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27日,在北京故宫一个偏僻的角落,几个年轻人在这里建起了另一座“故宫”。
它远看像售楼中心的建筑模型,走近看则像是乐高积木搭成的。无论是梁柱上的彩画还是飞檐走兽,都由一个个小方块堆起来。这是一个3D打印出的故宫模型,建造者是苏一峻和他的团队。
从2014年12月到2017年2月,苏一峻带着一个近120人的团队在一款电脑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中造了这座虚拟故宫。整个虚拟故宫由“一亿多个”方块构成,一个午门就用了100多万个方块。
这座“故宫”在真故宫中展出了10天左右,网友们纷纷为苏一峻点赞,但也有很多和他玩同款游戏的人把造故宫视为炫技。对苏一峻来说,这更像是一个从小的执念。
“用积木搭故宫”
苏一峻第一次看到3D打印出的故宫模型是在11月26日。差不多一个月前,他委托北京一家公司把自己造的虚拟故宫打印出来。拆开包装,眼前的故宫还只是一堆零部件,他“像玩积木一样把故宫搭了出来”。
苏一峻第一次进故宫是7岁。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出发前的那个晚上,他“兴奋得好像梦游,不停拍手”。
从广州坐上两天一夜的火车就到了北京,故宫是旅行的重头戏,可他们来得不巧。从2002年开始,故宫启动了百年大修计划。苏一峻看到的就是施工中的紫禁城,很多地方都是“闲人免进”。在回广州的路上,他的背包里装了好几本故宫图册,“拿回家翻来覆去地看”,甚至向父母扬言“要用积木搭一个故宫”。
2013年11月,在准备出国留学之余,他把时间都拿来玩造建筑的游戏,“保守估计一天要玩8个小时”。游戏中,苏一峻建造的第一个作品是以日本战国时代城堡天守阁为原型的日式城堡。那是他第一次看建筑结构图,发现它们就“像初中时玩的高达模型说明书,并不是很难”。
后来苏一峻又造了一座浅草寺,这座东京最古老的寺庙让苏一峻了解了中国建筑中特有的斗拱结构。
斗拱是木构架建筑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出现在建筑横梁和立柱之间。通过把方形的斗和拱形的栱多重交叉组合,可以把屋檐的重量传递到立柱上。浅草寺的斗拱仿制的是唐宋风格,数量少个头大,相比起来,之后的故宫建筑中斗拱数量多却个头小,作用也从受力需求更多转变为装饰需要。根据宫殿等级的不同,故宫会在斗拱下方画上不同的彩画样式。
2014年底,有团队找到擅长日式建筑的苏一峻,请他接手造“故宫”的项目。他们早就计划建造“故宫三大殿”,但始终因为成员不稳定和没有完整规划而拖拖拉拉,中途暂停好久。在团队看来,中式和日式建筑颇有相通之处,对苏一峻来说不是很难。苏一峻也觉得建了这么多日式建筑,“是时候了解中国建筑了”。
“满树繁花”
接手这个有些“烂尾”的项目时,此前的团队已经确定了每个宫殿的位置。摆在苏一峻眼前的是冗杂的细节问题,小到某座建筑上的彩画,大到宫殿上的斗拱数量。
在故宫,重重积累的斗拱越多就说明这个建筑等级越高。而斗拱的数量也是苏一峻判断建筑结构的关键。他们通常会先利用卫星地图确定故宫内建筑的覆盖范围,然后数斗拱的个数,每个斗拱都连接着一根立柱,由此逆推出建筑的结构,造出整个故宫。
他们没法获得故宫内部资料,图书馆也很难找到有关书籍,苏一峻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网络。那段时间他访问最多的网站就是维基百科。输入关键词“故宫”,他会把维基百科列出的所有书目逐个对照搜索电子版,然后“把找到的书读完”。
最棘手的是故宫有很多未开放区域。为了尽量还原这些区域的面貌,苏一峻只能“蹭”领导人的光。每次有故宫接待某国家元首的新闻,他就会把相关视频和图片找来看,由此了解一些未开放区域。
比固定建筑更费时的是搭御花园,因为“建筑是精确的,但植物有自己的姿态”。苏一峻把故宫植物进行盘点分类,发现主要树木就是松树、槐树和柏树。为了尽可能把这些树木的姿态展现出来,他运用了不少绘画技巧中的植物特征,比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树木会更加茂盛。又因为故宫的植物大多生长了上百年,“姿态抑扬顿挫”,他还会参考国画中的树木表现。
在搭建过程中,虚拟故宫“乾隆花园”和“御花园”的树木几乎都是苏一峻一人负责,每一棵树都不可复制。松树枝干曲折,柏树长得直、颜色浅,槐树最舒展。花卉相对于树木而言,很难以方块的形式表现,但苏一峻还是费尽心思在“御花园”栽上了一棵盛开的海棠树。这是“御花园”仅有的“满树繁花”。
