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ji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式教学广泛用于课堂,问题主要由教师提出,学生提出问题机会少,提问能力堪忧。“提高高中生提问能力的学问单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设计教师和学生问卷,对高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
  关键词:提出问题能力;调查;分析
  1 教师对高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海沧区156个教师,其中男教师占42.9%,女教师占57.1%;教龄11~20年的占42.0%,21~30年的占33.9%,其余的10年以内。教师职称为高级教师占35.4%,一级教师为43.9%,二级教师的为20.7%。中老年教师较多。
  1.1 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片面认识,导致想法与做法不一致
  调查教师91.2%赞成课堂上由学生提出问题,96.4%的教师认为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说明教师都能认识到学生提问的重要性。但为什么实际课堂上,仅有17.8%实践者呢?一是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持怀疑态度,有37.5%教师认为,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怕浪费时间,46.4%教师认为学生提问是在浪费时间;三是怕影响教学进度,53.5%教师认为会影响教学进度,无法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四是教学底气不足,35.6%教师怕学生乱提与教材无关问题,自己驾驭不了课堂。
  教师的想法与做法之所以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不信任学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仅凭经验和感觉,往往会低估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一试,学生则逐渐会丧失提问能力。若知行合一,相信学生,就会有惊喜。
  1.2 教师能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但影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首要原因是教师的操作层面
  7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民主宽松,常有笑声,这应该十分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有60.7%教师认为,学生提不出高质量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给予充足的提问时间和空间。实际课堂上,73.2%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25.0%教师经常留5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提问,45.7%教师没有留下时间给学生提问。虽然备课时,77%教师考虑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但实际操作时,这部分的时间变得可有可无,往往被挤占。
  67.9%的教师是在教师提问后,有时间的话,再由学生提出问题。使得学生丧失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不思考不提问的习惯。
  1.3 多数教师认为复习课更适合学生提问,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需要教师指导
  在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多的教师倾向于复习课上使用。在调查的教师中,47%教师认为最适用于复习课,32%认为最适用于练习课,12%认为最适用于新课。为什么教师更多地认为学生提问更适用于复习课、不太适用于新课?因为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头脑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如果是新课,脑中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缺乏思考的知识素材,就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其实,新课等所有课型都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只是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不同的课型需要不同的提问指导。
  1.4 多数教师支持口头提问,不支持“学问单”书面提问
  若课堂上由学生提出问题,75.4%教师支持学生口头提问,24.6%教师支持学问单书面提问。支持口头提问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方便,反馈快捷,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支持学问单书面提问的主要理由是学生写不出来,耗时多影响进度。口头提问,有其优点,但学生只要有一个人说出来,就代表全班的“问题”,学生没有在头脑里很好地深思熟虑,问题一般肤浅不全面。而学问单书面提问,是要写在纸上,一定要考虑清楚,表达清晰,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所提问题质量也较高,课堂时效性较强。
  2 学生对高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的学生为我校高一学生,年段总人数458,收回调查问卷408,有效问卷403份。45.4%为男生,54.6%为女生,独生子女为42.4%。父母学历均为大学占6.5%,一方是大学毕业的占13.2%,双方都没有上过大学的占62.0%。我校女生多于男生,家庭教育劣势。
  2.1 学生需要问但没有提问,主动提问的就更少,提问的主体仍是教师
  学生经常感到有疑难问题的为37.2%,有时有疑难的有61%,说明或多或少存在疑惑的问题。在生物课堂上,6.9%学生自我感觉提出问题次数多,61.3%感到提出问题少,31%感到没有提问行为。在学习高中生物过程中,会主动提问的仅有16.3%,偶尔会问的69.2%,从来不问的有13.6%。
  67.0%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多于学生提问,10.7%学生认为,是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多,21.3%的学生认为学生与教师提问的机会一样多。
  课堂上学生极少主动提问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65%学生不知道怎么提问,20%学生害怕受到老师批评。这需要教师引导,指导提问方法,给予提问时间和空间。
  2.2 对提问意义的认识比较到位,但问题意识比较薄弱
  当问及“你认为自己目前的生物成绩与提出问题的关系”时,50.6%的学生认为成绩不好是与不爱问问题有关,但有27.8%学生认为成绩好与坏,与问问题无太大关系。
  当回答“你认为提出与生物学科有关的问题,能帮助你提高生物学习成绩吗?”时,71.5%的学生认为“肯定会”。说明对提问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
  学生对生物课本或教辅材料上的知识和老师结论的正确性,经常质疑只有3.5%,较少质疑的占74.7,从不质疑20.6%。说明学生唯书、唯师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问题意识比较淡薄。
  2.3 多数学生喜欢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问单”学习方式
  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上,43.6%学生喜欢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问题,书面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部分学生的84.5%是学习成绩好且自学能力强的学生。20.2%学生喜欢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只有8.7%喜欢不创设问题情境,而由教师直接问学生答,这种一问一答式最不受欢迎,但实际课堂上,往往是屡见不鲜。
  2.4 学生对待问题的学习习惯有待改变,及时记录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提问机会
  50.9%学生对待自己提出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是:“有问题就记在脑子里,忘了就算了”, 21.1%学生有疑问就马上记录起来,27.5%学生马上想法解决,让问题不过夜。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或做完一道生物题后,68.7%学生不会沿着这个知识点继续深入思考,只有12.7%的学生会顺藤摸瓜。说明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就题解题,就题问题,就题论题,缺乏追问、反问、再思考的习惯。
  2.5 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多种因素并存,没掌握提问方法是主要原因,没得到指导是主要缘由
  学生提问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但实际的课堂氛围不尽人如意。85.6%的学生喜欢民主、自由、合作、尊重的课堂氛围。而对“觉得在平时的生物课堂上,适合你提问的课堂氛围”的问题,37.5%学生回答“很多”,47.1%学生认为很少,甚至有14.9%的学生认为没有。
  缺乏生物课外知识,学校教育仍是获得生物知识的主渠道。对书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71.5%的学生自我感觉拥有量很少。81.6%的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教学,而11.2%的学生认为是各种媒体。说明课外知识的多少影响到学生提出问题思维的广度,现在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向教材学习,各种媒体的普及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可能。
  提问是有方法的,因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学生并未掌握。53.8%的学生认为,提出问题是有方法的,但自己不具备。52.1%学生选择等待教师教,15.4%选择自己上网找或查书,或主动请教别人。57.8%学生认为以前的任课教师很少指导过提出问题的方法,甚至21.8%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指导。在影响学生提问的各种因素调查中发现,41.4%没有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会问。
  平时缺乏必要的训练。62.8%学生认为在以往的生物考试和练习中,很少做过有关“提出问题”的书面训练,没做过和不记得的学生共占26%。教师没有把意识落实到教学中,没有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如果课堂上能更多地进行提出问题的“学问单”训练,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通过对秦岭南坡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地面生苔藓植物的调查,采用相似性系数、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对其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29个样地内地面生苔藓植物共33科69属189种,
经济圈内的各市的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各不尽相同,把各自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整合发展,则可以提高经济圈的整体优势和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
糖尿病遵医嘱进行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不论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也不论是否用药物治疗,均需长期坚持饮食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
精装修交房能有效节约装修成本、节省业主的装修精力和时间、弥补业主装修专业的不足,绿色、节能、便利,是大势所趋,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困境与问题。文章立足于此,力争为精装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造福与民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文章通过对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大凸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棉花 (Gossypiumhirsutum)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探讨了新疆棉花高产的生理机理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