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战略目标。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发展密不可分。农业现代化发展复杂,需求千变万化,强调农业个性化、专业化,科技化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农业现代化为应用背景、农村为应用环境、农民为应用对象,分析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内涵,关系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的应用,探索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作用,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农业现代化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农立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國。从古至今,农业处于弱势地位,农业发展速度并不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还处于一个较低层次,这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国际中,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水平不相一致,没有形成足够的比较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走向世界。因此,有必要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农业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开始注重信息化。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信息化水平成为当前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面对当前农业发展新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融合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显得十分重要。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发展的。农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农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当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促使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总的来说,计算机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的,培育、发展新的智能工具并转化为生产力突入农业生产的过程。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新兴高科技产物。它在作物培育、农业种植、家畜畜养施肥灌溉,病虫政治均可涉及,在整个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深入。在农业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以及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农业发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其人工智能化、技术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动态变化的范畴。早在1954年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提出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但早期的农业现代化只限于机械化发展、化学化发展等。而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提高。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其本质是农业科学技术化,即以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从而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集约化发展、机械化发展、专业化是重要的特点。此外,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注重工业化、智能化发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个化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拉动的影响。
三、我国农业计算机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应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渗透越来越强。计算机农业应用在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社会化,智能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升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农业的集约化作用
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农业组织可以在内部有效、准确、及时的的传达农业相关信息。组织与组织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加强农业技术的交流,相互传递有效的信息和反馈农业信息。这些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集聚产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它能够使得组织合作的专业化。另一方面,它能促进组织之间集聚反应,加强不同的农业专业组织之间的联合。同时,组织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间的集合性,也使得不同产业间的集聚性向更高一层发展。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可有效推动农业集约化组织向市场化。
(2)农业的智能化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农业管理开始走向智能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出其人工智能搜索的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比如遥感、视图,以及红外成像等技术对农业生长环境进,水分缺失状况等要素进行智能检测管理。
(3)农业的机械化
现阶段,中国不断发展的农机制造产业致使农机市场需求旺盛。但实际中,我国农机的制造技术并不高;农机的种类并不齐全;在工作性能方面也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与此当时,在国际上,由于设备的问题,导致企业与外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对于农机制造技术水平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目前国内,有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农机制造进行开发。基于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可以比较逼真地将农机从设计,生产,到处理完全模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农机的使用检测,后期维护,完美的监测。同时,在农机的使用过程中也可加大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扩大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计算机技术应用不足分析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的核心技术,网络通讯,以及相关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解决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技术性、创新性、先进性问题。但是,在农业发展中信息技术依然有诸多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突破。
(4)农业信息技术网站的分散性
目前,我国涉农网站众多,但许多网站在内容上重复,以及内容存在不完整性。同时许多资源在数据表达上并不统一,操作标准也并不相同。信息异质、分散、结构不同,导致这些网站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单位。网站的分散性制约了农业信息资源的聚合效用的发挥。以至于各组织很难联合生产。数据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无法兼容也是农业数据库方面出现的问题,数据处理上捉襟见肘。这些让农业人员难以操作,在与国际大量开放的农业数据库相互操作中也无法达到有效。因此农业计算机信息的分散性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5)信息技术投入的不合理性。 目前,我国农业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没有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加上农业本身发展水平较弱,农业计算机信息技术并不是很发达,技术的运用还比较低,应用的广泛性也并不大。此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上的投入也不尽合理,多在一些生产方面投入,在监察方面较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新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物联网,工業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的出现,加快了信息化、自动化。结合互联网技术,增强了机器人的交互能力,减少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产品的研发成本、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成本,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我国传统农业遭到了巨大冲击,如何在这技术扩散的革命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显得格外重要。
(1)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农业信息化体系。
加快推进互联网新兴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从而带动农业发展。一方面,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其生产的集约化,效率化。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制造方面,结合计算机技术,引入计算机先进的相关软硬件系统和及时有效的信息。因此可以培育出农业自动设备技术和研发农业精准作业机具,促使其合理化,高效化发展。
(2)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监察体系,防止潜在危险。
计算机技术也可以与农业监管相结合。效能监察工作并不是只有人力监督,光靠人力监督也是无法达到有效监督。监督技术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整合内外监督资源,充分运用效率高、效果好的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监督能够更有效地实施。在监督方面可以做到三点:1、查询功能。利用计算机将监督内容很好地呈现。2、发现功能。用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因此,要加快农业计算机网络区域布局,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防范系统。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带动农民素质提高
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生产发展离不开农民。发展农业最终目的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农业信息技术,可以开展网上远程教育活动。以村为单位给农民开展新技术学习,让农民学习到”经营管理方法”、”新技术应用”以及各种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农民可以通过网络文化教育更容易接收到外界知识。农民将学习到的知识广泛应用于农业,可使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总之,在新世纪、新时期、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牢牢把握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脉搏,与之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罗锡文,廖娟,邹湘军,张智刚,周志艳,臧英,胡炼.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1-14.
[2]邓超群.网络监察系统在企业效能监察中的作用[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03):65-67.
[3]高万林,李桢,于丽娜,王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03):257-261.
[4]罗锡文,廖娟,邹湘军,张智刚,周志艳,臧英,胡炼.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1-14.
[5]刘延风.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对农业的影响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4):27-32.
[6]孔祥智,毛飞.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主体及推进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02):9-15.
