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如一条奔腾的河流,缓缓向我们走来,它孕育着时间的长度,也沉淀着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和浓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的积淀,更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经典。除了其意蕴无穷外,还包含着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天文、地理、音乐、律算、星宿、地域、服饰、饮食文化等等。既能让学生从文学的源头汲取到纯净的文学之水,也能让学生在古诗词中感受美妙无穷的古典文化,知晓古人的生活和思想。一句句诗,一个个典故,一幅幅画面,都能真切地感受都经典之美。每一个高中生都应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孩子,都应该是富有书香的孩子,都应该在浮躁的今天找到让精神和性情都安静下来力量。所以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学,更是成为笃定的信仰和精神的力量。
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呢?
高中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主要依靠人教版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这两个版本的相互配合使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教学和操作中,看似美妙的古典文学,在理解和讲授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如下:
1.高中生的文言基础知识匮乏
字词理解有困难,不能很好地读懂意思;表达能力欠缺,将自己的理解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缺乏联想思维,进入意境较难;对基本手法掌握不好,分析不出其效果;尤其以后两种最为明显。学生只停留于翻译背诵的层面上,而缺少对古诗文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作业任务非常繁重,这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欣赏诗歌,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就显得薄弱甚至很贫瘠。
2.课堂教授的知识面很窄,一切以考试成绩为导向。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忽略形象思维的发展,表现为注重对作品内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而缺乏对语言情味、意蕴的挖掘,对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及对作品情感因素、审美因素的体味。文化底蕴的迅速流失,使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有文化艺术性的古典诗词变得枯燥无味,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改进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打开古典诗歌的钥匙。通过一首首文学作品,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于山水的舒适和美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和率真;杜甫在忧国忧民中的呼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气磅礴;抑或是曹操“舳舻千里,旌旗碧空”的豪迈。让学生感受到,每一种感情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要把古人的每一种感情甚至几种复杂的感情,立足于每一句诗和每一首诗中静静回味。诗歌的情感才能有释放的情感,学生的知识才不仅仅是教师口中干巴巴的知识点识记,而是内心腾升出来的兴趣,任何一种感受,缓缓而来,浸入心田,有理有据,理想旷远,内心充实。
教给学生鉴赏理论知识。
2.无规矩不成方圆,鉴赏诗词要得“法”
高中生鉴赏古典诗歌能力的提高,一定要有丰厚的诗歌鉴赏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如果没有相当丰厚的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基础的话,就根本谈不上鉴赏实践的开展了。注意引导学生从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情感、种类、表达技巧、意象、意境等方面,给学生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在具体进行鉴赏实践的时候才不至于说外行话,学生的鉴赏实践也才能够走上较为正规的鉴赏轨道。以下面几个例子做讲解:
A.知人论世,了解诗词人文背景
诗词鉴赏的核心就是辨词析句、领会作者的感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词中的人、事、物或景,无一不是作者喜怒哀乐和思想主张的曲折描述。学生对诗词作者人物背景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可成为学生评析诗词、领会思想的“金钥匙”。
B.抓意象品意境,准确提取诗词主旨
诗词鉴赏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意境中品味词、句的能力。诗中的词、句只有在统一的诗境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这也是诗词教学与传统审美观教育的重要结合点。诗歌意境的把握的基础就是意象,赏析时应该将一个个跳跃的意象还原成一幅流畅完整画面,从而还原作者笔下的场景、生活、情感。而这恰恰是教师教学所欠缺的,直接导致学生的思维的碎片化,表达的断续化。因此,教学时应该把意象的品读作为重点。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生古典诗词的学习,既有提高语文成绩的紧迫性,同时又有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使命感。但无论如何,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快速找到学生的问题,又要不遗余力、耐心細致的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轻松快乐地学习。
作者简介:弓正娟(1984-),女,山西省寿阳人,民族:汉,职称:中教二级。学历: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
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呢?
高中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主要依靠人教版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这两个版本的相互配合使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教学和操作中,看似美妙的古典文学,在理解和讲授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如下:
1.高中生的文言基础知识匮乏
字词理解有困难,不能很好地读懂意思;表达能力欠缺,将自己的理解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缺乏联想思维,进入意境较难;对基本手法掌握不好,分析不出其效果;尤其以后两种最为明显。学生只停留于翻译背诵的层面上,而缺少对古诗文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作业任务非常繁重,这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欣赏诗歌,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就显得薄弱甚至很贫瘠。
2.课堂教授的知识面很窄,一切以考试成绩为导向。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忽略形象思维的发展,表现为注重对作品内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而缺乏对语言情味、意蕴的挖掘,对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及对作品情感因素、审美因素的体味。文化底蕴的迅速流失,使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有文化艺术性的古典诗词变得枯燥无味,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改进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打开古典诗歌的钥匙。通过一首首文学作品,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于山水的舒适和美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和率真;杜甫在忧国忧民中的呼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气磅礴;抑或是曹操“舳舻千里,旌旗碧空”的豪迈。让学生感受到,每一种感情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要把古人的每一种感情甚至几种复杂的感情,立足于每一句诗和每一首诗中静静回味。诗歌的情感才能有释放的情感,学生的知识才不仅仅是教师口中干巴巴的知识点识记,而是内心腾升出来的兴趣,任何一种感受,缓缓而来,浸入心田,有理有据,理想旷远,内心充实。
教给学生鉴赏理论知识。
2.无规矩不成方圆,鉴赏诗词要得“法”
高中生鉴赏古典诗歌能力的提高,一定要有丰厚的诗歌鉴赏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如果没有相当丰厚的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基础的话,就根本谈不上鉴赏实践的开展了。注意引导学生从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情感、种类、表达技巧、意象、意境等方面,给学生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在具体进行鉴赏实践的时候才不至于说外行话,学生的鉴赏实践也才能够走上较为正规的鉴赏轨道。以下面几个例子做讲解:
A.知人论世,了解诗词人文背景
诗词鉴赏的核心就是辨词析句、领会作者的感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词中的人、事、物或景,无一不是作者喜怒哀乐和思想主张的曲折描述。学生对诗词作者人物背景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可成为学生评析诗词、领会思想的“金钥匙”。
B.抓意象品意境,准确提取诗词主旨
诗词鉴赏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意境中品味词、句的能力。诗中的词、句只有在统一的诗境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这也是诗词教学与传统审美观教育的重要结合点。诗歌意境的把握的基础就是意象,赏析时应该将一个个跳跃的意象还原成一幅流畅完整画面,从而还原作者笔下的场景、生活、情感。而这恰恰是教师教学所欠缺的,直接导致学生的思维的碎片化,表达的断续化。因此,教学时应该把意象的品读作为重点。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生古典诗词的学习,既有提高语文成绩的紧迫性,同时又有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使命感。但无论如何,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快速找到学生的问题,又要不遗余力、耐心細致的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轻松快乐地学习。
作者简介:弓正娟(1984-),女,山西省寿阳人,民族:汉,职称:中教二级。学历: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