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活动是一种很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对幼儿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而且在很多时候被教师们当作评价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是成功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然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影响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材料。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适宜的活动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区域活动 材料投放 教师开发 教育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373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开发
1、教师开发材料
(1)教师投放材料必须凸显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
有目的地投放材料,材料与具体目标相联系,并能与幼儿产生互动。为使材料有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兴趣的材料,让幼儿与材料对话。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阶段培养目标,同时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只有针对教学目标投放材料,幼儿操作才会变得积极主动。如我们在大班投放了系鞋带模型,让幼儿自主探索鞋带的不同系法并训练系鞋带熟练程度。
(2)教师投放材料必须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细心的教师都会发现,幼儿并不按照教师强调的重点和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材料,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的兴趣程度来选择。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从而积极地与同伴、材料互动。
(3)教师应投放品种多样 功能多样且开放式的材料
品种多样主要包括三种,现有的材料(成型玩具),自然材料(种子、贝壳、石头、沙土等),自制的玩具。同时应该注意投放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相似的材料。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这些材料进行仔细观察与辨认、反复尝试、不断思考,总能循序渐进地创造出有层次的不同的作品。此类材料多见于建构区和美工区。
(4)教师应提供层次多样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
材料的层次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指投放的材料难易程度有层次。首先,按照年龄层次不同划分出层次,如: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游戏,材料投放体现出层次。材料的递进性,体现在材料不断地有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
2、幼儿开发材料
区域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孩子操作时所缺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才充分体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同时他们收集的目的性更强。幼儿收集常见的材料有,瓶子、盒子、绳子、石子、沙子、种子、饮料瓶、碎布头、毛线等。实践中发现,将幼儿自己收集的材料和其他材料放在一起,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材料活动,兴趣更浓,可能是幼儿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吧。中一班的几个小朋友用"旺仔"饮料瓶自制梅花桩,所需材料都是他们一点一点自己收集的,梅花桩制作成功后,玩得最多的还是这几个孩子,玩完之后他们总是耐心的收起来,收集材料无形中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3、家园联合收集材料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家园共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刚开始让家长收集材料他们不理解,怎么让孩子收集这些瓶瓶罐罐、废旧纸盒干嘛呢?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展示孩子们的作品,通过家园共建栏进行宣传,和家长谈话交流。家长知道这些"破烂"的大用处后,很多家长主动帮助孩子收集材料,一时间,我们的材料库"货源"充足起来,各种材料一应俱全。我们从走廊主题墙的种子作画、沙画、毛线粘画,到科学区的米、醋、水槽、毛皮实验用品,乃至于美工区的各种瓶子、牙膏盒,都是孩子们家长的杰作。
二、区域活动材料运用的原则
面对收集的大量材料,并不是一股脑地投放在活动区就做到材料丰富多彩了。活动区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创设环境,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交往的场所。因此,要有原则地合理地运用材料。
(一)教育性原則
活动区所投放的材料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培养技能、获得有益经验、激发情感等。它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又要与教育目标紧密联系,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例如:小班生活区某阶段的教育目标是训练幼儿的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性,就可投放一些系解扣子、夹海绵块、穿木珠等操作材料。
(二)科学性原则
指活动区投放的材料,特别是科学区的材料,要能够反映科学实验现象,具有科学元素。例如:为让幼儿理解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流动的液体,就需为幼儿提供几个大水箱和各种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使幼儿通过盛、舀、倒、闻等探究过程来了解和发现水的特性;为让幼儿观察电路,就须为他们提供能反映这一现象的物品,如开关、小灯泡、电线、电池等操作材料。
(三)层次性原则
指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需要,便于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例如:益智区"配对"的练习材料,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也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剪粗条纸--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包装纸〗;从剪纸--剪布--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程度有差异,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同时,教师要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要提出不同的操作要求,如同样是排序,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要求其自由排序或按几种特征同时排序,而对于能力差的孩子,可按图例排序或只按一种特征进行排序。
