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文化要让世界接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ade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第一天,强悍的西门子就正式将它亏损严重的手机业务“倒腾”给国际市场上的“后生”(台湾)明基了。日耳曼人低下了高贵的脑袋,干干净净地将研发中心、相关知识产权、制造工厂、生产设备以及6000名的全球员工“悉数奉送”;还倒贴2.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进行市场营销和专利开发……完全以净值无负债的基准完成品牌交接。
  相对于今年大陆企业海外收购的举步维艰,明基,不过是台湾第二代IT企业,它怎么就能强势拿下欧洲百年老牌公司的一项核心业务?得失在刹那?还是冥冥已定缘?明基认为:并购最终靠的是公司的文化底蕴、清晰的价值理念。15年,明基走出台湾,越洋跨洲,迈上大陆,逐步构造了自己强势的总部文化。
  
  西门子嫁女找“婆家”
  
  有报道,当年(法国)阿尔卡特寻求合作伙伴时就探问过明基,但是董事长李耀一挥手,断然拒绝了。后来阿尔卡特与TCL联姻,结果TCL国际化走得异常艰难。
  联想17.5亿美元并购IBM的PC事业部,让全世界大跌眼镜。随后杨元庆举家迁居美国,新联想也走来了IBM“赞助”的管理团队,至少六位高层人物把握要职,专门“沟通协调”两种商业文化。联想当然希望自己比TCL走得更成熟些。
  此番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更让国人大开眼界。一个豪门“倒贴”,一个后生“白拿”。是西门子的德式思维过于机械,还是台湾人太会做生意?见到本刊,明基全球副总裁洪宜幸却把事情说得十分简单:“不是啦……西门子是一个工业实力很强的老牌企业,公司太大,生意做不好的它就会甩掉,再做别的并购嘛。”可西门子怎么就挑中了明基?洪宜幸认为德国人很看重买家的经营理念、品牌,看重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后怎么赚钱,看企业的人员怎么样,甚至连办公室文化都做了考察。签约前一分钟,双方还在探讨彼此的优缺点,摊牌,认同,签!西门子不像IBM那么商业化,心态与阿尔卡特也不一样。它的企业出售时既然是亏的,出手时就给不少钱,连后半年的亏损它都承担。洪宜幸说:“这家百年公司的德国员工素质很高。这次西门子就像是让女儿出嫁,要选择好‘婆家’。”
  那么它在中国裁员是不是少了些人情味?洪宜幸提醒我们冷静看待:“西门子裁员,在法律上没问题。处理员工的事情时,我们要有经理人的职业性。不是看个人情绪高兴不高兴,只问:公司这样做合理不合理?”
  看来,明基与西门子挺投胃口。
  
  国际级人才操盘文化
  
  洪宜幸十几年在世界各地旅行,轻松地谈论起了不同公司的文化性格:“如果西门子是法国公司,明基大概就不玩了。人们到欧洲去做业务,一般第一站会把公司设在德国,不会设在法国。欧洲的民族很多,第一难掌控的就是浪漫的法国人;第二是有‘情人’之称的意大利人;还有西班牙人。让这三种人来做比较理性的IT行业,很难。西门子是德国公司,做事严谨,只要你能从理性的角度说服他,基本上就可以共事了。如果你和四个法国人谈判,你就得谈四次,因为每个法国人‘长得都不一样’(想得都不一样);如果跟四个德国人谈,你只要谈一次就行了。TCL很不幸,它合作的两家公司都是法国的,再加上TCL本身的国际化实力还不强……”
  明基又有什么实力接手西门子手机业务?洪宜幸先是赞叹西门子基础好,明基看重的:一是品牌;二是产品;三是知识产权与雄厚的技术;四是它有很好的人才;五是人家国际化更深更远,国际化管理更强。而明基能够并购,也有自己的优势:多年来,从海外代工到做响品牌,在手机行业也紧追诺基亚、摩托、三星、西门子,而在与索尼爱立信竞争第五、第六的地位。重要的是,明基已经有了一定的国际化经验,过去也有过国际并购的案例,知道怎么跟西门子谈判。同时,国际化过程中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全球市场,明基品牌可以跟西门子互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明基有很强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平台。
  洪宜幸认为明基国际化奋斗这些年,积累起了两样东西:一是品牌,二是国际化人才。现在明基已有这样的实力:随时储备着一批英年国际级人才。他说:“如果没有做好人才储备,其它的你就不要玩了,公司会很辛苦。明基这次派出去的梯队,第一,有国际化的经验;第二,敬业称职;第三,在公司有利益点。到了德国,人家(西门子)的教育程度可够高,谈判派出了9个人,其中两三个是国际高水准级的。所以明基派出去的那也都是国际级人才,熟悉国际谈判、熟悉跨国公司企业文化运作和HR体系,他们体现出了才能。”
  两家合并后,文化融合就成为一个大问题。双方的HR都是操盘高手,企业内部已开始了“认识德国”的文化活动。“你不要惊讶,明基人不久就会喝啤酒,吃德国餐;德国人也会吃起台湾米粉、中国菜。大家需要真诚沟通。”
  
