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
年轻人说,相比于死,更害怕30岁。而立之年的压力不断引发着年轻人对于时间流逝、事业归宿、财富积累的焦虑。
去年,“第一网红”papi酱三十而立了,恰巧她所深耕的短视频行业也进入到了中场阶段。盛名过后,诸多质疑随之而来。papi酱过气了?江郎才尽了?要进军娱乐圈?短视频行业的“中场”难题化作舆论漩涡考验着她。
幕前,papi酱在《吐槽大会》上用自嘲的方式作了回应;幕后,她用成绩反击质疑,接拍电影《妖铃铃》,代言广告,上综艺。自证热度的同时,papi酱还多了一重身份——MCN机构papitube的老板。如今,papitube旗下已签约近40位短视频内容创作者。
三十岁的papi酱看起来“放开”了。她走出了舒适圈,更愿意“对外”。学会了“自处”的她又是如何面对短视频行业的中场的?
走出舒适圈
成立papitube后,papi酱做了更多的尝试,拍电影、上综艺、接广告。合伙人霍泥芳说这是papi酱走出舒适圈的表现。另一位合伙人——杨铭则表示:“papi已经是明星了,当演员、导演的可能性都不排除。我们只是做好了该做的事,然后等‘风’来。”
走出舒适圈的papi酱除了探寻个人的可能性,更多的也是在帮papitube的创作者探索变现出路。
目前,papitube的业务模式包括内容创作、宣传推广和商业变现。作为整个公司的头部网红,papi酱肩负着开疆拓土的重任。老板身份促使她必须化“被动”为“主动”。
除了在事业上作了更多的尝试,在生活上papi酱也有一大改变,那就是出现在公司的次数多了。以前爱宅在家的papi酱现在没事就在公司的会议室待着,为此,杨铭甚至发出了“你怎么又来了”的感慨。
常在公司出现,不代表papi酱爱管人,她自己是创作者,深知自由的创作氛围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她和制作人充当的角色就是给创作者提意见,“最終的决定权都在创作者手里”。
papi酱从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教师。当了老板后,她不愿自己和员工间有上下级的界限,她在公司充当着“妈妈”的角色。霍泥芳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大家拍片子到很晚的时候,papi酱总是号召大家点外卖的那个,进公司最早的员工长胖了30多斤。
形成方法论
如果说2014年是短视频元年,近两年短视频创作者遍地开花的现象则说明短视频行业走到了中场。这个阶段,用户对于视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创作者们除了要拍出高质量的作品,还要寻求让自己活下去的变现之路。
作为“第一网红”,爆款方法论是papi酱常被问到的问题。作为标杆,业内格外关注“起风”后的papi酱怎么“跑”。而采访中她也坦言:“做内容是有方法论的。”
其一,长期积累。papi酱对外总说自己很宅,但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她从不曾懈怠。早前和霍泥芳一起拍短视频时,虽说两人都没意识到这是个风口,但papi酱很有流量红利期意识,和霍泥芳说:“咱们先拍着玩,先做些积累。”
其二,抓生活细节。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了解到,papi酱的爆款短视频《吐槽小时代》,就是她看完电影后灵感乍现的结果。当时papi酱给同行的霍泥芳和杨铭说了下想法,然后三人去电影院旁边的一家咖啡馆对了下脚本,杨铭大概帮她们拍了三四遍就有了后来我们看到的视频。
其三,建立评分机制。如今的papi酱肩负着老板的责任,需要从整个公司层面去考虑创作者的发展,比如papitube的内容创作者们要如何更高效高质量地产出好内容。为此,她和团队一起商量制定了内容评分机制,会从制作水平、节奏点、主题、主观感受等几个方面对内容进行打分评定。
在考虑是否签约一个创作者时,papi酱最为看重的几点在于:个人魅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原创能力,持续产出的能力,垂直品类中的专业性,正能量。
业内认为,能否成为“网红”的潜在门槛之一是创作者本人是否具备“网感”。当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问到papi酱是否也在意这一点时,她回应说:“‘网感’这个东西很抽象,不具备统一性。你认为很好笑的点,别人不一定觉得有趣。我认为每个人对于‘网感’的(判断)标准都不一样,因此不会太在意这个东西。”
其四,要能“造”热点。papi酱自己不会盲目跟风追热点,也不鼓励papitube的其他创作者这样做。“热点这个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等你把视频拍好打算去追的时候,热点说不定已经过去了。”papi酱用行动证实了自己的想法。
