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月满天
原名闫荣霞,《读者》签约作家。她的文字时而温婉纯净,如与桃花相映的江南女子;时而磅礴大气,尽显王者之风。看凉月满天的文字,无论是写他人还是自己、世事还是意趣,情感是奔涌的,但似乎是暗流;时空不断变换,但总归于平静。她总是以一个冷静的叙事者的角度,剖析、描画、热爱着这个世界和人们。文如其人,她做人的风格亦是如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际云卷云舒。
前几天下了两场雪。也不是林冲上梁山时节,那般纷纷扬扬往下卷,也不似撒盐,也不似柳絮因风起,也不似燕山雪花大如席。倒像是谁家的棉花被耐耐心心撕得细细匀匀,被细风吹得打滚翻身,狼狼狈狈往下跌。
哪晓得两天过后,就积得尺来深了!
早起朋友送我去火车站,出门就被惊吓:满树的雾凇,满草的雾凇,滿房子满地满天空的雾凇。路面每一寸又都被积雪盖满,哪里都白得不似人间。
行到半路,停车揪着雪草跳下路旁的深沟。沟里种着白杨树,太阳已出,仰头只见湛蓝的天空映着银白的树头,一阵风擦着鼻头微微地吹过,就有一小片一小片的雪往下飘落。朋友使坏,一脚踏在树身上,细雪如银沙,哗哗啦啦地撒下。
沟那边是一大片果树园。满地的白雪未經人的踩踏,尚且是小动物的天下。一棵树被绕着圈踩上了五瓣梅花,不晓得是哪个干的。顺着脚印研究半天,却只见来路,未见去路,它是只鸟,长翅膀飞了吗?可是哪只鸟长这样胖墩墩的小爪?
果树的枝子又是一番模样,盘屈翻卷,往这里伸一下,往那里伸一下,冲这个捣一拳,冲那个捣一拳,很嚣张。
读过许多树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都是生发着碧叶的树。叶子是枝子穿的衣裳,光看衣裳,就忘了被包裹的枝子长什么模样。银杏叶如小扇,银杏的枝子什么模样?杨树叶如手掌,杨树的枝子什么模样?去大连博物馆,那里的松树庞大的一蓬蓬一丛丛,像西方贵妇用鲸鱼骨活活撑起来的庞大的裙撑,里头的枝子什么模样?
冬日万叶凋敝,枝子显露,若非雾凇层层渲染得好看,怕是谁也没兴趣把树枝多看上几眼。可是放眼远望,看的还是雾凇啊,哪怕是一种临时拉扯来的盛大繁华,好看的东西谁不爱看?
山枯水瘦,终不如碧水青山叫人心暖。
数日后从异地回返,满地雪已化尽,雾凇也没了,土地裸露出苍黄,草与叶也都凋落殆尽,唯余草骨与枯枝,真是图穷匕首见。
原来落尽了叶子的杨树是这个样子,一根根树枝既不攒三,亦不聚五,只在各自的位置上,用细细的枝尖沉默地指向天空,整棵树看起来像一个五指指尖向着天空并拢的手掌,很符合一种叫作“分形几何学”的论点。所谓的分形几何学,好比说随便找一棵树,仔细看一下它的哪一个枝枝杈杈,就会发现它和整棵树很像,甚至分杈的比例和位置也跟树分杈的比例和位置一样。那分杈的分杈的分杈呢?还是那样。叶梗和叶脉呢?还是那样……无穷无尽的自我仿效。这种理论怕是只能在碧叶凋尽的时候才能水落石出,否则树披着一身繁华,眼睛怎么能看得清?本质从来都是寒瘦的,需要去尽雕饰,方显出是它。
就在这时,竟见一片杨树林,可煞奇怪,每棵树有那么多细枝子,竟都有那么一两根枝子上,每枝顶一片叶子。真的只一片叶子,却零零落落地在寒风里抱着枝头摇摇摆摆,像一只只小鸟,伶仃的细脚踩着细细的枯枝,唱着人耳听不到的细细碎碎的歌子。
而这一丛丛枝子,又抱紧了树的身子,像是一具完整的鱼的骨架,直直地竖向天空。
叶鸟鱼枝,天下竟有这般普通又奇妙的景致。风一大就看不见,因为叶子就全被吹落了;雪一大就看不见,因为眼睛只肯看见白雪;春日看不见,因为所有叶子都冒了出来抢戏;夏日看不见,因为叶子把树头裹得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盛妆严饰;秋日看不见,因为虽然北风吹,但叶子们拼了命地紧抱树枝;冬日也不是时时刻刻看得见,因为人心多忧乱,看见也是看不见。屋里看不见,楼厦纷立的所在看不见,唯有在北方的寥落阔大的田野,且这一时心是静的,天地万物皆静,风声也静,天地间有一种佛陀垂目的无悲无喜,它便肯教人看见了。
一霎一时也成了一生一世。
留留板
@琢磨先生:看上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区,于是拼命攒钱,终于拥有了一套心仪的房子。可是多年住下来,在小区里闲逛的时间没几次,匆匆回家又匆匆离开。哪怕是在家的时候,也是躲在书房里看书,或者是趴在电脑前上网,甚至都没有想过要打开窗户看一眼外面的风景。突然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东西你不去享受就不可能拥有。
@龙应台:我喜欢走路,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个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要真正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原名闫荣霞,《读者》签约作家。她的文字时而温婉纯净,如与桃花相映的江南女子;时而磅礴大气,尽显王者之风。看凉月满天的文字,无论是写他人还是自己、世事还是意趣,情感是奔涌的,但似乎是暗流;时空不断变换,但总归于平静。她总是以一个冷静的叙事者的角度,剖析、描画、热爱着这个世界和人们。文如其人,她做人的风格亦是如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际云卷云舒。
前几天下了两场雪。也不是林冲上梁山时节,那般纷纷扬扬往下卷,也不似撒盐,也不似柳絮因风起,也不似燕山雪花大如席。倒像是谁家的棉花被耐耐心心撕得细细匀匀,被细风吹得打滚翻身,狼狼狈狈往下跌。
哪晓得两天过后,就积得尺来深了!
