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路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唯独这一条路叫作梧桐路。
  北城遍地都是梧桐。冬天它们褪去所有的叶子,变成光秃秃的看不出品种的树。春天,叶子又陆续萌生起来,从让人不忍心掐去的嫩绿变成更深沉的颜色,然后黄色慢慢泛上来,带着斜阳将晚的红,一阵北风吹过来就落了个干净。
  我能数出许多这样的街道,两边栽满了这种树,可是只有这条路郑重其事地把它当作自己的名字,似乎在彰显着某种我看不透彻的不同。
  梧桐路坐落在北城一中旁边。打正门出来走上坡,再向右转,就能看到写着路名的标牌。标牌本是砖红色,后来经风吹雨打剥落了不少漆,露出铁的原色,慢慢覆盖上一层斑驳的锈迹。这片一直被划为有待拆迁的部分,包括我们学校。但说是这样说,一直也不见有实际的动作,我们也就不把这当回事。
  我们常在这里躲捉人的政教处老师。我们学校有许多奇怪的规定,比如不能早到,政教处的几位巨头会在七点半前窜出校园,抓获无故早来的同学。于是我们躲在梧桐路上,有时候就着花坛台子边缘补昨晚的作业,有时候无所事事地坐在台阶上聊天。偶尔前面有人大喊一声“大曾来了!”(大曾是学校政教处的主任),一群人便慌慌张张地跑。声势浩荡仿佛逃难,场面颇为壮观。
  后来有头脑活络的人发现了商机,开始在路两边摆摊卖早点。最早是一位卖油条、豆腐脑的,顾客不少。陆续多了售卖煎饼和鸡蛋灌饼的小摊。这些东西更有滋味,还能加培根、牛肉或火腿,深受肉食爱好者的欢迎。第一家摊位也就渐渐失去了原先的地位。学校反复在国旗下讲话时声明,不能吃街边没有营业执照的不卫生食品,可没什么人听。我懒得排队,于是常常还是去投奔油条和豆腐脑。
  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驻扎在梧桐路尽头的那棵梧桐树下。男人默不作声地在滚烫的油锅里炸油条,重复着翻动和打捞的动作;女人被油烟气熏染着,收钱、装食物,动作不快,也从不和顾客讲家长里短。这让有社交恐惧症的我感到心安。厌倦了和政教处老师的追逐战,常常早到很久的我不愿靠近学校,索性站在摊位旁边吸豆腐脑。时间久了,大概他们也对我熟悉起来,一回我忘了带钱,女人告诉我先拿着吃,明天再给钱就好。
  但这只是我的猜测,事实上,直到这家摊位消失,我们仍没有过多的交流。即便是前一日我来买豆腐脑、油条,他们也不曾给我打过招呼,说以后就吃不到了。我在摊位原先的地方停了一会儿,看到红砖地上留下的黑色印记,转身去买鸡蛋灌饼。它着实更好吃一些。直到高中毕业,梧桐呈现出一片茂盛的翠绿,梧桐路也没有替代卖油条豆腐脑的商家出现。也许是因为这种食物太过平常了吧。
  去年冬天我回到北城,才得知梧桐路附近要拆掉许多房子,包括北城一中。一中会搬到城市的东边,新校区已经修建完毕。我冒着雪去看了一次,赶上寒假,只有传达室值班的爷爷在。教学楼崭新,操场是原先的两倍,附近有两家正规的连锁餐厅,不再给小商小贩生存的机会。
  我是一个不把恋旧挂在嘴边,但行动上十分诚恳的人,连丢掉一个用完了的笔记本都要犹豫许久,最后还是把它塞到柜子里保存。所以当得知我记忆里的梧桐路不再时,某种情绪轻而易举地涌到了我的心头,是感伤,是无奈……
  把梧桐路藏进心里,我还是要坚定地往前走,经历许多遗弃、失去和淡忘的过程。它们让我哀伤,我珍视这种哀伤,甚至觉出一丝欣慰来。至少在这个太过于浮躁繁杂的俗世里,我还没完全失去对一棵树、一条街、一段过往的情感。我仍能触摸到生活的脉搏,就像感知梧桐叶脉粗糙的纹理那样。
其他文献
孔廟的故事为人熟知,却少有人知道孔庙西侧那条长街的故事,我还算记得清楚。  孔庙的西墙外是一条窄窄的长街,街东为孔庙,街西为居民住宅,故称“半壁街”。  这一带树木茂盛。春、秋天的时候,地上总是落了淡黄色的花朵,让人想起“簌簌衣巾落枣花”这句词。夏天的时候,则是另一番风景。孔庙的西墙是用灰色的砖石砌成的,缝隙里住着喇叭花和毛毛草。苍松劲柏越过墙头,展示出它盘旋遒劲的枝干,再加上西侧的行道树伸展出的
期刊
此时此刻,窗外悬着月,我想到家乡,想到奶奶。  奶奶今年70岁了,花白的头发,像缀着点点银星。奶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至今還一个人住在老屋里。  奶奶并非特别手巧,却做得一手好菜。那菜肴总是色香味俱全,每每想起,我都会垂涎欲滴。  儿时我常常去乡下,和奶奶特别亲,也有太多回忆留在那里。关于奶奶朦胧而美好的记忆,很多都与月有关。  乡下的夜晚是静谧的,月亮和星星仿佛触手可及。夏日,我常常与奶奶坐在月
