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俄罗斯人讲中国家庭故事(一)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d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沙 (Ситникова Александра / Sitnikova Aleksandra)俄罗斯人。本科毕业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区域与国际研究学部,汉语翻译专业。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中国人的事情,也是对“中国学”感兴趣、了解中国和热爱中国的外国人的事情。
  自古以来,家庭组织以及家庭内部关系的结构调整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如今国家也高度关注家庭和婚姻制度。其中包括实施家庭领域相关的法律,进行有关的社会调查,号召将有关家庭关系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在大众媒体上发表文章,在互联网上进行讨论等。关于现代中国家庭的作品非常多,比如网络作家六六的小说《双面胶》也许在中国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但在俄罗斯,却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的研究者和有兴趣了解中国的人;再比如,在非洲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奋斗》等,许多中国人可能并不知道,但成为非洲人了解中国的窗口。这些作品也确实体现了中国家庭的价值观。但很多处于异质文化环境中的观众,因为不了解中国,不会辨析,存在误读和误解也在所难免。我作为一位俄罗斯学者,有必要向我的同胞理性地介绍中国,包括介绍中国的家庭。我是这样“讲中国故事”的。
  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团体,其成员通过婚姻、亲属关系、生活的共同性、共同的收支以及相互的道德责任相联系。它是世代相传的主要文化载体和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在家庭中,人获得基本的教育,并学习和展开社会角色,正因如此,家庭才是所有社会机构的基础。
  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似乎都知道,中国人重视家庭,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所以,在汉语当中,“国家”一词和“家庭”一词中的“家”字是同一个,也就是说,国家,被中国人视为大家庭。
  的确,在中国,家庭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的核心,其利益远远超出了个人利益。个体仅仅被视作家庭的一个层面。对个体来说,从遥远祖先到身后的子孙万代,一个家族的长远利益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孔子的哲学传统中,家庭和国家是社会的主要相互联系的支柱。每个家庭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实力、稳定和繁榮,也因此,家是小的特殊的“国”,国就像一个大的扩展的“家”。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重视家庭的平安和子孙的繁衍。民俗和民族典礼都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家庭是国家的支柱和稳定的源泉。文化传统、精神和道德价值在家庭中代代相传,家庭给予人新生,帮助人成长。良好的家庭是强国的基础,因此国家一直关注着家庭和社会人口问题。
  中国人认为多子必多福。这在传统婚礼仪式中都可以体现,仪式一般会强调以下两点:一是新人同意结为夫妻,二是对继承人诞生的渴望。比如,婚礼过程中在桌子上摆着各种干果,这些都象征着香火旺盛。再如,花生和板栗寓意着孩子健康强壮地成长,莲字意味着子孙不断繁衍。黄瓜和石榴也象征着多子,在穷人家的婚礼中一般挂着带有黄瓜和石榴的画。
  枕头、被褥、镜子、茶壶、杯子都是送给新人的礼物。还有在瓶子里插上花,用中国话来说叫花瓶huāpíng。瓶与中文另一个字“平”同音,平是平安和睦的意思,因此给新人赠予花瓶意味着祝福新人平安和睦地生活。
  卧室的物品和被褥上都带有牡丹或鸳鸯的图案,这意味着婚姻幸福、吉祥和夫妻同心。为了求得多子多孙,都会在新人的床上和身上撒上红枣、花生、栗子和莲子,这些都象征着子嗣延绵。
  在中国的民间造型艺术中,还有很多带有婚礼符号的绘画。鲜花和满月象征着夫妻间甜蜜美满,鸭子和鸳鸯代表着夫妻永结同心、幸福恩爱。民间木版画中两个微笑的婴儿,一只手拿着莲花,另一只手拿着圆形的匣子,这在中国文化中都代表幸福和睦的意思。
  一个坚固的家庭给予孩子力量,帮助孩子前进,甚至更重要的是保障晚年的安度。在中国老年人得到尊重。例如汉字“长寿”都被用作图案装饰在家具中。在中国人的观念里,60岁以上被认为是大寿,60大寿特别隆重。有钱人家里专门设有“长寿厅”,在墙上挂着长寿的大字,两边挂着两副题字,在字前点着蜡烛。客人将礼物送给当天的寿星:寿桃、带有装饰的彩绘屏风、双刻字,这些都寓意长寿。在老人生日这天,人们都祝福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除了多子和长寿之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其他幸福的类型也很重要。《洪范》中明确提出了人生五种幸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东汉琴家桓谭在他的《新论》中也提到了幸福的形式:长寿、富贵荣华、安宁、多子多孙。思想家韩非子也认为幸福是长寿和富贵。根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观点,幸福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和长寿。
