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培养数字公民(上)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982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信息通信技术(ICT)不仅使人们有机会获得信息和服务,而且为人们参与知识经济并为其做出贡献创造了机会。然而,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伦理问题,阻止或降低ICT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同时,数字公民和网络健康概念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已启动了“安全、负责任地使用ICT,培育数字公民”项目,旨在促进ICT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安全、责任相关问题方面的政策对话,以及教育部门在培养儿童数字公民方面的能力建设,并于2015年出版了报告——《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 培养数字公民——亚太地区现状回顾》(Fostering Digital Citizenship through Safe and Responsible Use of ICT——A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s of December 2014)。为了解亚太地区在数字公民培养方面的情况,本刊组织翻译了该报告,本期刊登第一部分。
  一、前言
  信息通信技术(ICT)不仅使人们有机会获得信息和服务,而且为人们参与知识经济并为其作出贡献创造了机会,在实现人类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正如千年发展目标所强调的,ICT在推进议程和优先事项的发展方面具有催化潜能,并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增长、社会包容性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
  过去几十年,ICT的指数增长显著降低了其供给和消费方面的成本。ICT改变了人们学习、旅游、工作、相互交流与参与的方式。毫无疑问,ICT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机遇和益处。ICT能够帮助社会特殊人员享受基本的服务和有效地参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如为残障人士提供辅助技术(PWDs),为偏远乡村提供远程和终身教育,为贫困区域提供电子医疗服务(e-health services),为电子政务反馈机制(e-government feedback mechanisms)提供社交媒体服务,为社区提供电子商务选择服务,为高危社区提供灾难防范、风险管理服务等。
  然而,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伦理问题,包括网络安全(身份盗窃、诈骗、系统网络钓鱼、窃听、在线侵害和网络欺凌)、信息滥用(剽窃、不当获取、非法公开),以及健康和心理危害(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颈椎病和网球肘、沉迷网络或游戏)。
  亚太地区未能幸免各种形式的ICT滥用问题,包括垃圾邮件、知识产权侵权(剽窃和盗版)、沉溺网络、网络犯罪、网络欺凌、身份盗窃、欺诈/诈骗等。这些问题,尤其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微软公司2012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25个国家中,中国、新加坡和印度网络欺凌现象的比例最高,其中,8~17岁受访群体中存在该现象的比例分别为70%、58%和53%;马来西亚33%的学生表示受到一系列在线活动,如网络欺凌的干扰。
  2013年,越南青年在线网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越南40%的受访青年表示在网络游戏网站受到欺凌,其中,43%的欺凌来自即时信息、网络聊天、移动呼叫等。通过短信(SMS)和接听手机受到网络欺凌的女性要比男性高出3倍。
  韩国政府年度研究显示,2013年,韩国2%的10~19岁青年(约12.5万人)因过度沉迷网络游戏而需要接受治疗。
  在越南,当地报道显示,青年犯罪以及学生旷课和他们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密切相关。
  由于通过网络扩散极端主义、招募青年好战分子的情势愈发严重,网络恐怖主义成为塔吉克斯坦政府关注的焦点。
  相关调查显示,关于在线资料使用问题方面,受访的印度年轻人不能正确分辨积极的网络使用行为、网络犯罪和隐私侵犯(包括版权侵犯和剽窃问题)。
  在印度尼西亚,70%的被调查儿童都有过被陌生人在社交网站加为好友的经历,而35%的儿童在进行网络聊天时遇到过在线陌生人表示希望见面的经历。
  据报道,菲律宾已成为全球少年网络性爱行业的关键地,其中大部分少年罪犯的年龄不超过18岁(最年轻的只有3岁),有些是由其父母促成的。
  以上问题的出现促使一些人提议设立ICT使用及上网相关的审查机构,或者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3]。有些人呼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问题,以及适度使用网络。
  基于以上种种挑战,年轻的网民从一开始就需要得到身边人的充分支持,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把握机遇,同时抵御风险。可见,在应对ICT使用所带来的风险过程中,不仅要对年轻人,还要对他们的监护人(父母和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一名网民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在不限制其他用户参与和知识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能规范、安全和有责任地使用这些技术。