春节前,大家的朋友圈被一张张18岁旧照刷屏了。据称,这个创作的最初源头就来自于papi酱的一条叫《18岁的我 VS 30岁的我》的短视频。截至成稿,这条视频在微博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17万次,观看量达6320万次。
其五,建立选题库。外界常常问papi酱怎样才能持续输出能让用户产生共鸣的话题。采访中,papi酱说他们团队的做法是“建立一个选题库,团队里的每个人随时都会把自己生活中好玩的,觉得有可能做成选题的话题上传上去,后续大家再一起商讨这个选题能否操作”。
保持敏感
霍泥芳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生活中的papi酱和视频里的papi酱反差很大。“生活中的papi酱是个从不吐槽别人的人,她很善于倾听,特别地讲道理,同理心强且敏感。” papi酱自己也说敏感是她最不愿意改变和失去的特质。在她看来,“有一天不敏感了,可能就做不出内容了。你敏感,才能捕捉和提炼出别人不知道的点,和别人做到共情”。她害怕过度的劳累会损害这份敏感,怕自顾不暇的后果是只对自己敏感,因此,为了保持这份敏感,太忙的时候她会要求自己休息,做好调整。
做喜剧的人内心通常很悲观,papi酱自认是个悲观主义者。撤资风波等事件曾让papi酱站到了舆论中心。作为“战友”,霍泥芳说撤资并非外界所想的那样:“真格后续又都买了过去。”在她看来,这些事情对papitube起到的更多是促进作用。papi酱通过参加网综《吐槽大会》对此事作了回应。面对误解和评价,papi酱用导师的话要求自己:“你既然吐槽别人,那就要接受别人的吐槽。”
要聪明还得对自己狠
追溯papi酱的成长经历,会发现她会成为如今的短视频创作者并非无迹可循。
在上海出生、长大的papi酱从小就是文艺骨干,多才多艺。她会吹萨克斯,能写相声,还会自编自导喜剧小品。
papi酱的父亲是从事文字工作的知识分子。papi酱高考时,父母并不是很希望她参加艺考。然而,papi酱对于自己的爱好很坚持,热衷文艺的她也如愿顺利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
霍泥芳说学生时期的papi酱不是传统意义上中规中矩的好学生,但她聪明。papi酱也自曝过她不那么努力的过往:“从小到大,包括高考考中戏、四六级,我全是凭小聪明在考。我在学习和考试上是一個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结果的人,所以我可能就习惯了不去拼尽全力。”
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兼华东区负责人顾旻曼回忆起第一次见papi酱的场景,也表示对她的机灵印象深刻:“我认识的papi在生活中是一个内敛甚至有点害羞的人,和视频里爱说爱闹的样子相去甚远,把机灵劲儿都藏在了眼睛里。”
光靠聪明成就一番事业的可能性还是太小。26岁考研时,papi酱对自己的聪明的认知被打破。“脑子不再像18岁了。” 她突然意识到考研这事儿能不能成,确实是自己说的算,但需要付出努力。很多人不知道,考完研的papi酱比现在胖了大概有20斤,减肥硬是让她又瘦回了貌美如花。
在内容创作上,papi酱对自己也挺“狠”。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了解到,papi酱去年“双十一”那期短视频,原本第一个脚本是“男朋友眼中的女朋友是怎么过‘双十一’的”,后来papi酱认为主题不够明确,拍完之后全部否掉,又从头来过,前前后后改了十多遍。
霍泥芳说,拍视频拍到深夜凌晨,对papi酱来说是常有的事。“papi没有对外发布的视频不少。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过不了自己那关就不会往外发布,常常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来过。”
papi酱于2016年年初迅速走红,先是获得了罗辑思维、真格基金、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1200万人民币投资,后又成为首次广告合作拍卖出2200万人民币高价的网红(这笔钱被papi酱捐给了母校中戏),而后成立MCN机构papitube。
一路走来,看似顺风顺水的背后,也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战事”。化解了难题后的papi酱显然成熟淡定了不少。采访中,谈到外界加给自己的“标签”,papi酱表示并不在意:“我不是会给自己定位的人,也不会在意别人给我的‘标签’——时间久了,标签自然就被淡忘了。”
三十而立的papi酱相较于以前躲在舒适圈内的姜逸磊(papi酱本名),变得自在勇敢了。如果说这是papitube赋予她的改变,那创业之于papi酱是件正向的好事。期待papi酱能继续探索出短视频创作者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