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中国人不是造不出巨型炮,他们的冶金技术相当高超,但为什么经典火炮出现在欧洲而不是中国?有没有可能,高耸的城墙正是中国火炮和欧洲发展迥异的一大原因呢?
从文化角度解读,墙在中国传统中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代表了政治权威和王权。中国人对宏伟城墙的爱好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时期,那时就已出现巨大的把村寨环绕起来的防御工事。到商朝,城墙就更雄伟了。郑州商代古城墙有10米高,底部超过20米厚,顶部也有5米厚。到明朝,几乎所有省的省会都有高墙防卫,墙底部厚10米至20米,顶部厚5米至10米。相比起来,欧洲的城墙就大为逊色了。罗马人是欧洲古代最擅长修建城墙的,罗马城墙通常有10米高,但厚度只有1.5米至2米。轟开2米厚的墙当然比击穿15米的墙容易得多。
但欧洲城墙在火炮面前不堪一击,原因还在于它们修建的方式。欧洲城墙是石制的,常常混合着砂砾和碎石,用石灰浆作黏合剂,中国城墙则是泥土坯子。泥土工事可以吸收火炮的动能,它们在攻击下常常被打得千疮百孔,但每个孔洞都不会很深,也不至于整座墙都被击垮。
夯实法也不是中国城墙战胜火炮的唯一因素,还要注意到,中国城墙是斜的。垂直的墙体受抛射物击打的时候接受的是完全的冲击力,而倾斜的墙体会分散吸收一部分抛射物的冲量。
欧洲的君主王公不惜花巨资造火炮,是因为火炮能洞穿敌城墙,而在中国,火炮就无法回报这样巨大的投资。不得不承认,巨型的夯土城墙成了阻碍中国火炮发展的致命武器。
从文化角度解读,墙在中国传统中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代表了政治权威和王权。中国人对宏伟城墙的爱好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时期,那时就已出现巨大的把村寨环绕起来的防御工事。到商朝,城墙就更雄伟了。郑州商代古城墙有10米高,底部超过20米厚,顶部也有5米厚。到明朝,几乎所有省的省会都有高墙防卫,墙底部厚10米至20米,顶部厚5米至10米。相比起来,欧洲的城墙就大为逊色了。罗马人是欧洲古代最擅长修建城墙的,罗马城墙通常有10米高,但厚度只有1.5米至2米。轟开2米厚的墙当然比击穿15米的墙容易得多。
但欧洲城墙在火炮面前不堪一击,原因还在于它们修建的方式。欧洲城墙是石制的,常常混合着砂砾和碎石,用石灰浆作黏合剂,中国城墙则是泥土坯子。泥土工事可以吸收火炮的动能,它们在攻击下常常被打得千疮百孔,但每个孔洞都不会很深,也不至于整座墙都被击垮。
夯实法也不是中国城墙战胜火炮的唯一因素,还要注意到,中国城墙是斜的。垂直的墙体受抛射物击打的时候接受的是完全的冲击力,而倾斜的墙体会分散吸收一部分抛射物的冲量。
欧洲的君主王公不惜花巨资造火炮,是因为火炮能洞穿敌城墙,而在中国,火炮就无法回报这样巨大的投资。不得不承认,巨型的夯土城墙成了阻碍中国火炮发展的致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