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的“舍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从教学目标开始的,围绕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天火之谜》的教学目标,我们几次调整了教学内容,在不断舍弃中确定了本课最终的教学内容。下面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加以评析。
  一、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天火之谜》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迹对喜欢新奇、冒险故事的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
  基于个人经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这样的教学内容:
  在第一课时梳理课文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先进入复习:围绕课题中的“天火”向学生提问,并以“解开天火之谜的富兰克林是怎样一个人”这个问题。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探究实验,品味词句,感受人物品质。最后拓展延伸,介绍人们对富兰克林的评价,让学生谈谈自己想对富兰克林说什么,升华人物形象。
  从以上教学内容的确定看,教师抓住两个重要段落的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在目标设定中,有“复述课文”这一要求,但只是在作业设计中布置复述,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的环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因此复述这个教学目标虽有设定,但显然形同虚设。
  二、基于深入研读教材的教学内容确定
  初次试教之后,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两点新的想法:一是复述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可在课堂中加入训练内容;二是文章烘托手法的妙用也需要让学生加以深入体会。
  二稿中,教师意识到需要引导学生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在教学完第四自然段以后,加入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温这次实验。这个环节的设定旨在引导学生复述整个风筝实验的过程,但是因为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很茫然,复述时显然很困难。可以说,在二稿中,复述的目标虽然设定好了,也执行了,但是学生却无法完成;另外,虽然关注了课文中的烘托,却没有在教学设计中得以落实。
  三、基于先进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内容确定
  小语会会长崔峦要求:“要由分析课文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因此,我们的教研团队认识到语文课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习得一种能力,达到语言点和训练点的完美结合。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让学生获得的语文能力就是复述。因而,此篇教学设计完全被颠覆,教师从头再来,对三稿的教学内容再次作了大调整。
  复习导入板块:分成两步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借助课后习题,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整体概括的基础上切入第二课时的教学,比试教时对“天火”支离破碎的印象描述有效。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讲述了富兰克林做实验的原因,试教中补充了富兰克林的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去寻找推测的近义词,并进行比较,理解“难以置信”的意思,想象“透过冷嘲热讽,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去感受富兰克林执着的追求,花费的时间很长。三稿将这部分的内容做了缩减,扣住“早就”体会严谨,抓住“习惯”感受压力,感悟“决定”,品读执着,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以便于将课堂教学重点倾斜到第四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风筝实验”是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用复述来引领整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复述的要点,训练了复述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发现两句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复述分为三种:概要性复述、描述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概要性复述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描述性复述是以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故事;创造性复述是复述过程中加以想象、加工、进行再创作。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了前两种复述,让学生重点学习描述性复述。在第四自然段教学的开始,教师直切主题,亮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如何把这个实验讲给周围的人听。接着,依据文本语言,帮助学生提炼、总结复述的要点。复述的训练分成三个步骤:
  1.梳理层次
  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引导:要讲清实验过程,必须先理清实验步骤,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风筝实验一共有几个步骤(准备风筝——冒险捕捉天电——捉住了天电,实验成功)。再用一句话讲清了风筝实验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复述,叫概要性复述。同时板书,让学生明白复述首先要做到条理清晰。
  2.关注“风筝”
  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与我们平常看到的风筝有什么不同?(栓了细铁丝,线是麻绳,结上丝带,系着铜钥匙)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结合课件,出示4个零件,想想分别起什么作用。
  对这只风筝的具体描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只与众不同、极其特殊的风筝。通过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凭借多媒体课件上的要点提示,能够完整复述出风筝的特点。此环节,学生对于描述性复述有了直观感知,并初步习得复述的本领。
  3.实验过程
  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实验过程最重要,让学生掌握复述的第二个要点(重点突出),用“比较语段”的方法同时处理了“烘托”和“复述”两个重要任务。
  出示的语段中去掉两句环境描写,让学生了解捕捉天电的过程,抓住“怒发冲冠、用手指靠近、啪、蓝色的火花、一阵发麻”等关键短语,引导学生体会实验的危险。
  再出示课文中的语段,让学生比较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什么。风筝的颠簸、摇晃以及雷雨交加的天气更凸显了环境的恶劣,这种描述性的语言也更衬托出实验的危险和可怕,感受富兰克林的献身精神,引导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把捕捉“天火”的过程讲清楚。
