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广东省召开全省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视频会议,总结了全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为经评审认定的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授牌。广东省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既包括了农牧业生产基地,也包括了省巾帼创业基地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广东省农业厅厅长、省委农办主任郑伟仪就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菜篮子”基地工作作了讲话。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全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郑伟仪在会上说,“菜篮子”工程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两头都是民生。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省政府成立了以邓海光副省长为召集人,省农业、海洋渔业、发展改革、经贸信息、财政、卫生、环保、物价、统计、质监、工商、供销社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今年省政府把推进300个省级“菜篮子”基地建设,列为省政府重大民生实事之一,并明确由邓海光副省长牵头负责,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广东省农业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建设300家“菜篮子”基地作为全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成立了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统筹谋划,整合资金资源,扎实推进落实,省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促进了“菜篮子”基地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印发了全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制订了《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认定与监测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菜篮子”基地申报认定工作,协调落实了扶持资金。全省各地按照省的部署,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分别成立了“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和工作协调机构,制定“菜篮子”考核办法,设立市级“菜篮子”工程专项资金,积极创建“菜篮子”基地,提升“菜篮子”生产能力,全方位推进了“菜篮子” 工程建设。
全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年完成“十二五”任务的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创建了一批起示范带动和支撑保障作用的“菜篮子”基地。按照广东省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省农业厅会同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去年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今年组织开展了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上半年,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前提下,按照省级“菜篮子”基地认定方案和标准要求,认真组织专家审核评议,向社会公示,征求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后,确定公布了152个省级“菜篮子”基地和172个省级“菜篮子”培育基地名单。下半年,省农业厅加大推进力度,又组织认定了148家“菜篮子”基地和91家培育对象。至此,全年共认定省级“菜篮子”基地300家、培育对象131家。300家省级基地中,126个蔬菜基地菜地面积28.3万亩,占全省常年菜地面积4.3%,占全省500亩以上规模菜场菜地面积的39.8%;70个生猪基地年出栏量329万头,占全省生猪年出栏量的8.8%,占全省3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年出栏量的54.5%。各地也结合实际,组织认定了一批市、县级的“菜篮子”基地。全省形成了统筹规划、分级培育、共同创建、整体推进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局面,初步建成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管理好的“菜篮子”基地群,成为保障广东省“菜篮子”产品供应的骨干力量,示范引领全省“菜篮子”产品向生产高标准方向发展。
(二)加大了对“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资金扶持。为加快 “菜篮子”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实现建设目标任务,省农业厅统筹了中央和省项目资金约1亿元用于扶持“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对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予以全覆盖扶持。目前,相关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中。各市、县政府也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菜篮子”工程建设。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市政府设立了“菜篮子”工程专项资金。据统计,各市共安排“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7.2亿元,其中,广州2.8亿元,深圳2.3亿元,东莞3300万元,珠海1500万元。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大大加快了“菜篮子”工程建设进程,提升了建设效率和水平。
(三)加强“菜篮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各级通过规划指导,项目引路,资金扶持,大力推进“菜篮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菜篮子”基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和均衡供给保障能力。种植类基地重点完善了温室大棚、节水灌溉、植保器械等设施设备;养殖类基地重点完善养殖栏舍、风机、水帘、控温装置和鱼塘增氧、自动饲喂等设施设备。支持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推广电子生产档案,逐步实现产品可溯源。支持基地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产品宣传和促销活动,促进产销对接、产销互信。支持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出场检测、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广州、佛山、东莞、韶关等15个地市建立了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广州市全年抽检农产品样本超过140万份,中山市年检农产品超过65万份。全省有15个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与追溯制度,佛山市率先采用二维码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追溯。
(四)建立“菜篮子”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省建立了包括省、市、县农业部门和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多层次信息监测体系,不断扩大农产品信息采集的品种和范围,逐步实现市、县农业部门定期有报、企业(基地)每月有报、批发市场工作站每周有报,及时反映各地农产品生产、流通和供应情况。创新信息监测预警方式,提高对紧急事件应急信息监测效率。今年4月份以来,H7N9禽流感事件对广东省家禽业造成严重冲击,为及时掌握H7N9禽流感疫情对畜禽业和基地的影响,广东省农业厅组织全省21个地级市农牧部门开展了畜禽业市场运行情况和重点畜禽养殖场生产情况监测工作,形成每周一报的应急监测机制。各市、县认真执行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有关要求,广州、深圳等 9个地市制定了价格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制度。各级通过信息网站、新闻媒体、市场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菜篮子”产品价格信息,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为调节生产、调剂供应、平稳“菜篮子”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认清形势,强化措施,进一步提升“菜篮子”基地建设水平。