早起朋友送我去火车站,出门就被惊吓:满树的雾凇,满草的雾凇,滿房子满地满天空的雾凇。路面每一寸又都被积雪盖满,哪里都白得不似人间。
行到半路,停车揪着雪草跳下路旁的深沟。沟里种着白杨树,太阳已出,仰头只见湛蓝的天空映着银白的树头,一阵风擦着鼻头微微地吹过,就有一小片一小片的雪往下飘落。朋友使坏,一脚踏在树身上,细雪如银沙,哗哗啦啦地撒下。
沟那边是一大片果树园。满地的白雪未經人的踩踏,尚且是小动物的天下。一棵树被绕着圈踩上了五瓣梅花,不晓得是哪个干的。顺着脚印研究半天,却只见来路,未见去路,它是只鸟,长翅膀飞了吗?可是哪只鸟长这样胖墩墩的小爪?
果树的枝子又是一番模样,盘屈翻卷,往这里伸一下,往那里伸一下,冲这个捣一拳,冲那个捣一拳,很嚣张。
读过许多树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都是生发着碧叶的树。叶子是枝子穿的衣裳,光看衣裳,就忘了被包裹的枝子长什么模样。银杏叶如小扇,银杏的枝子什么模样?杨树叶如手掌,杨树的枝子什么模样?去大连博物馆,那里的松树庞大的一蓬蓬一丛丛,像西方贵妇用鲸鱼骨活活撑起来的庞大的裙撑,里头的枝子什么模样?
冬日万叶凋敝,枝子显露,若非雾凇层层渲染得好看,怕是谁也没兴趣把树枝多看上几眼。可是放眼远望,看的还是雾凇啊,哪怕是一种临时拉扯来的盛大繁华,好看的东西谁不爱看?
山枯水瘦,终不如碧水青山叫人心暖。
数日后从异地回返,满地雪已化尽,雾凇也没了,土地裸露出苍黄,草与叶也都凋落殆尽,唯余草骨与枯枝,真是图穷匕首见。
原来落尽了叶子的杨树是这个样子,一根根树枝既不攒三,亦不聚五,只在各自的位置上,用细细的枝尖沉默地指向天空,整棵树看起来像一个五指指尖向着天空并拢的手掌,很符合一种叫作“分形几何学”的论点。所谓的分形几何学,好比说随便找一棵树,仔细看一下它的哪一个枝枝杈杈,就会发现它和整棵树很像,甚至分杈的比例和位置也跟树分杈的比例和位置一样。那分杈的分杈的分杈呢?还是那样。叶梗和叶脉呢?还是那样……无穷无尽的自我仿效。这种理论怕是只能在碧叶凋尽的时候才能水落石出,否则树披着一身繁华,眼睛怎么能看得清?本质从来都是寒瘦的,需要去尽雕饰,方显出是它。
就在这时,竟见一片杨树林,可煞奇怪,每棵树有那么多细枝子,竟都有那么一两根枝子上,每枝顶一片叶子。真的只一片叶子,却零零落落地在寒风里抱着枝头摇摇摆摆,像一只只小鸟,伶仃的细脚踩着细细的枯枝,唱着人耳听不到的细细碎碎的歌子。
而这一丛丛枝子,又抱紧了树的身子,像是一具完整的鱼的骨架,直直地竖向天空。
叶鸟鱼枝,天下竟有这般普通又奇妙的景致。风一大就看不见,因为叶子就全被吹落了;雪一大就看不见,因为眼睛只肯看见白雪;春日看不见,因为所有叶子都冒了出来抢戏;夏日看不见,因为叶子把树头裹得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盛妆严饰;秋日看不见,因为虽然北风吹,但叶子们拼了命地紧抱树枝;冬日也不是时时刻刻看得见,因为人心多忧乱,看见也是看不见。屋里看不见,楼厦纷立的所在看不见,唯有在北方的寥落阔大的田野,且这一时心是静的,天地万物皆静,风声也静,天地间有一种佛陀垂目的无悲无喜,它便肯教人看见了。
一霎一时也成了一生一世。
留留板
@琢磨先生:看上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区,于是拼命攒钱,终于拥有了一套心仪的房子。可是多年住下来,在小区里闲逛的时间没几次,匆匆回家又匆匆离开。哪怕是在家的时候,也是躲在书房里看书,或者是趴在电脑前上网,甚至都没有想过要打开窗户看一眼外面的风景。突然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东西你不去享受就不可能拥有。
@龙应台:我喜欢走路,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个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要真正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