  在中国,幸福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年画,中国人赋予年画特殊的力量,认为可以在未来帮助人类,改变人类的命运。因此,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在中国人看来,年画对未来的影响很大。例如,一个高兴的男孩象征着男性的繁衍和家庭的团结。金童玉女,手里拿着环形的鞭炮,象征着幸福和满足。龙代表幸福,凤代表爱。龙凤代表恩恩爱爱长长久久。许多图片代表了不同的象征。例如,一个站在荷叶上、手持鱼的男孩意味着“年复一年”。还有流行的长寿者的画,一个前额饱满、手持蟠桃的老寿星。
  除此之外,在家里的门上还贴着一对题词,这被称为“对联”。这些题词表达的都是幸福和喜悦的主题。例如,幸福到,财富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五福中健康为首;家中有五福;等等。
  除夕的菜肴也是有象征性意义的。新年的主菜是饺子,它的样子像个元宝,寓意后代的幸福和物质的富裕。饺子的馅儿是各种各样的,意义也不同。花生馅儿意味着长寿。甜的馅儿意味着期望新年的幸福生活。枣馅儿意味着期望孩子的降生。在饺子里可以放硬币,谁吃到了带硬币的饺子,就会发财。此外,与饺子相似的半圆形水饺被称为“馄饨”,也象征着金元宝,而面条跟馄饨一起上,被称为“金线”连着金元宝。新年的另一道菜肴是年糕,年糕寓意新年事业节节高,家庭幸福。豆奶象征着家庭甜蜜。豆类和饼类象征着新鲜菜品,期待春天早日到来。   中国人的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是发红包,是由家庭中长辈给晚辈或孩子的。把钱塞进红色的纸包里,钱的多少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早年间压岁钱都是一些分分钱,现在的数量大大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孩子在许多亲人的围绕下成长起来。家长们溺爱这些“小皇帝”,给孩子们钱、礼物、糖果。在春节人们祝福彼此生活幸福、财源广进。以上所列举的,大家族、后代兴旺、长寿、物质充沛等都是中国人现在的幸福表现。
  根据儒家思想,传统的中国人认为父系家庭是理想的,多子多孙被认为是安度晚年的保障。这促使了中国大家庭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传统家庭的财产和收入由家长代表家庭成员统一管理。家庭的统一并不单单在物质方面。家庭不仅拥有共同的财富,家庭成员的命运也是息息相关的。其中许多家庭成员有许多问题(慢性病、生意失败、不良习惯等),这都是家庭不幸的表现。
  儒家思想在道德方面对年轻一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古老的道德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儿子为父亲服务是天职。中国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思想熏陶,在“大家庭”下权力属于皇帝,在“小家庭”下权利属于父亲。父亲被认为是皇帝的代表,家庭支柱的损坏意味着国家根基的损坏。
  中国人从小对祖先的崇拜和相应的教育抑制了利己主义的倾向。一个人从出生就习惯了这样的事实:每个人的价值观并不是相同的,在家庭中父亲尽责、母亲慈爱、兄长友爱、晚辈尊重长辈。因此,儒家的行为标准首先是尊重长者,崇拜长者的权威,臣服于他。反过来,长者应该庇护晚辈,提携后辈。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法律也规定晚辈应该顺从长辈。尊重父亲,服从父亲的意志被认为是每个中国人兴旺的根基。中国有句古话:“父母无对错。”
  英国传教士麦高文描述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他写道:“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中国人最典型的特征,全社会都有什么责任,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尊重父母。道德高于一切,无德者,将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
  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在生活中做重要的事都会听从父亲或者家里长辈的建议。父亲是一家之主。父亲进行决策,投资,买卖土地,为晚辈选择职业,为儿子选娶新娘。正如洛乌埃利描述的这样的一个家庭:“所有的事物由一家之主决定,他对家庭成员负责。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独立行动。”给儿子娶妻,抱孙子是一家之主内心深处的愿望,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到另一个世界。社会和财产因素在新郎和新娘的挑选上起主要作用。家长们秉承着门当户对的原则:新郎和新娘的家庭在物质财富方面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异。由于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为生育而创造的,大众观念并没有把“婚姻”和“爱情”这些观念结合在一起。并没有考虑到新郎和新娘是否相互具有吸引力。通常认为对待丈夫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有中国人写道:传统中国女性的自然属性是母亲和女儿,而不是妻子。“爱”的概念更接近于孝顺。
  中国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孝道。孩子的主要責任是照顾父母。一个有孝心的儿子应该是尽全力照顾父母,为父母服务,尊重他们。在儒家的主要礼仪《礼记》中有章节描述了如何照顾年老者。在《内则》的章节中有描述,一个有孝心的儿子应该和他的妻子一起,在鸡鸣时,快速起床,洗漱,立刻去照顾父母。子女应该仔细询问父母睡得如何?冷不冷?床和衣服是否舒适?是不是病了?然后帮助父母起床、洗漱,照顾父母吃早饭,只有这之后才可以去忙别的事情。
  如果父母想躺下来,孩子应该拿出席子,铺在需要的地方,事毕将其收走。对于父母的菜肴、餐具都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来对待。只有父母入座吃饭后,孩子才可以入座。任何父母的请求都要立即注意到并且执行,不应该不放在心上。每五天孩子应该给父母洗澡,洗头,洗内衣。