郑伟仪说,虽然“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省“菜篮子”工程建设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一是“菜篮子”生产总量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仍有差距。“菜篮子”工程关系到全省1.05亿人口的农产品消费安全以及港澳地区70%鲜活农产品的稳定供应。随着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是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菜篮子”产品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菜篮子”生产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菜篮子”基地抗灾能力普遍较差,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较弱与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较高仍是较为突出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巩固和提高“菜篮子”基地建设水平,动态发展一批以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科技化支撑、信息化服务为特征的高标准“菜篮子”基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菜篮子”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菜篮子”产品结构性、季节性短缺与稳定物价、均衡供给的要求仍有差距。我省“菜篮子”产品生产区域上发展不平衡,部分城市和地区自给率较低,外源依存度比较高;一些地方在 “菜篮子”生产发展规划上忽略了结构多样性,造成产品单一,集中上市;加上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市场波动、灾害天气等影响,“菜篮子”产品供应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稳定性,结构性、季节性短缺特点明显,导致“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重点“菜篮子”基地,逐步形成“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的骨干力量,通过市场信息预警,引导重点基地合理安排生产,均衡上市供应,促进“菜篮子”产品市场价格稳定。三是“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仍有差距。分散经营的“菜篮子”生产,难以实行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管,目前 “买全国、卖全国”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大格局,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质量安全管理的难度,往往容易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建设规模化“菜篮子”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实现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的有效监控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保障“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压力和日益严格的质量安全要求,“菜篮子”工程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省政府把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列为重大民生实事,这是广东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成果,强化“菜篮子”基地建设,把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郑伟仪强调抓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菜篮子”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需要统一组织,统筹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实行严格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各级政府要抓好3件事:一是稳生产、保自给,建设“菜园子”;二是活流通、保供应,管好“菜摊子”;三是能应急、保安全,抓好“菜篮子”。最近,国务院正在研究开展对各省、市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全省各级要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部署和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了“菜篮子”工程建设整体协调、高效推进。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做好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合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要做好农业部门内部的统筹协调,统筹种植业、畜牧兽医、农机、科教、质量安全、经管、农经组织等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科学调配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确保实现建设目标任务。
(二)加强规划把关,提升建设水平。今年广东省认定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已经统筹安排落实了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省级基地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安全监控,实现网络化生产监控和信息监测,提升基地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重点、整体提升”的原则,努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打造“菜篮子”基地品牌,建成全省“菜篮子”生产的样板,真正发挥生产上示范引领、供应上支撑保障的作用,促进“菜篮子”产业良性发展。各市、县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省级“菜篮子”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确保巩固提高省级基地建设水平。同时要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资源,加大培育力度,建设一批市、县级“菜篮子”基地,构建当地完善的“菜篮子”生产供应体系,搞好“菜篮子”流通,为全省“菜篮子”生产供应发挥调剂补充作用。
(三)加强信息监测,实行动态管理。要积极开展“菜篮子”生产信息动态监测,建设和完善省级“菜篮子”基地监测预警体系,在重点“菜篮子”基地建立信息监测站(点),配备信息员,开展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反映“菜篮子”生产和市场供求、产品价格情况。广东省农业厅将结合农业信息工程项目的实施,对重点“菜篮子”基地部署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基地监测节点与省级监控中心的网络化对接,达到对基地生产情况的实时监控。通过全面及时的信息动态监测,对全省“菜篮子”生产进行高效的生产调度与指挥,推动“菜篮子”产业协调发展。“菜篮子”基地容易受自然灾害破坏,也会受市场波动和经营不善影响而萎缩,因此,对省级“菜篮子”基地要实行动态管理。省农业厅将对省级“菜篮子”基地和培育对象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考核监测,建立淘汰和晋升机制,促进“菜篮子”基地健康发展。
