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线”今起上调低收入人口将享扶贫政策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将从2009年起上调扶贫标准,即贫困线由2007年人均年收入786元提高至1067元。
长期以来,我国把人均年收入低于786元的人口称之为“绝对贫困人口”,到2007年底,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为1497万;人均年收入位于786元至1067元之间的称之为“相对贫困人口”,又称为“低收入人口”,到2007年底,低收入人口的数量为2841万。
扶贫标准上调后,“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人口线”这两条线合二为一,扶贫开发的目标人群就在原来1497万“绝对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841万的“低收入人口”,两者合计约432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4.6%。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提高扶贫标准,意味着原来的2841万“低收入人口”也将享受国家扶贫政策,说明我国有能力惠及更多穷人,是国力提高的表现。今后扶贫标准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而逐渐提高,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今后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也不仅限于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而是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转自国务院扶贫办网)
张志豪视察乐安扶贫工作
11月27日,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张志豪一行在时任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的陪同下,深入乐安县调研视察扶贫开发工作,给初冬山里的贫困群众带去了温暖阳光。张志豪强调,要通过扶贫开发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提升村级组织战力、凝聚力,创造增收和发展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张志豪一行首先来到乐安县重点村山砀镇口前村。在71岁的村民冯水生家,张志豪嘘寒问暖,详细询问了老人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当看到村里通过参与式扶贫,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许多村民家中用上了太阳能,张志豪对该村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新农村建设要搞好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生产,这样群众的精神面貌就会好起来,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
上午10时30分,张志豪一行来到位于县城西郊的龙潭水库二期移民安置点,向有关人员了解安置点的建设情况和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张志豪指出,移民新村一定要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高起点规划、科学化建设。
下午,张志豪一行驱车来到谷岗乡下堡移民新村。两年来,该村通过移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使58户村民从山上移到山下,盖起了新房,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变化。张志豪对这种把移民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扶贫开发要瞄准贫困群众,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产业扶贫是关键,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找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路子,把贫困群众融入产业圈,共同把生产搞上去了,村民才能逐步共同富裕起来。
(乐安县扶贫办 曾晓平)
国务院扶贫办来吉安县检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工作
2008年12月19日,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处长刘胜安一行来到吉安县,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参与式村级规划试点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项目信息扩散工作,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要尊重社区村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村民参与项目规划全过程;三要不断探索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参与式村级规划试点工作的新措施、新经验。
为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决定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县实施整村扶贫项目。2008年计划投资1.7亿元,决定在河南、山西、陕西、江西四个省的8个革命老区县进行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试点,每个县项目资金2100万元,扶持15个新增重点村。通过竞标,吉安县被列为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县之一。
(吉安县扶贫办 段五和 彭海新)
湖北省社会扶贫工作“三个5个亿”
一是全省实施1321帮扶工程,有一千多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3000多个党政部门,对口帮扶29个重点县的贫困村,筹措扶持资金5个亿;二是省直110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年派出干部联县驻村,对口扶贫,先后直接帮扶资金3.1亿,引进资金2.2亿,这又是一个5个亿;三是15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单位定点帮扶24个重点县,直接投入资金2.5亿,引进资金2.98亿,这又是一个5个亿。这就是说,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扶贫工作所吸引的资金相当于2008年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的3倍。
(湖北省扶贫办 洪绍华)
石城县移民搬迁确保实现三个百分百