  二、安全、负责任地使用ICT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阻止或降低ICT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将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因此,前瞻性的措施应该是培养孩子、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素养和公民意识,即在数字时代如何成为一位好的公民。
  致力于数字公民问题研究的世界各地政府或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项目和举措。为了让年轻一代明确了解ICT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互联网普及率较高与技术支持发展较好的国家已开始高度关注相关问题。经合组织国家已联合起来对一些问题和相关政策进行了反思,并形成了系列政策建议[4]。自2011年以来,欧盟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儿童行为调查,并提出更安全和有效的技术使用建议。
  然而,尽管ICT在亚太地区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对一些问题的政策回应(policy responses),该地区孩子的相关实践能力有待考察。研究人员指出,多项相关研究已在一些工业化国家开展,如欧洲和北美国家。此外,15岁以下,尤其是早期儿童ICT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资料严重缺乏。在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了解,ICT设备的迅猛引入给青少年带来了形式各异的机会与风险。   对此,发展中国家(包括亚太地区国家)呼吁更为积极的数字公民相关调查,总结其特点及相关因素[5],希望能够从发达国家获得经验教训、实践方法,以及相关资源,以帮助欠发达国家通过预防措施武装自己。此外,国际电信联盟(ITU)强调对“数字源居民”(15~24岁至少有5年网络经验的网虫),尤其是对那些促进ICT发展及ICT发展正旺的发展中国家的网虫的特征、实践和动机进行了解[6]。这些调查结果也为政策制定者以及项目实施者在制定政策、开展运动、实施能力建设项目,以及针对特定地区的环境和需要而形成的其他形式的干预措施方面,提供更好的知识基础和建议。
  数字公民和网络健康概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T教育论坛上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成员国、机构、学校等论坛参与者都表达了他们对于ICT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消极影响的关注,从而建立起一种安全引导(secure guidance)的紧迫感,有效地教育儿童和青少年负责任地使用ICT。
  这表明,尽管人们具备了一定的意识,且现有的资源和项目种类比较多样,但差距仍然存在。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对安全和负责任地在教育领域使用ICT的担忧,并促进机会达到最大化效益,管理风险降至最小,应增加相关宣传项目、应对政策、能力建设以及配套资源。
  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UNESCO Bangkok)已经启动了“安全、负责任地使用ICT,培育数字公民”项目,该项目旨在促进ICT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安全、责任相关问题方面的政策对话,以及教育部门在培养儿童数字公民方面的能力建设,具体措施包括为成员国的政策引导和实践提供坚实基础;通过政策引导和举办活动,提升成员国在培养数字公民方面的意识。
  “安全、负责任地使用ICT,培育数字公民”项目包括以下内容:整理、综合、传递相关经验,以及该领域核心成员的资料;以此为依据,为整个亚太地区成员国提供教育政策评论,指导其推出适合他们自己国家的个性化计划;开发电子教案(e-contents),包括提供给教师的区域性指导手册,提高其培育学生数字公民的能力。
  为了启动这个项目,政府、国际组织、社团和私人部门实施了一个初始筹划行动(a preliminary mapping exercise),旨在从当前与数字公民培养的各种相关活动和举措中,观察和学习相关经验、成果和资源。这促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工作组制定了当前举措、确定了具体的重点领域和最新活动,以及识别计划中还有哪些项目没有覆盖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初始筹划行动需要考虑举措的类型、范围、目标受众、活动、挑战、成功的因素(success factors)等。
  根据指导框架(见图1),该行动涉及在线报告、学习资料及其他资源的案头审查(desk review),以搜集与当前数字公民及由亚太地区重要成员推动的网络健康举措项目相关的信息。
  2014年3月6-7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了一场专家会议(Experts’Meeting),与会者分享了相关经验、良好的实践和资源。
  本报告包含了相关案例、承诺计划,以及在此次会议期间相关国家就安全、负责任地使用ICT所做的一些回应。需要指出的是,本报告内容仅限于以上资源,不包括与安全、负责任地使用ICT所有相关举措的详尽分析。
  三、亚太地区ICT现状
  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大约22%的陆地面积,覆盖了从伊朗到太平洋岛屿的46个成员国,他们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以及各异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和宗教信仰、语言和经济环境。亚太地区约有40.7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7%,其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属于世界人口排名前10的国家。[7]
  (一)ICT发展指数
