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所具有的特征,就如何针对性地开展素质养成教育活动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针对性 素质 年级 性别 专业
养成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好习惯,通过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来促成这个“好习惯”。素质教育内容广博、宽泛,养成教育恰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了。说起教育这个话题,不得不提到大教育家孔子,他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因材施教,同是一个校园的学生,由于年级、性别、专业和职业发展需求不同,只有根据这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征开展合适的养成教育
一年级的学生,特征鲜明。走在校园里,有些学生一看就是大一的学生,他们特有的活力和朝气,和清纯的眼神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第一,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很幼稚,看待问题片面性强。在这个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是打根基的时候,学生的可塑性极高,需要教育引导的地方最多。而且这个时候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新生入校进行入学教育的时候,无论是隆重的开学典礼,还是辅导员的见面会,还是专业老师的专业介绍,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几年或者这一辈子都能清楚的记得,在他们新鲜的世界里谁先闯进来,谁留下的印象就最深。所以在大一阶段,要全力、大规模的开展基础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比如早军操,标准化宿舍,这些行为规范教育,都非常有利于给新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特征,大一学生把进入大学当做人生新起点,参与集体活动和各项实践的积极性很强。有调查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大一新生中有68.68%的学生加入了学校社团,42.24%的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显现出了提高人际交往等个人能力的愿望。66.29%的学生有勤工助学的计划。可以根据这些学生本人的意愿,对学生们关心、有兴趣的领域开展一些引导活动。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活动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身心疲惫,活动主体却敷衍了事的状态。
第三个特征,在学习活动中,由中学阶段的被动到自觉地支配自己学习,表现出一定的毅力和自信心,有决心达到预定的目标。大一的学生是最有雄心壮志的时候,很多学生开学就着急询问升学和各类资格证等相关事宜。这个时候,可以多开展励志教育活动,鼓励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加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意志力,增强自我约束力,战胜自己。
新生过了一年,到了二年级,表现出适应性,这不仅表现在对大学生活和环境的适应,主要是专业学习上目标更明确,50%以上的学生专业方向逐渐明确,开始探讨将来的职业方向。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自立感,开始把眼光转向自身和社会,开始有意识地把自己和社会联系起来,希望采取多种形式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大二的学生相对来说是平稳期,思想行为等方面波动不大,可以开展一些知识性的教育活动和拓展训练等。
学生到了三年级,紧迫意识、危机意识强烈。进人“大三”,很多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感到还有许多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学到手,从而学习自觉性、独立性增强了。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许多学生迫切希望找到与理想相吻合的工作,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这样状态的大三学生,可以开展些例如毕业生就业指导、求职经验交流会、勇闯职场等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性别不同,养成教育活动方式不同
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差异性是很明显的,男生政治敏感程度高,乐意关注时事,评论国家热点,就业时倾向于以经济收入与福利为标准,更在意自己以后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地位。女生心思情感细腻,比较敏感,相对脆弱,就业时更倾向于能否实现个人价值。这些特征导致男女生在对事物关注的侧重点、看法、价值取向上都有明显不同。在养成教育中,要因性别而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
举个自身的例子,我带的学生中,女生占了绝大部分,我曾经用书信的形式来和学生沟通。我会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比如你怎样看待不公平现象,如果你失恋了你会做些什么,或者不规定问题,让学生随意写,我会根据他们所写的内容给回复。用这种方式,我觉得对女生有一定的效果,做这件事很明显地区别,男生大部分只能写几行,女生却至少一页打底,多的有4页5页的,当我把这些各色各样的纸收上来之后,班长有时候会和我说,我班某某同学还惦记你看没看到她写的呢,还有的问这么多学生辅导员能挨个看吗等等之类的问题,这说明女生还是期盼着老师的回应。这个做法对男生来说,收效甚微,因为他觉得麻烦,当他有抵触心理的时候,就给教育造成了一定阻碍。所以说同样的教育内容,需要根据性别差异来选择教育方式。
三、根据专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不同,选择性地开展特色活动
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不同,例如会计的学生,需要稳重细心,认真负责的。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一些训练学生专注力,思维严谨方面的养成教育活动,开展有特色的专业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训练专业素质。
对于职业发展的不同需求,相关的教育活动应贯穿整个高等教育。如在一年级阶段可以举办工作与职业、全球技术与经济、人口与劳动力走向等讲座,进行就业市场介绍,使学生对职业环境有基本的掌握。在二年级,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结合综合素质测评以及家人、朋友的意见制定自己所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学院要通过各项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与职业相关的法规、职业选择的途径等,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在三年级的毕业择业就业阶段,根据不同的职业需求,举办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会,开展训练学生相应的面试技巧等活动,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诚信就业。
