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广为传播的“这孩子太可爱了”的视频:一个3、4岁女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背乘法口诀,孩子哭诉:“这一上午你老让我说这一句话……这三五太难了,太难了,一点也不简单……你老让我背三五一十五,我把五五给忘啦!”有人说这个孩子超可爱,我说这个孩子超可怜,于是不得不向那些还在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奋斗”的家长们大声疾呼:
一、超前教育,揠苗助长
看了视频很多人都有疑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背乘法口诀吗?在我国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乘法,背乘法口诀,而美国小学则取消了背九九表,因为要让教育更快乐。不能否认九九表这类工具性常识是数学基础技能,但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研究证明,人的智力由脑神经细胞的树突的多少决定,也就是说,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越丰富人就越聪明,这样的孩子也更容易成为拔尖人才。如果过早地培养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专长(比如数学),而忽略了他们智能的横向开发,错过了孩子建立脑神经细胞的树突的黄金阶段,这对其智力长效发展弊大于利。3-6岁的孩子首先要感知的是一些基础的概念,掌握初步的过程性技能,理解一一对应、进行简单的计数分类、比较测量和应用。大班时学习具体的加法和减法。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学了小学知识,小学时就可以学习中学的知识,这样就能考上一所重点中学,为上重点大学打下基础。
皮亚杰说: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如果在发展为达到适当水平之前提早教他知识,将会对儿童自行探索、主动求知的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孩子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基础上,进行适时的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许多家长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超前教育。但也不排除很多家长的社会功利思想——我家孩子比别家孩子懂得多,做家长的脸上多有光彩!殊不知这是揠苗助长,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珍惜童年生活独特价值、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学习。
二、机械识记,适得其反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对学习保持兴奋、热切的心,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和效果。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是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方法。2013年中国幼儿数学教育研究论坛中提到:“生活、操作、感知、情境、游戏”已成为幼儿数学学习的关键词,数学教学的游戏化,能化解数学学科属性与幼儿学习特点的矛盾,让数学学习回归到生动具体的感性操作层面。
视频中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记住“三五一十五”,一个劲地催促:你多背几遍,孩子还是说错时,恼火的家长甚至让孩子背十遍。背乘法口诀完全是机械记忆,简单重复。数学是对客观世界中事物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表征,脫离了具体操作孩子难以获得相关数学概念。这些无意识的强记对孩子掌握数学知识没有一点帮助,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当孩子重复机械地背出了“三五一十五”以后,把本来已经记住的“五五”给忘记了……
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地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获得数学的经验。儿童是在具体经验中学习的。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组织数学活动之前经常会准备很多的操作材料,有的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孩子在观察中、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我们可以指导孩子在自然情境下的学习,成人的作用是提供令孩子感兴趣的、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在看看、摸摸、听听、说说等活动中探索。我们在这期间是支持者、合作者,应该观察儿童的活动,关注这些活动是如何进展的,并不时地给孩子以回应,如点头、微笑、说一说孩子的行为或评论一下,鼓励、表扬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正在做正确的事情。还应捕捉一切教学时机,进行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家里来客人吃饭了,孩子看着一旁的啤酒瓶开始数数,有6个(其实有5个,因为她数得比点的快),妈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来点着瓶子数,手口一致点数在这里进行。当然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还有相对正规的数学教学活动,这里的学习更多考虑是游戏贯穿于其中,注重动手操作,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在手脑并用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与神奇,感受数学的趣味与实用,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数学知识。
三、强迫学习,后患无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向我们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第一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若如视频中的那样,数学还有何趣味可言?
