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内金融企业也在数字化和大数据分析的浪潮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机构也抓住机遇和挑战,寻求数字化的转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巨头、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商等进行强强合作,从而形成金融科技企业。而金融科技公司在此过程中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经济业务的不足,进而助力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和变革。
关键词:金融科技;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变革;研究
一、金融科技的概述
(一)金融科技的含义
金融稳定理事会对金融科技的含义: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的带动下,对金融市场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波士顿咨询《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2017对金融科技的含义:科技与金融融合为金融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服务更多金融业务人群、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效率、降低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
(二)金融科技的分类
由于受到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金融科技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VUCA时代,金融科技的分类标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依据监督管理政策文件的分类,中国金融科技的分类包括: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数字货币、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智能投顾。
(三)全世界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
1. 金融科技首先是以美国和英国为起点在国外兴起的,兴起的原因有如下三点:2008年全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传统金融机构遭遇信任金融危机;“千禧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力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并得到了全民的使用。
自2009年年初,國际媒体对“金融科技”的报道累计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3~2018年全世界金融科技投资形式为宽口径投资形式,投资规模增长约6倍。金融科技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炙热的发展趋势。
2. 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金融科技的第二大市场。2013~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的投资规模增长160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世界水平。特别在移动支付和网络借贷两个领域,中国已是全世界金融科技中的领军者。网络信贷利用投资资金和数据驱动的在线数据平台将资金直接地或间接地借贷给用户和小型企业。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点驱动因素:一是金融需求。根据对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人口占比和信用卡持卡人数占比的数据分析可知,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的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二是技术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移动支付、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给中国的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发展,提升了金融产品生命周期质量和改善了金融服务水平,做到提质增效。三是监督管理政策。中国人民政府对金融科技持有开放(跨境金融、产业金融)和鼓励的监督管理政策,在支持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究开发创新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于金融风险的监督管理的控制,提升了各个系统的可信联盟,使服务业务更加便利化。
二、金融科技的内容
(一)互联网移动支付
互联网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创新领域包括有:信息安全技术创新:生物测定学创新,图像识别和标记化;支付、清算的实时性协议创新;综合类支付服务业务(如电子钱包);跨境支付平台应用场景业务落地等。
(二)网络信贷
网络贷款需要强大的信贷系统支持和支撑网络信贷。网络信贷利用投资资金和数据驱动的网络在线数据平台将投资资金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借贷给用户和小型企业。这个信贷系统必须能接受用户和小型企业的贷款申请,进行对客户的综合分析,最终给用户和小型企业发放贷款。
(三)智能金融理财服务业务
在智能金融理财服务业务上,金融科技公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理财信息搜集和收集、处理的进一步系统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趋势,这既包括前台投资决策,也包括中后台的风险控制管理和运营机制管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四)区块链
对于区块链技术,这是一项最大的不确定性金融服务技术,但区块链技术属于根本性、颠覆性的技术,具有分布式、免信任、时间戳、加密和智能合约等主要特征,是目前金融科技比较重视的环节。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为保险行业节省数十亿美元资金,同时也可以改善数十亿人民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成本。保险业最麻烦的就是索赔保费处理程序占用了保险公司的大部分时间。使用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可以安全、快速、无错误地共享和更新信息,更节省了大量纸张和工作时间,是连接传统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桥梁。
三、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
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只具备吸收储户存款、发放贷款和期末结算三大传统经济业务的金融活动。在传统的金融机构行业大趋势的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也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和挑战,进行寻求数字化转型。
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式改变了金融公司渠道,自此互联网流量红利爆发,互联网金融迎来巨大的风口,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布局线上金融市场,一大批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出来,面向C端的各类金融产品也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截至2018年,“互联网+”、数字化分析及金融科技进步对于金融行业服务业务的影响不断地加深,“互联网金融”也顺势演变为“金融科技”,不再仅限于面向于原有的C端的各类金融产品,而是全面地进行开放,通过金融科技及过往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积累的大数据、智能风控、精准营销等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实践经验复盘与深刻洞察向外输出场景(做到内外兼修)、创新金融技术等资源,与各类持牌金融机构共同搭建金融科技生态体系。 进入2019年,银行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速度明显加快,例如北京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相继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已经有10家银行金融机构陆续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并且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实施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强强合作,并与科技公司签订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四、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
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时候,则有必要以创新的理念来审视自身的经济业务模式,进而寻求传统金融机构的技术和服务创新。
(一)去中心化
