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办学的高质量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纵观各地开展课改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带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在农村学校教师纵使是大学毕业,知识结构新,专业基础好,但在工作岗位数年后,没有形成系统专业成长方法,教育教学思想没有得到更新,教学技能得不到提高,用陈旧落后的知识教育现代的小学生,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因此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途径有效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1.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沃土
大家常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根据目前条件,农村学校不可能全员派出进修、培训,只能自力更生,依靠校本研究来提高教师素质。校本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校本研究也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它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通过校本研究促进教师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情呼唤,是教师生命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为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最切合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和教学实践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贴近教学实际,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提高,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整个过程是课题组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课例研究是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展开方式有:“一课二上三讨论”、“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
开展业务论坛,展现教师才能。以前的业务学习都是领导领着教师学习相关材料,领导讲,教师记,过后笔记一搁全忘记,效果不谈便知。为了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业务学习活动,就开展业务论坛。让教师主动参与,张开嘴说话相互交流、探讨,让教师的教育智慧得以体现。参与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每一次讨论都是本校存在的热点、疑点、难点话题,为了讨论更深入,更有效,论坛的话题要提前告知教师,便于组织材料。这些来源于教师身边的实践,既实在又有效。如在业务方面的有:“我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我对好课的理解”、“优秀课例研讨”、“如何看待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交流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教师们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有争议问题的澄清,以及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2.读书学习是教师成长的能源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怎么做到有源头活水?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中学所学的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我们教师要成为教学行家能手,要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
读书学习是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从教之基。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义表明要做好本职工作,必先有过硬的工具(知识)。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更应该有教师应有的“利器”。特别要看到,现代社会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对教师读书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就会贻误教育事业。爱读书、勤学习,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而从中学到的知识不仅仅是在于教师理论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教学内容的背景越来越来宽,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来越来强。
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过“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会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学习”。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识,我们教师要学会学习,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整个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3.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平台
笔者曾经听一些稍有名气的老师讲“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有的教育专家还称“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显然公开课在教师的成长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是教学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我曾听到一位年轻教师听了一节名师的公开课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课原来是这样上的!在对各种公开课的观摩、欣赏中,不少教师在思考、借鉴和效仿,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而执教公开课,尤其是对年轻教师来说,简直是一次“冼礼”。问一问那些教学上已经小有名气的教师就会发现,他们会对每一次公开课记忆犹新。为了上好公开课,在准备课的日子里他们研读了多少相同课题的教学设计,查阅了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料,在同一年级的几个班里进行试教,在试教的过程中一次次地修改教案。这一过程实际上已经能使教师的能力提升了一个台阶。其原因有三:一是执教公开课的过程是一个业务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能活学活用,立竿见影,而且将新学习的知识迅速内化成为教师的教学理论,来指引教师上课。二是公开课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三是执教公开课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上完课以后,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多一份专业引领。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成长,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公开课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舞台,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练。
4.教学反思是专业素养的提升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而在《学记》中也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见,写教学反思确实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位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通过反思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更重的一点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日后课堂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做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学反思写作内容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其形式也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随笔式。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价值。
1.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沃土
大家常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根据目前条件,农村学校不可能全员派出进修、培训,只能自力更生,依靠校本研究来提高教师素质。校本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校本研究也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它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通过校本研究促进教师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情呼唤,是教师生命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为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最切合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和教学实践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贴近教学实际,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提高,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整个过程是课题组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课例研究是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展开方式有:“一课二上三讨论”、“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
开展业务论坛,展现教师才能。以前的业务学习都是领导领着教师学习相关材料,领导讲,教师记,过后笔记一搁全忘记,效果不谈便知。为了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业务学习活动,就开展业务论坛。让教师主动参与,张开嘴说话相互交流、探讨,让教师的教育智慧得以体现。参与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每一次讨论都是本校存在的热点、疑点、难点话题,为了讨论更深入,更有效,论坛的话题要提前告知教师,便于组织材料。这些来源于教师身边的实践,既实在又有效。如在业务方面的有:“我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我对好课的理解”、“优秀课例研讨”、“如何看待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交流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教师们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有争议问题的澄清,以及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2.读书学习是教师成长的能源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怎么做到有源头活水?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中学所学的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我们教师要成为教学行家能手,要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
读书学习是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从教之基。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义表明要做好本职工作,必先有过硬的工具(知识)。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更应该有教师应有的“利器”。特别要看到,现代社会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对教师读书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就会贻误教育事业。爱读书、勤学习,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而从中学到的知识不仅仅是在于教师理论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教学内容的背景越来越来宽,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来越来强。
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过“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会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学习”。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识,我们教师要学会学习,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整个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3.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平台
笔者曾经听一些稍有名气的老师讲“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有的教育专家还称“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显然公开课在教师的成长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是教学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我曾听到一位年轻教师听了一节名师的公开课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课原来是这样上的!在对各种公开课的观摩、欣赏中,不少教师在思考、借鉴和效仿,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而执教公开课,尤其是对年轻教师来说,简直是一次“冼礼”。问一问那些教学上已经小有名气的教师就会发现,他们会对每一次公开课记忆犹新。为了上好公开课,在准备课的日子里他们研读了多少相同课题的教学设计,查阅了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料,在同一年级的几个班里进行试教,在试教的过程中一次次地修改教案。这一过程实际上已经能使教师的能力提升了一个台阶。其原因有三:一是执教公开课的过程是一个业务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能活学活用,立竿见影,而且将新学习的知识迅速内化成为教师的教学理论,来指引教师上课。二是公开课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三是执教公开课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上完课以后,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多一份专业引领。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成长,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公开课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舞台,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练。
4.教学反思是专业素养的提升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而在《学记》中也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见,写教学反思确实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位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通过反思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更重的一点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日后课堂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做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学反思写作内容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其形式也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随笔式。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价值。