(四)多样性原则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使用的材料不应局限于教师摆出来的那些材料。可一物多玩,如系鞋带,鞋带的颜色可以多种多样,穿插图片的数量应充足,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可以将材料库向幼儿开放,当幼儿在活动中对某一活动显示出特别的兴趣时,教师就可以提供更多的相关材料,以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尝试。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材料库自选材料,更好地凸显出区域活动的个别化教育功能。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如"九尺之台,起于垒土"。材料投放好了,我们的幼儿就能心智健康,快乐成长,区域游戏活动就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关键词:区域活动 材料投放 教师开发 教育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373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开发
1、教师开发材料
(1)教师投放材料必须凸显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
有目的地投放材料,材料与具体目标相联系,并能与幼儿产生互动。为使材料有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兴趣的材料,让幼儿与材料对话。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阶段培养目标,同时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只有针对教学目标投放材料,幼儿操作才会变得积极主动。如我们在大班投放了系鞋带模型,让幼儿自主探索鞋带的不同系法并训练系鞋带熟练程度。
(2)教师投放材料必须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细心的教师都会发现,幼儿并不按照教师强调的重点和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材料,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的兴趣程度来选择。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从而积极地与同伴、材料互动。
(3)教师应投放品种多样 功能多样且开放式的材料
品种多样主要包括三种,现有的材料(成型玩具),自然材料(种子、贝壳、石头、沙土等),自制的玩具。同时应该注意投放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相似的材料。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这些材料进行仔细观察与辨认、反复尝试、不断思考,总能循序渐进地创造出有层次的不同的作品。此类材料多见于建构区和美工区。
(4)教师应提供层次多样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
材料的层次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指投放的材料难易程度有层次。首先,按照年龄层次不同划分出层次,如: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游戏,材料投放体现出层次。材料的递进性,体现在材料不断地有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
2、幼儿开发材料
区域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孩子操作时所缺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才充分体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同时他们收集的目的性更强。幼儿收集常见的材料有,瓶子、盒子、绳子、石子、沙子、种子、饮料瓶、碎布头、毛线等。实践中发现,将幼儿自己收集的材料和其他材料放在一起,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材料活动,兴趣更浓,可能是幼儿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吧。中一班的几个小朋友用"旺仔"饮料瓶自制梅花桩,所需材料都是他们一点一点自己收集的,梅花桩制作成功后,玩得最多的还是这几个孩子,玩完之后他们总是耐心的收起来,收集材料无形中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3、家园联合收集材料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家园共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刚开始让家长收集材料他们不理解,怎么让孩子收集这些瓶瓶罐罐、废旧纸盒干嘛呢?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展示孩子们的作品,通过家园共建栏进行宣传,和家长谈话交流。家长知道这些"破烂"的大用处后,很多家长主动帮助孩子收集材料,一时间,我们的材料库"货源"充足起来,各种材料一应俱全。我们从走廊主题墙的种子作画、沙画、毛线粘画,到科学区的米、醋、水槽、毛皮实验用品,乃至于美工区的各种瓶子、牙膏盒,都是孩子们家长的杰作。
二、区域活动材料运用的原则
面对收集的大量材料,并不是一股脑地投放在活动区就做到材料丰富多彩了。活动区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创设环境,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交往的场所。因此,要有原则地合理地运用材料。
(一)教育性原則
活动区所投放的材料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培养技能、获得有益经验、激发情感等。它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又要与教育目标紧密联系,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例如:小班生活区某阶段的教育目标是训练幼儿的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性,就可投放一些系解扣子、夹海绵块、穿木珠等操作材料。
(二)科学性原则
指活动区投放的材料,特别是科学区的材料,要能够反映科学实验现象,具有科学元素。例如:为让幼儿理解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流动的液体,就需为幼儿提供几个大水箱和各种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使幼儿通过盛、舀、倒、闻等探究过程来了解和发现水的特性;为让幼儿观察电路,就须为他们提供能反映这一现象的物品,如开关、小灯泡、电线、电池等操作材料。
(三)层次性原则
指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需要,便于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例如:益智区"配对"的练习材料,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也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剪粗条纸--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包装纸〗;从剪纸--剪布--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程度有差异,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同时,教师要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要提出不同的操作要求,如同样是排序,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要求其自由排序或按几种特征同时排序,而对于能力差的孩子,可按图例排序或只按一种特征进行排序。
(四)多样性原则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使用的材料不应局限于教师摆出来的那些材料。可一物多玩,如系鞋带,鞋带的颜色可以多种多样,穿插图片的数量应充足,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可以将材料库向幼儿开放,当幼儿在活动中对某一活动显示出特别的兴趣时,教师就可以提供更多的相关材料,以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尝试。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材料库自选材料,更好地凸显出区域活动的个别化教育功能。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如"九尺之台,起于垒土"。材料投放好了,我们的幼儿就能心智健康,快乐成长,区域游戏活动就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