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它的假期多,自由的特征,让其成为许多人追求的职业,尤其是即将高校大批量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找工作难,竞争力又大,相比之下教师成为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女孩子的最佳选择。在外人的眼中,教师就是工作轻松,工资又高;每天的工作量就是一两个小时,还有周末,寒暑假的假期,更加讓人羡慕的就是那“高工资”。羡煞旁人。然而旁人看到的只是教师工作生活的冰山一角,每个老师的个性特征不一样,教师工作生活就有不同,教师就有不同类型,总括来说就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自我放纵型。这是一种教师现在非常热衷的工作状态:教书与经商结合。能处于此种状态下的老师,几乎是被现实所逼。面对如今的社会,也许是由于教师工资的低廉,玉虚是难以接受的高昂的房价,也许是为了让孩子能享受更加好的教学资源,为了家庭生活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一切的想法及现实,迫使学生里面一部分老师不得不干起那诱人的“副业”——经商。久而久之,他们把工作的重心从教学转移到了“副业”上来。由此他们也完成按照新课标的原则: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慢慢地上课就是照本宣读,学生完全需自学成材。而有几个学生能自学成材呢?贪欲的心理,让他们忽视了学生,过着那以副业为主,教学为辅的高资生活。
第二:原地踏步型。现如今的农村中小学,以60年代,70年代的教师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年长的这些老师教廷状况都可以称的上的富裕阶级,家里没有什么负担,房子车子都有了,所以他们对钱,名誉的追求已归于平淡,可以说是淡泊名利。引申到教学中来,自然而然就是按时上课,批改作业,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一切工作就行了。如果对学生说了不听,估计这些老师只会在心理说:读书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反正你们也不是读书的料。爱学不学,不学拉到,反正也影响不到我。学生倘若有什么问题,能当时解决就行,不能的话,他也就搁置一边了吧,等哪天有时间想起在跟学生说吧。这些老师们除了教学,就是寻找他们的生活乐趣。他们只想要他们的一天过的舒服不舒服,只关心他那归于平淡的安逸生活。
第三:积极向上型。只是现代教师中的新兴力量,他们年轻,朝气又充满活力。但却是教师队伍中及其少的人。他们也许是未婚,有充裕的时间去研究教学,打发那漫长的业余时间;也许是名利的驱使,让他们甚至教育好学生,可以享受美好的名誉以及长远的利益:也许是兴趣使然,让其觉得教学,教材中藏有无限奥秘。虽说目的不一样,但是他们的行动都是一样的。他们会去听有经验老师的课,会跟老老师讨论,甚至跟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只是新知识跟旧知识的碰撞的结果,会一个人在房间里钻研课本,备一份优质的教案,还能时常看到他们与学生的谈笑风生,甚至能看到学生对他们的捉弄,他们也是抿嘴一笑,在学生的宿舍里能看到他们的以身示范,在他们的房间里面也能看到学生的苦笑表情。他们是既让学生喜爱,又让学生敬畏,但是更多的是学生对他们的喜爱和感激吧。让他们学到了许多新鲜的知识,慢慢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寻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动力和方向。然而一个学校能有几个这样的好老师呢?这样的老师会不会收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呢?他们能坚持多久呢?
殊不知,年轻教师的努力能坚持到哪一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能挽救的学生恐怕也就只有那么几十个而已,那学校的其它几百个呢?人的耐力也是有限的,维持这样的好教育的出路又在哪里?要知道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并不是几个年轻上进的教师能撑的起来的,也并不是一直注入新的血液就能改善和解决的。关键是教育制度和人才的引进吧。也许你们说我在抱怨,发牢骚。那你来看看我举得例子吧。如果你似乎一个农村教师,你总要房子住吧,当你拿到一个月的工资,再去对比现在一个落后县城的房价,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一个平方;当你去县城办事,半天做不到车,急急忙感到领导那里时候,要不就是领导下班了,要不就是挨批了;当你想要备好一份好的教案时候,发现学校没有你要的工具,没有你要的仪器,也没有你需要的实验用品,你会怎么样?相信这个时候领导只会说你无能,连一份优质的教案都没有。你心甘吗?当面对暴力的家长时候,你有如何感想?估计辞职不干是很多人年轻人第一个想到的处理办法,成熟一点的人就会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办法。相比现在的社会,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沦落为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了,人家农民伯伯一个月的工资现在几乎都是我们的两倍了。教师又回到了50,60年代的教育怪圈,最底下的劳动者。相比公务员,虽说报纸上刊登公务员与教师是同等,而现实就是公务员是高高在上,教师却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啊。试问:一个教师连现实生活中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谈何心思来搞教育,用什么经济来搞教育?又能如何搞好教育?对比日本,芬兰,美国的教育为何又是如此优秀?为何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几乎都是来自美国,日本。就是连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几乎都是入日美籍呢?这难道不是教育者该面对,思考的一个大课题吗?在看看一个北大的教授辞职在家教育儿子,一个北大的毕业生沦落为在家卖猪肉?辽宁一清洁工都要招进博士生了?不是看不起清洁工,而是他学的知识是不是浪费了?这难道不是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吗?这不就是深深影响了农村家长的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了吗?让农村的孩子对学习产生漠视的心态了吗,那学生还会用心学习吗?虽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不读书是万万不能的啊。
教育——教书育人。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哪来的教师的安心教学;没有好的教育制度,哪来的教师上进的心;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哪来的教师的提升和创新。没有老师的创新教育,哪来的优质教师,哪来优质教育,哪能提升教育跟社会的接轨呢,哪能振兴教育呢?
