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驾驶人在特长隧道入口不同时段、不同区段行驶时的视觉状态变化,分别在正午、傍晚和夜晚时段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上进行实车实验.选取注视特性和扫视特性的参数,分析行驶时段、行驶区段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不同区段的垂直注视点范围和注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行驶的时段和区段会对驾驶人的水平注视点范围、注视持续时间、扫视幅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午驾驶人行驶时的区段会对平均注视时间产生影响;行驶的时段会对平均扫视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机 构】
: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武汉 430063
【出 处】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驾驶人在特长隧道入口不同时段、不同区段行驶时的视觉状态变化,分别在正午、傍晚和夜晚时段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上进行实车实验.选取注视特性和扫视特性的参数,分析行驶时段、行驶区段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不同区段的垂直注视点范围和注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行驶的时段和区段会对驾驶人的水平注视点范围、注视持续时间、扫视幅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午驾驶人行驶时的区段会对平均注视时间产生影响;行驶的时段会对平均扫视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针对数字控制器复杂算法带来的信号纹波及噪声问题,为提高控制系统的快速性与稳定性,以TMS320F28035作为主控芯片,以IR2104为开关管驱动芯片辅助供电电路,完成Zeta变换器的主电路及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充分发挥控制器计算速度快、计算延迟较低的优点,能够实现较为复杂的控制算法,应对负载的快速变化.通过实验表明,本系统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纹波小,负载突变时能够快速恢复到设定的电压值.研究为数字开关电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
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汇集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各类交通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枢纽的客流集散功能.但其集散能力在客流高峰期易出现瓶颈,需要进一步协调运力资源.文中考虑提高运能协调度、降低运营成本的双重目标,构建运能协调匹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应用功效系数法对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进行.并以成都东站为例,通过运用考虑运营成本约束的多目标运能协调优化模型降低运营成本46.52%.
文中基于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连续9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将交通事故分为严重事故、一般事故2种类型,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选取了涉事车型、事发天气、事发时间、特殊路段类型、事故类型和事发月份共六类自变量进行分析,筛选其中的对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后果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涉事车型、事发时间、特殊路段类型、事故类型和事发月份均对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有显著性影响,并从车型管制、加强路面巡逻、隧道及长陡坡路段采取主动安全措施、增强被动防护以提高路侧设施的保护能力、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减缓交通事故
随着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广播电视技术未来的发展正趋于智能化和集成化,而5G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繁荣发展.首先阐述了5G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5G技术与广播电视行业的关系,最后就5G技术在广播电视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
可变情报板(VMS)是传递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的重要载体,但仍存在版面文字信息量过载导致视认性偏低等问题.文中选取长条形V M S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认知实验获取42名驾驶人在8,12,16,20,24五种文字信息量下的视认时间及理解错误率,基于描述分析和统计检验逐步明确文字信息量对驾驶人视觉特性的影响,初步确定信息量阈值,并通过动态驾驶模拟实验验证静态认知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条形VMS文字信息量对驾驶人视认时间和理解错误率均造成显著影响,文字数量超过20字后驾驶人视认特性明显变差.
从交通管理者和出行者两个视角分析了广义出行费用,以两个视角下的广义出行费用最小和交通总效用最大为目标构建了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约束条件.通过灰色关联度将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设计了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验证了模型和求解方法的可行性,优化后的规划年北京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了86.73%,其中,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了42.06%,小汽车出行比例下降了11.97%.
为克服在传统结构光相移法三维重建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三维重建效率和重建精度,提出一种借助微视传感公司开发的MEMS结构光投影模组实现三维重建的方法.方法使用串口通信方式控制红外光投影模组,与搭载特定红外光带通滤光片的CCD相机同步实时采集光栅图,从而提高图像采集效率和降低实验环境要求.对于黑白条纹过渡不均匀的问题,提出高斯滤波和中值滤波的方法,对相位光栅灰度调制图滤波处理,实现相位包裹图噪点去除,使相位展开更平滑.最终三维重建通过四步相移法实现.实验表明,本方法有效提高了三维重建效率以及点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部分路段出现单向单车道保通压力大、紧急情况无法变道超车的情况,在原方案单向单车道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急车道全部开放和部分开放两种对比方案,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并标定符合施工阶段和交通组织方案的道路仿真模型,以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指标做方案评价.部分开放应急车道仿真考虑了开放路段长度、位置、数目和间距变化对交通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饱和度情况下布设两个长度为1000 m、相距3 km的开放路段方案最优.三种方案适应性研究对比发现,中低饱和度情况下适合开放部分应急车道,高饱和度下应急车道全部开
移位左转交叉口可以通过借用对向最外侧出口道,实现直行与左转车辆的无冲突行驶.为进一步发挥移位左转交叉口的通行性能,文中设计了移位左转交叉口渠化模型,构建了考虑主、预信号协同控制的移位左转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模型.基于VISSIM仿真,分别从车均延误、停车次数和通行能力三个方面对移位左转方案进行效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移位左转方案较原交叉口可降低车均延误61%、停车次数38%,平均排队长度69%,提高交叉口总通行能力9%.
基于旋转油封的润滑、密封和泵汲效应工作机理,结合实际应用经验,针对旋转油封过盈量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旋转油封过盈量的设计基础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