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教育现状的研究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后进生”的管理、教育日益突出。“后进生”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能否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将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每一位教师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一、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1、家庭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能带入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番话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世界观的形成,进而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比如:有的家长自身修养不高,有不良作风和风气,学生深受影响和毒害;有的家长长年出去打工,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缺少应有的父爱、母爱,养成懒散的习惯,成为留守儿童;有的家庭成员不和、父母离异,孩子始终生活在阴影中,影响学习情绪;有的家长生活奢侈,造成孩子追求享受、好逸恶劳,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2、学校原因。学校教育虽然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它往往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扼杀学生个性,泯没学生特长;教育方法简单,一味批评指责,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习积极性。
  3、社会原因。社会是个大熔炉,也是一个大染缸,它既能使人百炼成钢,也能使人走向坠落。
  总之,产生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善于观察、调查、分析,找到最关键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这样,定能成效显著。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因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生的表现和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因人施教,个别对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感情投入,多一些爱心。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桥梁,是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通道。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动力,具有神奇的作用。但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偏爱优生容易,偏爱后进生较难。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不但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还有极其敏感的自尊心。针对这些,就要求老师对待他们要有“一分严格枣泥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变“头痛”为“心痛”,主动接近他们,多关心,多过问,用炽热的爱点燃学生心中上进的风帆。另外,还需要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一律平等,不歧视,不冷眼相看后进生,尊重和爱护他们。尤其是当他们做出一些惹人生气的行为时,老师要克制自己的感情,千万不要向学生“重炮猛轰”,要记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话:“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真心爱护他、帮助他,他们就会信任、接近、感激教师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转化他们的行为,效果将非常显著。
  2、捕捉闪光点,“以点带面”。人无完人,同样,后进生身上有缺点,也一定有優点和长处,有闪光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充分肯定和鼓励,让这样的“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终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比如:我们班上有个男生,成绩落后,纪律松散,但有体育特长,在运动会上获得长跑第一名,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给以肯定和表扬,使他内心得到快乐,心理得到平衡,感到自己能行,很优秀,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人才。因此,要善于捕捉闪光点。
  3、反复抓,多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并非朝夕之功,它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由于学生处于“特殊年龄”区,再加上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三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又犯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是进步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恢复其信心。如: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让其回答,表扬其发言积极,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我一定能行”,从而恢复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也是能够做好的。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工作,并采取可行的方式方法,后进生将成为历史,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应有的发展。
  “千锤百炼终成钢,吹尽黄沙始到金。”让每一位后进生都成为国家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师最感欣慰的、最快乐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贾庄完小)
其他文献
随着教研教改的不断开展与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此同时,那些多年来已扎根于教师心中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将随之被淘汰。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教育形势的变化,使自己始终立于教育的不败之地,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有些教师甚至开始为自己的明天焦虑和不安。在此燃眉之际,浅谈笔者对探究性学习的一点感悟。  在讲初中化学教材中《盐的性质》一节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常见酸和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探索性化学实验;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3、选择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4、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5、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6、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本文是我组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
期刊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观察力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以后的学习,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
期刊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始终以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和创作之源,而且美术总是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创造一种意境,反映美好的愿望,这在东西方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体现尤其明显。另外,感官和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学生正
期刊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很多学校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美育的独特功能缺乏了解,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从音乐的教育本身而言,就还存在一个重技轻艺的倾向。诚然,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音乐教育的根本意义上讲,更要注重通过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提高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深厚的审美功力与高尚的审美情操,以达到他们心灵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待体育和智育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一种认为体育和智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另一种认为体育与智育是相互排斥、相互干扰的。其实,这两种认识都存在着片面性。前者只看到体育和智育统一的一面,而后者则又只看到体育和智育对应性的一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即系统),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对立统一存在于这一整体之中,换句话说,对立统一性是学校教育系统的本质属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后进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后进生不是一切都差,关键是怎样引导,如果引导得法,把他们潜在内因调动起来,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能赶上来,甚至有可能超过好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后进生的实践机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适合程度的习题,增加学习的机会,
期刊
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设置情境    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使他们产生创新动机,激活创新行为。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圍,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
期刊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搞了几年,为什么收效甚微?有人會说:是校长素质低,领导不力;是教师思想观念没有改变,没有积极推行。我想,并不尽然。校长的素质、能力这里暂且不论,只要看看每次要迎接什么检查、搞什么活动,学校就“全民皆兵”、气氛沸腾。从这里可以说明,校长要做什么事情,应该没有什么困难。而且,能当上教师的,学习能力不会比别人差,要理解素质教育也应该不会很困难。那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缺少
期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意义深远,势在必行。它的重要性会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通过一定途径对学生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