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了解留守儿童少年心理特点,注重对儿童少年的健康素质进行具体分析,加强心理健康诊断。本文以初中阶段留守儿童为例,首先分析了初中留守儿童少年心理特点及问题,然后分析了初中留守儿童少年管理策略,以此来指导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引导。
【关键词】初中阶段 留守儿童少年 心理特点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32-01
引言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高,一大部分青壮年从农村地区流动到城市发展,因此导致了农村地区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增多,由于家长长期不在家,儿童少年的心理发生了改变[1]。为了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如:焦虑、孤僻、内向、自卑等,失学辍学严重,在生长发育的关键使其缺乏亲情,因此嫉妒心很强,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及时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在不断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少年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容易出现自卑心理,产生了个性的异常,这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提高重视,因此积极研究留守儿童少年心理特点,这也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在某些地区,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打工外出务工时间较长,将孩子交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抚养和照管的情况,儿童少年的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不在家,孩子缺乏一定的情感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关怀不够,从而导致了儿童在生活、品德、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最终出现了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
二、初中留守儿童少年心理特点及问题
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在成长的这个阶段缺乏一定的亲情与家庭教育,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和其他正常孩子的差异很大,很容易在心理、性格的方面出现问题,比如孤僻、沉默、自卑、嫉妒心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2]。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在父母的教育下,孩子感受到了更多的亲情与家庭温暖,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只有在温暖的家庭中,学生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少年的数量增多,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缺乏家庭监管,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心理脆弱,遇事不冷静,容易躁动、冲动,心理发展异常。
三、初中留守儿童少年管理策略
如上所述,在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家庭温暖,然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增多,不仅家庭不和谐,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必须要提高重视,给予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及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完善家庭教育
进一步强化留守儿童的家长培训学习机制,积极依托初中生的家长学校机构来对儿童家长进行有效培训,促使家长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教育,更好的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比如家长们积极转变了对儿童的教育观念,加强了亲子沟通,在孩子教育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在日常生活中更为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精准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3]。注重言传身教,学校就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建立并健全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机制,切实发挥家长的监督和教育职责,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强化学校教育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转变思想,同时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注重对流失儿童的德育教育,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始终坚持以“留守儿童”为主的教育思想,制定短期教育规划,帮助学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构建抚养育人的学校教育机制,将教书育人和监护育人结合起来,教师成为留守兒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领航者。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向留守儿童奉献爱心,让爱洒遍整个校园,及时纠正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陷,比如举办生日晚会,让留守儿童更多的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学校的人文关怀,在这样温暖的学校环境中,留守儿童的性格更为开朗,及时改善了自卑的性格。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成立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小组,构建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将教育方式及时记录下来,促进了师生和谐,构建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三)整合社会力量
充分发展社会力量来强化留守儿童教育,创建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制,集合社会力量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由政府牵头,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更好的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力量,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大力倡导当地妇联和群团结合起来,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4]。及时形成一个集合学校、家庭、社会等联合的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社会监护网络,积极动员社会资源来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体系,动员社会人员来关注留守儿童,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四、结语
为了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掌握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以此为基础,及时提出了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一步强化留守儿童的家长培训学习机制,强化学校教育,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充分发展社会力量来强化留守儿童教育,更好的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力量,动员社会人员来关注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向志罡. 农村中学班级管理中留守儿童心理情感问题及矫正策略[J]. 科学咨询, 2013(16):13-14.
[2]赖佳余, 吴晓川.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自立能力”的调研报告[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13):4-4.
[3]朱云, 陈兰香.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原则与策略分析[J]. 中华少年, 2017(9):3-4.
[4]林春香.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6(9):24-24.
【关键词】初中阶段 留守儿童少年 心理特点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32-01
引言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高,一大部分青壮年从农村地区流动到城市发展,因此导致了农村地区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增多,由于家长长期不在家,儿童少年的心理发生了改变[1]。为了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如:焦虑、孤僻、内向、自卑等,失学辍学严重,在生长发育的关键使其缺乏亲情,因此嫉妒心很强,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及时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在不断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少年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容易出现自卑心理,产生了个性的异常,这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提高重视,因此积极研究留守儿童少年心理特点,这也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在某些地区,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打工外出务工时间较长,将孩子交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抚养和照管的情况,儿童少年的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不在家,孩子缺乏一定的情感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关怀不够,从而导致了儿童在生活、品德、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最终出现了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
二、初中留守儿童少年心理特点及问题
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在成长的这个阶段缺乏一定的亲情与家庭教育,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和其他正常孩子的差异很大,很容易在心理、性格的方面出现问题,比如孤僻、沉默、自卑、嫉妒心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2]。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在父母的教育下,孩子感受到了更多的亲情与家庭温暖,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只有在温暖的家庭中,学生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少年的数量增多,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缺乏家庭监管,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心理脆弱,遇事不冷静,容易躁动、冲动,心理发展异常。
三、初中留守儿童少年管理策略
如上所述,在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家庭温暖,然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增多,不仅家庭不和谐,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必须要提高重视,给予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及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完善家庭教育
进一步强化留守儿童的家长培训学习机制,积极依托初中生的家长学校机构来对儿童家长进行有效培训,促使家长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教育,更好的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比如家长们积极转变了对儿童的教育观念,加强了亲子沟通,在孩子教育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在日常生活中更为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精准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3]。注重言传身教,学校就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建立并健全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机制,切实发挥家长的监督和教育职责,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强化学校教育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转变思想,同时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注重对流失儿童的德育教育,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始终坚持以“留守儿童”为主的教育思想,制定短期教育规划,帮助学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构建抚养育人的学校教育机制,将教书育人和监护育人结合起来,教师成为留守兒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领航者。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向留守儿童奉献爱心,让爱洒遍整个校园,及时纠正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陷,比如举办生日晚会,让留守儿童更多的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学校的人文关怀,在这样温暖的学校环境中,留守儿童的性格更为开朗,及时改善了自卑的性格。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成立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小组,构建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将教育方式及时记录下来,促进了师生和谐,构建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三)整合社会力量
充分发展社会力量来强化留守儿童教育,创建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制,集合社会力量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由政府牵头,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更好的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力量,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大力倡导当地妇联和群团结合起来,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4]。及时形成一个集合学校、家庭、社会等联合的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社会监护网络,积极动员社会资源来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体系,动员社会人员来关注留守儿童,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四、结语
为了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掌握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以此为基础,及时提出了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一步强化留守儿童的家长培训学习机制,强化学校教育,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充分发展社会力量来强化留守儿童教育,更好的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力量,动员社会人员来关注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向志罡. 农村中学班级管理中留守儿童心理情感问题及矫正策略[J]. 科学咨询, 2013(16):13-14.
[2]赖佳余, 吴晓川.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自立能力”的调研报告[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13):4-4.
[3]朱云, 陈兰香.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原则与策略分析[J]. 中华少年, 2017(9):3-4.
[4]林春香.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6(9):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