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美操属于舞蹈、体操、人体等艺术动作精华,属于不断变化的肢体语言,再加上优美音乐的烘托,艺术风格迥异,近年来发展规模很大,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加。然而,近年来健美操技能人才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鉴于此,应强化健美操技能的训练力度,筛选最佳的训练方式与手段,有效的培养健美操运动员的综合素养,提升其技能的掌握效果,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
关键词:健美操技能;训练方法;应用措施
健美操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无论大众类型还是竞技类型健美操,均需要具有动静分明、协调整齐与姿态优美的性能,将健美操的魅力全面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就应该强化相关健美操的技能训练力度,筛选最佳的训练方式,有效的提升动作质量与技术水平。
一、健美操动作准确性的训练措施
按照健美操的常用动作,编制出较为完善的基本位置徒手操动作训练方案,确保每个动作与部位的准确性,遵循动静分明的原则。对于动静分明而言,主要就是健美操动作完成的过程中,将动、静相互交替,保证界限的清晰度。通常情况下,需要在一个节拍内,合理的完成动、静动作,例如:双臂的侧举动作,“动”需要快,而“静”需要长,保证相互之间清晰的转换,一旦出现动静不明确或是转换模糊的现象,动作的完成质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正确观念意识,制定完善的训练方案,保证运动员在“动”、“静”方面可以准确的操作,合理掌握各种动作技能,在保证动静分明的情况下,筛选最佳的训练措施。最开始的时候,可以使用慢口令的方式进行健美操的指挥,反复训练徒手操,准确的参与到图手残训练活动中,逐渐的加快相关口令速度,科学合理训练的情况下,提升健美操的动作质量,清晰的完成相关动作与技能,通过训练方式巩固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某个节拍或者是几个节拍,逐渐增加健美操的内容,逐步的提升其难度。在此过程中,需要准确的进行徒手操操作,将其作为基础,这样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就算学习简单的健美操技术,也需要保证训练的规律性,并循序渐进的完成技术动作的训练任务,有效的开展相应的训练活动[1]。
二、健美操音乐配合与用力的训练
(一)用力方面的训练措施
健美操训练的过程中,手臂会有举起动作、绕开动作、摆动动作等等,需要将手远端的发力作为基础,确保动作幅度满足要求,有效的提升动作幅度的控制效果,保证动作的优美性。在选择训练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引导运动员手拿筷子合理的训练,练习期间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筷子的远端区域,带动上肢进行运动,例如:要求运动员远端发力,尽量的将手臂拉长,提升动作幅度,这样在合理训练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因为送检或者是肩部发力的问题,从而使得上肢在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准确的用力,下肢在蹬腿的相关动作中保证发力的正确性,保持较为优美的动作与姿态。在此期间,应总结丰富经验,编制完善的训练计划方案,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整体训练工作效果[2]。
(二)与音乐相互配合的训练
实际训练的工作中,应该重点培养运动员与音乐相互配合的能力,通过徒手操和音乐节拍的训练措施,先利用口令指挥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就是在徒手操训练期间,合理的利用音乐节拍开展训练活动,使得运动员能够合理过渡到相关的健美操练习项目中,先使用慢节奏的音乐,之后循序渐进的配合快节奏音乐开展练习活动,使得运动员能够掌握动作与音乐节拍相互配合的技巧,在合理练习动作节奏的情况下,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节奏感。与此同时,为有效培养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节奏感,还可以引导其一边听音乐、一边打节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运动员良好节奏感[3]。
三、做操力度与腿部弹动技术的训练
(一)做操力度的合理训练
在健美操的相关训练过程中,针对做操力度进行合理的训练,应该将速度力量与力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将操化的动作作为主要训练内容,使得运动员在全面掌握相关的做操力度的情况下,積极的参与到相关健美操活动中。
(二)腿部弹动技术的训练措施
腿部弹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先进行音乐慢节奏的训练与指导,之后,逐渐的采用快节奏方式,然后过渡到快节奏的音乐,这样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提升训练工作效果,改善目前的腿部弹动技术动作的教育指导现状,尤其需要专门设置膝关节、踝关节的力量训练项目,重点强调下肢腿部方面的力量训练,以此提升整体的健美操技能训练效果,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4]。
四、结语
健美操的技能训练过程中,应该结合运动员的特点与需求,科学开展各方面的健美操运动活动中,制定完善的力量训练方案、腿部弹动技术训练方案、与音乐配合能力的训练方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培养运动员的专业素养与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漆俊华.浅谈表象训练法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20):31-33.