关键词:针对性 素质 年级 性别 专业
养成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好习惯,通过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来促成这个“好习惯”。素质教育内容广博、宽泛,养成教育恰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了。说起教育这个话题,不得不提到大教育家孔子,他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因材施教,同是一个校园的学生,由于年级、性别、专业和职业发展需求不同,只有根据这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征开展合适的养成教育
一年级的学生,特征鲜明。走在校园里,有些学生一看就是大一的学生,他们特有的活力和朝气,和清纯的眼神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第一,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很幼稚,看待问题片面性强。在这个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是打根基的时候,学生的可塑性极高,需要教育引导的地方最多。而且这个时候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新生入校进行入学教育的时候,无论是隆重的开学典礼,还是辅导员的见面会,还是专业老师的专业介绍,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几年或者这一辈子都能清楚的记得,在他们新鲜的世界里谁先闯进来,谁留下的印象就最深。所以在大一阶段,要全力、大规模的开展基础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比如早军操,标准化宿舍,这些行为规范教育,都非常有利于给新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特征,大一学生把进入大学当做人生新起点,参与集体活动和各项实践的积极性很强。有调查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大一新生中有68.68%的学生加入了学校社团,42.24%的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显现出了提高人际交往等个人能力的愿望。66.29%的学生有勤工助学的计划。可以根据这些学生本人的意愿,对学生们关心、有兴趣的领域开展一些引导活动。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活动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身心疲惫,活动主体却敷衍了事的状态。
第三个特征,在学习活动中,由中学阶段的被动到自觉地支配自己学习,表现出一定的毅力和自信心,有决心达到预定的目标。大一的学生是最有雄心壮志的时候,很多学生开学就着急询问升学和各类资格证等相关事宜。这个时候,可以多开展励志教育活动,鼓励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加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意志力,增强自我约束力,战胜自己。
新生过了一年,到了二年级,表现出适应性,这不仅表现在对大学生活和环境的适应,主要是专业学习上目标更明确,50%以上的学生专业方向逐渐明确,开始探讨将来的职业方向。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自立感,开始把眼光转向自身和社会,开始有意识地把自己和社会联系起来,希望采取多种形式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大二的学生相对来说是平稳期,思想行为等方面波动不大,可以开展一些知识性的教育活动和拓展训练等。
学生到了三年级,紧迫意识、危机意识强烈。进人“大三”,很多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感到还有许多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学到手,从而学习自觉性、独立性增强了。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许多学生迫切希望找到与理想相吻合的工作,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这样状态的大三学生,可以开展些例如毕业生就业指导、求职经验交流会、勇闯职场等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性别不同,养成教育活动方式不同
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差异性是很明显的,男生政治敏感程度高,乐意关注时事,评论国家热点,就业时倾向于以经济收入与福利为标准,更在意自己以后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地位。女生心思情感细腻,比较敏感,相对脆弱,就业时更倾向于能否实现个人价值。这些特征导致男女生在对事物关注的侧重点、看法、价值取向上都有明显不同。在养成教育中,要因性别而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
举个自身的例子,我带的学生中,女生占了绝大部分,我曾经用书信的形式来和学生沟通。我会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比如你怎样看待不公平现象,如果你失恋了你会做些什么,或者不规定问题,让学生随意写,我会根据他们所写的内容给回复。用这种方式,我觉得对女生有一定的效果,做这件事很明显地区别,男生大部分只能写几行,女生却至少一页打底,多的有4页5页的,当我把这些各色各样的纸收上来之后,班长有时候会和我说,我班某某同学还惦记你看没看到她写的呢,还有的问这么多学生辅导员能挨个看吗等等之类的问题,这说明女生还是期盼着老师的回应。这个做法对男生来说,收效甚微,因为他觉得麻烦,当他有抵触心理的时候,就给教育造成了一定阻碍。所以说同样的教育内容,需要根据性别差异来选择教育方式。
三、根据专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不同,选择性地开展特色活动
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不同,例如会计的学生,需要稳重细心,认真负责的。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一些训练学生专注力,思维严谨方面的养成教育活动,开展有特色的专业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训练专业素质。
对于职业发展的不同需求,相关的教育活动应贯穿整个高等教育。如在一年级阶段可以举办工作与职业、全球技术与经济、人口与劳动力走向等讲座,进行就业市场介绍,使学生对职业环境有基本的掌握。在二年级,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结合综合素质测评以及家人、朋友的意见制定自己所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学院要通过各项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与职业相关的法规、职业选择的途径等,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在三年级的毕业择业就业阶段,根据不同的职业需求,举办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会,开展训练学生相应的面试技巧等活动,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诚信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