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证号码:321081198108112718
摘要:在现今建筑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该技术应用中,安全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本文中,将就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
1 引言
高支模技术是一种具有较高危险性的施工技术,在很多工程施工中,都由于操作问题而引发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该种情况出现,就需要做好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的把握与应用。
2 高支模搭设
2.1 模板定位
当混凝土浇筑完毕、且强度在1.2MPa以上时,则可以进行轴线投测。即根据楼面轴线测量孔对建筑的控制线进行引测,以该线为起点在对细部轴线引出后根据其位置对截面尺寸线进行放出,以利于模板的校正以及安装。
2.2 高支模构造
在对高支模进行构造时,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内容的把握:第一,高支模立杆纵距和横距需要控制在1.2m以内,而水平杆步距则需要控制在1.8m以内;第二、立杆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沿竖向错开的距离大于500mm;第三,需要按照规定间距通过连墙件的应用同已完结构进行连接,并保证在整个高支模的应用过程中不对其拆除;第四,每根立杆底部要设木垫块,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m;第五、立杆底距地面200mm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设扫地杆,横杆在上;第六,要沿着高支模外侧方向设置剪刀撑,并同高支模一起进行搭设;中间区域纵横向每隔10米由下至上设竖向剪刀撑,并在剪刀撑的顶部和底部和每个剪刀撑的中间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
2.3 搭设要求
在高支模搭设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施工方案必须经过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通过,方案应有计算书,计算书应包括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第二、支架基础需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表面应做好硬化措施和排水措施;第三,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钢管和扣件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扣件的紧固力矩必须达到要求;第四、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攀爬;第五、高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第六、应对高支模的垂直度、水平位移和沉降进行监测,并设定报警值。
2.4 安全技术措施
在高支模施工中,除了技术方面满足要求,也需要做好安全技术的应用:第一,在进行搭架作业时,要保证搭设人员穿戴好安全带、工作鞋、安全帽进行施工。在搭设工作开展中,需要保持思想集中、统一指挥,避免出现随意乱扔材料工具情况;第二,如果遇到雷雨、大雾以及大风天气,要避免进行高空作业,当在雨后进行施工时,则需要做好防滑措施的应用。同时,要做好支模架的检查工作,当停工一定时间以及大风天气之后对架子进行应用时,则需要对其做好全面的检查工作,如果发现连接位置具有松动以及位移现象,则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第三,在对模板进行安装中,要做好倾覆问题的考虑,通过相应设施的设置避免出现倾覆现象。同时,在高空临边需要具有足够的安全防护以及操作平台,尤其是在平台的外缘部分,更是要做好防护工作;第四,在具体支模时,拉杆以及支撑等需要避免同脚手架以及门窗等不稳固的物体进行连接。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指派专人做好检查工作,如果发现出现松动、异响以及变形等问题,则需要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并撤离施工人员,派专业人员做好检查和加固,保证存在隐患全部解除之后再继续进行浇筑工作;第五,在现场对模板进行安装时,要将工具全部装入到工具袋中,避免工具从高空掉下伤人。而在对钢筋进行绑扎、安装模板以及混凝土浇筑时,则需要避免将施工所用的工具以及材料等过于集中堆放。
3 高支模拆除
3.1 拆前检查
在对模板进行拆除之前,需要施工人员做好试块强度的检查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再进行拆除。在对模板以及支架进行拆除时,需要保证能够满足以下要求:第一,侧模。需要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在拆模中其棱角以及表面位置不会受损时进行拆除;第二,底模。需要保证在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下表要求之后再进行拆除: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3.2 拆除顺序
在具体拆除中,一般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第一,柱模。对于单块组拼的,需要先对柱箍、对拉螺栓以及钢楞等支撑连接件进行拆除,之后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拆除;第二,梁、楼板模板。需要先对梁侧模进行拆除,之后再对其底模进行拆除。如果梁下支柱所具有的跨度较大,则可以按照从中间到两端的方式进行拆除;第三,多层楼板模板。在该项拆除工作中,如果上层楼板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则不可拆除下层模板。