[2]邹妍苇,刘志斌.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9,11 (25):139-233.
[3]陈甜.表象训练法对大学生健美操技术动作掌握的影响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15):50-52.
[4]李立群.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44 (22):159-160.
关键词:健美操技能;训练方法;应用措施
健美操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无论大众类型还是竞技类型健美操,均需要具有动静分明、协调整齐与姿态优美的性能,将健美操的魅力全面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就应该强化相关健美操的技能训练力度,筛选最佳的训练方式,有效的提升动作质量与技术水平。
一、健美操动作准确性的训练措施
按照健美操的常用动作,编制出较为完善的基本位置徒手操动作训练方案,确保每个动作与部位的准确性,遵循动静分明的原则。对于动静分明而言,主要就是健美操动作完成的过程中,将动、静相互交替,保证界限的清晰度。通常情况下,需要在一个节拍内,合理的完成动、静动作,例如:双臂的侧举动作,“动”需要快,而“静”需要长,保证相互之间清晰的转换,一旦出现动静不明确或是转换模糊的现象,动作的完成质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正确观念意识,制定完善的训练方案,保证运动员在“动”、“静”方面可以准确的操作,合理掌握各种动作技能,在保证动静分明的情况下,筛选最佳的训练措施。最开始的时候,可以使用慢口令的方式进行健美操的指挥,反复训练徒手操,准确的参与到图手残训练活动中,逐渐的加快相关口令速度,科学合理训练的情况下,提升健美操的动作质量,清晰的完成相关动作与技能,通过训练方式巩固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某个节拍或者是几个节拍,逐渐增加健美操的内容,逐步的提升其难度。在此过程中,需要准确的进行徒手操操作,将其作为基础,这样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就算学习简单的健美操技术,也需要保证训练的规律性,并循序渐进的完成技术动作的训练任务,有效的开展相应的训练活动[1]。
二、健美操音乐配合与用力的训练
(一)用力方面的训练措施
健美操训练的过程中,手臂会有举起动作、绕开动作、摆动动作等等,需要将手远端的发力作为基础,确保动作幅度满足要求,有效的提升动作幅度的控制效果,保证动作的优美性。在选择训练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引导运动员手拿筷子合理的训练,练习期间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筷子的远端区域,带动上肢进行运动,例如:要求运动员远端发力,尽量的将手臂拉长,提升动作幅度,这样在合理训练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因为送检或者是肩部发力的问题,从而使得上肢在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准确的用力,下肢在蹬腿的相关动作中保证发力的正确性,保持较为优美的动作与姿态。在此期间,应总结丰富经验,编制完善的训练计划方案,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整体训练工作效果[2]。
(二)与音乐相互配合的训练
实际训练的工作中,应该重点培养运动员与音乐相互配合的能力,通过徒手操和音乐节拍的训练措施,先利用口令指挥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就是在徒手操训练期间,合理的利用音乐节拍开展训练活动,使得运动员能够合理过渡到相关的健美操练习项目中,先使用慢节奏的音乐,之后循序渐进的配合快节奏音乐开展练习活动,使得运动员能够掌握动作与音乐节拍相互配合的技巧,在合理练习动作节奏的情况下,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节奏感。与此同时,为有效培养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节奏感,还可以引导其一边听音乐、一边打节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运动员良好节奏感[3]。
三、做操力度与腿部弹动技术的训练
(一)做操力度的合理训练
在健美操的相关训练过程中,针对做操力度进行合理的训练,应该将速度力量与力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将操化的动作作为主要训练内容,使得运动员在全面掌握相关的做操力度的情况下,積极的参与到相关健美操活动中。
(二)腿部弹动技术的训练措施
腿部弹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先进行音乐慢节奏的训练与指导,之后,逐渐的采用快节奏方式,然后过渡到快节奏的音乐,这样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提升训练工作效果,改善目前的腿部弹动技术动作的教育指导现状,尤其需要专门设置膝关节、踝关节的力量训练项目,重点强调下肢腿部方面的力量训练,以此提升整体的健美操技能训练效果,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4]。
四、结语
健美操的技能训练过程中,应该结合运动员的特点与需求,科学开展各方面的健美操运动活动中,制定完善的力量训练方案、腿部弹动技术训练方案、与音乐配合能力的训练方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培养运动员的专业素养与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漆俊华.浅谈表象训练法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20):31-33.
[2]邹妍苇,刘志斌.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9,11 (25):139-233.
[3]陈甜.表象训练法对大学生健美操技术动作掌握的影响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15):50-52.
[4]李立群.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44 (2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