群希腊野狗飞奔而过——但那都只是旅途上的小插曲。
真正的危险发生在海拔3000多米的秘鲁库斯卡,王钟津遭遇严重的高原反应,高烧40摄氏度,中度脱水,各项生理指标都不正常。在医院里,焦急的张广柱捧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追着讲西班牙语的医生,双方只能通过电脑上的“谷歌翻译”沟通,直到保险公司提供了一名远程翻译。
住院3天,喝了不会做饭的丈夫用小白锅煮的带着鸡蛋壳的粥后,王钟津出院了。即便那时,她也没有想要回家:“我当时只想着,下一站,马丘比丘。”
漫长的旅行中,他们的英语水平似乎也有所提高。在游轮上,王钟津指着菜谱点了一碗汤。结果,服务生却用巨大的餐盘端来了一个蛋糕,蛋糕上还放着一颗红红的樱桃。
老太太感到奇怪,突然灵感迸发问了一句:“索普(soup,汤)?”接着,更让她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服务生又“变”出一碗汤,并毫不犹豫地倒在蛋糕上。王钟津只能无语地面对着一盘子汤和“汪洋”中一块小小的蛋糕,表示“非常有创意”。
王钟津直到今天也没弄明白,究竟是自己在错误的时间说了正确的单词,还是那本就是豪华大餐里一道的“混搭菜”。
去旅馆咨询住宿信息时,他把常用的3句话说得相当流利。老太太拍着老先生说:“你每次都问的那3句话,我终于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3句话分别是:“玩奈特,突劈坡,好嘛吃?”
那时,180天的环球旅行已接近尾声,尽管再无用武之地,但老太太终于无师自通了旅行中最重要的3句话:“一晚上,两个人,多少钱?”
然而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像忘了放盐的汤。由于工作,两个人每天能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不过四五个小时。在王钟津的回忆里,丈夫回家后就是“往沙发上一坐,当大爷”。
这可能是不少中国家庭的标准结构,他们很少交流,直到最后“越来越没话,越来越陌生”。
如果不是去欧洲旅行,他们很难意识到彼此竟然这样陌生。
他们只是普通的老人,靠着退休金生活,刚刚过去的环球旅行,花掉了他们积蓄的一部分,“一辆宝马车的钱”。但他们坚持“不做房奴,不做车奴,不做孩奴,不把自己绑在孩子小家庭的车轮上”。他们甚至想好了,如果将来旅行的钱不够,会考虑卖掉自己的房子。“不过,现在我们还不用卖掉一个厕所。”王钟津笑着说。
他们还打算今年再次出发,去非洲看上百万的角马、斑马和蹬羚在草原上自南向北的大迁徙。
“这个世界,我们没去的地方还多着呢!”两个花白头发的老人看着墙壁上的世界地图,认真地说。■
(摘自《中国青年报》) (责编 达溪河)
在很多人看来,63岁的张广柱和60岁的王钟津就像是从“城堡里走出来的童话人物”。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过去的3年里,这对老夫妻已经完成了在世界七大洲的旅行,包括南极。除了装满砖头般旅行指南书和衣物的65升大背包,陪伴着他们一路行走的只有一口极不流利的简单英文,和对整个世界的好奇。
带着小学二年级英语水平走出国门
他们的环球梦,是从4年前开始的。
在那以前,两个人还远远算不上“骨灰级”驴友。那时,张广柱没有退休,他们只能偶尔在国内徒步登山。
像大部分驴友一样,他们也在摸索中获得经验。“看见别人拿着一根登山拐杖,我们也回来买一根。看见别人的背包不错,我们也跟着买一个。”就这样,他们的装备越来越齐全,路也越走越远。
2007年2月,两人来到了位于云南省的虎跳峡,那算得上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在哈巴雪山脚下,他们巧遇了一个正在举行婚礼的纳西族家庭。热情的纳西族人办起流水席,集结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就好像一个小型的“国际会议”。
席间,张广柱夫妇发现一个外国人翻看厚厚的旅行指南书。“他几乎一句中文都不懂,可是却来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张广柱惊讶极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去?”
