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盘活教材,促进读写互动,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以说代讲、以讲促说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读 说 写 训练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语文“读” “说”“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告诉我们“读”“说”“写”的关系。本文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读”“说”“写”阐述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盘活教材,促进读写互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技能,模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篇篇课文是读写有效迁移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读写有效链接的结合点,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练习来确定。
1.读前先写,赏文对比。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有效链接方式。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可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使学生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前读后感。读后感是读写有效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为保守。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教师用浏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学生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实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作用。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学生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3.课中批注。这是读写有效迁移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作一些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爱莲说》一文时,学生可以在旁边批注陶渊明爱菊和周敦颐爱莲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周敦颐身处俗世却依旧能保持高洁伟岸的人格的高贵品质。此时的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以说代讲、以讲促说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以读代讲,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读代讲的方法是:首先在读前指导中,使学生了解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为学生能从课文中的整体入手初步领会课文打好基础,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随后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指导一层读一层,指导一段读一段。重点句子段落反复读,边读边想,直到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止。真正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最后再让学生精读课文,使之进一步理解文章是怎样表达课文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着说的步步强化而逐步加深,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体会越深。
2.以说代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读”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说”是理解课文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在实施“以读代讲”的同时,实施“以说代讲”的教学,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语言的运用表达。而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清除学生怕说话的心理,调动学生想说话的欲望,达到以“说”代讲的目的。在这一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练:一是“说”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种最常见的“说”,可以让学生通过说来检验他的学习效果。二是“说”想象。想象文中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他们想象到的内容。学生说得越具体、越生动,说明他们理解的越深刻。三是“说”体会。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深入理解课文,所以在学文后还要让学生说读课文后的体会。
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上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方式很多,均值得探讨。
1.变换文体练习写。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有推理故事、新闻写作、课本剧、童话、探险故事,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想象、练笔空间。这种练笔方式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写既有内容(有素材)又有依托(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改写,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2.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事描写留有余地,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
3、填补空白扩展写。文章的某些情节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单,或略去不写,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艺术空白,并对此加以补充,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比如《木兰诗》学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补充写作木兰回家鄉以后所发生的故事,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可以说,这些在阅读教学中的各种方法,让学生学完后及时消化,进行练笔,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也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负担了。 总之,运用“读”“说”“写”结合的系列教法,教室里定能形成“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学习氛围,进而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为教学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创设条件。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在“读”“说”“写”之间寻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读 说 写 训练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语文“读” “说”“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告诉我们“读”“说”“写”的关系。本文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读”“说”“写”阐述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盘活教材,促进读写互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技能,模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篇篇课文是读写有效迁移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读写有效链接的结合点,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练习来确定。
1.读前先写,赏文对比。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有效链接方式。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可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使学生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前读后感。读后感是读写有效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为保守。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教师用浏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学生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实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作用。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学生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3.课中批注。这是读写有效迁移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作一些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爱莲说》一文时,学生可以在旁边批注陶渊明爱菊和周敦颐爱莲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周敦颐身处俗世却依旧能保持高洁伟岸的人格的高贵品质。此时的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以说代讲、以讲促说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以读代讲,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读代讲的方法是:首先在读前指导中,使学生了解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为学生能从课文中的整体入手初步领会课文打好基础,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随后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指导一层读一层,指导一段读一段。重点句子段落反复读,边读边想,直到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止。真正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最后再让学生精读课文,使之进一步理解文章是怎样表达课文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着说的步步强化而逐步加深,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体会越深。
2.以说代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读”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说”是理解课文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在实施“以读代讲”的同时,实施“以说代讲”的教学,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语言的运用表达。而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清除学生怕说话的心理,调动学生想说话的欲望,达到以“说”代讲的目的。在这一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练:一是“说”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种最常见的“说”,可以让学生通过说来检验他的学习效果。二是“说”想象。想象文中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他们想象到的内容。学生说得越具体、越生动,说明他们理解的越深刻。三是“说”体会。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深入理解课文,所以在学文后还要让学生说读课文后的体会。
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上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方式很多,均值得探讨。
1.变换文体练习写。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有推理故事、新闻写作、课本剧、童话、探险故事,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想象、练笔空间。这种练笔方式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写既有内容(有素材)又有依托(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改写,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2.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事描写留有余地,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
3、填补空白扩展写。文章的某些情节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单,或略去不写,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艺术空白,并对此加以补充,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比如《木兰诗》学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补充写作木兰回家鄉以后所发生的故事,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可以说,这些在阅读教学中的各种方法,让学生学完后及时消化,进行练笔,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也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负担了。 总之,运用“读”“说”“写”结合的系列教法,教室里定能形成“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学习氛围,进而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为教学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创设条件。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在“读”“说”“写”之间寻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