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内容时,有一个成绩中偏上的学生给我一点启示:他理论全部掌握,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不起来,比如问“共需要多大的木板”,他不知道是求面积。事后,我反复琢磨“如何将生活数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让生活赋予数学的活力与灵性。现就“生活数学”如何渗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诚望同仁不吝指正。
一、“生活数学”渗透数学课堂教学重要意义
将“生活数学”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如下意义:
(一)生活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增强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出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学习情境。
(二)生活数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摇篮。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可创设这样的情景:现在正是春天,如果老师请同学们组织春游活动,事先你们会考虑到哪些相关的问题。学生纷纷回答出:去哪儿,走哪条路线,组织哪些活动,去多少人等问题。接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春游中的几个数学问题。首先来关注“去多少人”这个问题。整节课通过研究春游中的一个个数学问题,使学生自觉产生求知的需要。
(三)生活数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石。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先出这样一道生活问题:爸爸去外地打工,小军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盼着爸爸快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军一共数了多少天?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就要结合年,月,日的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生活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虑识和实践能力的天地。现实生活是实践活动的丰富源泉,而实践活动是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的求异,求新思维。例如到某一风景点游玩,景区门票:“成每人30元,学生打七折,I0人团体票200元。有3名教师和54名学生去游玩,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这一活动内容,学生必须先设计好不同的买票方案,然后比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最后获得的仅是最佳方案,还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积极将“生活数学”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实践中
如何将“生活数学”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
(一)在问题的引入上下功夫。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和旅游景点,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知道了咱们三峡库区风景秀丽,老师对三峡旅游特别感兴趣,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当向导,我们一起去游览三峡,同学们愿意吗?出门旅游,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学生有的说带食物,有的说要考虑怎样去,有的说要考虑旅游的人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人,物品,乘车,购票等四个问题。然后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展开连乘应用题的教学。联系当地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长江三峡一事,引入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概括出人数,物品,乘车,购票等在旅游中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即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旬标,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在例题的选择上下功夫。在现形的教材中,许多事例都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学起来就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适当改换有关教材,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离得更近,这样数学的学习就有了新鲜感,亲切感。如课本例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教学时,可以把例题改换成到小商店购物,用钱找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上例的解题思路。再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课前先让学生到市场调查一下某种食品各成分之间的比,课上让学生汇报,当学生说到奶茶中奶与茶的比是3比7时,教师便说:如果要配制420克的奶茶,需要奶和茶各多少克?师生围绕此题展开讨论,兴趣盎然。这样就把教材中缺乏生活气息的例题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在练习的设计上下功夫。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的练习时,教师安排这样一个视听故事:阿凡提赶羊。
巴依老爷买回来一群羊,巴依老爷说:阿凡提,快把新买的羊,赶到羊圈里去。阿凡提说:好的,老爷。阿九提又说:老爷,围墙外的这个长方形羊圈太小了。巴依老爷说:什么,太小了?你不把羊全部赶进去,你的工钱就别拿了,要不你自己花钱买些材料,把羊圈围大些。阿凡提把长10米,宽6米的长方形羊圈改围成了正方形。阿凡提纳闷:咦!怎么还嫌小?同样的材科,围成的是正方形,羊圈的面积不是大了吗?这时候翁师提问:阿凡提该怎么办呢?学生做出“把羊圈改围成圆形”的回答后教师追问:为什么?再组织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羊圈的面积、估算圆形羊圈的半径,算一算它的面积。教师让学生比较计算结果。验证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圆形的面积最大。那么最后阿凡提怎么办呢:再听故事:阿凡提说:哈哈:我没花一分前去买材料!聪明的阿凡提,运用数学知识,终于把羊全部赶进了羊圈。教师再问:如果羊圈改围成了圆形,还嫌小,又该怎么办呢?在学生提出一些设想方案之后,教师留疑:怎么围面积更大呢?还有没有其它办法?请大家课后研究。选取生活化的内容,采用生活故事的呈现形式,将题目加工改造成啊凡提赶羊的故事题,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包装”让学生耳目一新,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题目变得鲜活,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了学生的创新: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新发现,新见解,提出新问题,新设想。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孩子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内容时,有一个成绩中偏上的学生给我一点启示:他理论全部掌握,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不起来,比如问“共需要多大的木板”,他不知道是求面积。事后,我反复琢磨“如何将生活数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让生活赋予数学的活力与灵性。现就“生活数学”如何渗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诚望同仁不吝指正。