挂在客厅墙壁上的大幅世界地图,从此有了更丰富的意义。张广柱和王钟津开始了“艰苦的准备”。他们打算先去欧洲,除了办理签证外,两人还进行了明确的家庭分工:先生负责学习英语,太太主攻地理、历史知识。
对于一位59岁的男士来说,学习外语显然是一份苦差事,更何况他还坚持不上学习班,要自学成才。张广柱在各类英语教材中选择了《英语900句》,每天坐在桌前,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念七八个小时。不过,这对他来说还是太困难了。于是他“不断压缩”,最终变成只关心旅游英语中的“吃住行”篇目,至于剩下的内容,“根本学不会”。
2008年3月,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准备后,他们各自背上20公斤重的背包,登上了从北京前往希腊雅典的飞机。
被小外孙鉴定为只有“小学二年级英语水平”的老头儿,带着“26个字母也认不全”的老太太,自信满满地出发了。
去一个遥远的国度,
逛逛当地人的菜市场
旅行的兴奋劲儿没能持续多久,刚从雅典机场出来,就消失了。
在机场外的巴士站问路时,王钟津第一次见识了丈夫的英语水平——带着白色棒球帽的他站在那里,捧着一本《旅游英语》瞪大了眼睛,着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急性子的王钟津干脆几步冲到卖票人的面前,然后扭头冲着丈夫大声说:“问啊,你倒是问啊!”
可张广柱彻底慌了神。在进入希腊海关前,根据此前搜集的资料,他将海关人员可能会问的3个问题背得滚瓜烂熟,又用小纸条抄下来放在口袋里以防万一。没想到,海关一句话也没问,直接盖戳放行,他所有的准备都落了空。
离开机场后,除了应付海关的那3句话,这位老先生的脑袋里简直一个英文单词都蹦不出来了。“全蒙了!”当他回忆起那时,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两颊深深的皱纹一直升到眼角。
这就是环球旅行磕磕绊绊的开始。
糟糕的起点过去后,旅行一步步变得顺利起来。3个多月后,他们游历了欧洲16个国家、70多个城镇。然后,旅行就像成瘾了似的。他们在网上钻研最新潮、最省钱的旅行攻略,并据此在2009年“穷游”了美国和加拿大。
2011年春节过后,2月17日,他们又出发了。这一次,他们购买了可在全球15个城市经停的环球机票,前往南极、南北美和澳大利亚。这种廉价的环球套票要求乘客必须在地球上沿着同一个方向飞行,于是整个旅程变得折腾极了。他们一路“自西向东”,离开南非开普敦后,为了到达同在南半球的布宜诺斯艾里斯,不得不取道北半球的迪拜、纽约,最终在36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为了迁就廉价机票,他们在旅途中总共6次穿越赤道。
可这些折腾并没有磨掉他们的热情,即便现在坐在北京3居室的家里,当王钟津每次拿起背包时,仍然很兴奋:“一背起来,就觉得特别痛快,立刻就兴奋起来了,得赶紧出门玩去。”说这话的时候,她瞪大了眼睛,握紧拳头向前一挥。
他们的旅行实在太特别了。2011年3月,他们登上了开赴南极的轮船,5天内12次登陆南极半岛。
尽管被告知不能惊动企鹅,必须与它们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起码5米,可当两人终于走上这片冰雪大陆时,却发现只要蹲下身子,红嘴的企鹅就会好奇地走过来,拜访一下初次到访的新朋友。为了和企鹅朋友们“打成一片”,张广柱童心大发,干脆蹲下身子,模仿着小企鹅,身子前倾,双臂向后展开。
温暖的澳大利亚是这次旅行的尾声。不过,刚一抵达,老两口就被高昂的物价吓坏了,就连公路旁汽车旅馆一晚的定价都超过100澳元(约人民币680元)。他们决定干脆租一辆丰田汽车,自驾“穷游”澳洲。
澳洲行中有12个夜晚,他们都住在汽车里。每当夜晚来临时,他们的经典睡姿是:将汽车座椅调低,钻进蓝色的睡袋,用衣服紧紧地围住下巴,将头枕在一摞旅行书上,然后沉沉睡去。
张广柱总觉得,背包客的最高境界就是“去一个遥远的国度,逛逛当地人的菜市场,去一个当地人家里坐坐,看看真实的生活”。正如他们一路走来发现,“人,才是最耐看的风景”。
在巴西潘塔纳湿地,他们意外发现前去旅游的德国女孩和当地的帅小伙开始了一段罗曼史。他们和一个哥伦比亚人讨论探戈的起源。他们结交的南非小旅馆老板,是一个养着许多只猫的女动物学家。到达秘鲁时,当地正值雨季,马路都被淹没了,一个移民官就穿着雨靴站在一片汪洋中为游客办理签证。
张广柱和王钟津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在网络直播的照片里,他们的镜头感十足。年过6旬的老先生被封为“跳跳帮”成员,就算是在南极,他在拍照时也兴高采烈地高高跳起,带起一片雪花。
在长达6个月的旅程中,他们还曾乘坐豪华游轮。一次,游轮宴会要求所有的人穿正装出席。但两个背包客在背囊里根本找不出一套正装,最后只好“在凉鞋里穿上袜子”去参加宴会。
如果我们失踪了,不要来找我们
可事实上,在这段旅程开始前,张广柱和王钟津也曾经担心过,自己究竟能不能真正实现大部分人都望而却步的环球梦想。
