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增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有助于学生养成“终生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专注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64-01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增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终生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或者是由已知的基础知识发展而成,数学语言 朴实、精简,解决问题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推理演绎分析详细,所以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障碍不大,只是理解和应用的层次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其内在联系和创新的层次问题。利用学生已经有的数学基础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来学习掌握数学学科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专注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低年级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数学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如:在教学五年级“相遇问题”中,我安排几个学生表演相遇问题中的几种不同的情况——追及、同向、反向、还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
二、養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如:在教学“数的整除”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由教师表演,让学生任意出几个数字,教师马上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并让学生验证,再让学生讨论教师是怎样判断的,由此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
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深刻思考
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因此,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还必须在引发学生初步养成深刻思考数学问题习惯的基础上,在掌握算法的同时,还要理解算理,特别是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更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比较分析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区别,掌握实质,灵活运用。如:在教学“两种分法”时,可让学生准备好8个正方体,要求学生把8个正方体一个一个地分成4份,每份几个?8个正方体,2个2个地分,能分成几份?学生通过自己的摆弄,清楚地知道都是要分8个正方体,但分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分成4份。第二种分法必须2个2个地分分成了四份就是看8个正方体里面有几个2。有一个2就是一份。有4个2就是4份。虽然都用除法计算。但表示的实际含义截然不同。这样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动手实践,既加深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又弄清了等分除与包含除的区别,为学生学习除法应用题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四、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专注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专注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64-01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增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终生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或者是由已知的基础知识发展而成,数学语言 朴实、精简,解决问题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推理演绎分析详细,所以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障碍不大,只是理解和应用的层次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其内在联系和创新的层次问题。利用学生已经有的数学基础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来学习掌握数学学科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专注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低年级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数学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如:在教学五年级“相遇问题”中,我安排几个学生表演相遇问题中的几种不同的情况——追及、同向、反向、还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
二、養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如:在教学“数的整除”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由教师表演,让学生任意出几个数字,教师马上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并让学生验证,再让学生讨论教师是怎样判断的,由此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
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深刻思考
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因此,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还必须在引发学生初步养成深刻思考数学问题习惯的基础上,在掌握算法的同时,还要理解算理,特别是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更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比较分析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区别,掌握实质,灵活运用。如:在教学“两种分法”时,可让学生准备好8个正方体,要求学生把8个正方体一个一个地分成4份,每份几个?8个正方体,2个2个地分,能分成几份?学生通过自己的摆弄,清楚地知道都是要分8个正方体,但分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分成4份。第二种分法必须2个2个地分分成了四份就是看8个正方体里面有几个2。有一个2就是一份。有4个2就是4份。虽然都用除法计算。但表示的实际含义截然不同。这样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动手实践,既加深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又弄清了等分除与包含除的区别,为学生学习除法应用题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四、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专注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