“璀璨过”
搭建“故宫”的时候,每天晚上八九点,“故宫建筑工人”就会出现在游戏中。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学生,这是一天中最空闲的时候。白天只有几个人的工地上突然热闹了,大家首先简单语音沟通工作进程,然后各自回到分属区域进行搭建。
苏一峻曾在B站上演示搭一间值房的过程。这间“太和殿”附近的值房是清代皇宫侍卫守夜的地方,构造简单,也没有彩画。即便如此,为了确定屋檐结构,苏一峻還是敲敲打打几十次。期间需要不停切换电脑界面,看一眼现实图片,然后回到游戏中多角度观察,接着重新调整。
不断调整是搭建故宫的常态,而完全推倒重来也算是家常便饭。搭建的人不同,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有些建筑则不能很好呈现建筑上的彩画,“一看就感觉很不协调”。这样的建筑只能被“拆迁”。但他们会等到在原址上搭出一个新的建筑,新旧对比之后,才会把旧版本彻底移走。
2017年2月,苏一峻和团队搭建完成了整个“紫禁城”最后一个建筑:内务府。这个负责管理皇家吃喝用度等各种琐事的机构原先就在靠近太和殿的故宫西侧。不过因为清末严重破败,1949年后就被完全推平了。苏一峻只能根据《乾隆京城全图》和梁思成的著作还原一个想象中的内务府。
当把最后一个方块垒上内务府的时候,苏一峻觉得“差不多接近尾声了”。在这三年里,“我们中很多人从高中修到了上大学,再从上大学修到了毕业”。
2017年11月26日,苏一峻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故宫。路上工作人员问他认不认路,他在心里回答:“这一切对我而言再熟悉不过,因为一砖一瓦我们都造过。”
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经常游走在虚拟故宫的各个角落,就像是每天都在这里生活,这也是苏一峻进行这个项目的原因之一:“降低中国古建筑的门槛,让更多人能接触中国古建筑。”再次回顾在游戏中建造故宫的日日夜夜,苏一峻说,“就像放一个烟花,别去管结果怎样,反正璀璨过就好”。
它远看像售楼中心的建筑模型,走近看则像是乐高积木搭成的。无论是梁柱上的彩画还是飞檐走兽,都由一个个小方块堆起来。这是一个3D打印出的故宫模型,建造者是苏一峻和他的团队。
从2014年12月到2017年2月,苏一峻带着一个近120人的团队在一款电脑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中造了这座虚拟故宫。整个虚拟故宫由“一亿多个”方块构成,一个午门就用了100多万个方块。
这座“故宫”在真故宫中展出了10天左右,网友们纷纷为苏一峻点赞,但也有很多和他玩同款游戏的人把造故宫视为炫技。对苏一峻来说,这更像是一个从小的执念。
“用积木搭故宫”
苏一峻第一次看到3D打印出的故宫模型是在11月26日。差不多一个月前,他委托北京一家公司把自己造的虚拟故宫打印出来。拆开包装,眼前的故宫还只是一堆零部件,他“像玩积木一样把故宫搭了出来”。
苏一峻第一次进故宫是7岁。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出发前的那个晚上,他“兴奋得好像梦游,不停拍手”。
从广州坐上两天一夜的火车就到了北京,故宫是旅行的重头戏,可他们来得不巧。从2002年开始,故宫启动了百年大修计划。苏一峻看到的就是施工中的紫禁城,很多地方都是“闲人免进”。在回广州的路上,他的背包里装了好几本故宫图册,“拿回家翻来覆去地看”,甚至向父母扬言“要用积木搭一个故宫”。
2013年11月,在准备出国留学之余,他把时间都拿来玩造建筑的游戏,“保守估计一天要玩8个小时”。游戏中,苏一峻建造的第一个作品是以日本战国时代城堡天守阁为原型的日式城堡。那是他第一次看建筑结构图,发现它们就“像初中时玩的高达模型说明书,并不是很难”。
后来苏一峻又造了一座浅草寺,这座东京最古老的寺庙让苏一峻了解了中国建筑中特有的斗拱结构。
斗拱是木构架建筑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出现在建筑横梁和立柱之间。通过把方形的斗和拱形的栱多重交叉组合,可以把屋檐的重量传递到立柱上。浅草寺的斗拱仿制的是唐宋风格,数量少个头大,相比起来,之后的故宫建筑中斗拱数量多却个头小,作用也从受力需求更多转变为装饰需要。根据宫殿等级的不同,故宫会在斗拱下方画上不同的彩画样式。