作者简介:
张峰(1980年—),男,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办公室副主任,大专,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处理。
(作者单位:泰州市海陵区农业委员会)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农业现代化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农立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國。从古至今,农业处于弱势地位,农业发展速度并不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还处于一个较低层次,这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国际中,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水平不相一致,没有形成足够的比较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走向世界。因此,有必要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农业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开始注重信息化。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信息化水平成为当前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面对当前农业发展新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融合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显得十分重要。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发展的。农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农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当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促使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总的来说,计算机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的,培育、发展新的智能工具并转化为生产力突入农业生产的过程。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新兴高科技产物。它在作物培育、农业种植、家畜畜养施肥灌溉,病虫政治均可涉及,在整个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深入。在农业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以及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农业发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其人工智能化、技术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动态变化的范畴。早在1954年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提出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但早期的农业现代化只限于机械化发展、化学化发展等。而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提高。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其本质是农业科学技术化,即以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从而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集约化发展、机械化发展、专业化是重要的特点。此外,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注重工业化、智能化发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个化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拉动的影响。
三、我国农业计算机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应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渗透越来越强。计算机农业应用在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社会化,智能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升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农业的集约化作用
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农业组织可以在内部有效、准确、及时的的传达农业相关信息。组织与组织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加强农业技术的交流,相互传递有效的信息和反馈农业信息。这些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集聚产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它能够使得组织合作的专业化。另一方面,它能促进组织之间集聚反应,加强不同的农业专业组织之间的联合。同时,组织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间的集合性,也使得不同产业间的集聚性向更高一层发展。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可有效推动农业集约化组织向市场化。
(2)农业的智能化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农业管理开始走向智能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出其人工智能搜索的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系统比如遥感、视图,以及红外成像等技术对农业生长环境进,水分缺失状况等要素进行智能检测管理。
(3)农业的机械化
现阶段,中国不断发展的农机制造产业致使农机市场需求旺盛。但实际中,我国农机的制造技术并不高;农机的种类并不齐全;在工作性能方面也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与此当时,在国际上,由于设备的问题,导致企业与外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对于农机制造技术水平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目前国内,有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农机制造进行开发。基于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可以比较逼真地将农机从设计,生产,到处理完全模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农机的使用检测,后期维护,完美的监测。同时,在农机的使用过程中也可加大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扩大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计算机技术应用不足分析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的核心技术,网络通讯,以及相关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解决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技术性、创新性、先进性问题。但是,在农业发展中信息技术依然有诸多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突破。
(4)农业信息技术网站的分散性
目前,我国涉农网站众多,但许多网站在内容上重复,以及内容存在不完整性。同时许多资源在数据表达上并不统一,操作标准也并不相同。信息异质、分散、结构不同,导致这些网站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单位。网站的分散性制约了农业信息资源的聚合效用的发挥。以至于各组织很难联合生产。数据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无法兼容也是农业数据库方面出现的问题,数据处理上捉襟见肘。这些让农业人员难以操作,在与国际大量开放的农业数据库相互操作中也无法达到有效。因此农业计算机信息的分散性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5)信息技术投入的不合理性。 目前,我国农业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没有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加上农业本身发展水平较弱,农业计算机信息技术并不是很发达,技术的运用还比较低,应用的广泛性也并不大。此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上的投入也不尽合理,多在一些生产方面投入,在监察方面较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新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物联网,工業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的出现,加快了信息化、自动化。结合互联网技术,增强了机器人的交互能力,减少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产品的研发成本、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成本,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我国传统农业遭到了巨大冲击,如何在这技术扩散的革命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显得格外重要。
(1)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农业信息化体系。
加快推进互联网新兴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从而带动农业发展。一方面,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其生产的集约化,效率化。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制造方面,结合计算机技术,引入计算机先进的相关软硬件系统和及时有效的信息。因此可以培育出农业自动设备技术和研发农业精准作业机具,促使其合理化,高效化发展。
(2)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监察体系,防止潜在危险。
计算机技术也可以与农业监管相结合。效能监察工作并不是只有人力监督,光靠人力监督也是无法达到有效监督。监督技术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整合内外监督资源,充分运用效率高、效果好的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监督能够更有效地实施。在监督方面可以做到三点:1、查询功能。利用计算机将监督内容很好地呈现。2、发现功能。用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因此,要加快农业计算机网络区域布局,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防范系统。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带动农民素质提高
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生产发展离不开农民。发展农业最终目的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农业信息技术,可以开展网上远程教育活动。以村为单位给农民开展新技术学习,让农民学习到”经营管理方法”、”新技术应用”以及各种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农民可以通过网络文化教育更容易接收到外界知识。农民将学习到的知识广泛应用于农业,可使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总之,在新世纪、新时期、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牢牢把握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脉搏,与之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罗锡文,廖娟,邹湘军,张智刚,周志艳,臧英,胡炼.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1-14.
[2]邓超群.网络监察系统在企业效能监察中的作用[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03):65-67.
[3]高万林,李桢,于丽娜,王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03):257-261.
[4]罗锡文,廖娟,邹湘军,张智刚,周志艳,臧英,胡炼.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1-14.
[5]刘延风.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对农业的影响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4):27-32.
[6]孔祥智,毛飞.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主体及推进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02):9-15.
作者简介:
张峰(1980年—),男,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办公室副主任,大专,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处理。
(作者单位:泰州市海陵区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