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得以进行的依据。不同的发展时期,翻译标准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时期,不同的译者由于对译作与原作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翻译结果。针对翻译而言,翻译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使得译作实现最大程度的规范性,这就使得翻译活动成为一种有章可循的规范性活动,因此,翻译标准是必要的。
关键词:翻译标准;探讨;
翻译标准是大多数从事翻译活动的专业人员所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这个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每一个翻译标准都反映了当时翻译界对翻译活动的认识。谈到翻译标准,我们首先要探讨各种常见的翻译标准,看看是否能从中找到或总结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标准。
一、常用的翻译标准
1、忠实翻译观。这是指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在传统翻译理论体系中,第一大要义就是对原文的思想内容的完整传递,“忠实”概念在翻译实践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原文与译文是一种权威与从属的主仆关系。译文必须合乎译入外文的语言习惯,让使用这种民族语言的读者正确了解原意。如果不尊重外文的语法习惯,把中文的某些特殊的语法结构硬搬到译文中去,读者就会看不懂。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从西方到东方,翻译的“忠实”原则在翻译界逐渐变得可有可无,慢慢失去了作为翻译标准的权威地位。
2、解构主义翻译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中心在于强调原文意义的“不确定性”,它提出传统翻译理论往往把翻译看作一种封闭静止的编码——解码过程,这容易使翻译研究变得僵化。解构主义认为,译本不是原作的附庸,而是原作文本的再生(afterlife);不同的语言在意义、句法和语音上的差异,构成不同的表意方式,而翻译就是在“同”与“异”的纠结中正确地表现“异”。所以,翻译的目的不在于求同,而在于存异。
3、“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他运用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吸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精髓”,总结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和升华,最终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也是当时最具代表性最权威的翻译标准。之后有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进行的更新与补充。
4、化境翻译观。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所谓“化境”,就是原文的内容、风格、神韵都原封不动地化到了译作的境界里,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丝毫看不出翻译的迹象,这是翻译的较高境界。因为“化境”要求译文与原文在除了文字形式以外的所有方面相等一致,所以“化境”是对“传神”论的进一步发展。但要达到“化境”的标准,则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翻译水平并对翻译知识及文化差异具有相当的了解。
5、后解构主义翻译观。由于作为社会活动一部分的翻译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翻译理论不得不向实用的翻译靠拢,抽象的翻译便被遮蔽起来。后解构主义翻译标准是抽象与具体的结合,以抽象标准作为追求的目标,以具体翻译作为被评估的对象,体现从现实文本追溯观念文本的现代实践诠释论要求。
二、我国翻译标准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翻译标准
目前流行的翻译标准,大体都是权威学者所提出的标准,虽然标准内容冲突较少,共同点较多,但因为各家对翻译标准有各自的认识,从而导致翻译标准多足鼎立的局面,似乎每个标准都有道理,但又都不完全清楚明了。多元化的妙处在于,它不仅仅表示一种新的标准,它所反映的规律性,不仅适应于翻译理论,也符合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现代的多元文化社会中,实行翻译标准的多元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翻译标准的主体性。译者主体作用是指译者针对原作的特点,同时根据自身的阅历及对作品的理解,为了达到翻译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对原作进行的改造与创新。由于翻译主体的历史经历不同,成才环境不同,导致每个译者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立场等都有差别,再加上译者对源语言材料及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理解,他的翻译方式和翻译标准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或调整,译者只能在自己视阈范围内对原文进行阐释,译文只能在相关方面与原作者近似,最大程度地向原文趋同。而且,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要完成翻译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2、不同题材的翻译。源语言的题材不同,对翻译结果的要求也会不同,因此,译者选择的翻译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新闻应该尽量详实客观,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政治言论应该使用能表明源语言所表达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不能采用模糊不清的翻译方式;戏剧的翻译要特别注意体现戏剧冲突的关键性语句,最好能够制造一定的人物矛盾来引人入胜;小说属于选择性自由空间比较大的题材,可以根据源语言和面向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总之,翻译标准多元化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多元化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只是我们在追求“平衡点”这个目标过程中所走过的一个个里程碑。显然这些里程碑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终点。我们的目标是“平衡點”。这就是“一元”与“多元”,也就是“统一”和“多元”的辩证关系。然而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多元混乱的现象是暂时的,多元而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李延林.从科技翻译标准看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语言文化系)