(四)加强督促检查,做好服务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菜篮子”基地的管理与服务,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提高项目实施绩效。要按照省级“菜篮子”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基地建设工作实行督导制度,加强对基地生产、经营、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抓好“菜篮子”基地建设培训,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组织开展生产关键技术、质量安全、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菜篮子”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水平。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全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郑伟仪在会上说,“菜篮子”工程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两头都是民生。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省政府成立了以邓海光副省长为召集人,省农业、海洋渔业、发展改革、经贸信息、财政、卫生、环保、物价、统计、质监、工商、供销社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今年省政府把推进300个省级“菜篮子”基地建设,列为省政府重大民生实事之一,并明确由邓海光副省长牵头负责,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广东省农业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建设300家“菜篮子”基地作为全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成立了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统筹谋划,整合资金资源,扎实推进落实,省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促进了“菜篮子”基地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印发了全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制订了《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认定与监测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菜篮子”基地申报认定工作,协调落实了扶持资金。全省各地按照省的部署,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分别成立了“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和工作协调机构,制定“菜篮子”考核办法,设立市级“菜篮子”工程专项资金,积极创建“菜篮子”基地,提升“菜篮子”生产能力,全方位推进了“菜篮子” 工程建设。
全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年完成“十二五”任务的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创建了一批起示范带动和支撑保障作用的“菜篮子”基地。按照广东省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省农业厅会同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去年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今年组织开展了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上半年,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前提下,按照省级“菜篮子”基地认定方案和标准要求,认真组织专家审核评议,向社会公示,征求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后,确定公布了152个省级“菜篮子”基地和172个省级“菜篮子”培育基地名单。下半年,省农业厅加大推进力度,又组织认定了148家“菜篮子”基地和91家培育对象。至此,全年共认定省级“菜篮子”基地300家、培育对象131家。300家省级基地中,126个蔬菜基地菜地面积28.3万亩,占全省常年菜地面积4.3%,占全省500亩以上规模菜场菜地面积的39.8%;70个生猪基地年出栏量329万头,占全省生猪年出栏量的8.8%,占全省3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年出栏量的54.5%。各地也结合实际,组织认定了一批市、县级的“菜篮子”基地。全省形成了统筹规划、分级培育、共同创建、整体推进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局面,初步建成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管理好的“菜篮子”基地群,成为保障广东省“菜篮子”产品供应的骨干力量,示范引领全省“菜篮子”产品向生产高标准方向发展。
(二)加大了对“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资金扶持。为加快 “菜篮子”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实现建设目标任务,省农业厅统筹了中央和省项目资金约1亿元用于扶持“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对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予以全覆盖扶持。目前,相关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中。各市、县政府也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菜篮子”工程建设。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市政府设立了“菜篮子”工程专项资金。据统计,各市共安排“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7.2亿元,其中,广州2.8亿元,深圳2.3亿元,东莞3300万元,珠海1500万元。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大大加快了“菜篮子”工程建设进程,提升了建设效率和水平。
(三)加强“菜篮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各级通过规划指导,项目引路,资金扶持,大力推进“菜篮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菜篮子”基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和均衡供给保障能力。种植类基地重点完善了温室大棚、节水灌溉、植保器械等设施设备;养殖类基地重点完善养殖栏舍、风机、水帘、控温装置和鱼塘增氧、自动饲喂等设施设备。支持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推广电子生产档案,逐步实现产品可溯源。支持基地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产品宣传和促销活动,促进产销对接、产销互信。支持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出场检测、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广州、佛山、东莞、韶关等15个地市建立了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广州市全年抽检农产品样本超过140万份,中山市年检农产品超过65万份。全省有15个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与追溯制度,佛山市率先采用二维码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追溯。
(四)建立“菜篮子”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省建立了包括省、市、县农业部门和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多层次信息监测体系,不断扩大农产品信息采集的品种和范围,逐步实现市、县农业部门定期有报、企业(基地)每月有报、批发市场工作站每周有报,及时反映各地农产品生产、流通和供应情况。创新信息监测预警方式,提高对紧急事件应急信息监测效率。今年4月份以来,H7N9禽流感事件对广东省家禽业造成严重冲击,为及时掌握H7N9禽流感疫情对畜禽业和基地的影响,广东省农业厅组织全省21个地级市农牧部门开展了畜禽业市场运行情况和重点畜禽养殖场生产情况监测工作,形成每周一报的应急监测机制。各市、县认真执行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有关要求,广州、深圳等 9个地市制定了价格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制度。各级通过信息网站、新闻媒体、市场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菜篮子”产品价格信息,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为调节生产、调剂供应、平稳“菜篮子”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认清形势,强化措施,进一步提升“菜篮子”基地建设水平。