  孝道也表现为自我牺牲,例如一个有孝心的儿子在睡前应该裸体躺在床上,为了蚊子能够喝他的血从而不打搅父母的美梦。还有其他例子,一个女儿照顾生病的母亲,没有成效,母亲去世了,女儿自责不已,最后自己饿死了。
  这些和其他类似的关于孝道的故事都是人们称赞和效仿的例子。人们以崇拜祖先的名义来教育孩子从小学会自我牺牲。
其他文献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是中国的一句俗语,虽浅显易懂,但也很好概括了人生的变数。因此,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想要抓住变数,改变命运的人则不以为然,认为顺其自然即可。  预测是预先推测之意,其表明事物在未发生前,人为对其推测,以达到预先想出应对的方法,避免过大风险的举动。早在战国时期,荀子便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意在人们发挥主观能動性化自然条件为己用,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然而,“天
期刊
我国高考作文题目演变历程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这个演变到2017年戛然而止。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
期刊
凤凰有三条大河:沱江,白泥江,万溶江。沱江居中,白泥江居南,靠北的是万溶江。从地图上看,沱江和白泥江是两条延伸着的异常美丽的平行线。  大凡对凤凰口口相念引以自豪的,是出古城北门城楼的那条沱江。这是凤凰人的河流,是凤凰人的母亲河。自从沈从文先生享誉文坛、蜚声中外之后,这条河也不断从他的作品流出,走向了世界。  我想记录的是与我生活息息相关的南部的一条河流:白泥江。  记得从事文化研究的吉首大学杨瑞
期刊
读刘洁的看戏随笔《红粉应墨彩》,我不禁搜索記忆中有关看戏的名家散文,从周作人的《村里的戏班子》,梁实秋的《听戏》,再想到鲁迅的《社戏》,这篇小说在我潜意识中一直是当作散文读的;但这些作品都“醉翁之意不在酒”,虽说以看戏立题,但都另有立意,无一真在写看戏。当然也有真写看戏的,如《齐如山回忆录》这样的,那是真心深入到京剧艺术的专业里面去了;刘洁写的这些随笔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有这个方面的想头。  刘洁是醉
期刊
一、从高考作文题型入手,全面复习,重点突破  作文备考应该在了解本年度作文题特点的基础上,从作文题的类型入手,既全面准备,又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而不至于剑走偏锋,或者是蜻蜓点水。我们从作文常规题型和创新题型入手,对作文题型做一列举,并配上相关题目,以供大家训练之用。  1.名言型。请看下面这道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期刊
一直以來,“现代性”概念长期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不同学科、不同思想派别、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现代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其具体内容的描述也是千差万别。但是,我们至少在一点上可以达成共识,即现代性是一种精神理念或思想形态。马克思·韦伯就是通过将“现代性”一词放在与之密切相关的另外几个同根词—— “现代”“现代化”和“现代主义”—— 一起加以比较甄别来确定现代性的特殊性质的。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结构特质的生
期刊
顾恺之传世至今的画作有四幅,《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图》《斫琴图》。这四幅作品虽都不能确定为顾恺之的亲笔真迹,却都可以确信为唐宋时期的临摹版本。既是临摹,必会忠实原作,并尽力做到形神兼备,所以通过临摹本也可一窺原作之风采。《斫琴图》不及《洛神赋图》名重于画史,也不如《女史箴图》和《列女图》所具有的代表性,但另有特点。《斫琴图》描绘的是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制琴的场景,除了画作引首写有“斫琴图”三
期刊
之一  音乐从石头缝里蹦出,阳光倒映在墙上,那些痕迹因古旧而幡然,有一种被露水串起来的感觉。  眼下,已经没有了昨日的艳阳,但却迷恋这种微黄的颜色。长时间地保持着静默的姿势,无限度地掐灭自己的话语权,这种状态非常好。  一场意念中的大雪。它在完全彻底、义无反顾地,将时间淹没。  突然意识到,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疆域。对青涩的怀念,只在眼底,而我,不过是想有个放置语言的地方。乘坐的船划开左右的波纹,那
期刊
努尔兰给我家拉过沙子、石头之后,关于拉东西的活计基本都交给他了。他办事麻利,要价又很合理,在这一带以“急性子”闻名。在慢悠悠的解忧牧场,人们对急性子的解释或许略有不同,而像努尔兰这般急慌慌处事,是大家有可能接受的极限了。  努尔兰干活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以至于我常常没有说完我的想法,他就急慌慌跳到车上,不是去錯了地方,就是拉回一堆不需要的东西。等我事后告诉他时,他总说小事一桩,拉错了,送回去不就得了
期刊
木匠与铁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皆不可或缺。  清代的中国,一直都在封闭中踟躅。多数国人有可能耳闻过红毛子的厉害,却并不清楚一个强悍西方的客观存在,自然也就无法瞭望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轰鸣。当西方人在宽阔的厂房里操控着车床,产品在流水线上被大批量地生产出来并运往世界各地时,在中国的铁匠铺和木工铺里,铁匠们正抡着铁锤,木匠们正拉着锯子,挥汗如雨地在铁砧上敲打,气喘吁吁地在木头上拉锯。  落后的生产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