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中不断出现创新,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建筑施工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使建筑新技术得到更多建筑人员的全面了解,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关键词】新材料;新技术建筑工程
1.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高度也不断提升,跨度不断增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难度不断增加,随着建筑工程新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建筑传统施工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推广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
1.1工程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工程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由天然材料的直接应用发展到人工合成材料的普及,新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高弹性模量、高耐久性等特点,此外材料开始向绿色环保化方向发展。
工程新材料发展趋势包括以下:钢材的高强度化、高耐久性,成为钢材技术的主要发展目标,如《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提出了,优先使用400MPa 级钢筋,积极推广500MPa 级钢筋。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成为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内应用成功的已达120MPa。新型结构材料方面,以纤维增强材料为代表的新型结构材料开始活跃在工程界,与传统材料相比,新型结构材料具有更轻的质量、更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特点。
1.2工程结构新趋势
建筑结构形式的突破与创新,集中体现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建筑、生命线工程等工程建设成就中。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仍以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和框架支撑体系为主。
目前,大跨空间建筑的跨度不断增大,结构形式上采用了薄壳结构、网壳结构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和膜结构。为了满足人们对结构安全和防灾的要求,结构减震技术应运而生,结构减震技术大体上分为三类:被动控制技术、(半)主动控制技术和混合控制技术,目前工程上使用较多的是被动控制技术,其中又以基础隔振、吸能减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应用居多。
1.3施工新技术趋势
现代结构工程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在地基基础、混凝土和钢筋工程、模版和脚手架工程、钢结构等方面都有了新突破,工业化新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绿色施工技术开始全面向施工领域渗透。
2.施工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2.1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础工程具有复杂性、隐蔽性、不可逆性,其施工已成为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及其重要的环节。
2.1.1 深基坑开挖技术
深基坑开挖技术主要可分为放坡开挖技术(顺作)和逆作开挖技术两大类。放坡开挖技术(顺作)施工比较简单,造价低,适用于层数比较低的高层建筑,以及土质较好,无地下水或地下水水量不大的基坑。逆作开挖技术具有节地、节材、环保、施工效率高、施工总工期短等特点,适用于建筑群比较密集、相邻建筑较近、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埋深较高的基坑开挖。
2.1.2 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分为挡土和支撑拉结两部分。透水挡土结构主要包括:H 型钢、工字钢桩加插板、密排桩、连拱灌注桩、土钉支护、插筋补强支护等;止水挡土结构主要包括: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深层搅拌水泥桩加灌注桩、密排桩桩间加高压喷射水泥桩、密排桩间加化学注浆、钢板桩、闭合拱圈墙等。
2.1.3 止水、降水、排水技术
目前较多的止水帷幕形式有: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止水帷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土止水帷幕和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止水帷幕。降低地下水位常采用井点降水,有单(多)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深井井点降水。
2.1.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SMW)
某地下停车车库基坑,考虑地址条件差,承压水位高,工期短,且受到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等,才用了SMW 工法。通过自制的多轴深层搅拌机自上而下将施工现场原位土体切碎,同时从搅拌头处将水泥浆等固化剂注入土体,并与土体搅拌均匀,通过连续的重叠搭接施工,形成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在水泥凝结前,将型钢插入墙中,形成型钢与水泥土的复合墙体。与其它维护工艺相比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无污染、抗渗性好等特点,适用范围:深基坑支护,可在粘性土、粉土、砂砾土使用。
