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艺术是利用数字技术为表现手段,以计算机、智能设备、网络等新技术为传播媒介,将科技、媒体和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艺术。新媒体艺术具有即时性,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随时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人们离数字生活越来越近;新媒体艺术具有沉浸性,带给人们全方位的感官感受,让人们感受到那些他们从未在其他媒体中体验过的东西。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即时性 虚拟性 沉浸性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科技、媒体和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图像、网络、计算机、智能设备等新技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传播媒介不同,受众方面也更广泛。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感官全方位感受。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依靠数字技术,与时俱进,已经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一.新媒体艺术的即时性
信息媒介,古时利用“烽火”、千里马、飞鸽传书,后来出现电报、电话、报纸、邮箱、传呼机、传真、手机,随着电脑的出现,在网络的覆盖下,有了电子邮箱,聊天软件。信息的传播形式不在只是文字,利用QQ、微信这些软件,可以将信息以语音形式发送给对方。数字技术的出现,让信息具有即时性,我们不必通过烽火、飞鸽传递滞后的信息,也不必通过报纸翻阅昨日的“新”闻,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朋友圈查看身边正在发生的新闻。
新媒体艺术时代,数字技术的出现,网络媒体的兴起。在网络媒体之前,人们从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很少去验证它的真实性,而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有效监督,让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高。网络的发展,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使得消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时效性、迅速性。当下,视频分享APP“抖音”,人们可以利用它分享音乐短视频,也可以通过它观看短视频。网络媒体向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发展。
新媒体艺术下,信息传递形式不在只是单一的文字、图片,它可以是文字、视频、音乐的综合体,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信息的广泛传播,会让一条微博状态,一不小心就上了热搜。
二.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性
新媒体艺术依靠数字技术,让人们的生活趋于信息化,简单化,之前一些繁琐的工作,现在可以通过一个程序、一个代码,就可以来完成。比如人们睡觉前想要关空调、关电视机,不用拿两个遥控器放在床头,现在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关空调、关电视。
日本《读者新闻》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了用手机扫描报纸上一段文字或图片,即可看到网上的视频,让信息有真实存在感。2015年10月,《纽约时报》与谷歌合作,向该报订阅者提供超过100万个纸板虚拟现实眼罩,并发布了自己的VR新闻app。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让人们读新闻、看新闻更加有趣,新闻更具真实性,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新闻事件就是在自己身边的。
财新传媒与联合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发布的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被视为国内首部虚拟现实纪录片。虚拟现实视频的魅力,在于通过长镜头、360度环绕声音等塑造景别和构图,展现立体的位置关系,为用户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和全新的感官体验。虚拟现实纪录片的出现开辟了新的电视制作方式、观看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开启新的模式,激发了人们看纪录片的兴趣。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应用于重建犯罪或事故现场,这样的场景包括目击者、受害者和犯罪嫌疑人,还可以包括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天气、温度、光亮、背景噪声,真实还原犯罪或事故现场,虚拟现实可以渲染出一个立体场景,这样的重建可以帮助核实或质疑证人的证词、测试判断的对错、还原事件的真实,让人们离真实越近。
三.新媒体艺术的沉浸性
新媒体艺术作品可以带给人们全方位的感官感受。
沉浸式装置作品,人们在参观的时候,通过碰触、触摸,产生不同的效果,参观者也是其创作者,人们在碰触作品时,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所以一些沉浸式作品在完成时是一种“未完成状态”,作品的完成状态会由根据参观者不同而不同,所以作品完成的真实性是由参观者而主导。不同的参观者完成度也不同,作品效果也各有特色。
沉浸性作品的创作者,利用其无限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设计出可以让人们通过感官感受沉浸到作品中去。人们沉浸在作品中的不同反应,也可以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所以人们既会是体验者也会创作者。
一些沉浸作品的设计,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以后应用到医疗方面,比如治疗烧伤的患者,通过虚拟冰雪世界,让患者沉浸其中,减缓治疗产生的疼痛。模拟的冰雪产生真实感,让患者潜意识感觉到凉爽,忽略掉身体上的疼痛。