  打造一套总部文化
  
  其实明基的国际化通路不过才闯荡了五六年。
  洪宜幸认为:这种高效率根植于明基打造了开放性很强的总部文化体系。
  “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国际化环境,我们把它叫做总部文化。”在他看来,即使在中国这个母文化下,30个省也有30种不同的子文化,在北京工作跟在上海工作就很不一样,都具体去对付,很难。何况你的公司要走到全球去呢?因此,总部文化一定要很清晰、很成功,无论走到哪里,要用总部文化去熏陶。如果公司没有整理好总部文化,不要说走出去,内部做事都很难。
  这就涉及到了中国企业做大作强与文化提升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用总公司文化统领分公司、子公司?如何用总部文化统领全球事业部?
  我们走出去时可能非常强调本土化、地域化,但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总部的核心文化作指导,遍布全球几万人的大企业就会很散。即使我们有了文化指南,但是如果它只带有我本部的地域色彩而不能融汇世界各地的文化制度与风格,这样的文化也还不能称之为总部文化,难以起到真正的统领作用。洪宜幸直言:现在国内很多企业还没有足够意识到要做好总部文化,企业里还有浓烈的家长制作风。没有开放型文化,是吸引和培养不出国际型人才的;没有清晰的整体价值诉求,打造企业品牌和走向全世界也会变得极为困难。
  
