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察 微写作:作文起步的最佳路径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观察 微写作”立足学生的注意力和写作水平,从呵护学生写作兴趣出发,从“微”开始,逐步提高观察和写作能力。“微观察”微在缩小观察范围,从观察个体甚至个体的组成部分开始;微在深入细致地观察,着眼于发现事物的细节。“微写作”微在写作对象微小化,重视片段写作,重视细节描写。作文起步阶段的评价要以“微观察 微写作”为导向,为“微观察 微写作”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关键词】最佳路径 微观察 微写作
  某教师布置三年级学生利用周末观察秋天的公园,然后写一篇作文。作文交上来之后,教师发现大多数作文写成流水账,对景物的描写很粗浅,特点不明显。经调查得知,这些学生在公园里观察时走马观花,景物看得不少,但都看得不细致。
  以上情况并非个例,它普遍发生在大多数三年级学生身上。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观察不细致呢?笔者以为,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是主要的原因。一般来说,7~10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5~20分钟,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为8岁,注意力集中时间也就16分钟左右,要细致观察一座公园,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再说接下来的写作,对于初学写作、写作能力缺乏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描写如此大范围的景色也是一件非常费时耗力的事,为了交差,大多数人选择了马虎了事。如此写作不但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会让他们产生消极应付的心理,甚至从此就丧失了写作的兴趣。
  针对案例中存在的弊端,近年来,笔者尝试在三年级实践“微观察 微写作”,从学生的注意力和写作水平出发,从呵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从“微”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微观察”立足学生的注意力,从“微”开始,逐步提高观察能力
  (一)“微观察”微在:缩小观察范围,从观察个体甚至个体的部分开始
  以观察一座公园为例,三年级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观察一座公园,我们就缩小观察范围,如让他们观察一棵树。如果学生观察水平更低的话,还可以进一步缩小观察范围,让他们观察树的叶子。再如,观察公园里人群活动的场面,观察动态的人群比观察静态的植物更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完成如此观察任务,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其中的一个人,甚至可以从只观察这个人的动作或神态开始。只观察叶子或一个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就会绰绰有余,于是观察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接下来的细致观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微观察”微在:深入细致地观察,着眼于发现事物的细节
  培养学生“发现细节”的能力。教师要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先引导学生如何“发现细节”,教给他们各种观察方法和技巧,然后逐步放手让他们独立观察。以观察一棵树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有顺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叶、花、果、枝干;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闻、摸等活动,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质感等方面去发现细节;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更加深入观察,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以观察一个人为例,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去发现细节,其中对动作的观察,要能把“大”动作细化成若干“小”动作,如观察公园中的某个人撂石锁,要注意捕捉抛、接、举等动作细节。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往往都能有所发现,并产生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会反作用于观察,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二、“微写作”立足学生的写作水平,从“微”开始,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一)“微写作”微在:写作对象微小化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把诸如“秋天的公园”这样的作文写好,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少学生极不耐烦,进而草率了事。写作对象微小化,学生可以集中精力从写好“一棵树”开始,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对象微小化,能省下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互相交流、评价以及教师评讲,学生得到的指点会更多,作文质量会有较大提高。
  (二)“微写作”微在:从写好片段开始
  有些教师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写完整的文章,开头结尾要呼应,内容要详略得当,语段要承上启下,语言要生动形象,中心思想要明确,等等,都要求学生能达到。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几乎没有布局谋篇的能力,同时达到这么多要求非常困难,最终导致“样样都要做,样样都做不好”,“作文作文,作到头疼”的恶劣局面。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轻松写作,从写好片段开始,如写“一棵树”,就让学生写出树的某个部分的特点,写一段话就行。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其他要求,最终能够布局谋篇。
  (三)“微写作”微在:重视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事物的细枝末节进行细致而生动形象的描绘。纵观古今中外的著名小说,无一不重视细节描写,作家李准也说过:“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常有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师反映,不少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很差,笔者以为这与他们在初学写作阶段没有打好细节描写的基础有着很大关系。为此,我们应该利用“微写作”强化训练细节描写。
  首先,细节描写要以“微观察”为基础,在细致观察中发现并选取典型细节,为下一步的描写积累材料。如有学生观察秋天公园里仍在开放的红花酢浆草,发现叶柄上端有三片心形的复叶,觉得这个细节值得一写,便记录了下来。
  其次,要学会锤炼词语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细节之处描写得准确到位、生动形象。在描写红花酢浆草的叶子时,有学生这样写:“叶柄上托着三片爱心形的复叶,像夏日池塘里的莲叶,又像一顶迷你瓜皮帽。”句子中的“托”这个词以及“像莲叶”“像迷你瓜皮帽”这两个比喻用得恰到好处,并且有着很强的画面感,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叶子的形状、姿态等方面的特点。
  三、作文起步阶段的评价要以“微观察 微写作”为导向,推动“微观察 微写作”的教学
  笔者以为,作文起步阶段的评讲以及作文考试评分标准都要以“微观察 微写作”为导向,除了对文从字顺、标点正确等基本要求的评价之外,我们要侧重评价“观察”和“描写”的质量。对于那些作文能力较强,会布局谋篇的学生,教师可以稍加肯定或私下给予表扬,切不可当众大加表扬,否则会让其他学生心生浮躁,进而迷失基本方向。以“微观察 微写作”为导向的作文评价,会让学生专心“微观察 微写作”的练习,让教师安心“微观察 微写作”的教学,能够为“微观察 微写作”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总之,“微观察 微写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从“微”开始,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作文基础,为他们找到了作文起步的最佳路径。
其他文献
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要素中层级较高的一种能力。概括是在分析之后,为找出事物各部分、各方面、各因素、各层次之间内在联系而进行的一种抽象思维活动。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确实不容易。学生概括能力形成之初,常见问题主要是:顾前不顾后,把握不了重点;瞻前又顾后,概括成了复述原文大意。对于学生概括能力的起步培养,需要围绕目标,顺学而导,重
一提起改作文,大部分教师都会皱起眉头,长年累月,办公桌上那摞高高的作文本,像巍峨的山,等待着自己这位新时代的“愚公”:这里有个错别字,圈出来i那句话读不通,改一改;好词好句,画出波
介绍了在设计渐开式水力自动平面旋转钢闸门(下简称水力自动翻板闸门)时。为减少漂流物堵塞。增大过流能力,防止闸门底部漏水等现象进行的具体措施。使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的水
我国脑血管病(CVD)发病率较高,1995年郑州市对2万名CVD幸存者的调查表明,80%以上留有后遗症,其中40%重度残疾.凋查还表明,忽视早期的功能训练是导致永久性残废的主要原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