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恢复原状及环境修复的概念、联系出发,对比传统民法上恢复原状内涵以及在环境侵权领域衍生出的环境修复责任,理清二者关系,得出环境修复责任是侵权责任的结论.并就水污染侵权纠纷中涉及环境修复的典型案件,从主体、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三方面分析司法实践中适用修复责任的基本情况,提出区分损失赔偿与环境修复责任等建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恢复原状及环境修复的概念、联系出发,对比传统民法上恢复原状内涵以及在环境侵权领域衍生出的环境修复责任,理清二者关系,得出环境修复责任是侵权责任的结论.并就水污染侵权纠纷中涉及环境修复的典型案件,从主体、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三方面分析司法实践中适用修复责任的基本情况,提出区分损失赔偿与环境修复责任等建议.
其他文献
法院的对外委托鉴定工作关系到鉴定质量与司法公正.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分别强化了法院对鉴定事项、鉴定材料、鉴定机构、鉴定人、鉴定意见的审查以及对鉴定活动的监督.上述审查与监督措施,主要基于法院立场对鉴定机构、鉴定人进行制度管控,并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化特征,这难免造成一些消极后果:驱使鉴定机构、鉴定人采取风险规避性行为;缺乏专门知识的法院、法官面临审查、监督的技术化瓶颈;法院、法官与鉴定机构、鉴定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对抗化.民事诉讼委托鉴定工作的规范化
近年来司法鉴定失范事件不断曝光,司法鉴定形势堪忧,既影响了司法鉴定行业的公信力,也影响了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我国司法鉴定存在认识误区和管理困境,包括对鉴定权威性的错误认识,司法鉴定管理手段有限性与司法鉴定的无限性,司法鉴定管理主体与鉴定意见适用主体分离等.在此背景下,法院加强对鉴定主体的管理已非常必要.法院建立了鉴定人名册(白名单),近期又在规范文件中明确建立鉴定主体黑名单.鉴定主体黑名单制度在实践中落实,还需要制定评价标准、组建中立的评价专家库、确定黑名单的适用范围及有效期等细节.
众所周知,妇女权益保护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保护下,与传统社会相比,中国妇女的权益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不少地区仍存在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现象.经调研发现,目前存在妇女对自身社会地位认识不够,就业歧视及劳动权益受侵害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文章从《反家暴法》出发,针对该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切实促进妇女权益的保障,为家庭和谐,社会文明与进步,贡献应有之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个人信息面临的风险急需法律予以回应.”1”笔者基于欧盟GDPR的启示,对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进行研究.经过调查数据分析,结合搜集的大量资料,笔者将从立法、普法、监管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主要是立法方面的缺失,故笔者主要从立法层面提出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举措,期冀为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供参考”2”.
在社交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微信作为一种时兴的通信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由此而产生的微信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并且在帮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正确判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以微信证据作为电子数据这一证据种类在实践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审查微信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探究其在法律实践中能否有效运用和存在哪些困境,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一直以来是刑法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尝试从裁判文书的视角去展现该罪在宁夏的发生态势、认定中疑难问题的解决以及与相关罪名的辨析,以期总结经验反馈于司法实务.
乡村振兴注重权利的保护,对于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具有根本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农民工进城务工而子女留在家乡,因此出现了一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因为父母监护的不足以及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佳.在对湘西地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计划.对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绝对贫困的解决和相对贫困的长期存在,意味着扶贫领域”微腐败”的研究不仅依然必要,而且具有长远意义.扶贫领域”微腐败”的发生机理可从思想认识、制度设计、现实基础、文化认同四方面理解,对其的解决将面临问题形成、调查、纠判、惩治四方面困难,其治理路径可从嵌入外部力量、完善监管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相关教育、建立灵活机制五方面来考虑.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面对边疆地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功能缺失、法治宣传不到位、互联网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及社区矫治体系的不健全.我国刑法虽然对待青少年犯罪有相应的惩罚,但是其主要目的更应从惩治向预防转变,将挽救和保护作为主要目的.为此本文提出预防边疆地区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通过分析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原因及趋势,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对预防边疆地区青少年犯罪做出积极贡献.
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资格认定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何种主体的行为可以认定为非法行医,《执业医师法》中有关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的规定,但规定的主体范围不明确,何种、何类主体擅自进行医疗活动会构成非法行医罪,哪些主体的非法行医行为应该认定为共同犯罪,特殊时期期间的非法行医行为是否直接定非法行医罪和是否应该按照非法行医罪处罚等.这就会涉及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资格的认定,本文以特殊时期非法行医为视角,辨析非法行医的主体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