期刊
在云间,  在山之腰,  有一个秘密,  香樟树深恋着马尾松,  恋得很深很深。  香樟树深情地凝望,  馬尾松静静地回眸,  只有风和云知道。  不,  还有山知道,  原来这并不是个秘密。  就这样傻傻地,  香樟树把这个秘密守在心里,  云轻轻地,  风淡淡地,  捕捉着爱恋的踪迹。  噓,  不要叹息,  更无需质疑,  香樟树之恋,  马尾松深深地埋在心底。
期刊
说起街道,我倒是见过好些很有特色的,比如路边盘绕着根须裸露、枝干扭曲的植物的城东街,又比如有着各式精致的白玉雕像与古香古色的旧式马车的华荟街……可是打第一眼看到“街道”这个词的时候,我脑海里回想起的却是一条我连名字都不曾知晓的老街。  那条老街,说起来实在有些平凡无奇,要与“特色”这种字眼挂钩颇为勉强。  街道两旁是老旧的居民区,楼上住着人,一楼是些日常的店铺,数饭店、小吃店最多。它的路幅并不宽,
期刊
我做了一个长长的昼梦  无法睡去,无法醒来  看,光怪陆离的世界  让人久久地徘徊  顶着硕大的红日  昼时昏沉于雾霭与光芒中  那梦境的暗流股泉  在体内四处翻涌  梦里有水榭清风新月上  梦里有黄沙飞石孤烟起  一幕,一种山川  两步,两番心情  宛如仲夏却围炉煮酒  不知是玉露温暖了身體  还是燥热蒸干了魂灵  梦里有一只大鸟  羽毛上凝结了四季的露水  我尝试抓住它的双脚  随它一同振翅高
期刊
当去年的第一场雪飘落下来时,我和你一样,坐在高三冲刺的教室里紧张地上课,刷题,对未来有着无限的遐想。  抬头,目光不经意间飘向窗外,外面早已是一片白色的世界。雪花一片片飘然落地,像是完成了一桩庄严的使命。我看得入了迷,忘了此刻还在上课。讲台上,老师讲到精彩之处,却发现大多数人的视线已飞出窗外,于是幽默地圆场:“看,是书上的雪,不是外面的雪。”教室里一阵欢笑后,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课本上。我转身朝坐在后
期刊
就在刚才,突然看到那个我喜欢了很久的男孩子,他旁边站着一个小孩子,出租车刚好从那里过去的时候,他下意识地轻轻把那个小孩子往身旁带了一步。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瞬间我突然有些恍惚。想起好久以前的他,蹲在我桌子旁,捧着一个双格本,写两句话就一脸苦大仇深的模样,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给我使眼色。也就百来字的古文,他偏偏默不出来。  我的青春期来得比一般人快,走得也是。和许多情窦初开的小女生一样,我在QQ上给他
期刊
1  下午放学的时候,一个学生迟迟不走,看我的眼神躲躲闪闪,似乎有什么话想对我说。我叫住他,一番谈话后他咽了咽口水,好像是终于鼓足了勇气,私下问我,明天的自我介绍能不能不上讲台。我问为什么,他怯怯地小声说不敢。  我一时间愣住了,原来他一直想跟我说的是这事,做老师以来第一次遇到学生的这种诉求。我随手翻开他桌上的作文本,真诚地说:“你知不知道,你的作文是全班最好的。”  “真的?”他的语气很是怀疑,
期刊
璐璐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意识到,前几天她真是撒了一个极为拙劣的谎。她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了。  前几天新生军训,璐璐就是那个站在队伍里疯狂流汗,任凭汗水流进眼睛,却不敢擦一把的女生。军训间隙,新同学们会聚在一起聊天,在没有相互熟识之前,彼此非常客气,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友好地交谈着。几个被晒得黑黑的女生,穿着迷彩服坐在树荫下聊天的场景,显得异常美好、和谐。如果那时候再吹过几阵风,
期刊
刀刻进时光的脸  一道一道  深深浅浅  迸溅的木屑写成两个字:  深刻  我歪着一张平滑的脸  没有湖水清澈的眼睛  怎么也辨认不出——  深刻,这是怎样的字  笔画僵硬,难以摹写  蓄着胡子的男人  衣着套装的女人  高高举着的站牌  提醒我到下一站:  深刻  孩子心里的旋转木马  在母亲的童谣里不停舞蹈  别急,別停  我穿着紧绷的长裙  踯躅着不愿下车  驶过深刻  再下一站才是我的故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