就在启用环球航空套票的5天前,他们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遥远而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身体病痛、迷路、受骗、失盗、遭劫、车祸风险无处不在。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随时可能不期而遇。种种未知和不确定性,常常让我们陷入焦虑和惶恐。”
临行前,他们甚至写好了遗嘱。在这份如今已经被正式封存的书面文件里,这对父母告诉女儿:“如果我们失踪了,不要来找我们。”说到这时,在一档电视节目里,王钟津脸上一直带着的笑容慢慢消散了:“在寻找的过程中,她会更难受,所以就让我们俩人安安静静的,她也安安静静的……”
这个60岁母亲的眼睛里,出现了一层泪光。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这对老人都不是“典型”的中国父母。在他们这样的年岁,更多人喜欢在家里帮着下一代带下下一代,洗衣做饭,遛遛公园,看看电视,快乐地度过一天。
这对自称“网瘾少年”的夫妇也曾经如此。王钟津将小外孙带到6岁,等他上学了,他们也有了更多自己的生活。现在,如果在家,王钟津几乎一整天都“挂着QQ”。两个花甲老人挤在一间书房里,一个用台式电脑,另外一个用笔记本电脑。
除了正在写一本游记,他们还用心耕耘微博,与粉丝互动。有粉丝看到王钟津亲昵地称呼张广柱为“老公”,就跳出来发言,建议她将称呼改为“先生”,毕竟“这样更文艺一点”。不过这个老太太却表示反对:“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叫他老公啦!”
“他们管这叫什么来着?”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穿着红色家居服的王钟津偏过头去想了一会儿,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对,卖萌!”
玩奈特,突劈坡,好嘛吃
尽管很多人都觉得他们“潮爆了”,但环球旅行对老两口来说仍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程。
环球之旅中,他们的背包被人拉开过十几次。他们有时被黑心的出租司机骗,有时碰到假警察,也曾在深夜3点半空无一人的码头,紧张地看着一群希腊野狗飞奔而过——但那都只是旅途上的小插曲。
真正的危险发生在海拔3000多米的秘鲁库斯卡,王钟津遭遇严重的高原反应,高烧40摄氏度,中度脱水,各项生理指标都不正常。在医院里,焦急的张广柱捧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追着讲西班牙语的医生,双方只能通过电脑上的“谷歌翻译”沟通,直到保险公司提供了一名远程翻译。
住院3天,喝了不会做饭的丈夫用小白锅煮的带着鸡蛋壳的粥后,王钟津出院了。即便那时,她也没有想要回家:“我当时只想着,下一站,马丘比丘。”
漫长的旅行中,他们的英语水平似乎也有所提高。在游轮上,王钟津指着菜谱点了一碗汤。结果,服务生却用巨大的餐盘端来了一个蛋糕,蛋糕上还放着一颗红红的樱桃。
老太太感到奇怪,突然灵感迸发问了一句:“索普(soup,汤)?”接着,更让她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服务生又“变”出一碗汤,并毫不犹豫地倒在蛋糕上。王钟津只能无语地面对着一盘子汤和“汪洋”中一块小小的蛋糕,表示“非常有创意”。
王钟津直到今天也没弄明白,究竟是自己在错误的时间说了正确的单词,还是那本就是豪华大餐里一道的“混搭菜”。
去旅馆咨询住宿信息时,他把常用的3句话说得相当流利。老太太拍着老先生说:“你每次都问的那3句话,我终于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3句话分别是:“玩奈特,突劈坡,好嘛吃?”
那时,180天的环球旅行已接近尾声,尽管再无用武之地,但老太太终于无师自通了旅行中最重要的3句话:“一晚上,两个人,多少钱?”
然而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像忘了放盐的汤。由于工作,两个人每天能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不过四五个小时。在王钟津的回忆里,丈夫回家后就是“往沙发上一坐,当大爷”。
这可能是不少中国家庭的标准结构,他们很少交流,直到最后“越来越没话,越来越陌生”。
如果不是去欧洲旅行,他们很难意识到彼此竟然这样陌生。
他们只是普通的老人,靠着退休金生活,刚刚过去的环球旅行,花掉了他们积蓄的一部分,“一辆宝马车的钱”。但他们坚持“不做房奴,不做车奴,不做孩奴,不把自己绑在孩子小家庭的车轮上”。他们甚至想好了,如果将来旅行的钱不够,会考虑卖掉自己的房子。“不过,现在我们还不用卖掉一个厕所。”王钟津笑着说。
他们还打算今年再次出发,去非洲看上百万的角马、斑马和蹬羚在草原上自南向北的大迁徙。
“这个世界,我们没去的地方还多着呢!”两个花白头发的老人看着墙壁上的世界地图,认真地说。■
(摘自《中国青年报》) (责编 达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