近日,在阵阵鞭炮声中,石城县琴江镇长乐村里竹园等6个村小组的192人40户移民告别深山老林,喜气洋洋地搬进了由政府资助兴建的移民集中安置点——长乐怡然居移民新村。
该县对移民搬迁工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要求,将移民扶贫安置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圩镇建设、旅游开发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共设立了7个集中移民扶贫安置点,安置移民对象109户515人。截止日前,该县7个集中移民扶贫安置点已全面竣工,并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100%实行了集中安置,100%与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点相结合,100%的移民对象在春节前可以搬入新居过新年。
(石城县扶贫办 毕程俊)
大余县开展“三帮”活动帮扶返乡农民工
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的生产安排和生活安置,激发返乡农民工再次创业,建设家乡的热情,大余县扶贫办开展帮思想、帮生活、帮就业“三帮”活动。
一是对返乡后思想出现困惑的农民工予以思想帮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下到16个扶贫重点村,采取集体座谈、一对一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消除思想顾虑,破解思想疙瘩,排除不稳定因素,激发再次创业和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是对返乡后生活困难的农民工予以生活帮扶。结合每年开展的走访慰问活动,重点走访那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且生活较困难的返乡农民工,对他们提供一定的财物帮扶。
三是返乡企业的农民工予以就业帮扶。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基点,引导和鼓励广大返乡农民工实现第二次就业,通过省定培训基地,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后的农民工安置到县工业园就业。
(大余县扶贫办 蒋群)
吉水县依靠“千里眼”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近年来,吉水县扶贫开发工作利用农村“电教科技帮扶工程”,在重点村中建成“乡、村、组”三级电教网络,为贫困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在发展产业中缺信息、缺技术、缺人才等问题。两年来共培训农民25000余人次,其中已有276户贫困户成为了科技种养示范户。两年来全县共开展电教培训500多期,推广农村实用技术24项,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去年该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了315元。电教培训已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千里眼”“顺风耳”。
(吉水县扶贫办 陈启东)
于都县“雨露”扶贫培训注重创新办班办学方式
于都县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把“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狠抓生源,破解招生就业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于都县委党校“定单培训”创新路,培训就业一条龙。08年5月份,党校联系到广东中山市三乡镇一外资企业“海龙刺绣公司”,双方达成培训协议,党校专门为该公司招收电脑刺绣学员并负责培训,该公司提供了一套电脑刺绣机器设备给党校,还专门派出两位技术人员到党校负责培训指导,培训合格的学员全部在该公司就业。截止2008年12月,党校培训并安排了“电脑刺绣”专业学员146人。据学员反馈,月工资最低在1500元,普遍工资在1800多元;于都科技学校针对省内大中小型针织制衣、电子企业纷纷把车间建在乡村,需要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契机,把办班地点直接设到离车间临近的学校、祠堂,办成“流动班”,先后举办了两期103名学员参加的针织制衣和电子应用技术培训班。让学员在参加培训的同时,还可兼顾家里的事务,减轻学员后顾之忧;于都县职业中专与于达电子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培训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08年6月,于都于达电子有限公司将一个新型电机生产车间搬到了学校。公司的车间搬入学校后,公司提供机器设备和生产原材料,县职业中专的学生负责生产,每天按时完成于达电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这种合作既节省上操作课的原材料,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另外,学校里的生产车间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操作,能提前锻炼学生们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于都县扶贫办 何志强)
崇仁返乡民工“能人讲坛”学技艺
近日,在崇仁县河上镇江上村的康发茶叶有限公司文化活动中心内,20多名来自附近村庄的返乡民工,正认真地倾听着铁观音茶叶种植能手甘跃进在黑板上标有“能人讲坛”的讲台前讲茶叶致富经。如今,“能人讲坛”在崇仁县乡村悄然流行,成为农民工学科技的又一重要途径。能人讲坛“结合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又注重实用,我们非常喜欢,特别是这种实地实物的讲课方式,通俗易懂,正适合我们的‘口味’”,从十几里外赶学技术的雷坊村返乡民工雷世才说。
经济的不景气,大量农民工返乡,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播农业技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崇仁县由县扶贫办、县总工会牵头,以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和种养加工龙头企业为阵地开设“能人讲坛”,组织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的“土博士”、“田秀才”及产业能人,向农民工传递惠农政策、文明新风、种植技术、农产品销售等内容。“能人讲坛”主要有“致富讲坛”、“新风讲坛”、“创业讲坛”三个版块,由农民自己当主讲人,讲身边事、谈身边理、传致富经。“能人讲坛”一开办就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特别是留守村民的欢迎,他们摈弃以往冬闲走东家、串西家,唠家常、押牌九等陋习,纷纷在茶余饭后来参加“讲坛”。该县六家桥乡洪家村是全县有名的麻鸡养殖专业村,村民家家户户养鸡。从晚稻收割完到现在,崇仁麻鸡行业协会理事、缘凤麻鸡销售协会会长徐兵宗组织养殖大户5名,轮流上台讲解崇仁麻鸡管理难点和鸡病防疫常识,与村民交流养殖经验和麻鸡销售信息,深受村民好评。国庆过后就从浙江返乡的徐才华在山上养殖了3000多羽麻鸡,一有能人讲课他就来听,他说:“先前我正为不懂麻鸡养殖技术发愁,这些天通过‘能人讲坛’,心里有谱了。若是这批麻鸡过年能卖出价,明年就不出去打工,扩大养殖规模......”