  ICT发展指数(ICT Development Index,IDI),由国际电信联盟提出。IDI最高等级为10,2013年,亚太地区在ICT发展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各国IDI值在1.67~8.85之间。ICT发展指数高的国家是那些高度网络化(highly networked countries)的国家,如韩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和新西兰;ICT发展指数较低的国家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阿富汗。事实上,有12个国家达不到发展中国家IDI的平均水平(见图2)。亚太地区出现了到目前为止在IDI水平方面最大的差异幅度(2013年,亚太地区最高IDI国家与最低IDI国家相差7.18),以及最高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2013年,亚太地区的IDI变异系数为50.44)。由此可见,亚太地区ICT发展水平最高国家和最低国家的差距相当大。ICT发展的明显差异折射出地区间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8]
  图3和图4显示了亚太地区在不同的ICT指标上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的表现。如图所示,亚太地区在ICT发展方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正如所预期的,在ICT指标方面,亚太地区的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近,因为亚太地区46个成员国中有43个国家是发展中国家[9]。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移动电话普及率远远高于计算机访问和互联网普及率。
  基于Ookla Speedtest提供的网络索引数据(the Net Index data)[10],很多亚太地区国家需要花大力气改善有线和移动宽带的网速,以获得其他国家正受益的在线机遇。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菲律宾、老挝、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网络下载速度是2.71~3.83mbps,而周边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的网络下载速度分别是67.77mbps和53.18mbps。移动宽带的情况也类似,他们中大多数国家的数据显示,其下载速度为0.37~3.84mbps,比韩国(21.63mbps)、澳大利亚(20.10mbps)、中国(18.42mbps)、新加坡(15.13mbps)等发展较快的国家慢了很多。   IDI代表一个国家ICT的发展潜力,或者利用ICT促进增长和发展的程度[11]。为了充分利用和分享ICT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收益,各国应积极有效地利用ICT和互联网。例如,伴随基础建设和网络连接的发展,ICT技能和互联网使用水平也应得到同步发展。
  ITU使用的IDI分类指数(IDI sub-index )——“ICT技能”(ICT skills)显示,在国民所掌握的ICT技能方面,阿富汗的IDI分类指数仅为2.98,韩国达到9.81(见图5),因此亚太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必须指出,有必要设立一套国际公认的标准或指标,以便获取更准确的当前ICT素养的测量方法。ITU使用成年人识字率、粗略的中等教育入学率和高等教育入学率来替代这一分类指标。
  此外,ITU估量,尽管在亚太国家有精通ICT的公民,但其互联网使用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因为这些国家的IDI水平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亚太国家是ICT和互联网世界的新进入者,而那些发达国家(如欧洲、北美国家)已经实现高度网络化,并且拥有足够资源去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观察显示,亚太地区国家之间还存在数字鸿沟,包括地区、年龄、社会地位、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图5显示,除了应提供ICT基础设施和网络连接外,亚太国家还需要优先考虑为其公民提供提升其ICT技能的机会和促进网络连接,以充分利用ICT的可供性,促进IDI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为了应对ICT发展过程中的差距,亚太地区37个成员国在由ITU于2013年11月举办的“连通亚太峰会2013”(Connect Asia-Pacific 2013)期间,签署了一项领导人愿景(the Leaders’ Vision)——“亚太2020—智能数字化(数字、包容、绿色、创新、转型、经济的生活)”(Asia- Pacific 2020-Smartly DIGITAL (Digital Inclusive Green Innovative Transformative Affordable Living))。该愿景强调了ICT在为公民提供平等的机会——“接触、使用、创造和分享信息与知识,加强个人、社区、企业和国家实现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2];列举了在治理、工业、教育领域使用ICT的众多优势,包括授权、灾难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激发这些潜在利益,该愿景承认大力推广数字文化的必要性。数字文化能够促进使ICT提供的机会得到最大化实现的人力与机构能力建设。此外,创新性的多方利益相关企业被鼓励在加快亚太地区ICT行业增长方面进行投资,以扩大ICT所带来的利益。通过签署这一愿景,成员国表达了他们追求ICT发展和积极推进相关举措的意愿,包括通过部署基础设施增加ICT供应、提升公民有效应用技术的意识和建设能力、开发创造性的应用程序和本地化的内容。