结束语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更不可缺少设计者的设计灵感、好奇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新媒体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技术的发展,推进艺术的进步,艺术的灵感促进技术的创新。在技术的进步、艺术的提高下,新媒体艺术会让我们离数字时代越来越近,带给我们更多新感受、新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四達.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2] 吉姆·布拉斯科维奇, 杰里米·拜伦森, 布拉斯科维奇,等. 虚拟现实:从阿凡达到永生[J]. 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刘梦宁(1991.02——),女,汉族,江苏沛县,学历:研究生,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省市:江苏省南京市,邮编:210000,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即时性 虚拟性 沉浸性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科技、媒体和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图像、网络、计算机、智能设备等新技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传播媒介不同,受众方面也更广泛。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感官全方位感受。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依靠数字技术,与时俱进,已经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一.新媒体艺术的即时性
信息媒介,古时利用“烽火”、千里马、飞鸽传书,后来出现电报、电话、报纸、邮箱、传呼机、传真、手机,随着电脑的出现,在网络的覆盖下,有了电子邮箱,聊天软件。信息的传播形式不在只是文字,利用QQ、微信这些软件,可以将信息以语音形式发送给对方。数字技术的出现,让信息具有即时性,我们不必通过烽火、飞鸽传递滞后的信息,也不必通过报纸翻阅昨日的“新”闻,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朋友圈查看身边正在发生的新闻。
新媒体艺术时代,数字技术的出现,网络媒体的兴起。在网络媒体之前,人们从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很少去验证它的真实性,而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有效监督,让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高。网络的发展,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使得消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时效性、迅速性。当下,视频分享APP“抖音”,人们可以利用它分享音乐短视频,也可以通过它观看短视频。网络媒体向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发展。
新媒体艺术下,信息传递形式不在只是单一的文字、图片,它可以是文字、视频、音乐的综合体,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信息的广泛传播,会让一条微博状态,一不小心就上了热搜。
二.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性
新媒体艺术依靠数字技术,让人们的生活趋于信息化,简单化,之前一些繁琐的工作,现在可以通过一个程序、一个代码,就可以来完成。比如人们睡觉前想要关空调、关电视机,不用拿两个遥控器放在床头,现在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关空调、关电视。
日本《读者新闻》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了用手机扫描报纸上一段文字或图片,即可看到网上的视频,让信息有真实存在感。2015年10月,《纽约时报》与谷歌合作,向该报订阅者提供超过100万个纸板虚拟现实眼罩,并发布了自己的VR新闻app。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让人们读新闻、看新闻更加有趣,新闻更具真实性,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新闻事件就是在自己身边的。
财新传媒与联合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发布的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被视为国内首部虚拟现实纪录片。虚拟现实视频的魅力,在于通过长镜头、360度环绕声音等塑造景别和构图,展现立体的位置关系,为用户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和全新的感官体验。虚拟现实纪录片的出现开辟了新的电视制作方式、观看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开启新的模式,激发了人们看纪录片的兴趣。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应用于重建犯罪或事故现场,这样的场景包括目击者、受害者和犯罪嫌疑人,还可以包括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天气、温度、光亮、背景噪声,真实还原犯罪或事故现场,虚拟现实可以渲染出一个立体场景,这样的重建可以帮助核实或质疑证人的证词、测试判断的对错、还原事件的真实,让人们离真实越近。
三.新媒体艺术的沉浸性
新媒体艺术作品可以带给人们全方位的感官感受。
沉浸式装置作品,人们在参观的时候,通过碰触、触摸,产生不同的效果,参观者也是其创作者,人们在碰触作品时,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所以一些沉浸式作品在完成时是一种“未完成状态”,作品的完成状态会由根据参观者不同而不同,所以作品完成的真实性是由参观者而主导。不同的参观者完成度也不同,作品效果也各有特色。
沉浸性作品的创作者,利用其无限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设计出可以让人们通过感官感受沉浸到作品中去。人们沉浸在作品中的不同反应,也可以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所以人们既会是体验者也会创作者。
一些沉浸作品的设计,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以后应用到医疗方面,比如治疗烧伤的患者,通过虚拟冰雪世界,让患者沉浸其中,减缓治疗产生的疼痛。模拟的冰雪产生真实感,让患者潜意识感觉到凉爽,忽略掉身体上的疼痛。
结束语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更不可缺少设计者的设计灵感、好奇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新媒体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技术的发展,推进艺术的进步,艺术的灵感促进技术的创新。在技术的进步、艺术的提高下,新媒体艺术会让我们离数字时代越来越近,带给我们更多新感受、新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四達.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2] 吉姆·布拉斯科维奇, 杰里米·拜伦森, 布拉斯科维奇,等. 虚拟现实:从阿凡达到永生[J]. 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刘梦宁(1991.02——),女,汉族,江苏沛县,学历:研究生,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省市:江苏省南京市,邮编:210000,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