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强调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崭新的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准备,因其不可替代的现代技术优势,正逐渐普及,使地理课堂变得“活”起来,变得生动和高效。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应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无疑为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
初一地理内容主要属于世界地理范畴,初二地理内容属于中国地理部分,由于学生活动范围小,生活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弱,主要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很多学生学习地理仅凭机械记忆,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地理难学。另外,由于地理课本身的特点,在传统教学资料方面,也比较单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降低教师的课堂教学强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就初中地理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阐述如下,敬请同行斧正!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多媒体教学运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络传输等电脑科技手段,在课堂上可以实现动静结合,声画同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动画,结合有趣的图文和绝妙的声音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富吸引力,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秘情境,吸引他们走入想像空间,把抽象事物具体化,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我在导入《世界的气候》单元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组幻灯片,将世界上主要的13种气候类型的典型景观的一一展现出来,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最后出现标题“世界的气候”和几个思考题。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聲色并茂的画面上,激起他们学习和探讨“世界的气候”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局部放大,能把一些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转化为直观形象、动感丰富、新颖有趣、音乐优美、感染力强的可观察、可观赏的画面,能使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球的自转、公转对气候的影响”较为抽象,既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又是重点。七年级学生缺乏空间想像能力,很难理解。我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用Flash制作了一段“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模拟动画:以浩瀚的星空、悦耳的音乐为背景,地球成一定的角度斜着身子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在中心位置源源不断地放射光芒,并以平行光束照射地球表面。当地球旋转到特定的位置时,画面上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和它们相对应的日期就会以高亮度闪烁。同学们通过动画很直观地理解了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移动、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极昼、极夜等抽象的地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五、电子板书,直观省时
将多媒体作为板书的补充是很多老师都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电子板书的内容可以伴随教师讲解适时出现,作为对所讲知识的补充、概括和升华,与教师的讲解互相配合,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与传统板书相比,电子板书可以节省书写时间,避免因书写板书打断讲解思路,可以提高效率。我在教学“五带”知识点时,制作了一个课件:在标注有五带、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和极点的地球示意图的一边是介绍寒带、温带、和热带的特点的文字说明,一边是各带的典型景观的图片,点击这些图片就会播放这些景观的录像和简短的语音介绍。在教学“世界主要的13种气候类型”时,我也用了类似的电子板书,既节省了时间又形象生动,效果很好。
结束语: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多媒体技术需要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各展所长,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一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孙海平.《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中地理素养渗透的途径》
[3]涂德.《中学地理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4]曾惠频.《多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教育出版社,2001
[5]陈澄.《地理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
初一地理内容主要属于世界地理范畴,初二地理内容属于中国地理部分,由于学生活动范围小,生活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弱,主要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很多学生学习地理仅凭机械记忆,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地理难学。另外,由于地理课本身的特点,在传统教学资料方面,也比较单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降低教师的课堂教学强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就初中地理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阐述如下,敬请同行斧正!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多媒体教学运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络传输等电脑科技手段,在课堂上可以实现动静结合,声画同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动画,结合有趣的图文和绝妙的声音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富吸引力,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秘情境,吸引他们走入想像空间,把抽象事物具体化,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我在导入《世界的气候》单元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组幻灯片,将世界上主要的13种气候类型的典型景观的一一展现出来,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最后出现标题“世界的气候”和几个思考题。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聲色并茂的画面上,激起他们学习和探讨“世界的气候”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局部放大,能把一些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转化为直观形象、动感丰富、新颖有趣、音乐优美、感染力强的可观察、可观赏的画面,能使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球的自转、公转对气候的影响”较为抽象,既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又是重点。七年级学生缺乏空间想像能力,很难理解。我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用Flash制作了一段“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模拟动画:以浩瀚的星空、悦耳的音乐为背景,地球成一定的角度斜着身子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在中心位置源源不断地放射光芒,并以平行光束照射地球表面。当地球旋转到特定的位置时,画面上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和它们相对应的日期就会以高亮度闪烁。同学们通过动画很直观地理解了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移动、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极昼、极夜等抽象的地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五、电子板书,直观省时
将多媒体作为板书的补充是很多老师都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电子板书的内容可以伴随教师讲解适时出现,作为对所讲知识的补充、概括和升华,与教师的讲解互相配合,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与传统板书相比,电子板书可以节省书写时间,避免因书写板书打断讲解思路,可以提高效率。我在教学“五带”知识点时,制作了一个课件:在标注有五带、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和极点的地球示意图的一边是介绍寒带、温带、和热带的特点的文字说明,一边是各带的典型景观的图片,点击这些图片就会播放这些景观的录像和简短的语音介绍。在教学“世界主要的13种气候类型”时,我也用了类似的电子板书,既节省了时间又形象生动,效果很好。
结束语: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多媒体技术需要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各展所长,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一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孙海平.《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中地理素养渗透的途径》
[3]涂德.《中学地理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4]曾惠频.《多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教育出版社,2001
[5]陈澄.《地理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