数学这门学科因其本身的特点,总会给人一种的枯燥和乏味感,那一系列的概念、符号和公式,那一个个的逻辑、判断和推理,令很多学习者望而生畏。孩子已经在哭闹了,她此时的情绪是不适合继续进行学习活动的,而家长却以家长的权威命令孩子继续背,可怜的孩子泪流满面,嚎啕大哭:“这个三五太难啦!”换位思考,孩子心里对这个口诀或许已是深恶痛绝,或许从此以后将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近年来“数学焦虑”的研究层出不穷,据说台湾许多参加大专联考的高中生放弃数学这一科。幼儿的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如愉悦、自信、鼓励、安全等。孩子已经表达出了自己对背口诀的反抗和委屈,家长却不顾孩子的消极情绪单方面要求孩子继续学习,这种缺乏主动感知和探索的学习不仅是徒劳的,更可怕是它的危害性。这个逼迫孩子背口诀成人利用自己的权威对幼儿生命自然生长的无知践踏和摧残,将会让自己的孩子付出沉重代价:将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失去游戏的快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失去对世界的好奇……一次强迫学习,或许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其危害性不得不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振华实验幼儿园
一、超前教育,揠苗助长
看了视频很多人都有疑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背乘法口诀吗?在我国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乘法,背乘法口诀,而美国小学则取消了背九九表,因为要让教育更快乐。不能否认九九表这类工具性常识是数学基础技能,但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研究证明,人的智力由脑神经细胞的树突的多少决定,也就是说,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越丰富人就越聪明,这样的孩子也更容易成为拔尖人才。如果过早地培养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专长(比如数学),而忽略了他们智能的横向开发,错过了孩子建立脑神经细胞的树突的黄金阶段,这对其智力长效发展弊大于利。3-6岁的孩子首先要感知的是一些基础的概念,掌握初步的过程性技能,理解一一对应、进行简单的计数分类、比较测量和应用。大班时学习具体的加法和减法。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学了小学知识,小学时就可以学习中学的知识,这样就能考上一所重点中学,为上重点大学打下基础。
皮亚杰说: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如果在发展为达到适当水平之前提早教他知识,将会对儿童自行探索、主动求知的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孩子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基础上,进行适时的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许多家长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超前教育。但也不排除很多家长的社会功利思想——我家孩子比别家孩子懂得多,做家长的脸上多有光彩!殊不知这是揠苗助长,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珍惜童年生活独特价值、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学习。
二、机械识记,适得其反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对学习保持兴奋、热切的心,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和效果。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是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方法。2013年中国幼儿数学教育研究论坛中提到:“生活、操作、感知、情境、游戏”已成为幼儿数学学习的关键词,数学教学的游戏化,能化解数学学科属性与幼儿学习特点的矛盾,让数学学习回归到生动具体的感性操作层面。
视频中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记住“三五一十五”,一个劲地催促:你多背几遍,孩子还是说错时,恼火的家长甚至让孩子背十遍。背乘法口诀完全是机械记忆,简单重复。数学是对客观世界中事物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表征,脫离了具体操作孩子难以获得相关数学概念。这些无意识的强记对孩子掌握数学知识没有一点帮助,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当孩子重复机械地背出了“三五一十五”以后,把本来已经记住的“五五”给忘记了……
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地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获得数学的经验。儿童是在具体经验中学习的。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组织数学活动之前经常会准备很多的操作材料,有的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孩子在观察中、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我们可以指导孩子在自然情境下的学习,成人的作用是提供令孩子感兴趣的、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在看看、摸摸、听听、说说等活动中探索。我们在这期间是支持者、合作者,应该观察儿童的活动,关注这些活动是如何进展的,并不时地给孩子以回应,如点头、微笑、说一说孩子的行为或评论一下,鼓励、表扬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正在做正确的事情。还应捕捉一切教学时机,进行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家里来客人吃饭了,孩子看着一旁的啤酒瓶开始数数,有6个(其实有5个,因为她数得比点的快),妈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来点着瓶子数,手口一致点数在这里进行。当然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还有相对正规的数学教学活动,这里的学习更多考虑是游戏贯穿于其中,注重动手操作,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在手脑并用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与神奇,感受数学的趣味与实用,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数学知识。
三、强迫学习,后患无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向我们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第一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若如视频中的那样,数学还有何趣味可言?
数学这门学科因其本身的特点,总会给人一种的枯燥和乏味感,那一系列的概念、符号和公式,那一个个的逻辑、判断和推理,令很多学习者望而生畏。孩子已经在哭闹了,她此时的情绪是不适合继续进行学习活动的,而家长却以家长的权威命令孩子继续背,可怜的孩子泪流满面,嚎啕大哭:“这个三五太难啦!”换位思考,孩子心里对这个口诀或许已是深恶痛绝,或许从此以后将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近年来“数学焦虑”的研究层出不穷,据说台湾许多参加大专联考的高中生放弃数学这一科。幼儿的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如愉悦、自信、鼓励、安全等。孩子已经表达出了自己对背口诀的反抗和委屈,家长却不顾孩子的消极情绪单方面要求孩子继续学习,这种缺乏主动感知和探索的学习不仅是徒劳的,更可怕是它的危害性。这个逼迫孩子背口诀成人利用自己的权威对幼儿生命自然生长的无知践踏和摧残,将会让自己的孩子付出沉重代价:将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失去游戏的快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失去对世界的好奇……一次强迫学习,或许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其危害性不得不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振华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