2.2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2.1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模板、混凝土和钢筋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模板的发展一是材料的多样化、节约化、环保化,二是模板提升技术的进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密实混凝土等技术开始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混凝土强度不断提高,发展泵送混凝土技术等。
钢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涌现出锥螺纹连接技术、冷挤压接头、直螺纹接头连接方式;二是高强度钢筋的推廣和使用;三是钢筋工业化技术开始发展,如钢筋网焊接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等。
2.2.2 钢结构施工技术
主要涉及刚构件的制作、安装、连接,其中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也大量应用于高层超高层钢结构中。某工程中央塔楼采用全钢结构,为框架筒中筒结构体系。钢结构柔度大、焊接量多,受施工环境、施工测控方法、精度和焊接变形影响大,结构位形控制等问题得到解决。
2.3大跨空间建筑施工技术
大跨度建筑在结构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网架、网壳结构外,又增添了膜结构、张弦梁结构、杂交结构等新的结构体系。
2.3.1 网架和网壳结构
网架和网壳结构施工通常包括钢构件的制作、拼装、安装等技术。构件的制作均在工厂进行;网架的拼装一般在现场进行,根据施工安装的方法不同,采用分条拼装、分块拼装和整体拼装;网架和网壳安装方法大致分为七类:高空散装发、分条分块安装法、高空滑移法、移动支架安装法、整体吊装法、整体提升法、整体顶升法。其中网壳特有发安装方法还包括:悬臂安装法、逆作法、可折叠穹顶体系、柱面网壳“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
2.3.2 悬索结构施工技术
悬索结构类型繁多,施工方法无定式可循,按照其工艺流程可分为边缘支撑构件的施工、索的制作与安装、预应力施加和钢索张拉。
2.3.3 膜结构施工技术
膜结构施工主要包括膜的制作与连接、安装等技术。膜的制作应在专业化环境中进行,包括裁剪和拼接,拼接的方式又包括缝制、熔合、黏合等;膜结构的连接包括膜节点、边界、角点、膜脊和膜谷;膜结构的安装一般包括膜体展开、连接固定和张拉成型三部分。
2.4减震控制建筑技术
传统建筑以“抗”为主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抗震要求,以“控”为主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常用的被动控制方案按照其减震肌理,可以分为隔震、耗能减震和吸声减震三大类。(半)主动控制技术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瞬间改变结构的刚度、阻尼或质量,或者施加控制力以减弱结构的地震反应。常用的主动控制方案有主动质量阻尼或驱动装置,半主动控制方案主动变刚度系统和主动变阻尼系统。混合控制技术是用主动控制或半主动控制来补充和改善被动控制性能的一种控制方案,常见的做法是根据结构动力反应特点,在一个结构上安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控制装置,并设法发挥各装置的优点,以取得更理想的减震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业技术的进步,建筑业加大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力度,为建筑业的新发展技术给予调整,不断的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材料;新技术建筑工程
1.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高度也不断提升,跨度不断增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难度不断增加,随着建筑工程新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建筑传统施工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推广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
1.1工程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工程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由天然材料的直接应用发展到人工合成材料的普及,新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高弹性模量、高耐久性等特点,此外材料开始向绿色环保化方向发展。
工程新材料发展趋势包括以下:钢材的高强度化、高耐久性,成为钢材技术的主要发展目标,如《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提出了,优先使用400MPa 级钢筋,积极推广500MPa 级钢筋。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成为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内应用成功的已达120MPa。新型结构材料方面,以纤维增强材料为代表的新型结构材料开始活跃在工程界,与传统材料相比,新型结构材料具有更轻的质量、更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特点。
1.2工程结构新趋势
建筑结构形式的突破与创新,集中体现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建筑、生命线工程等工程建设成就中。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仍以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和框架支撑体系为主。
目前,大跨空间建筑的跨度不断增大,结构形式上采用了薄壳结构、网壳结构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和膜结构。为了满足人们对结构安全和防灾的要求,结构减震技术应运而生,结构减震技术大体上分为三类:被动控制技术、(半)主动控制技术和混合控制技术,目前工程上使用较多的是被动控制技术,其中又以基础隔振、吸能减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应用居多。
1.3施工新技术趋势
现代结构工程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在地基基础、混凝土和钢筋工程、模版和脚手架工程、钢结构等方面都有了新突破,工业化新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绿色施工技术开始全面向施工领域渗透。