  这个环节最为复杂,因而要抓住课文的语言,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根据总结出的复述要点,明白具体生动的语言是描述性复述时需要关注的。同时让学生领会环境的烘托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应该说第三稿的教学内容简洁、高效,充分显示了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用教材教”,帮助学生习得第四自然段复述的方法后,归纳课文三个小标题,引导复述全文,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效果。
  四、结语
  基于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磨课,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准了,教学内容的确定更精了,教学方式的运用更简了。实现了“美丽转身”,从“教会知识”转向了“教会学习”,从“教课文”转向了“教语文”,从“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了“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张迿)
其他文献
针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偏重内容理解和情感激发,而缺少语言运用的教学状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定位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时必须根据文本秘妙,揣摩编者意图,分析学情,确定合适的“语用”教学内容。本文就结合人教版教科书《北京的春节》的备课与教学,谈谈个人的管见。  一、把握文本的“语用”特征  “写法决定教法”,不同
确定的方法不再是一堂课的终极追求,结论的可增值性、问题的不断生成和卷入仿佛成为课堂的最后价值取向,即便是“颠覆”原有结论,也在所不惜。  “这节课已经上过,还能当作新课  上吗?”  “角的度量是一节技能课,学生在整节课上都可以不用度量吗?”  “已被公认的45°锐角,可以被颠覆而命名为100°吗?”  ……  当开始叩问这些问题时,或许我们就已经在思考了……  一、目标之颠覆:关于“渗透思想”与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发起的为其成员国协作监控教育成效的评价项目。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其后每3年进行一次。评价的主要领域包括阅读
做一名教师容易,做一名好教师很难,做一名堂堂课都精彩的教师更是难上加难。通过这次比赛,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坚守自己对课堂的热爱与执着。  2014年11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迎来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这是北师大为青年教师打造的一个学习、交流、反思、成长的平台。来自全校20多个院系的优秀青年教师,如同参加盛会一般,靓丽着装,自信登台,展示教学成果,体现作为
一、问题的提出  骨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已经比较娴熟,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其继续发展的目标应该是:能够在学科本质的视角下把握教学内容,提升学科教育的价值;能够自觉地应用教育学和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设计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应着力培养其“在教学中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改进教学”的意识和习惯,以及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促进骨干教师的专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两会”代表们在教育扶贫、学前教育免费、生态环境保护和玩具安全等领域提出了提案、议案。  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就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提出:第一,确保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精准倾斜。第二,利用“互联网 ”手段,向贫困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第三,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各项计划、政策、项目的落实。第四,组织年度监测和减贫效果评估。此外,她还就青
谭虎,国内知名教育学者、家庭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理论刊物分会顾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首批兼职教授、《中国家庭教育》杂志副主编、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合作共同体顾问。  《中国教师》: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两者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现在我们为什么提出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盟
雷露,北京十一学校德育主管,负责十一学校德育课程建设。  《中国教师》:十一学校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在你们学校,职业与生涯规划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雷露:十一学校非常推崇“个别化”教育,我们提倡根据学生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所以“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是我们的职业与人生规划课程贯穿始终的实施理念。学校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符合学生兴趣及职业需要的学科课程与职业课程,也会请资深人士为学生推荐图书、
1982年我大学毕业到洛阳师范学院工作,“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半年之后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从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教师转到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担任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工作。我在参加北师大教育系的教育基本理论函授班过程中开始一步一步了解教育学,弥补专业上的严重不足。那些年头教育学的专业书籍稀缺,我有幸读到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初稿》,如久旱遇甘霖一样心情十分畅快,但有许多的不懂和懵懂,便写信请教这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4年11月26日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体教结合,锐意改革创新,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议上指出,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国家足球发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