据了解,如今该县有约85%的村都开设了“能人讲坛”,先后举办讲座200多场次,先后有110多名致富能人,走上讲坛为农民“讲课”,参与农民近万人次。
(崇仁县委宣传部崔伟群 许建华 华子兴)
助学护花功德千秋
国土资源部对赣县老区重点扶持村的教育事业极为关心和重视,虽不在我县定点扶贫,却单列一个助学项目,到老区助教扶贫,使老区的祖国花朵更加繁荣秀丽,做护花的天使。为赣县南塘镇劳田村建希望教学楼,投资30万元,新建一栋二层六个教室和八个教师员工住宿楼,建筑面积664.9平方米,解决了老区重点扶持村320名小孩就学难题,同时改善了教师员工的住宿条件,助教护花、功德千秋。
(赣县扶贫办 廖乐映)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将从2009年起上调扶贫标准,即贫困线由2007年人均年收入786元提高至1067元。
长期以来,我国把人均年收入低于786元的人口称之为“绝对贫困人口”,到2007年底,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为1497万;人均年收入位于786元至1067元之间的称之为“相对贫困人口”,又称为“低收入人口”,到2007年底,低收入人口的数量为2841万。
扶贫标准上调后,“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人口线”这两条线合二为一,扶贫开发的目标人群就在原来1497万“绝对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841万的“低收入人口”,两者合计约432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4.6%。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提高扶贫标准,意味着原来的2841万“低收入人口”也将享受国家扶贫政策,说明我国有能力惠及更多穷人,是国力提高的表现。今后扶贫标准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而逐渐提高,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今后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也不仅限于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而是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转自国务院扶贫办网)
张志豪视察乐安扶贫工作
11月27日,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张志豪一行在时任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的陪同下,深入乐安县调研视察扶贫开发工作,给初冬山里的贫困群众带去了温暖阳光。张志豪强调,要通过扶贫开发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提升村级组织战力、凝聚力,创造增收和发展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张志豪一行首先来到乐安县重点村山砀镇口前村。在71岁的村民冯水生家,张志豪嘘寒问暖,详细询问了老人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当看到村里通过参与式扶贫,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许多村民家中用上了太阳能,张志豪对该村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新农村建设要搞好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生产,这样群众的精神面貌就会好起来,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
上午10时30分,张志豪一行来到位于县城西郊的龙潭水库二期移民安置点,向有关人员了解安置点的建设情况和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张志豪指出,移民新村一定要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高起点规划、科学化建设。
下午,张志豪一行驱车来到谷岗乡下堡移民新村。两年来,该村通过移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使58户村民从山上移到山下,盖起了新房,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变化。张志豪对这种把移民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扶贫开发要瞄准贫困群众,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产业扶贫是关键,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找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路子,把贫困群众融入产业圈,共同把生产搞上去了,村民才能逐步共同富裕起来。
(乐安县扶贫办 曾晓平)
国务院扶贫办来吉安县检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工作
2008年12月19日,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处长刘胜安一行来到吉安县,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参与式村级规划试点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项目信息扩散工作,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要尊重社区村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村民参与项目规划全过程;三要不断探索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参与式村级规划试点工作的新措施、新经验。
为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决定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县实施整村扶贫项目。2008年计划投资1.7亿元,决定在河南、山西、陕西、江西四个省的8个革命老区县进行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试点,每个县项目资金2100万元,扶持15个新增重点村。通过竞标,吉安县被列为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县之一。
(吉安县扶贫办 段五和 彭海新)
湖北省社会扶贫工作“三个5个亿”
一是全省实施1321帮扶工程,有一千多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3000多个党政部门,对口帮扶29个重点县的贫困村,筹措扶持资金5个亿;二是省直110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年派出干部联县驻村,对口扶贫,先后直接帮扶资金3.1亿,引进资金2.2亿,这又是一个5个亿;三是15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单位定点帮扶24个重点县,直接投入资金2.5亿,引进资金2.98亿,这又是一个5个亿。这就是说,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扶贫工作所吸引的资金相当于2008年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的3倍。
(湖北省扶贫办 洪绍华)
石城县移民搬迁确保实现三个百分百
近日,在阵阵鞭炮声中,石城县琴江镇长乐村里竹园等6个村小组的192人40户移民告别深山老林,喜气洋洋地搬进了由政府资助兴建的移民集中安置点——长乐怡然居移民新村。