2.施工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2.1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础工程具有复杂性、隐蔽性、不可逆性,其施工已成为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及其重要的环节。
2.1.1 深基坑开挖技术
深基坑开挖技术主要可分为放坡开挖技术(顺作)和逆作开挖技术两大类。放坡开挖技术(顺作)施工比较简单,造价低,适用于层数比较低的高层建筑,以及土质较好,无地下水或地下水水量不大的基坑。逆作开挖技术具有节地、节材、环保、施工效率高、施工总工期短等特点,适用于建筑群比较密集、相邻建筑较近、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埋深较高的基坑开挖。
2.1.2 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分为挡土和支撑拉结两部分。透水挡土结构主要包括:H 型钢、工字钢桩加插板、密排桩、连拱灌注桩、土钉支护、插筋补强支护等;止水挡土结构主要包括: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深层搅拌水泥桩加灌注桩、密排桩桩间加高压喷射水泥桩、密排桩间加化学注浆、钢板桩、闭合拱圈墙等。
2.1.3 止水、降水、排水技术
目前较多的止水帷幕形式有: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止水帷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土止水帷幕和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止水帷幕。降低地下水位常采用井点降水,有单(多)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深井井点降水。
2.1.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SMW)
某地下停车车库基坑,考虑地址条件差,承压水位高,工期短,且受到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等,才用了SMW 工法。通过自制的多轴深层搅拌机自上而下将施工现场原位土体切碎,同时从搅拌头处将水泥浆等固化剂注入土体,并与土体搅拌均匀,通过连续的重叠搭接施工,形成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在水泥凝结前,将型钢插入墙中,形成型钢与水泥土的复合墙体。与其它维护工艺相比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无污染、抗渗性好等特点,适用范围:深基坑支护,可在粘性土、粉土、砂砾土使用。
2.2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2.1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模板、混凝土和钢筋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模板的发展一是材料的多样化、节约化、环保化,二是模板提升技术的进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密实混凝土等技术开始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混凝土强度不断提高,发展泵送混凝土技术等。
钢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涌现出锥螺纹连接技术、冷挤压接头、直螺纹接头连接方式;二是高强度钢筋的推廣和使用;三是钢筋工业化技术开始发展,如钢筋网焊接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等。
2.2.2 钢结构施工技术
主要涉及刚构件的制作、安装、连接,其中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也大量应用于高层超高层钢结构中。某工程中央塔楼采用全钢结构,为框架筒中筒结构体系。钢结构柔度大、焊接量多,受施工环境、施工测控方法、精度和焊接变形影响大,结构位形控制等问题得到解决。
2.3大跨空间建筑施工技术
大跨度建筑在结构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网架、网壳结构外,又增添了膜结构、张弦梁结构、杂交结构等新的结构体系。
2.3.1 网架和网壳结构
网架和网壳结构施工通常包括钢构件的制作、拼装、安装等技术。构件的制作均在工厂进行;网架的拼装一般在现场进行,根据施工安装的方法不同,采用分条拼装、分块拼装和整体拼装;网架和网壳安装方法大致分为七类:高空散装发、分条分块安装法、高空滑移法、移动支架安装法、整体吊装法、整体提升法、整体顶升法。其中网壳特有发安装方法还包括:悬臂安装法、逆作法、可折叠穹顶体系、柱面网壳“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
2.3.2 悬索结构施工技术
悬索结构类型繁多,施工方法无定式可循,按照其工艺流程可分为边缘支撑构件的施工、索的制作与安装、预应力施加和钢索张拉。
2.3.3 膜结构施工技术
膜结构施工主要包括膜的制作与连接、安装等技术。膜的制作应在专业化环境中进行,包括裁剪和拼接,拼接的方式又包括缝制、熔合、黏合等;膜结构的连接包括膜节点、边界、角点、膜脊和膜谷;膜结构的安装一般包括膜体展开、连接固定和张拉成型三部分。
2.4减震控制建筑技术
传统建筑以“抗”为主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抗震要求,以“控”为主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常用的被动控制方案按照其减震肌理,可以分为隔震、耗能减震和吸声减震三大类。(半)主动控制技术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瞬间改变结构的刚度、阻尼或质量,或者施加控制力以减弱结构的地震反应。常用的主动控制方案有主动质量阻尼或驱动装置,半主动控制方案主动变刚度系统和主动变阻尼系统。混合控制技术是用主动控制或半主动控制来补充和改善被动控制性能的一种控制方案,常见的做法是根据结构动力反应特点,在一个结构上安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控制装置,并设法发挥各装置的优点,以取得更理想的减震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业技术的进步,建筑业加大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力度,为建筑业的新发展技术给予调整,不断的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