  (二)亚太地区青少年使用ICT的现状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ICT的使用得到了极大扩展,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逐渐接触到ICT。ITU指出,“全世界的年轻人是ICT的积极用户。”据估算,15~24岁的年轻人占亚太地区总人口数的18%,却占亚太地区互联网用户总数的30%。根据ITU的数据,亚太地区有53%的年轻人在使用互联网,且其中55%是“数字原居民”(digital natives)。基于互联网年轻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未来5年这一数字将会翻番。
  ITU进一步推断,互联网对于年轻人的吸收强度是普通用户的两倍。而且,这些数字原居民被认为是ICT的早期用户,尤其在互联网使用方面。鉴于一系列观察,ITU强调有必要考虑把他们作为各国ICT发展、使用和产生影响的主要推动力。因此,ICT的支持者强调,应进一步调查分析数字原居民是如何思考、工作以及做不同的事情,以及这是否会对数字原居民接受教育和被雇用产生影响。[13]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和国际青年基金会(the International Youth Foundation,IYF)的相关研究显示,ICT在年轻一代中的重要性是全球青年幸福指数(the Global Youth Wellbeing Index)的一个测量维度。40项指标中的5项指标与ICT相关,分别是能够用上电、家庭拥有收音机、ICT发展得分、数字原居民,以及年轻人对互联网的依赖。[14]
  30个被调查的国家中有9个国家来自亚太地区。这9个国家ICT幸福分类指数的得分处于0.25~0.90之间,没有国家达到最高分值1(见图6),大多数国家的得分值为0.50或更低。就这一点而言,该报告推测,亚太地区大多数年轻人之所以通常无法体验能够促使他们茁壮成长、取得成功的高品质生活或条件,可能与ICT的供给和获取有关。
  参考文献:
  [1][2] Joint Statement: United Nations Group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UNGIS) on the 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 [EB/OL].http://www.unesco.org/new/fileadmin/MULTIMEDIA/HQ/CI/CI/pdf/wsis/ungis_joint_statement_wsis_2013.pdf ,2013-05.
  [3]Internet Censorship Listed: How Does Each Country Compare?[EB/OL]. http://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datablog/2012/apr/16/internetcensorship-country-list,2012-04-16.   [4]OECD.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Online: Recommendation of OECD Council[EB/OL].http://119.90.25.46/www.oecd.org/sti/ieconomy/childrenonline_with_cover.pdf,2012.
  [5]Gasser, U., Maclay, C., Palfrey, J. Working Toward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igital Safety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 Developing Nations[EB/OL].http://cyber.law.harvard.edu/sites/cyber.law.harvard.edu/files/Gasser_Maclay_Palfrey_Digital_ Safety_ Developing_Na tions_Jun2010.pdf,2010-06.
  [6][8][11]ITU.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14[EB/OL]. http://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Documents/publications/mis2014/MIS2014_without _Annex_4.pdf,2014.
  [7]Internet World Stats. The World Population and the Top Ten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st Population[EB/OL].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8.htm,2014-06.
  [9]Country Classifications by Development Status, Based on the UNM49(A Standard for Area Codes Us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for Statistical Purposes, Develop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EB/OL]. http://www.itu.int/ITU-D/ict/definitions/regions/,2014-03.
  [10]Ookla.Net Index[EB/OL].http://www.netindex.com/download/allcountries/,2014-06-24.
  [12]ITU.Leaders’ Vision, Connect Asia-Pacific 2013[EB/OL].http://www.itu.int/en/ITUD/Conferences/connect/Asia-Pacific/Documents/CAPS_Leaders_Vision _ FINAL.pdf,2014.
  [13]ITU. 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13 [EB/OL].http://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Documents/ publications/mis2013/MIS2013_without _Annex_4.pdf,2013.
