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69-01
科学教学是《纲要》中设置的新课程的内容之一,该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科学教学的任务,我们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的认识。
一、巧妙组织教学,满足好奇心。
“科学始于好奇”。我们教师在设计正规的教学活动时,尽量做到巧妙,给幼儿以神秘感,先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再给予满足,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踩乒乓球》的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慢慢地踩上用四个乒乓球顶着的木板上面时,幼儿都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老师不要踩,乒乓球会被踩扁的。”然而,乒乓球并没有像幼儿所预料的那样被踩扁。这时,幼儿的好奇心就有了。接着教师又拎着两壶水站上去,当幼儿发现乒乓球在如此的重压下仍完好无损时.兴趣更浓了,喊着:“噢,老师会气功!我也要学。”教师就神秘地说:“老师不会气功,这里有秘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就是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地投入到了观察和探索活动中,最后,既满足了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二、抓住操作过程,避免形式化。
1、给幼儿足够的时间
知识的建构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幼儿来说,这个过程所要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给幼儿足够的操作时间和机会。例如:在《奇妙的磁铁》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磁铁的性能,而是给幼儿提供了许多材料:磁铁、木块、塑料片、铁钉、玻璃弹子、大头针、别针等,让幼儿自已去玩一玩,试一试。由于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操作时间和机会,绝大多数幼儿在反复尝试中,发现磁铁能吸铁制品的特性。
2、给幼儿语言的启发
让幼儿自己探索并不是放任自由,我们用启发性的语言提示或暗示,去指导幼儿操作,以激励幼儿积极思维。例如:在《谁会沉,谁会浮》这一教育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脸盆中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进行沉浮实验。开始时,幼儿都忙于进行与自己的材料本身性质有关的沉浮活动,教师就提醒幼儿:请你看一看,是不是沉的东西一定是沉在水底,浮的东西一定会浮在水面上,有变化吗?于是,幼儿就开始探索了,在多次操作后发现:海棉原来是浮在水面上的,等它吸满了水,就会沉下去了;空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放一点水,还是浮在水面上.加满水后.就沉下去了等等。在探索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启发性提问,幼儿就会把自己发现的现象与原有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判断。这样,学到的科学知识就符合辩证统一的原则。
三、开辟活动区角,扩大知识面
幼儿科学教育仅仅依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为此,我们为幼儿设立了科学活动区角。教师提供给幼儿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提供的材料不仅适合于幼儿的观察,而且尽量提供给幼儿能动手、动脑和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材料,并不断更换活动区角的材料或循序渐进地增加材料,使科学活动区域始终对幼儿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奇妙的磁铁》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在科学活动区角为幼儿提供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断裂的磁铁、消磁的旧磁铁,让幼儿了解磁铁有两极、磁铁会断裂等知识。向幼儿提问:怎么才能知道旧磁铁的磁力变小了呢?然后告诉幼儿怎样正确摆放磁铁,怎样保护磁性,使其不消磁,还提出一些硬纸板、铁屑,指南针等物品让幼儿自由操作。除此之外,我们还种植一些花草、饲养一些小动物,让幼儿观察思考,较好地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补充了课堂知识的不足。
四、围绕日常生活,注重启蒙性
生活中蕴藏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科学知识,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教师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在进餐和喝水时、在区角活动时、在盥洗和户外活动时都可以进行。如:当阳光明媚,幼儿在喝水时,会发现水杯反射到墙上出现了明亮的光圈。晃动水杯,光圈也随之晃动,还时大、时小……阴天时,光圈没有了。日常散步时,引导幼儿注意花草树木、天气的变化。区角活动时,由于材料是教师有目的地摆放的,幼儿的探索和發现更是不断出现。户外活动时,幼儿不断地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和动植物有更多的接触,主动的探究和发现会更多:滚动的呼啦圈、滑梯、沙包……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知名的动植物……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引导,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扩展和生成,会使幼儿不断地探索下去,使幼儿自发地探索活动逐渐深化。
五、效果与分析
实验班的幼儿在一年的实验中,大量地接受了科学知识的熏陶,参加了多种科学实践活动,使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获得了知识,运用了知识,而且还萌发了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对照班比较,效果如下:
1、增强了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和兴趣。
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幼儿均不曾接触过的教学内容《变化》为测试材料,让幼儿回忆、思考,发现各种事物的变化。以此,测查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经统计、处理后效果如表1
从表1可见,实验班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班。特别是好奇心的比较极为显著。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觉条件。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好奇心,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如:实验班幼儿就能提出,“冬天为什么人的嘴里会冒烟?”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幼儿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本实验已有效地证实这一点。
2、扩大了对科学知识的迁移和知识面
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上过的《奇妙的磁铁》这一教学内容为测试材料,让幼儿运用磁铁的特性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包大头针掉进了玩沙盆中,请小朋友想办法,怎祥把沙中的大头针很快地捡干净;妈妈不小心把别针掉进了茶杯里,有什么办法将杯中的别针取出来而不湿手;奶奶不小心把缝衣针掺和到米里了,怎样很快地找到这枚针。以此测查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知识面,经统计,效果如表2。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知识迁移和知识面的比较表
从表2可见,实验班的各项指标仍优于对照班,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与对照班相比极为显著。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并能在今后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学习运用,这是一种迁移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是一次更高层次的成功体验。作为教师,就要为幼儿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比如说:认识了沉浮、空气、声音等以后,怎样让幼儿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不单使幼儿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重要的能力。