3.3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在对复杂模板进行拆除时,需要具有可靠安全措施以及专业人员的指挥,并在施工中在地面做好作业区的标记,避免其他人员靠近。对于拆除下来的模板,需要以集中的方式进行吊运,严禁向下乱扔;第二,在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做好检查工作,保证工具连接的牢固性。在工作开展中,需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完成工作;第三,一般情况下,要使用长撬杆对模板进行拆除,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模板下方。在对楼板模板进行拆除时,需要避免出现模板整块掉下的情况,当以定型模板作为平台模板时,更需要做好现场的控制工作,避免其掉下伤人;第四,在拆除工作的间歇时间。需要将活动的拉杆、支撑以及模板等做好固定。而对于已经拆除完毕的支撑以及模板,则需要及时运走以及堆放。
4 支撑系统稳定性观测
4.1 观测点布置
在观测点布置方面,一般在建筑物周边柱、墙或者楼板的同一高度对固定观测点进行设置,并从工程开始建设阶段以定期的方式对不同测点的高程变化进行观测,并根据加载情况、变形速率以及观测目的对观测间隔时间以及观测次数进行确定:第一,在高支模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同已经支好的支撑结构产生碰撞;第二,要加强支撑立杆的位移测控,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即停止浇筑,及时找出异常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第三,在浇筑工作中,也需要做好监控,并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支撑结构的水平位移控制点、位移观测基准点以及构件变形控制点进行设置;第四,对于不同观测项目,在高支模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其初始值的测定,并根据施工进程对观测的间隔时间进行确定。当监测结果所具有的变化速率较大、或者变形情况超出相关标准时,则需要立即向负责人员汇报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增加观测次数,而如果具有事故征兆,则需要保持连续监测;第五,数量方面,支撑结构水平位移控制点设置一个,位移观测基准点不少于2个。
4.2 人员安排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指派专人做好现场的巡视工作,如果出现梁、顶板严重缺陷时,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并撤离人员,同时向上级人员汇报待安全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施工。此外,施工现场也需要安排人员负责模板的看护以及工具材料的供应,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5 结束语
高支模施工是现今建筑工程中经常应用的施工方式,在上文中,我们对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高支模工程开展中,需要现场人员能够做好安全工作,通过安全技术的科学应用保障工程的安全、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 费腾. 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J]. 商品混凝土. 2013(06):102-103.
[2] 林汉升. 新阶段背景下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门窗. 2012(09):244-244.
摘要:在现今建筑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该技术应用中,安全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本文中,将就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
1 引言
高支模技术是一种具有较高危险性的施工技术,在很多工程施工中,都由于操作问题而引发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该种情况出现,就需要做好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的把握与应用。
2 高支模搭设
2.1 模板定位
当混凝土浇筑完毕、且强度在1.2MPa以上时,则可以进行轴线投测。即根据楼面轴线测量孔对建筑的控制线进行引测,以该线为起点在对细部轴线引出后根据其位置对截面尺寸线进行放出,以利于模板的校正以及安装。
2.2 高支模构造
在对高支模进行构造时,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内容的把握:第一,高支模立杆纵距和横距需要控制在1.2m以内,而水平杆步距则需要控制在1.8m以内;第二、立杆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沿竖向错开的距离大于500mm;第三,需要按照规定间距通过连墙件的应用同已完结构进行连接,并保证在整个高支模的应用过程中不对其拆除;第四,每根立杆底部要设木垫块,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m;第五、立杆底距地面200mm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设扫地杆,横杆在上;第六,要沿着高支模外侧方向设置剪刀撑,并同高支模一起进行搭设;中间区域纵横向每隔10米由下至上设竖向剪刀撑,并在剪刀撑的顶部和底部和每个剪刀撑的中间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
2.3 搭设要求
在高支模搭设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施工方案必须经过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通过,方案应有计算书,计算书应包括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第二、支架基础需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表面应做好硬化措施和排水措施;第三,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钢管和扣件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扣件的紧固力矩必须达到要求;第四、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攀爬;第五、高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第六、应对高支模的垂直度、水平位移和沉降进行监测,并设定报警值。
2.4 安全技术措施