2014年底,有团队找到擅长日式建筑的苏一峻,请他接手造“故宫”的项目。他们早就计划建造“故宫三大殿”,但始终因为成员不稳定和没有完整规划而拖拖拉拉,中途暂停好久。在团队看来,中式和日式建筑颇有相通之处,对苏一峻来说不是很难。苏一峻也觉得建了这么多日式建筑,“是时候了解中国建筑了”。
“满树繁花”
接手这个有些“烂尾”的项目时,此前的团队已经确定了每个宫殿的位置。摆在苏一峻眼前的是冗杂的细节问题,小到某座建筑上的彩画,大到宫殿上的斗拱数量。
在故宫,重重积累的斗拱越多就说明这个建筑等级越高。而斗拱的数量也是苏一峻判断建筑结构的关键。他们通常会先利用卫星地图确定故宫内建筑的覆盖范围,然后数斗拱的个数,每个斗拱都连接着一根立柱,由此逆推出建筑的结构,造出整个故宫。
他们没法获得故宫内部资料,图书馆也很难找到有关书籍,苏一峻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网络。那段时间他访问最多的网站就是维基百科。输入关键词“故宫”,他会把维基百科列出的所有书目逐个对照搜索电子版,然后“把找到的书读完”。
最棘手的是故宫有很多未开放区域。为了尽量还原这些区域的面貌,苏一峻只能“蹭”领导人的光。每次有故宫接待某国家元首的新闻,他就会把相关视频和图片找来看,由此了解一些未开放区域。
比固定建筑更费时的是搭御花园,因为“建筑是精确的,但植物有自己的姿态”。苏一峻把故宫植物进行盘点分类,发现主要树木就是松树、槐树和柏树。为了尽可能把这些树木的姿态展现出来,他运用了不少绘画技巧中的植物特征,比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树木会更加茂盛。又因为故宫的植物大多生长了上百年,“姿态抑扬顿挫”,他还会参考国画中的树木表现。
在搭建过程中,虚拟故宫“乾隆花园”和“御花园”的树木几乎都是苏一峻一人负责,每一棵树都不可复制。松树枝干曲折,柏树长得直、颜色浅,槐树最舒展。花卉相对于树木而言,很难以方块的形式表现,但苏一峻还是费尽心思在“御花园”栽上了一棵盛开的海棠树。这是“御花园”仅有的“满树繁花”。
“璀璨过”
搭建“故宫”的时候,每天晚上八九点,“故宫建筑工人”就会出现在游戏中。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学生,这是一天中最空闲的时候。白天只有几个人的工地上突然热闹了,大家首先简单语音沟通工作进程,然后各自回到分属区域进行搭建。
苏一峻曾在B站上演示搭一间值房的过程。这间“太和殿”附近的值房是清代皇宫侍卫守夜的地方,构造简单,也没有彩画。即便如此,为了确定屋檐结构,苏一峻還是敲敲打打几十次。期间需要不停切换电脑界面,看一眼现实图片,然后回到游戏中多角度观察,接着重新调整。
不断调整是搭建故宫的常态,而完全推倒重来也算是家常便饭。搭建的人不同,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有些建筑则不能很好呈现建筑上的彩画,“一看就感觉很不协调”。这样的建筑只能被“拆迁”。但他们会等到在原址上搭出一个新的建筑,新旧对比之后,才会把旧版本彻底移走。
2017年2月,苏一峻和团队搭建完成了整个“紫禁城”最后一个建筑:内务府。这个负责管理皇家吃喝用度等各种琐事的机构原先就在靠近太和殿的故宫西侧。不过因为清末严重破败,1949年后就被完全推平了。苏一峻只能根据《乾隆京城全图》和梁思成的著作还原一个想象中的内务府。
当把最后一个方块垒上内务府的时候,苏一峻觉得“差不多接近尾声了”。在这三年里,“我们中很多人从高中修到了上大学,再从上大学修到了毕业”。
2017年11月26日,苏一峻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故宫。路上工作人员问他认不认路,他在心里回答:“这一切对我而言再熟悉不过,因为一砖一瓦我们都造过。”
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经常游走在虚拟故宫的各个角落,就像是每天都在这里生活,这也是苏一峻进行这个项目的原因之一:“降低中国古建筑的门槛,让更多人能接触中国古建筑。”再次回顾在游戏中建造故宫的日日夜夜,苏一峻说,“就像放一个烟花,别去管结果怎样,反正璀璨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