商业银行业处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地位,现将金融权利和机会从银行体系内扩展到银行体系之外,让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产业公司共同参与进来,进行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优化,搭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业务体系,分享金融发展带来的收益和效益。金融机构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运作效率提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开拓了金融机构服务领域,扩大了服务品种和提高了服务质量。因此,处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有必要重新自我审视、自我定位,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迎接和拥抱互联网金融公司。商业银行掌握客户的金融存款、汇款、金融行为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公司掌握了客户线上消费行为记录,二者之间缺乏数据交换和共享渠道。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将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的共享,从而达到各方和谐和共赢。
(二)去标准化
互联网公司具有高效的传播信息途径,小型企业和用户寻找小众金融产品的能力急剧增强。互联网公司的金融服务业务从原来满足“大众客户的需求”转变为迎合“小众客户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急需挖掘、数据分析和细分金融市场,寻找小型企业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并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小众金融产品,让每款金融产品都有自身的丰富价值和目标受众,使其市场化程度更高、更灵敏。
(三)去封闭化
在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在保证客户基本信息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获取的每名客户的海量信息。通过对受众用户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帮助金融机构高效地、准确地审视和定位目标客户并进行风险管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互联网金融应该开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建立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交流、监督。
五、疫情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正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金融机构在疫情的影响下,牢牢抓住机遇和威胁,进行寻求数字化转型。
(一)在疫情影响下,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
1. 中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中国银保监会在2020年2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2020)[15]号文件,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疫情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2. 各大银行业提供线上金融服务业务。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大而全的线上服务业务;中国农业银行的线上医疗服务、线上教育等服务业务。
3. 产业金融数字化。产业金融数字化,将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产业金融从原来传统银行的公司业务发展到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延伸至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再到以企业经营性流动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数字化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区块链、云平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形成了金融产业数字化。
(二)在疫情影响下,金融机构面临的威胁
1. 对我国金融业整体业绩的威胁,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控制;资产质量资金的压力增大;利润增速下行;金融行业内部分化加剧。
2. 对中小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的威胁,金融科技更大的业绩下滑压力;金融科技资金投入不足;金融科技人力投入不足,使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增大。
参考文献:
[1]于宏凯.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竞争合作发展问题探讨[J].福建金融,2014(01):68-70.
[2]罗嘉文,程乐华,李嘉文.长尾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人在网络媒体中的应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14(04):90-95+100.
[3]路雪珂.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转型之道——以《赫芬顿邮报》为例[J].对外传播,2014(05):48-49.
[4]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07):47-51.
(作者单位:辽宁职业学院)
关键词:金融科技;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变革;研究
一、金融科技的概述
(一)金融科技的含义
金融稳定理事会对金融科技的含义: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的带动下,对金融市场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波士顿咨询《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2017对金融科技的含义:科技与金融融合为金融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服务更多金融业务人群、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效率、降低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
(二)金融科技的分类
由于受到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金融科技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VUCA时代,金融科技的分类标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依据监督管理政策文件的分类,中国金融科技的分类包括: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数字货币、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智能投顾。
(三)全世界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
1. 金融科技首先是以美国和英国为起点在国外兴起的,兴起的原因有如下三点:2008年全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传统金融机构遭遇信任金融危机;“千禧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力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并得到了全民的使用。
自2009年年初,國际媒体对“金融科技”的报道累计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3~2018年全世界金融科技投资形式为宽口径投资形式,投资规模增长约6倍。金融科技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炙热的发展趋势。
2. 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金融科技的第二大市场。2013~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的投资规模增长160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世界水平。特别在移动支付和网络借贷两个领域,中国已是全世界金融科技中的领军者。网络信贷利用投资资金和数据驱动的在线数据平台将资金直接地或间接地借贷给用户和小型企业。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点驱动因素:一是金融需求。根据对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人口占比和信用卡持卡人数占比的数据分析可知,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的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二是技术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移动支付、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给中国的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发展,提升了金融产品生命周期质量和改善了金融服务水平,做到提质增效。三是监督管理政策。中国人民政府对金融科技持有开放(跨境金融、产业金融)和鼓励的监督管理政策,在支持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究开发创新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于金融风险的监督管理的控制,提升了各个系统的可信联盟,使服务业务更加便利化。
二、金融科技的内容
(一)互联网移动支付
互联网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创新领域包括有:信息安全技术创新:生物测定学创新,图像识别和标记化;支付、清算的实时性协议创新;综合类支付服务业务(如电子钱包);跨境支付平台应用场景业务落地等。
(二)网络信贷
网络贷款需要强大的信贷系统支持和支撑网络信贷。网络信贷利用投资资金和数据驱动的网络在线数据平台将投资资金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借贷给用户和小型企业。这个信贷系统必须能接受用户和小型企业的贷款申请,进行对客户的综合分析,最终给用户和小型企业发放贷款。
