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风险视角看财政社会学——财政社会学观点述评及理论反思

来源 :财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学是一门具有交叉学科属性的综合社会科学,迄今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视角也有多个维度,如财政经济学、财政政治学、财政社会学、财政法学等.其中,财政社会学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观察和研究财政现象,注重研究财政与整个社会内部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探求财政发展规律的学科门类.本文主要述评财政社会学的产生、发展、理论内核、研究范式及其缺陷,并从公共风险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我们认为,应该借鉴财政社会学合理理论内核,比如运用更宏大视野和历史观,注重社会视角,研究财政与国家、财政与社会的关系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从一个更综合的学科视角去看待,从国家作为共同体这个根基出发去研究,放在风险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来观察,循着如何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进而重新定位财政以及财政社会学.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经济外交模式的现有研究,作者试图引入软实力、义利观与"一带一路",提出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模式的理论架构.赋予经济外交以中国特色并非要另起炉灶,而是以大国经济外交的一般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目标,适应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现实.通过引入软实力,作者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具体目标是要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转化.不同于西方大国经济外交奉行"附加政治条件的胡萝卜加大棒"原则,中国特色经济外交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转化是通过义利观来实现的,因此义利观是指导中国
国家间边界冲突有不同的结束方式,包括互相妥协、陷入僵局以及一方获胜.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现有研究更多关注长时间内不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例如一个国家的盟友或军事实力.然而,短期内发生在邻国之间的两次边界冲突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使用盟友或军事实力等缺少变化的因素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特殊现象.在不同的边界冲突中,一国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动态策略,包括持续施压、针锋相对以及试错.在同一边界冲突中,两个国家各自选择一个策略而构成动态策略组合,不同的动态策略组合会对边界冲突的结束方式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动态策略可以较好地解
欧盟及欧洲一体化进程一度被认为是和平与繁荣的典范.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扩大以及多重危机的此起彼伏,成员国对欧盟的态度立场及对欧洲一体化路径选择上的差异性加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强化一体化、去一体化、维持一体化和再一体化四种路径选择.传统的一体化理论及国际关系理论未对欧洲当前的差异性一体化进行全面有效的解释.经济收益与规范认同的差异化通过欧盟成员国层面的政治化机制表现出来,并塑造了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当一国从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和处于主导优势地位,并与欧盟规范认同相一致时,该成员国将支持欧洲一体化
在宏观战略、理论与微观经验层面,全球治理研究都快速发展,而从中观层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和模式的一般性研究则进展有限.全球治理体系可理解为不同行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载体)为解决特定国际问题(客体)而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对主体、客体、载体及其相互间联系进行理论化,可归纳出一般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含两个核心要素(组织结构和体制互动)及五个具体维度(结构核心、参与主体、主体间关系、宏观规范和具体规则),且每个具体维度又可细化为不同指标.不同指标组合形成了四种理论上的全球治理体系模式:类政府治
传统“两极稳定论”认为,由于同盟主导国对体系权力分配现状较为满意,因此双方均愿意约束各自阵营内盟友的进攻性意图.但这种对盟友进攻性意图的约束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存在
地方预算执行是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它在改革初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地方预算执行中的支出进度不均和支出冗余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财政部从2008
零基预算在预算管理历史上具有系统性创新意义,包括优先性选择、契合战略目标和政策目的、精细化安排、成本化意识、有效控制预算等在内的理念和方法均颇有价值,但在具体操作
财政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基本机制,在公共经济资源汲取和使用中涉及诸多利益的分配和调节,须以国家权力为支撑,天然带有“政治”特质.基于财政政治属性的研究,逐渐产生了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论断的提出,意味着传统财政学的基本逻辑发生了变化,构筑在其上的财政法学逻辑亦需调整.从公共风险的视角审视,财政法定主义、财政民主主
自1979年恢复政府向人大报告预算以来,中国人大预算监督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形成以及全面深入等三个阶段,呈现出法治化、专业化、全面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等趋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