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为疫情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_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脚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他们都在为打赢这场战“疫”全力以赴。在这场灾难面前,涌现出许多鼓舞人心、赞颂“逆行者”的音乐作品。本项目化学习,从音乐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关注、发现、探究、感悟疫情之下音乐的作用,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项目化学习任务导入
  项目化学习具有以下3个核心要素:一是围绕学科知识开展,二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解决问题,三是在实践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本项目化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通过分析、体验音乐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最终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一)围绕学科知识确定项目主题
  一个好的项目主题设计一定是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从本质上讲,项目化学习绕不开学科本身。就本次项目化学习,除了让学生知道特殊时期这些歌曲产生的原因和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围绕音乐学科知识,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各抒己见,并确定项目主题。
  (二)在真实生活情境下解决问题
  疫情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因为疫情,大家在家里学习线上课程;因为疫情,大家不能出门;因为疫情,大家也会听到、关注到身边许多的暖心事。根据调查问卷,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可以设计三个挑战任务,从不同的学习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参与。
  任务一:我是小小宣讲员。让学生结合疫情的产生、传播等知识及个人防护、消毒液、口罩的使用注意事项创编童谣或者歌曲,做一次小小宣讲员。
  任务二:我给音乐画幅画。让学生聆听歌曲,结合音乐的旋律走向,选择不同的颜色,绘制旋律线或者图形谱,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任务三:疫情背后的那个人。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这次疫情背后你耳熟能详的那个人,搜集他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借助多媒体,制作一个带背景音乐的小视频。
  (三)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体系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多元的学习实践,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同时,这些活动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實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层次、能力结构及兴趣爱好等。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也可以向学生推送资料包等。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如任务一,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首先要了解疫情背后的相关知识;其次,要了解童谣和歌曲创编的知识;最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一)提出问题
  驱动问题是学生最先接触到的项目化学习的第一部分,驱动问题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投入项目探索中具有关键作用。在设计驱动问题时,教师要遵循的核心原则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不会引发学生的焦虑情绪。经过前期微课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问,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下五个问题可作为参考:
  1.疫情期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原创歌曲?(音乐背景的产生)
  2.抗疫音乐作品旋律特点是什么?(音乐要素表现特点)
  3.抗疫歌曲有哪些表现形式?(演唱形式)
  4.罗马街头为什么会响起中国国歌?(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5.为什么很多歌曲都喜欢用“春暖花开”这个词?(将音乐与语文相结合)
  (二)分工合作、进入角色
  合理地划分合作小组,是项目化学习有效进行的必要前提。在划分小组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自主选择角色,并承担相应的任务。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共同讨论、创作、演唱、演奏,取长补短。其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做到适当引导,尽可能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
  (一)资料展示
  每个小组把本次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包括手抄报、思维导图、绘画、乐谱、PPT等)进行展示,并形成知识共享。
  (二)实践类展示
  1.创作歌曲。
  2.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3.根据音乐进行即兴舞蹈等。
  4.听音乐想象作文。
  (三)学习评价
  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情况。通过评价量表的方式,以个人评、小组评、教师评等途径推进。通过这样特定标准的评价,既给学生充分的研究前的指导,又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创造。
  评价表说明:
  1.围绕本次项目化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
  2.评价可以用★表示,优秀5颗★,较好3颗★,一般1颗★。
  3.最后每人写出参与本次活动的收获。
  最后,师生共同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将完成任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交流。
  课堂,是一场思维的旅行;音乐,是沟通的桥梁、心灵的纽带、有声的图卷。希望通过“音为疫情”项目化学习,学生能感受到音乐之美和音乐所传递的信心和勇气,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让我们与音乐相伴,静待春暖花开!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教育集团青桥校区)
其他文献
文言文生动描绘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社会的生活画卷、人物的志趣品格、科学的发明创造,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是语文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读图时代的快餐文学让中学生迷上了漫画、心灵鸡汤等轻松读物,这给学生通往文言文殿堂的路途上设置了一道厚厚的屏障。新课标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可见,文言文教
期刊
一、无疑处设疑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上进。”有了问题、疑问和惊奇,儿童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告诫我们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室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中,学生能否产生实质性
期刊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9页例6的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头疼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师抱怨:这教材编排得也太离谱了。一年级的学生字不认识几个,连句话都表达不清楚,却要求他们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不是为难学生,拔苗助长吗?事实真是这样吗?请看例题:  不难看出,例6的编排是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机会的。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對基数和序数含义的
期刊
【教学内容】  这节内容可安排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从算式到方程”内容之前,也可安排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可作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本节课由“陈莉红阳光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付敏老师和胡德才老师参与设计并进行教学实验。  【设计理念】  方程模型是初中阶段代数思维的第一个模型,通过方程的学习实现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化,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
期刊
散文是中小语文教学的主导文体,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散文所占比例极大。在写作时,作者往往在特定的情境中用看似矛盾的表达隐含着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与思量。所以在解读散文时,聚焦文本内容的矛盾,追寻作者的独特感受,往往可以更深入地触及作者与读者的性灵,获得意外的效果。  一、凝视词语能指与所指的矛盾  在散文里,有些词语具有超越了常规性的工具含义,即常规的“能指”,但在特殊的语境中带有瞬时的语义,即此刻
期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5~56页。  【教材分析】  运算律是小学数学中唯一以定律方式呈现的数学内容,运算律是数学运算中的规律,是数学运算的通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在前,运算律教学在后,计算方法不从运算律推出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年龄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过,在教学运算律以后,如果再认识计算法则,学生反而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本课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中不
期刊
旴水拖蓝生华彩,琴湖曳绿漾清波。一所承载着曾巩故里教育梦想的学校——南丰县子固小学,掩映在广阔的橘林之中。学校于2006年9月建成使用,14年来,全体子固人兢兢业业,砥砺前行。子固小学之所以能在不长的时间内,蜕变为本地教育的佼佼者,是因为其秉承科研强校、教研兴教的理念,以“激发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这“三力”为一体,推动教研由单体走向集成,显现出勃勃生机。  一、由单体教学走向合力教研  
期刊
起初,综合实践课堂是教师特别发“愁”、学生特别期待的课堂。“愁”在课前要做特别充分的准备,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选取、材料的准备、课件的制作等方面。年轻教师忙着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不愿意接综合实践课。快退休的教师认为综合实践课用处不大,统统上成自习课。学生期待变成了等待,等待着老师一次次的承诺。  自从我校综合实践课题组教师成功申报省级基础课题“利用农村小学校园植物进行项目化管理的实验研究”,内容之一
期刊
己亥之末、庚子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突袭中国,我们被日本各界捐赠中国抗疫物资上的诗句温暖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多美!多有力量的诗句啊!在灾难中,这些美好的古诗句给予了人们力量,同时也唤醒了每位中国人深藏骨子里的古诗情。诗词来源于现实,又可升华现实。教师应立足当下新冠疫情的背景,推动学生学习中国古代诗词,让学生了解时事,将语文课堂扩展到现实
期刊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培养有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的孩子,是我们今天教育的新方向。想象力是孩子思维的翅膀,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拥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创新。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以特级教师顾文艳执教的《问号里的诗》一课为例,看看顾老师是如何在“问”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