  [14]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Youth Forum(CSIS-IYF). Global Youth Wellbeing Inde[EB/OL].http://techchange.org/2014/06/18/ict-global-youth-wellbeing-index-csis-iyf/,2014-06-18.
  编辑 吴婷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高潮。在此背景下,芬兰构建了完善的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并使之成为博洛尼亚进程各成员国中表现突出的质量保障体系,也因其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芬兰高等教育才一直拥有较高的质量。研究和分析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外部审核和内部自评,学习该保障体系的特色做法,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提供借鉴
2018年12月4日,德国联邦政府在纽伦堡举行的数字化峰会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战略”,旨在进一步统筹资源,加大力度推进德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奠定德国和欧洲在这一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该战略的公布拉开了德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序幕,同时明确了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战略行动。  第一,确定3个方面的战略目标。一是争取德国和欧洲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保障德国的未
[摘 要] 教学既是教育工作的核心途径,也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受中西方传统文化、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教师观念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被遗忘和遮蔽,出现了教师被规范化、工具化和教学生活封闭化的现象。提升教师日常教学生活质量需要教师积极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提高自我意识,建设和谐的学校文化。  [关键词] 教师 教学生活 意义    教学是教师职业
近日,英国大学联盟国际部(UUKi)发布《国际毕业生就业报告2019》(International Graduate Outcomes 2019)。该报告受UUKi委托,由iGraduate制作完成,是英国首次针对其国际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大规模专项调查,共收集了来自58所英国院校逾1.6万名国际毕业生的调查反馈。  报告结果表明,在英高校就读的国际学生毕业后有着成功和令人满意的职业。报告主要发现
据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官网2018年12月17日报道,俄罗斯国家战略发展项目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于当日召开,会议由俄罗斯联邦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主持。  此次会议旨在修订俄罗斯联邦的教育和科学项目。梅德韦杰夫表示,“未来三年,政府将拨出2.78万亿卢布用于国家项目的实施,同时,将对国家各项目的预算资金和目标进行修订。”国家教育项目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提升其教育水平。除已有计划外,俄罗斯联邦
据英国教育部官网2019年10月1日消息,英国教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宣布将在2020-2021年为支持第六学级学院(six form colleges)开展一系列新的技术教育改革措施而额外投资4亿英镑,包括从2020年起引进新的技术教育考试(T-Level)资格证书,建立新的技术学院,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学徒机会等。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第二轮理工学院计划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官网2019年10月18日消息,为推进公立义务教育學校教师的工作方式改革,日本内阁于当天召开会议,通过了《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特别法》修正案。修正案内容包括涉及该法律第5条的“通过合并休假等方式实行‘以一年为单位的灵活工作时间制’”和涉及该法律第7条的“制定有关合理管理教师工作量的方针”。这两项举措是推进教师工作方式改革的一环,旨在针对教师过量加班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同时促进开
据英国教育部新闻网2017年2月28日报道,英国政府当日公布了“学生健康资本计划”(the healthy pupils capital programme)。该计划将于2018-2019学年向小学、初中和高中(sixth-form colleges)投资4.15亿英镑,以帮助学生过上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  学校可以使用这笔投资支持各项体育活动、课后实践以及学生的健康饮食,也可以为有障碍的学生提供
据世界银行官网2019年8月29日消息,在第七届非洲发展问题东京國际会议(Toky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opment)上,世界银行与日本政府签署了一项面向非洲的教育倡议,旨在帮助非洲改善教育,从而发展人力资本,同时增进日非高校在应用科学研究与创新领域的合作。日本政府借此合作提出之际,分享了将“改善基础教育,建设高校科学、技术与创新能力
摘 要:2011年,美国国际开发署针对深受自然灾害和人为冲突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专门设计了“危机和冲突中的教育”(EiCC)教育援助项目。文章以该项目为例,从目标设计、内容制定、评估方法、具体实施4个方面对EiCC项目机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美国对受难国教育援助的3个主要特征:多元援助模式与多方力量协同、注重援助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兼具“利他”与“自利”双重性。  关键词:美国;教育援助;美国国际开发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