科学教学是《纲要》中设置的新课程的内容之一,该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科学教学的任务,我们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的认识。
一、巧妙组织教学,满足好奇心。
“科学始于好奇”。我们教师在设计正规的教学活动时,尽量做到巧妙,给幼儿以神秘感,先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再给予满足,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踩乒乓球》的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慢慢地踩上用四个乒乓球顶着的木板上面时,幼儿都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老师不要踩,乒乓球会被踩扁的。”然而,乒乓球并没有像幼儿所预料的那样被踩扁。这时,幼儿的好奇心就有了。接着教师又拎着两壶水站上去,当幼儿发现乒乓球在如此的重压下仍完好无损时.兴趣更浓了,喊着:“噢,老师会气功!我也要学。”教师就神秘地说:“老师不会气功,这里有秘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就是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地投入到了观察和探索活动中,最后,既满足了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二、抓住操作过程,避免形式化。
1、给幼儿足够的时间
知识的建构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幼儿来说,这个过程所要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给幼儿足够的操作时间和机会。例如:在《奇妙的磁铁》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磁铁的性能,而是给幼儿提供了许多材料:磁铁、木块、塑料片、铁钉、玻璃弹子、大头针、别针等,让幼儿自已去玩一玩,试一试。由于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操作时间和机会,绝大多数幼儿在反复尝试中,发现磁铁能吸铁制品的特性。
2、给幼儿语言的启发
让幼儿自己探索并不是放任自由,我们用启发性的语言提示或暗示,去指导幼儿操作,以激励幼儿积极思维。例如:在《谁会沉,谁会浮》这一教育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脸盆中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进行沉浮实验。开始时,幼儿都忙于进行与自己的材料本身性质有关的沉浮活动,教师就提醒幼儿:请你看一看,是不是沉的东西一定是沉在水底,浮的东西一定会浮在水面上,有变化吗?于是,幼儿就开始探索了,在多次操作后发现:海棉原来是浮在水面上的,等它吸满了水,就会沉下去了;空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放一点水,还是浮在水面上.加满水后.就沉下去了等等。在探索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启发性提问,幼儿就会把自己发现的现象与原有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判断。这样,学到的科学知识就符合辩证统一的原则。
三、开辟活动区角,扩大知识面
幼儿科学教育仅仅依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为此,我们为幼儿设立了科学活动区角。教师提供给幼儿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提供的材料不仅适合于幼儿的观察,而且尽量提供给幼儿能动手、动脑和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材料,并不断更换活动区角的材料或循序渐进地增加材料,使科学活动区域始终对幼儿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奇妙的磁铁》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在科学活动区角为幼儿提供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断裂的磁铁、消磁的旧磁铁,让幼儿了解磁铁有两极、磁铁会断裂等知识。向幼儿提问:怎么才能知道旧磁铁的磁力变小了呢?然后告诉幼儿怎样正确摆放磁铁,怎样保护磁性,使其不消磁,还提出一些硬纸板、铁屑,指南针等物品让幼儿自由操作。除此之外,我们还种植一些花草、饲养一些小动物,让幼儿观察思考,较好地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补充了课堂知识的不足。
四、围绕日常生活,注重启蒙性
生活中蕴藏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科学知识,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教师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在进餐和喝水时、在区角活动时、在盥洗和户外活动时都可以进行。如:当阳光明媚,幼儿在喝水时,会发现水杯反射到墙上出现了明亮的光圈。晃动水杯,光圈也随之晃动,还时大、时小……阴天时,光圈没有了。日常散步时,引导幼儿注意花草树木、天气的变化。区角活动时,由于材料是教师有目的地摆放的,幼儿的探索和發现更是不断出现。户外活动时,幼儿不断地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和动植物有更多的接触,主动的探究和发现会更多:滚动的呼啦圈、滑梯、沙包……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知名的动植物……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引导,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扩展和生成,会使幼儿不断地探索下去,使幼儿自发地探索活动逐渐深化。
五、效果与分析
实验班的幼儿在一年的实验中,大量地接受了科学知识的熏陶,参加了多种科学实践活动,使他们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获得了知识,运用了知识,而且还萌发了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对照班比较,效果如下:
1、增强了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和兴趣。
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幼儿均不曾接触过的教学内容《变化》为测试材料,让幼儿回忆、思考,发现各种事物的变化。以此,测查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经统计、处理后效果如表1
从表1可见,实验班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班。特别是好奇心的比较极为显著。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觉条件。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好奇心,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如:实验班幼儿就能提出,“冬天为什么人的嘴里会冒烟?”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幼儿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本实验已有效地证实这一点。
2、扩大了对科学知识的迁移和知识面
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上过的《奇妙的磁铁》这一教学内容为测试材料,让幼儿运用磁铁的特性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包大头针掉进了玩沙盆中,请小朋友想办法,怎祥把沙中的大头针很快地捡干净;妈妈不小心把别针掉进了茶杯里,有什么办法将杯中的别针取出来而不湿手;奶奶不小心把缝衣针掺和到米里了,怎样很快地找到这枚针。以此测查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知识面,经统计,效果如表2。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知识迁移和知识面的比较表
从表2可见,实验班的各项指标仍优于对照班,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与对照班相比极为显著。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并能在今后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学习运用,这是一种迁移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是一次更高层次的成功体验。作为教师,就要为幼儿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比如说:认识了沉浮、空气、声音等以后,怎样让幼儿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不单使幼儿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