第一:自我放纵型。这是一种教师现在非常热衷的工作状态:教书与经商结合。能处于此种状态下的老师,几乎是被现实所逼。面对如今的社会,也许是由于教师工资的低廉,玉虚是难以接受的高昂的房价,也许是为了让孩子能享受更加好的教学资源,为了家庭生活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一切的想法及现实,迫使学生里面一部分老师不得不干起那诱人的“副业”——经商。久而久之,他们把工作的重心从教学转移到了“副业”上来。由此他们也完成按照新课标的原则: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慢慢地上课就是照本宣读,学生完全需自学成材。而有几个学生能自学成材呢?贪欲的心理,让他们忽视了学生,过着那以副业为主,教学为辅的高资生活。
第二:原地踏步型。现如今的农村中小学,以60年代,70年代的教师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年长的这些老师教廷状况都可以称的上的富裕阶级,家里没有什么负担,房子车子都有了,所以他们对钱,名誉的追求已归于平淡,可以说是淡泊名利。引申到教学中来,自然而然就是按时上课,批改作业,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一切工作就行了。如果对学生说了不听,估计这些老师只会在心理说:读书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反正你们也不是读书的料。爱学不学,不学拉到,反正也影响不到我。学生倘若有什么问题,能当时解决就行,不能的话,他也就搁置一边了吧,等哪天有时间想起在跟学生说吧。这些老师们除了教学,就是寻找他们的生活乐趣。他们只想要他们的一天过的舒服不舒服,只关心他那归于平淡的安逸生活。
第三:积极向上型。只是现代教师中的新兴力量,他们年轻,朝气又充满活力。但却是教师队伍中及其少的人。他们也许是未婚,有充裕的时间去研究教学,打发那漫长的业余时间;也许是名利的驱使,让他们甚至教育好学生,可以享受美好的名誉以及长远的利益:也许是兴趣使然,让其觉得教学,教材中藏有无限奥秘。虽说目的不一样,但是他们的行动都是一样的。他们会去听有经验老师的课,会跟老老师讨论,甚至跟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只是新知识跟旧知识的碰撞的结果,会一个人在房间里钻研课本,备一份优质的教案,还能时常看到他们与学生的谈笑风生,甚至能看到学生对他们的捉弄,他们也是抿嘴一笑,在学生的宿舍里能看到他们的以身示范,在他们的房间里面也能看到学生的苦笑表情。他们是既让学生喜爱,又让学生敬畏,但是更多的是学生对他们的喜爱和感激吧。让他们学到了许多新鲜的知识,慢慢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寻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动力和方向。然而一个学校能有几个这样的好老师呢?这样的老师会不会收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呢?他们能坚持多久呢?
殊不知,年轻教师的努力能坚持到哪一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能挽救的学生恐怕也就只有那么几十个而已,那学校的其它几百个呢?人的耐力也是有限的,维持这样的好教育的出路又在哪里?要知道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并不是几个年轻上进的教师能撑的起来的,也并不是一直注入新的血液就能改善和解决的。关键是教育制度和人才的引进吧。也许你们说我在抱怨,发牢骚。那你来看看我举得例子吧。如果你似乎一个农村教师,你总要房子住吧,当你拿到一个月的工资,再去对比现在一个落后县城的房价,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一个平方;当你去县城办事,半天做不到车,急急忙感到领导那里时候,要不就是领导下班了,要不就是挨批了;当你想要备好一份好的教案时候,发现学校没有你要的工具,没有你要的仪器,也没有你需要的实验用品,你会怎么样?相信这个时候领导只会说你无能,连一份优质的教案都没有。你心甘吗?当面对暴力的家长时候,你有如何感想?估计辞职不干是很多人年轻人第一个想到的处理办法,成熟一点的人就会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办法。相比现在的社会,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沦落为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了,人家农民伯伯一个月的工资现在几乎都是我们的两倍了。教师又回到了50,60年代的教育怪圈,最底下的劳动者。相比公务员,虽说报纸上刊登公务员与教师是同等,而现实就是公务员是高高在上,教师却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啊。试问:一个教师连现实生活中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没有,谈何心思来搞教育,用什么经济来搞教育?又能如何搞好教育?对比日本,芬兰,美国的教育为何又是如此优秀?为何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几乎都是来自美国,日本。就是连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几乎都是入日美籍呢?这难道不是教育者该面对,思考的一个大课题吗?在看看一个北大的教授辞职在家教育儿子,一个北大的毕业生沦落为在家卖猪肉?辽宁一清洁工都要招进博士生了?不是看不起清洁工,而是他学的知识是不是浪费了?这难道不是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吗?这不就是深深影响了农村家长的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了吗?让农村的孩子对学习产生漠视的心态了吗,那学生还会用心学习吗?虽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不读书是万万不能的啊。
教育——教书育人。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哪来的教师的安心教学;没有好的教育制度,哪来的教师上进的心;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哪来的教师的提升和创新。没有老师的创新教育,哪来的优质教师,哪来优质教育,哪能提升教育跟社会的接轨呢,哪能振兴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