该县对移民搬迁工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要求,将移民扶贫安置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圩镇建设、旅游开发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共设立了7个集中移民扶贫安置点,安置移民对象109户515人。截止日前,该县7个集中移民扶贫安置点已全面竣工,并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100%实行了集中安置,100%与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点相结合,100%的移民对象在春节前可以搬入新居过新年。
(石城县扶贫办 毕程俊)
大余县开展“三帮”活动帮扶返乡农民工
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的生产安排和生活安置,激发返乡农民工再次创业,建设家乡的热情,大余县扶贫办开展帮思想、帮生活、帮就业“三帮”活动。
一是对返乡后思想出现困惑的农民工予以思想帮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下到16个扶贫重点村,采取集体座谈、一对一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消除思想顾虑,破解思想疙瘩,排除不稳定因素,激发再次创业和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是对返乡后生活困难的农民工予以生活帮扶。结合每年开展的走访慰问活动,重点走访那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且生活较困难的返乡农民工,对他们提供一定的财物帮扶。
三是返乡企业的农民工予以就业帮扶。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基点,引导和鼓励广大返乡农民工实现第二次就业,通过省定培训基地,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后的农民工安置到县工业园就业。
(大余县扶贫办 蒋群)
吉水县依靠“千里眼”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近年来,吉水县扶贫开发工作利用农村“电教科技帮扶工程”,在重点村中建成“乡、村、组”三级电教网络,为贫困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在发展产业中缺信息、缺技术、缺人才等问题。两年来共培训农民25000余人次,其中已有276户贫困户成为了科技种养示范户。两年来全县共开展电教培训500多期,推广农村实用技术24项,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去年该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了315元。电教培训已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千里眼”“顺风耳”。
(吉水县扶贫办 陈启东)
于都县“雨露”扶贫培训注重创新办班办学方式
于都县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把“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狠抓生源,破解招生就业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于都县委党校“定单培训”创新路,培训就业一条龙。08年5月份,党校联系到广东中山市三乡镇一外资企业“海龙刺绣公司”,双方达成培训协议,党校专门为该公司招收电脑刺绣学员并负责培训,该公司提供了一套电脑刺绣机器设备给党校,还专门派出两位技术人员到党校负责培训指导,培训合格的学员全部在该公司就业。截止2008年12月,党校培训并安排了“电脑刺绣”专业学员146人。据学员反馈,月工资最低在1500元,普遍工资在1800多元;于都科技学校针对省内大中小型针织制衣、电子企业纷纷把车间建在乡村,需要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契机,把办班地点直接设到离车间临近的学校、祠堂,办成“流动班”,先后举办了两期103名学员参加的针织制衣和电子应用技术培训班。让学员在参加培训的同时,还可兼顾家里的事务,减轻学员后顾之忧;于都县职业中专与于达电子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培训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08年6月,于都于达电子有限公司将一个新型电机生产车间搬到了学校。公司的车间搬入学校后,公司提供机器设备和生产原材料,县职业中专的学生负责生产,每天按时完成于达电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这种合作既节省上操作课的原材料,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另外,学校里的生产车间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操作,能提前锻炼学生们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于都县扶贫办 何志强)
崇仁返乡民工“能人讲坛”学技艺
近日,在崇仁县河上镇江上村的康发茶叶有限公司文化活动中心内,20多名来自附近村庄的返乡民工,正认真地倾听着铁观音茶叶种植能手甘跃进在黑板上标有“能人讲坛”的讲台前讲茶叶致富经。如今,“能人讲坛”在崇仁县乡村悄然流行,成为农民工学科技的又一重要途径。能人讲坛“结合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又注重实用,我们非常喜欢,特别是这种实地实物的讲课方式,通俗易懂,正适合我们的‘口味’”,从十几里外赶学技术的雷坊村返乡民工雷世才说。
经济的不景气,大量农民工返乡,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播农业技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崇仁县由县扶贫办、县总工会牵头,以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和种养加工龙头企业为阵地开设“能人讲坛”,组织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的“土博士”、“田秀才”及产业能人,向农民工传递惠农政策、文明新风、种植技术、农产品销售等内容。“能人讲坛”主要有“致富讲坛”、“新风讲坛”、“创业讲坛”三个版块,由农民自己当主讲人,讲身边事、谈身边理、传致富经。“能人讲坛”一开办就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特别是留守村民的欢迎,他们摈弃以往冬闲走东家、串西家,唠家常、押牌九等陋习,纷纷在茶余饭后来参加“讲坛”。该县六家桥乡洪家村是全县有名的麻鸡养殖专业村,村民家家户户养鸡。从晚稻收割完到现在,崇仁麻鸡行业协会理事、缘凤麻鸡销售协会会长徐兵宗组织养殖大户5名,轮流上台讲解崇仁麻鸡管理难点和鸡病防疫常识,与村民交流养殖经验和麻鸡销售信息,深受村民好评。国庆过后就从浙江返乡的徐才华在山上养殖了3000多羽麻鸡,一有能人讲课他就来听,他说:“先前我正为不懂麻鸡养殖技术发愁,这些天通过‘能人讲坛’,心里有谱了。若是这批麻鸡过年能卖出价,明年就不出去打工,扩大养殖规模......”
据了解,如今该县有约85%的村都开设了“能人讲坛”,先后举办讲座200多场次,先后有110多名致富能人,走上讲坛为农民“讲课”,参与农民近万人次。
(崇仁县委宣传部崔伟群 许建华 华子兴)
助学护花功德千秋
国土资源部对赣县老区重点扶持村的教育事业极为关心和重视,虽不在我县定点扶贫,却单列一个助学项目,到老区助教扶贫,使老区的祖国花朵更加繁荣秀丽,做护花的天使。为赣县南塘镇劳田村建希望教学楼,投资30万元,新建一栋二层六个教室和八个教师员工住宿楼,建筑面积664.9平方米,解决了老区重点扶持村320名小孩就学难题,同时改善了教师员工的住宿条件,助教护花、功德千秋。
(赣县扶贫办 廖乐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