在高支模施工中,除了技术方面满足要求,也需要做好安全技术的应用:第一,在进行搭架作业时,要保证搭设人员穿戴好安全带、工作鞋、安全帽进行施工。在搭设工作开展中,需要保持思想集中、统一指挥,避免出现随意乱扔材料工具情况;第二,如果遇到雷雨、大雾以及大风天气,要避免进行高空作业,当在雨后进行施工时,则需要做好防滑措施的应用。同时,要做好支模架的检查工作,当停工一定时间以及大风天气之后对架子进行应用时,则需要对其做好全面的检查工作,如果发现连接位置具有松动以及位移现象,则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第三,在对模板进行安装中,要做好倾覆问题的考虑,通过相应设施的设置避免出现倾覆现象。同时,在高空临边需要具有足够的安全防护以及操作平台,尤其是在平台的外缘部分,更是要做好防护工作;第四,在具体支模时,拉杆以及支撑等需要避免同脚手架以及门窗等不稳固的物体进行连接。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指派专人做好检查工作,如果发现出现松动、异响以及变形等问题,则需要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并撤离施工人员,派专业人员做好检查和加固,保证存在隐患全部解除之后再继续进行浇筑工作;第五,在现场对模板进行安装时,要将工具全部装入到工具袋中,避免工具从高空掉下伤人。而在对钢筋进行绑扎、安装模板以及混凝土浇筑时,则需要避免将施工所用的工具以及材料等过于集中堆放。
3 高支模拆除
3.1 拆前检查
在对模板进行拆除之前,需要施工人员做好试块强度的检查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再进行拆除。在对模板以及支架进行拆除时,需要保证能够满足以下要求:第一,侧模。需要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在拆模中其棱角以及表面位置不会受损时进行拆除;第二,底模。需要保证在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下表要求之后再进行拆除: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3.2 拆除顺序
在具体拆除中,一般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第一,柱模。对于单块组拼的,需要先对柱箍、对拉螺栓以及钢楞等支撑连接件进行拆除,之后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拆除;第二,梁、楼板模板。需要先对梁侧模进行拆除,之后再对其底模进行拆除。如果梁下支柱所具有的跨度较大,则可以按照从中间到两端的方式进行拆除;第三,多层楼板模板。在该项拆除工作中,如果上层楼板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则不可拆除下层模板。
3.3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在对复杂模板进行拆除时,需要具有可靠安全措施以及专业人员的指挥,并在施工中在地面做好作业区的标记,避免其他人员靠近。对于拆除下来的模板,需要以集中的方式进行吊运,严禁向下乱扔;第二,在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做好检查工作,保证工具连接的牢固性。在工作开展中,需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完成工作;第三,一般情况下,要使用长撬杆对模板进行拆除,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模板下方。在对楼板模板进行拆除时,需要避免出现模板整块掉下的情况,当以定型模板作为平台模板时,更需要做好现场的控制工作,避免其掉下伤人;第四,在拆除工作的间歇时间。需要将活动的拉杆、支撑以及模板等做好固定。而对于已经拆除完毕的支撑以及模板,则需要及时运走以及堆放。
4 支撑系统稳定性观测
4.1 观测点布置
在观测点布置方面,一般在建筑物周边柱、墙或者楼板的同一高度对固定观测点进行设置,并从工程开始建设阶段以定期的方式对不同测点的高程变化进行观测,并根据加载情况、变形速率以及观测目的对观测间隔时间以及观测次数进行确定:第一,在高支模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同已经支好的支撑结构产生碰撞;第二,要加强支撑立杆的位移测控,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即停止浇筑,及时找出异常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第三,在浇筑工作中,也需要做好监控,并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支撑结构的水平位移控制点、位移观测基准点以及构件变形控制点进行设置;第四,对于不同观测项目,在高支模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其初始值的测定,并根据施工进程对观测的间隔时间进行确定。当监测结果所具有的变化速率较大、或者变形情况超出相关标准时,则需要立即向负责人员汇报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增加观测次数,而如果具有事故征兆,则需要保持连续监测;第五,数量方面,支撑结构水平位移控制点设置一个,位移观测基准点不少于2个。
4.2 人员安排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指派专人做好现场的巡视工作,如果出现梁、顶板严重缺陷时,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并撤离人员,同时向上级人员汇报待安全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施工。此外,施工现场也需要安排人员负责模板的看护以及工具材料的供应,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5 结束语
高支模施工是现今建筑工程中经常应用的施工方式,在上文中,我们对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高支模工程开展中,需要现场人员能够做好安全工作,通过安全技术的科学应用保障工程的安全、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 费腾. 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J]. 商品混凝土. 2013(06):102-103.
[2] 林汉升. 新阶段背景下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门窗. 2012(09):2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