一、“生活数学”渗透数学课堂教学重要意义
将“生活数学”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如下意义:
(一)生活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增强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出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学习情境。
(二)生活数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摇篮。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可创设这样的情景:现在正是春天,如果老师请同学们组织春游活动,事先你们会考虑到哪些相关的问题。学生纷纷回答出:去哪儿,走哪条路线,组织哪些活动,去多少人等问题。接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春游中的几个数学问题。首先来关注“去多少人”这个问题。整节课通过研究春游中的一个个数学问题,使学生自觉产生求知的需要。
(三)生活数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石。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先出这样一道生活问题:爸爸去外地打工,小军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盼着爸爸快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军一共数了多少天?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就要结合年,月,日的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生活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虑识和实践能力的天地。现实生活是实践活动的丰富源泉,而实践活动是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的求异,求新思维。例如到某一风景点游玩,景区门票:“成每人30元,学生打七折,I0人团体票200元。有3名教师和54名学生去游玩,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这一活动内容,学生必须先设计好不同的买票方案,然后比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最后获得的仅是最佳方案,还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积极将“生活数学”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实践中
如何将“生活数学”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
(一)在问题的引入上下功夫。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和旅游景点,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知道了咱们三峡库区风景秀丽,老师对三峡旅游特别感兴趣,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当向导,我们一起去游览三峡,同学们愿意吗?出门旅游,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学生有的说带食物,有的说要考虑怎样去,有的说要考虑旅游的人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人,物品,乘车,购票等四个问题。然后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展开连乘应用题的教学。联系当地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长江三峡一事,引入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概括出人数,物品,乘车,购票等在旅游中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即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旬标,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在例题的选择上下功夫。在现形的教材中,许多事例都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学起来就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适当改换有关教材,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离得更近,这样数学的学习就有了新鲜感,亲切感。如课本例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教学时,可以把例题改换成到小商店购物,用钱找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上例的解题思路。再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课前先让学生到市场调查一下某种食品各成分之间的比,课上让学生汇报,当学生说到奶茶中奶与茶的比是3比7时,教师便说:如果要配制420克的奶茶,需要奶和茶各多少克?师生围绕此题展开讨论,兴趣盎然。这样就把教材中缺乏生活气息的例题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在练习的设计上下功夫。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的练习时,教师安排这样一个视听故事:阿凡提赶羊。
巴依老爷买回来一群羊,巴依老爷说:阿凡提,快把新买的羊,赶到羊圈里去。阿凡提说:好的,老爷。阿九提又说:老爷,围墙外的这个长方形羊圈太小了。巴依老爷说:什么,太小了?你不把羊全部赶进去,你的工钱就别拿了,要不你自己花钱买些材料,把羊圈围大些。阿凡提把长10米,宽6米的长方形羊圈改围成了正方形。阿凡提纳闷:咦!怎么还嫌小?同样的材科,围成的是正方形,羊圈的面积不是大了吗?这时候翁师提问:阿凡提该怎么办呢?学生做出“把羊圈改围成圆形”的回答后教师追问:为什么?再组织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羊圈的面积、估算圆形羊圈的半径,算一算它的面积。教师让学生比较计算结果。验证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圆形的面积最大。那么最后阿凡提怎么办呢:再听故事:阿凡提说:哈哈:我没花一分前去买材料!聪明的阿凡提,运用数学知识,终于把羊全部赶进了羊圈。教师再问:如果羊圈改围成了圆形,还嫌小,又该怎么办呢?在学生提出一些设想方案之后,教师留疑:怎么围面积更大呢?还有没有其它办法?请大家课后研究。选取生活化的内容,采用生活故事的呈现形式,将题目加工改造成啊凡提赶羊的故事题,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包装”让学生耳目一新,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题目变得鲜活,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了学生的创新: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新发现,新见解,提出新问题,新设想。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孩子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