郑伟仪说,虽然“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省“菜篮子”工程建设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一是“菜篮子”生产总量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仍有差距。“菜篮子”工程关系到全省1.05亿人口的农产品消费安全以及港澳地区70%鲜活农产品的稳定供应。随着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是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菜篮子”产品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菜篮子”生产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菜篮子”基地抗灾能力普遍较差,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较弱与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较高仍是较为突出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巩固和提高“菜篮子”基地建设水平,动态发展一批以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科技化支撑、信息化服务为特征的高标准“菜篮子”基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菜篮子”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菜篮子”产品结构性、季节性短缺与稳定物价、均衡供给的要求仍有差距。我省“菜篮子”产品生产区域上发展不平衡,部分城市和地区自给率较低,外源依存度比较高;一些地方在 “菜篮子”生产发展规划上忽略了结构多样性,造成产品单一,集中上市;加上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市场波动、灾害天气等影响,“菜篮子”产品供应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稳定性,结构性、季节性短缺特点明显,导致“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重点“菜篮子”基地,逐步形成“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的骨干力量,通过市场信息预警,引导重点基地合理安排生产,均衡上市供应,促进“菜篮子”产品市场价格稳定。三是“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仍有差距。分散经营的“菜篮子”生产,难以实行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管,目前 “买全国、卖全国”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大格局,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质量安全管理的难度,往往容易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建设规模化“菜篮子”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实现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的有效监控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保障“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压力和日益严格的质量安全要求,“菜篮子”工程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省政府把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列为重大民生实事,这是广东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成果,强化“菜篮子”基地建设,把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郑伟仪强调抓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菜篮子”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需要统一组织,统筹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实行严格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各级政府要抓好3件事:一是稳生产、保自给,建设“菜园子”;二是活流通、保供应,管好“菜摊子”;三是能应急、保安全,抓好“菜篮子”。最近,国务院正在研究开展对各省、市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全省各级要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部署和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了“菜篮子”工程建设整体协调、高效推进。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做好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合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要做好农业部门内部的统筹协调,统筹种植业、畜牧兽医、农机、科教、质量安全、经管、农经组织等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科学调配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确保实现建设目标任务。
(二)加强规划把关,提升建设水平。今年广东省认定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已经统筹安排落实了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省级基地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安全监控,实现网络化生产监控和信息监测,提升基地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重点、整体提升”的原则,努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打造“菜篮子”基地品牌,建成全省“菜篮子”生产的样板,真正发挥生产上示范引领、供应上支撑保障的作用,促进“菜篮子”产业良性发展。各市、县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省级“菜篮子”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确保巩固提高省级基地建设水平。同时要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资源,加大培育力度,建设一批市、县级“菜篮子”基地,构建当地完善的“菜篮子”生产供应体系,搞好“菜篮子”流通,为全省“菜篮子”生产供应发挥调剂补充作用。
(三)加强信息监测,实行动态管理。要积极开展“菜篮子”生产信息动态监测,建设和完善省级“菜篮子”基地监测预警体系,在重点“菜篮子”基地建立信息监测站(点),配备信息员,开展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反映“菜篮子”生产和市场供求、产品价格情况。广东省农业厅将结合农业信息工程项目的实施,对重点“菜篮子”基地部署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基地监测节点与省级监控中心的网络化对接,达到对基地生产情况的实时监控。通过全面及时的信息动态监测,对全省“菜篮子”生产进行高效的生产调度与指挥,推动“菜篮子”产业协调发展。“菜篮子”基地容易受自然灾害破坏,也会受市场波动和经营不善影响而萎缩,因此,对省级“菜篮子”基地要实行动态管理。省农业厅将对省级“菜篮子”基地和培育对象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考核监测,建立淘汰和晋升机制,促进“菜篮子”基地健康发展。
(四)加强督促检查,做好服务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菜篮子”基地的管理与服务,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提高项目实施绩效。要按照省级“菜篮子”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基地建设工作实行督导制度,加强对基地生产、经营、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抓好“菜篮子”基地建设培训,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组织开展生产关键技术、质量安全、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菜篮子”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