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期间照例清空脑子,在海边好好休了个假。一回到北京,刚打开电脑就被雷到了。雷人者为《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成本仅五六百万元的动画电影在1月16日首映当天就有500万元进账,首周末则收入了1800多万元,目前影片票房已过7000万元大关。
其实之前并不太看好国产动画电影,去年年中时为此也曾特意写过一篇专栏,笔者认为《风云诀》在内地拿到3000来万有不少偶然因素。而这次眼看《喜》片距离1亿大关都相去不远了——连续两次在内地运作动画电影都取得了成功,上海文广在电影营销推广方面的实力还真让人刮目相看。
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笔者的一贯看法是即使要做也应该是“麦兜”这样的本土奇兵,方向应是做小而不是做大。不过《喜》这样的以小博大还是太过出人意料。看来我们真是低估了国内儿童观众对该品牌的认可度,以及他们对家庭电影消费的影响力。不过目前在内地市场上,动画片的位置仍是奇兵而非主力,真正应该重视的是PG级家庭电影,该类别潜力无限。此外,从《喜》身上再次得见影片营销推广的极度重要性。这实在是老生常谈了,但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杂志社内甚至还有同事带着父母去看《喜》的,虽然其事后声称对影片不太感冒,但电影经济可不管那么多,只要把你弄进影院就算是胜利。
其实年初出人意料的也不光是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事实上,几乎在此期间上映的一批中小制作的票房都多少要超出业界的预期。《疯狂的赛车》现在9000万元,很有希望过亿——继《疯狂的石头》为小成本打响头炮之后,宁浩这一次又为国产的中等制作树立了标杆。香港的《游龙戏凤》也紧追不舍,该片很有可能拿到8000万元左右的票房。另一部港产喜剧片《家有喜事2009》也进账了3000来万元,再加上刚刚再次创造了国产片票房巅峰的《非诚勿扰》——今年1月份的全国票房达到了近乎疯狂的6个亿。
所谓黑马,最重要的标准是表现超出预期。这种动物有个特点,就是往往不习惯于集体行动。因此,当出现目前这种遍地黑马的局面时,可能只是说明期待值本身需要提高。前两天和院线的一个熟人聊天,彼此也都在感叹世界变得快。今年年初影市出现的这种普遍的高票房现象,说明随着银幕数量的大幅上升,目前国内影市的整体规模确实在显著地增长,我们过去衡量影市的体量系统似乎已经开始过时了。
相比国内,节后从海外业界听到的大多是些坏消息。比如就在几天前,曾负责《赤壁》特效的Orphanage公司宣布倒闭,这家有十多年历史的北美知名特效企业最终没能从经济寒冬中幸免。而曾与我刊有过密切联系的Variety杂志此前也关闭了其在亚洲的编辑部和网站。对比周围越来越浓厚的经济危机阴影,内地影市却愈发火爆,这样强烈的反差也给了很多人信心,认为中国电影不会受到危机的影响。也许吧,但对此我持保留态度。因为很难想象目前的经济大势,尤其是商业房地产的形势不会对影院建设的速度产生影响,而后者才是影市突飞猛进的根本动力。不过目前这种内热外冷的局面倒是让大家都把眼光重新放回了国内,这也给了本土的中小制作,尤其是内地一直欠缺发展的中等成本商业片一个重要的机遇。从这点来说,年初的黑马漫天可说是一个再积极不过的信号。
其实之前并不太看好国产动画电影,去年年中时为此也曾特意写过一篇专栏,笔者认为《风云诀》在内地拿到3000来万有不少偶然因素。而这次眼看《喜》片距离1亿大关都相去不远了——连续两次在内地运作动画电影都取得了成功,上海文广在电影营销推广方面的实力还真让人刮目相看。
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笔者的一贯看法是即使要做也应该是“麦兜”这样的本土奇兵,方向应是做小而不是做大。不过《喜》这样的以小博大还是太过出人意料。看来我们真是低估了国内儿童观众对该品牌的认可度,以及他们对家庭电影消费的影响力。不过目前在内地市场上,动画片的位置仍是奇兵而非主力,真正应该重视的是PG级家庭电影,该类别潜力无限。此外,从《喜》身上再次得见影片营销推广的极度重要性。这实在是老生常谈了,但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杂志社内甚至还有同事带着父母去看《喜》的,虽然其事后声称对影片不太感冒,但电影经济可不管那么多,只要把你弄进影院就算是胜利。
其实年初出人意料的也不光是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事实上,几乎在此期间上映的一批中小制作的票房都多少要超出业界的预期。《疯狂的赛车》现在9000万元,很有希望过亿——继《疯狂的石头》为小成本打响头炮之后,宁浩这一次又为国产的中等制作树立了标杆。香港的《游龙戏凤》也紧追不舍,该片很有可能拿到8000万元左右的票房。另一部港产喜剧片《家有喜事2009》也进账了3000来万元,再加上刚刚再次创造了国产片票房巅峰的《非诚勿扰》——今年1月份的全国票房达到了近乎疯狂的6个亿。
所谓黑马,最重要的标准是表现超出预期。这种动物有个特点,就是往往不习惯于集体行动。因此,当出现目前这种遍地黑马的局面时,可能只是说明期待值本身需要提高。前两天和院线的一个熟人聊天,彼此也都在感叹世界变得快。今年年初影市出现的这种普遍的高票房现象,说明随着银幕数量的大幅上升,目前国内影市的整体规模确实在显著地增长,我们过去衡量影市的体量系统似乎已经开始过时了。
相比国内,节后从海外业界听到的大多是些坏消息。比如就在几天前,曾负责《赤壁》特效的Orphanage公司宣布倒闭,这家有十多年历史的北美知名特效企业最终没能从经济寒冬中幸免。而曾与我刊有过密切联系的Variety杂志此前也关闭了其在亚洲的编辑部和网站。对比周围越来越浓厚的经济危机阴影,内地影市却愈发火爆,这样强烈的反差也给了很多人信心,认为中国电影不会受到危机的影响。也许吧,但对此我持保留态度。因为很难想象目前的经济大势,尤其是商业房地产的形势不会对影院建设的速度产生影响,而后者才是影市突飞猛进的根本动力。不过目前这种内热外冷的局面倒是让大家都把眼光重新放回了国内,这也给了本土的中小制作,尤其是内地一直欠缺发展的中等成本商业片一个重要的机遇。从这点来说,年初的黑马漫天可说是一个再积极不过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