(三)智能金融理财服务业务
在智能金融理财服务业务上,金融科技公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理财信息搜集和收集、处理的进一步系统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趋势,这既包括前台投资决策,也包括中后台的风险控制管理和运营机制管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四)区块链
对于区块链技术,这是一项最大的不确定性金融服务技术,但区块链技术属于根本性、颠覆性的技术,具有分布式、免信任、时间戳、加密和智能合约等主要特征,是目前金融科技比较重视的环节。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为保险行业节省数十亿美元资金,同时也可以改善数十亿人民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成本。保险业最麻烦的就是索赔保费处理程序占用了保险公司的大部分时间。使用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可以安全、快速、无错误地共享和更新信息,更节省了大量纸张和工作时间,是连接传统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桥梁。
三、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
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只具备吸收储户存款、发放贷款和期末结算三大传统经济业务的金融活动。在传统的金融机构行业大趋势的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也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和挑战,进行寻求数字化转型。
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式改变了金融公司渠道,自此互联网流量红利爆发,互联网金融迎来巨大的风口,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布局线上金融市场,一大批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出来,面向C端的各类金融产品也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截至2018年,“互联网+”、数字化分析及金融科技进步对于金融行业服务业务的影响不断地加深,“互联网金融”也顺势演变为“金融科技”,不再仅限于面向于原有的C端的各类金融产品,而是全面地进行开放,通过金融科技及过往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积累的大数据、智能风控、精准营销等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实践经验复盘与深刻洞察向外输出场景(做到内外兼修)、创新金融技术等资源,与各类持牌金融机构共同搭建金融科技生态体系。 进入2019年,银行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速度明显加快,例如北京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相继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已经有10家银行金融机构陆续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并且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实施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强强合作,并与科技公司签订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四、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
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时候,则有必要以创新的理念来审视自身的经济业务模式,进而寻求传统金融机构的技术和服务创新。
(一)去中心化
商业银行业处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地位,现将金融权利和机会从银行体系内扩展到银行体系之外,让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产业公司共同参与进来,进行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优化,搭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业务体系,分享金融发展带来的收益和效益。金融机构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运作效率提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开拓了金融机构服务领域,扩大了服务品种和提高了服务质量。因此,处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有必要重新自我审视、自我定位,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迎接和拥抱互联网金融公司。商业银行掌握客户的金融存款、汇款、金融行为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公司掌握了客户线上消费行为记录,二者之间缺乏数据交换和共享渠道。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将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的共享,从而达到各方和谐和共赢。
(二)去标准化
互联网公司具有高效的传播信息途径,小型企业和用户寻找小众金融产品的能力急剧增强。互联网公司的金融服务业务从原来满足“大众客户的需求”转变为迎合“小众客户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急需挖掘、数据分析和细分金融市场,寻找小型企业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并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小众金融产品,让每款金融产品都有自身的丰富价值和目标受众,使其市场化程度更高、更灵敏。
(三)去封闭化
在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在保证客户基本信息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获取的每名客户的海量信息。通过对受众用户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帮助金融机构高效地、准确地审视和定位目标客户并进行风险管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互联网金融应该开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建立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交流、监督。
五、疫情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正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金融机构在疫情的影响下,牢牢抓住机遇和威胁,进行寻求数字化转型。
(一)在疫情影响下,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
1. 中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中国银保监会在2020年2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2020)[15]号文件,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疫情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2. 各大银行业提供线上金融服务业务。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大而全的线上服务业务;中国农业银行的线上医疗服务、线上教育等服务业务。
3. 产业金融数字化。产业金融数字化,将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产业金融从原来传统银行的公司业务发展到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延伸至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再到以企业经营性流动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数字化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区块链、云平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形成了金融产业数字化。
(二)在疫情影响下,金融机构面临的威胁
1. 对我国金融业整体业绩的威胁,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控制;资产质量资金的压力增大;利润增速下行;金融行业内部分化加剧。
2. 对中小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的威胁,金融科技更大的业绩下滑压力;金融科技资金投入不足;金融科技人力投入不足,使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增大。
参考文献:
[1]于宏凯.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竞争合作发展问题探讨[J].福建金融,2014(01):68-70.
[2]罗嘉文,程乐华,李嘉文.长尾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人在网络媒体中的应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14(04):90-95+100.
[3]路雪珂.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转型之道——以《赫芬顿邮报》为例[J].对外传播,2014(05):48-49.
[4]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07):47-51.
(作者单位:辽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