关键词:翻译标准;探讨;
翻译标准是大多数从事翻译活动的专业人员所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这个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每一个翻译标准都反映了当时翻译界对翻译活动的认识。谈到翻译标准,我们首先要探讨各种常见的翻译标准,看看是否能从中找到或总结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标准。
一、常用的翻译标准
1、忠实翻译观。这是指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在传统翻译理论体系中,第一大要义就是对原文的思想内容的完整传递,“忠实”概念在翻译实践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原文与译文是一种权威与从属的主仆关系。译文必须合乎译入外文的语言习惯,让使用这种民族语言的读者正确了解原意。如果不尊重外文的语法习惯,把中文的某些特殊的语法结构硬搬到译文中去,读者就会看不懂。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从西方到东方,翻译的“忠实”原则在翻译界逐渐变得可有可无,慢慢失去了作为翻译标准的权威地位。
2、解构主义翻译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中心在于强调原文意义的“不确定性”,它提出传统翻译理论往往把翻译看作一种封闭静止的编码——解码过程,这容易使翻译研究变得僵化。解构主义认为,译本不是原作的附庸,而是原作文本的再生(afterlife);不同的语言在意义、句法和语音上的差异,构成不同的表意方式,而翻译就是在“同”与“异”的纠结中正确地表现“异”。所以,翻译的目的不在于求同,而在于存异。
3、“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他运用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吸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精髓”,总结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和升华,最终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也是当时最具代表性最权威的翻译标准。之后有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进行的更新与补充。
4、化境翻译观。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所谓“化境”,就是原文的内容、风格、神韵都原封不动地化到了译作的境界里,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丝毫看不出翻译的迹象,这是翻译的较高境界。因为“化境”要求译文与原文在除了文字形式以外的所有方面相等一致,所以“化境”是对“传神”论的进一步发展。但要达到“化境”的标准,则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翻译水平并对翻译知识及文化差异具有相当的了解。
5、后解构主义翻译观。由于作为社会活动一部分的翻译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翻译理论不得不向实用的翻译靠拢,抽象的翻译便被遮蔽起来。后解构主义翻译标准是抽象与具体的结合,以抽象标准作为追求的目标,以具体翻译作为被评估的对象,体现从现实文本追溯观念文本的现代实践诠释论要求。
二、我国翻译标准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翻译标准
目前流行的翻译标准,大体都是权威学者所提出的标准,虽然标准内容冲突较少,共同点较多,但因为各家对翻译标准有各自的认识,从而导致翻译标准多足鼎立的局面,似乎每个标准都有道理,但又都不完全清楚明了。多元化的妙处在于,它不仅仅表示一种新的标准,它所反映的规律性,不仅适应于翻译理论,也符合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现代的多元文化社会中,实行翻译标准的多元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翻译标准的主体性。译者主体作用是指译者针对原作的特点,同时根据自身的阅历及对作品的理解,为了达到翻译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对原作进行的改造与创新。由于翻译主体的历史经历不同,成才环境不同,导致每个译者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立场等都有差别,再加上译者对源语言材料及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理解,他的翻译方式和翻译标准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或调整,译者只能在自己视阈范围内对原文进行阐释,译文只能在相关方面与原作者近似,最大程度地向原文趋同。而且,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要完成翻译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2、不同题材的翻译。源语言的题材不同,对翻译结果的要求也会不同,因此,译者选择的翻译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新闻应该尽量详实客观,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政治言论应该使用能表明源语言所表达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不能采用模糊不清的翻译方式;戏剧的翻译要特别注意体现戏剧冲突的关键性语句,最好能够制造一定的人物矛盾来引人入胜;小说属于选择性自由空间比较大的题材,可以根据源语言和面向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总之,翻译标准多元化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多元化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只是我们在追求“平衡点”这个目标过程中所走过的一个个里程碑。显然这些里程碑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终点。我们的目标是“平衡點”。这就是“一元”与“多元”,也就是“统一”和“多元”的辩证关系。然而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多元混乱的现象是暂时的,多元而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李延林.从科技翻译标准看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语言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