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这不仅标志着该课程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上来,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飞跃和教学双向方式要变革。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之目标。
淡化知识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于知识目标的要求就是:“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就指明了小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从内容上来说,是与自身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目标应放在低位,更应该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如在“认识液体”的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水、食用油、蜂蜜、豆浆这4种液体来研究。从难度来说,这是浅显的、便于儿童掌握的,而不是高深的、超越儿童认知水平的,所以学生就可能对液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轻重、流动速度等感兴趣;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说,只要知道就行,只要能够把知道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由此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而不去强求深刻理解、灵活应用甚至进行发明创造。因此学生对液体的密度、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知道即可,不去苛求为什么这样。
培养学习兴趣
科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含对学生科学技术、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熏陶和实际锻炼,使学生在掌握和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如在教学《磁性》时,笔者的左手心内先握一块圆柱体的磁铁(磁铁暂不叫学生知道),让学生观察拳头的手背和拳轮上吸住的铁屑、书钉、大头针等物体,而且甩也甩不掉;然后再让左拳接触粗沙、锯末、碎玻璃、小铜片和小铝片等,无论怎样接触总是吸不住。学生观察到这种现象会感到莫名其妙,认为笔者是在玩魔术,迫不及待地要弄个清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当笔者打开左手将圆柱体磁铁拿走,手上的铁屑、书钉、大头针自动掉落,这时学生明白是磁铁的作用。用这样的设计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直观地解释磁体、磁性、磁场等概念就容易得多。这样通过观察与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小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小制作和小实验去探究问题的实质,进而获得结论。如在处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利用两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平面镜,通过调整两个平面镜的位置,可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的头发。这就说明人们常说的“后脑勺的头发摸得着,看不见”的说法是错误的;并教育学生经常用镜子照照自己,看一看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是否端正,养成严于律己的思想品质。
变革学习方式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手段,即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使学生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挖掘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大力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氛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营造探究性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勇于探究。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觉的科学探究习惯,在活动中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去做事,让他们在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终身受用。方法是多样的,思路也是无穷的。无论怎样,都应以科学的观点教好科学课,都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实验小学)
淡化知识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于知识目标的要求就是:“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就指明了小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从内容上来说,是与自身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目标应放在低位,更应该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如在“认识液体”的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水、食用油、蜂蜜、豆浆这4种液体来研究。从难度来说,这是浅显的、便于儿童掌握的,而不是高深的、超越儿童认知水平的,所以学生就可能对液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轻重、流动速度等感兴趣;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说,只要知道就行,只要能够把知道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由此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而不去强求深刻理解、灵活应用甚至进行发明创造。因此学生对液体的密度、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知道即可,不去苛求为什么这样。
培养学习兴趣
科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含对学生科学技术、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熏陶和实际锻炼,使学生在掌握和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如在教学《磁性》时,笔者的左手心内先握一块圆柱体的磁铁(磁铁暂不叫学生知道),让学生观察拳头的手背和拳轮上吸住的铁屑、书钉、大头针等物体,而且甩也甩不掉;然后再让左拳接触粗沙、锯末、碎玻璃、小铜片和小铝片等,无论怎样接触总是吸不住。学生观察到这种现象会感到莫名其妙,认为笔者是在玩魔术,迫不及待地要弄个清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当笔者打开左手将圆柱体磁铁拿走,手上的铁屑、书钉、大头针自动掉落,这时学生明白是磁铁的作用。用这样的设计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直观地解释磁体、磁性、磁场等概念就容易得多。这样通过观察与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小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小制作和小实验去探究问题的实质,进而获得结论。如在处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利用两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平面镜,通过调整两个平面镜的位置,可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的头发。这就说明人们常说的“后脑勺的头发摸得着,看不见”的说法是错误的;并教育学生经常用镜子照照自己,看一看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是否端正,养成严于律己的思想品质。
变革学习方式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手段,即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使学生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挖掘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大力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氛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营造探究性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勇于探究。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觉的科学探究习惯,在活动中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去做事,让他们在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终身受用。方法是多样的,思路也是无穷的。无论怎样,都应以科学的观点教好科学课,都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