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圆锥体结构损伤致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皮肤圆锥体结构受损与增生性瘢痕(HS)形成的关系,寻找HS形成的原因及适合Hs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只雌性杜洛克猪(FRDP)背部去毛后,取正常皮肤1块,行皮肤圆锥体结构观察;然后用气动取皮机造成皮肤缺损深度为0.38、0.76、1.14、1.52mm的创面,每个创面面积7、0cm×7.0cm,每只猪的背部共8个创面。根据上述创面深度将其分为4组,每组4个创面。将0.38、0.76mm组视为浅创面组;1.14、1.52mm组视为深创面组。伤后不处理,让创面自然愈合。分别在伤后即刻(0)、10、30、60、90、150d,切取创面组织标本行HE和弹性纤维(VVG)染色。行正常FRDP皮肤组织及受损圆锥体结构观察;大体观察不同深度FRDP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用组织学方法观察HS的形态;VVG染色测定瘢痕组织的厚度并计分。结果正常FRDP背部皮肤存在圆锥体结构,与人类的皮肤圆锥体结构相似。浅创面组伤后3周内愈合,愈合的创面较为平整,无瘢痕组织形成;深创面组伤后4周以上愈合,愈合的创面较厚,无毛发,挛缩,质地坚硬,局部色素变浅或加深。浅创面组皮肤圆锥体结构的上半部分受损,但脂肪穹隆及腺体完好;深创面组皮肤圆锥体结构的下半部分受损,伤及脂肪穹隆及腺体。伤后150d浅创面组的组织学结构与正常皮肤相似;深创面组圆锥体结构消失,并被大量堆积、没有特定方向、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束充盈。深创面组瘢痕组织厚度评分可见时间越长瘢痕越厚,伤后150d瘢痕增生达高峰。结论皮肤圆锥体结构受损可导致HS的形成,FRDP可作为HS研究的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芦荟多糖(AP)对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依据所用DK-SFM培养液中AP含量的不同,将细胞随机分为25、50、100、200和400 mg/LAP组,对照组细胞仅加入等体积的DK-SFM培养液.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并计算细胞融合时间.应用噻唑蓝法、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观察细
期刊
患者男,65岁,被沸水烫伤(以下称烧伤)后2 h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好,体温37℃,脉搏76次/min,血压20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烧伤总面积32%,其中Ⅲ度12%TBSA.创面分布于四肢,以双下肢伤情较重,除烧伤外,无其他创伤及休克症状.血常规:红细胞4×1012/L,血红蛋白12g/L,白细胞14×109/L,二氧化碳结合力22 mmol/L.
期刊
目的观察神经激肽(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1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不作烫伤;烫伤对照组(48只),作20%TBSA深Ⅱ度烫伤;L-703,606组(48只)及β-七叶皂苷钠组(48只),分别从大鼠尾静脉注射250 nmol/kg的L-703,606和1.8 mg/kg β-七叶皂苷钠,之后30 min作20%
目的探讨MC148基因局部转染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从传染性软疣病毒(MCV)中克隆MC148基因,构建Ad-MC148腺病毒重组体后,用其转染8只Lewis大鼠(供体)尾皮局部。另选16只Wistar大鼠(受体),于尾部制作皮肤缺损创面后,分为对照组8只,移植未转染的供体尾皮;转染组8只,移植转染了MC148基因的供体尾皮。于术后6h及2、3、7、10d,检测MC148 mRNA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FE复合酶控制烧伤后期肉芽创面常见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笔者单位烧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将FE复合酶50ml溶于等渗盐水0~150ml中,使其终浓度为1~3U/ml,用无菌纱布浸湿该液后湿敷创面,1~2次/d;对照组15例,用庆大霉素+等渗盐水纱布湿敷创面,1~2次/d。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5d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检测两组患者创面的细菌种类及所用药物对创面细菌的敏感率
目的观察上腹部腹直肌双肌皮瓣在腕部电烧伤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6例腕部背侧仅残留少量正常皮肤的环状深度电烧伤患者,伤后立即使用蒂在上、下两侧的上腹部腹直肌双肌皮瓣覆盖创面,并观察创面修复及外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创面均Ⅰ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外观较为理想。结论早期使用上腹部腹直肌双肌皮瓣覆盖腕部深度电烧伤创面,可有效地促使其修复,同时对手腕部的功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