  母文化设计要先行
  
  那么总部文化关键要做好什么设计呢?
  洪宜幸说得很简洁:一是价值观,二是行为准则。首先要寻找到共同的价值理念。美国文化崇尚自由,法国文化则比较浪漫,他用手势比划着:“这时,你把不同表现方式背后的每一个价值观进行拆解,拆到最原始的部分,一定能发现大家本质上基本一样的东西,如:人性本善、都喜欢开放的文化、都关注人与人的尊重。共性的东西你抓出来,把最基本的要素放在总部文化里,让总部文化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全世界都可以共同接受的东西。由此再考察区域性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去建立子公司文化。子文化在母文化下可塑,母文化永远不变。母子文化之间要看到的,就是公司的一个价值体系。”
  而企业的行为准则,明基则注重在四个层面体现特色:第一,公司文化理念。第二,空间设计。公司要有意创造一个很好的国际化工作环境、办公节奏的风格。第三,细节管理,如:穿戴、坐姿。企业到生意场上有广泛接触,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那些游戏规则逼着你要去做。国际化要变成公司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习惯。第四,信息化平台。这是向公司在全球各个位置传播价值体系的通路。
  企业的运作方式多样,总部文化又要涵盖多少元素呢?
  洪宜幸认为每个企业应当依据自己的业务来设计。公司越大,共性应当越多。如:要考虑有怎样的人性化设计?权威性的管理必须变成开放式的管理;每处理一件事情大家都需要很尊重;诚信,人所共需,只是有不同的服务而已。再如:公司的透明度要不要?财务的透明原则,这也是总部文化的基本问题。其它如:多元化经营,品牌弹性等等,这些要素都应该考虑到总体价值里面去。总部文化要一层层传递下去,但最要紧的是抓好对一批人的管理:企业高层。授权要很清晰,给他一个很清楚的工作舞台。
  总部文化设计好了,它是一个全世界都可以接受的东西,企业就有了一个同心结。当发生市场进入、并购整合这样的事情时,不是“想一出是一出”,用洪宜幸的话说:“我们就做好了准备。”
其他文献
成功外派经理人的素质    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中人来说,如果接受了一份自己难以应对的任务,无疑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设置一道障碍,也会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美国《人力资源杂志》曾经公布过他们对于外派员工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对我们国内正在走出去的外派经理人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对于即将外派的经理人来说,你是否具备这些不可或缺的条件呢?不防自测一下自己被外派的成功指数,做到心中有数吧!  第一,你要对这项
期刊
远大空调巴黎分公司已经成立多年了。在多元化经营、规模化运作风气盛行的时候,远大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做好别人做不好的产品、做完别人做不完的服务,远大把责任看得比发展更重要。  A君是巴黎分公司的经理,当我们表明希望采访他时,他本能地笑拒道:“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但面对本刊的热情,他看了我们的提纲,随后就笑了:“我的经历没有你们想得那么复杂和困难,在国外工作就像在外地出差一样,只是办公地点的不同,
期刊
中国企业也会“了不起”    我十分注意外国人对中国企业总体的评价。尽管近来中国企业的并购引来全球瞩目,然而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还是我在日本考察松下时听到的:“中国是很了不起。第一,中国有世界上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第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有潜力的廉价优质劳动力。但目前看,中国企业还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曾想:中国的市场经济历程还很短,这种评论也是可以接受的。像海尔、联想这样能走向世界的中国企
期刊
创新大多数会失败,但不创新就一定失败。  能够捱过风风雨雨走到今天的百年老店,都懂得这个道理。    GE:后韦尔奇文化    2004年夏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的“杰克·韦尔奇论坛”上,许多中国企业家如朝圣一般前往聆听韦尔奇箴言,结果却失望而归——韦尔奇并没有给出解决中国企业问题的灵丹妙药。其实,这很正常。杰克·韦尔奇是一位伟大的CEO,但他的管理方法并不能包治百病,即使对于今天的GE来说也是如此
期刊
外语不精的尴尬    B君是一个看起来很内向的人,话语不多。可能是由于技术出身,他不善于表达自己。也因此,虽然已有一年的国外工作经历,但他始终觉得自己“不太适应”。  B君是某制造企业的售后技术经理。但是由于自己的英语不是很好,在最初的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障碍,甚至一度只能请分公司经理陪他出去,给他作临时翻译。  这对于本来在国内很自信的B君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在国内也经常看一些英文的工
期刊
并非“蛇吞象”    自去年中国“IT老大”联想并购全球“IT老大”IBM的PC以来,国内就流行起一个很刺激的比喻:“蛇吞象”。  然而到了今年,顿然发觉该比喻着实肤浅。  仿佛中国传统喜欢先结婚后恋爱,海外并购在中国的次序居然也是颠倒的。  2004年,中国企业“提前”过了海外并购的“整合年”。人们在TCL、联想的“蛇影”背后指指点点,为它们的肠胃功能而议论纷纷时,却忽略了一个常识:任何消化与整
期刊
“咯咯哒”鸡蛋“冷不丁”打入日本  ——先行一步,机遇自然来    哲理的故事  23年前,韩伟夫妇买下50只蛋鸡,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的几年,一切都很顺利。但很快,随着养鸡的个体户越来越多,产品很快供大于求。当鸡蛋在国人心中早已不再是病号的待遇和待客的礼遇后,韩伟的养鸡场在个体户的冲击下遇到了经营困境,甚至开始亏损。  怎么办?此时的韩伟异常冷静,他知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在鸡
期刊
这是个艰难的过程,但如果成功,回报定会丰厚。    引导客户对渠道的使用    曾几何时,企业只需要一个渠道就可以向客户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但如今,为了满足客户对更多渠道的需求,企业已纷纷开拓多种与客户接触途径。通常,客户使用多种渠道会比只用一种渠道平均多消费20%~30%,而且像互联网和海外电话中心这样的渠道还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然而,多渠道营销实际上远非看起来那么简单。常常是企业增加了营销渠
期刊
让组织变得更灵活起来,是很多CEO的大难题,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往往人们回避做的事,不是认为这事不该做,而是不知道如何把事做正确。    组织扁平“知易行难”    即便经历了裁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许多组织依然臃肿不堪。这些组织内部级别太多,每一级别又有过多的薪酬层次,这就必然导致过于狭窄的控制跨度。很多公司在某些地方过于精简,在某些地方又过于臃肿。  这里的“级别”是指具有上下级关系的等级,“层次
期刊
黄宏生栽给了“手下”……    2005年3月2日上午,备受关注的黄宏生与创维前执行董事黄培升涉嫌挪用上市公司4800万港元案在香港开庭,后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提堂时,香港廉政公署加控三项新罪名:两项串谋偷窃罪和一项串谋诈骗罪。  曾经与黄宏生多次打官司的原创维创业元老、营销总裁陆强华,被普遍认为是这次揭发黄宏生的幕后“主谋”。果真如此,就是创维在解决创业元老问题上显然还存在着软肋。尽管黄宏生从来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