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自述
我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的李漫。
从事幼教工作二十七个年头,我从一个看到孩子调皮就不知所措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我的成长得益于这个尊师重教的时代,得益于幼教前辈们的帮助。有些前辈我虽然没与他们见过面,但阅读他们的著作,我们有过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有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这句话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督促、激励我以金子般的情感做幼教这金子般的事业。
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终身发展的意义。我自己也积极地投身于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引领孩子们走进图画书,与图画书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对话,享受阅读图画书的乐趣。我觉得这就是在做有功德的事情。
在设计和实施早期阅读活动的时候,应怎样精心地思考?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朴实”“简约”应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朴实”是指早期阅读活动,应立足于孩子,立足于文本,立足于日常的课堂,没有花拳绣腿的外部装饰,而是追求教育本身的内涵。
“简约”是指早期阅读活动无论是环节设计还是教学具的使用,有必要借鉴一种企业管理的理念:低投入,高产出。将力气花在刀刃上,追求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本期关键词:朴实 简约 精细化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
(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
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
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
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
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
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
(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我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的李漫。
从事幼教工作二十七个年头,我从一个看到孩子调皮就不知所措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我的成长得益于这个尊师重教的时代,得益于幼教前辈们的帮助。有些前辈我虽然没与他们见过面,但阅读他们的著作,我们有过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有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这句话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督促、激励我以金子般的情感做幼教这金子般的事业。
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终身发展的意义。我自己也积极地投身于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引领孩子们走进图画书,与图画书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对话,享受阅读图画书的乐趣。我觉得这就是在做有功德的事情。
在设计和实施早期阅读活动的时候,应怎样精心地思考?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朴实”“简约”应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朴实”是指早期阅读活动,应立足于孩子,立足于文本,立足于日常的课堂,没有花拳绣腿的外部装饰,而是追求教育本身的内涵。
“简约”是指早期阅读活动无论是环节设计还是教学具的使用,有必要借鉴一种企业管理的理念:低投入,高产出。将力气花在刀刃上,追求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本期关键词:朴实 简约 精细化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
(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
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
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
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
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
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
(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